第779頁
說到這裡,李清微微笑道:「如果朝廷與他們矛盾激化,再生出什麼李祿山、長孫祿山之人,郭老將軍該如何自保?」
郭子儀有些坐立不安了。他知道李清的意思,當初他南下攻打洛陽,長孫全緒、張知節是他手下大將尚不肯跟隨,而李抱玉、衛伯玉這些後來依附他的大將,耗費自己錢糧募兵,現在有了李清這個表率,他們又怎麼可能輕易將兵交出,如果他們一旦擁兵自立,那就是形同造反,自己是河東主將,這用人不察的大罪便坐實了。
郭子儀在歷史上手握軍權而歷幾朝不倒,最後壽終正寢,這便是他為人圓滑、善於審時度勢的緣故,朝廷危急,他便出來力挽狂瀾,而一但亂勢平息,他立刻交權回家,故深得帝王的信任,所以他兒子說出大逆不道之話。李豫也是一笑了之,並不在意,雖然現在的局勢使他不再有出頭之機,但他心術卻沒變。
就在這時,門外一名親兵飛奔進來稟報,「大將軍,韋判官將長孫全緒等人帶來了。」
李清回頭瞥了一眼郭子儀,淡淡一笑道:「請郭老將軍勸勸自己屬下吧!若他們肯隨我去相州會戰,我既往不咎,並論功行賞,可如果他們不肯……」
說到此,李清目光忽然變得凜冽如刀,他冷冷道:「那我就以造反之罪,誅他們九族,十萬河東軍一個不留!」
至德元年十二月初,李清做了一個局,引河東軍入關,他卻在陝州靈寶設下埋伏,截斷了河東軍歸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河東軍諸將紛紛表態,願跟隨他東征安慶緒。至此,李豫最後的希望也被斷絕,長安局勢逐漸陷入了危急和動盪之中。
第十四卷 家國天下 第379章 兩淮勢力
鄭州以西,寬闊的、滿是黑色雪泥的官道上,遮著油布的糧草,裝有麥杆和乾草的大車、輜重車,載有雲梯、攻城車零件的巨大平板車,搖搖擺擺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動。天空中雪片飄飛,正是隆冬季節,墾過的田畦和路邊的旱溝都積滿了未融化的雪,遠方的密林顯出模糊的輪廓。
二十萬唐軍踏著泥濘、冒著細雪,伴著吆喝和詛咒,雜著皮鞭的劈啪聲和車軸的吱嘎向東挺進,聲勢浩大,有如海潮,延綿數十里,不時可以看到官道兩旁躺著奄奄一息的牲口或牲口屍體,還偶爾有一輛輪子朝天的大車。有時一隊騎兵沖入這股人流,於是士兵們就不斷地叫喊、詛咒,馬也立起身子不停地嘶叫。一輛滿載糧草的大車,就會滾下斜坡,車上的人也跟著滾下去。
一隊騎兵簇擁著一名軍官風馳電掣般從隊伍旁飛掠而過,直向中軍馳去,馬蹄飛揚、雪污四濺。兩旁軍士躲避不迭,更多人是破口大罵,雖同是唐軍,但他們右臂沒有扎著藍色絲帶,也就是說,他們是地方上的雜牌軍。
粗野的叫罵聲跟了一路,馬上軍官臉色也愈加陰沉,他雖身著軍服、卻是文官出身,此人是襄州刺史來瑱,原是東宮善贊大夫,天寶十一年投靠了慶王李琮後被升山從荊襄南下,他也響應李隆基的號召募兵二萬餘人,和南陽刺史魯炅、淮西田神功、淮南賀蘭進明一起聯成犄角之狀。
在崔乾佑進攻長安失敗、長安朝局發生巨變後,來瑱心中便忐忑起來,他是慶王的親信,目前對慶王清洗還沒有涉及到地方州縣,但來瑱已經未雨綢繆,當權者是李清,是慶王李琮的頭號死敵,他遲早不會放過自己。
另一方面,朝廷已經傳出消息,平定叛亂後,各路諸侯手中軍隊都必須解散,讓農民歸田、商人歸市。在這一點上來瑱等人的意見出現了分歧,南陽刺史魯炅主張服從朝廷的安排,散兵歸田。但來瑱和田神功卻堅決不肯放棄屬於自己的軍隊,而賀蘭進明卻態度曖昧,一直不肯表態。
接到李清會戰相州的命令,眾人雖不敢抗令,但也不願竭力相助,除了魯炅將手中的一萬多人全部帶來外,其餘幾人皆留了一手。大都只帶部分軍隊趕來助戰,而來瑱便是受眾人所託,來探聽李清的口氣。
在靈寶收了十萬河東軍後,李清在洛陽將他們重新整編。將其中近五萬老弱遣返回鄉。其他全部打散編入安西軍,完成整編後。他隨即又派三萬人進駐河東,連同辛雲原來的兩萬人,一共約五萬軍,以防止安慶緒趁機取河東,李清本人則親率二十萬大軍,向鄭州浩浩蕩蕩開去。
在隊伍的中段,約五千鐵甲騎兵獨立成一個方陣,清一色的阿拉伯馬,黑色的明光鎧、肩背短弓、腰挎橫刀、手執長槊,個個體格彪壯、目光冷肅,這是李清的直屬親衛,所有騎兵皆從二十萬大軍中精心挑選,主要來自安西軍。
李清此時身處隊伍的後端,數十桿大旗在他身後招展,他也是一身黑亮的鐵甲,頭上戴著金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格外耀眼。
這時,他遠遠看見一隊騎兵馳來,在離他千步外停了下來,隨即一名親兵上前稟報:「大將軍,襄州刺史來瑱求見!」
「請他上來敘話!」
李清撥馬出了隊列,片刻,來瑱來到他面前,他跳下馬,向李清深施一禮,腰幾乎要躬到地上「相國大軍前來,來瑱迎接來遲,萬望恕罪!」
李清急忙翻身下馬,托著來瑱的手臂將他扶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來大人鎮守襄州,使安祿山大軍無法南下,有大功於社稷,我已著令吏部、兵部擬出草案,待平亂後將封七個國公,襄州來瑱位列第五,南陽魯炅位居第六,可喜可賀啊!」
郭子儀有些坐立不安了。他知道李清的意思,當初他南下攻打洛陽,長孫全緒、張知節是他手下大將尚不肯跟隨,而李抱玉、衛伯玉這些後來依附他的大將,耗費自己錢糧募兵,現在有了李清這個表率,他們又怎麼可能輕易將兵交出,如果他們一旦擁兵自立,那就是形同造反,自己是河東主將,這用人不察的大罪便坐實了。
郭子儀在歷史上手握軍權而歷幾朝不倒,最後壽終正寢,這便是他為人圓滑、善於審時度勢的緣故,朝廷危急,他便出來力挽狂瀾,而一但亂勢平息,他立刻交權回家,故深得帝王的信任,所以他兒子說出大逆不道之話。李豫也是一笑了之,並不在意,雖然現在的局勢使他不再有出頭之機,但他心術卻沒變。
就在這時,門外一名親兵飛奔進來稟報,「大將軍,韋判官將長孫全緒等人帶來了。」
李清回頭瞥了一眼郭子儀,淡淡一笑道:「請郭老將軍勸勸自己屬下吧!若他們肯隨我去相州會戰,我既往不咎,並論功行賞,可如果他們不肯……」
說到此,李清目光忽然變得凜冽如刀,他冷冷道:「那我就以造反之罪,誅他們九族,十萬河東軍一個不留!」
至德元年十二月初,李清做了一個局,引河東軍入關,他卻在陝州靈寶設下埋伏,截斷了河東軍歸路。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河東軍諸將紛紛表態,願跟隨他東征安慶緒。至此,李豫最後的希望也被斷絕,長安局勢逐漸陷入了危急和動盪之中。
第十四卷 家國天下 第379章 兩淮勢力
鄭州以西,寬闊的、滿是黑色雪泥的官道上,遮著油布的糧草,裝有麥杆和乾草的大車、輜重車,載有雲梯、攻城車零件的巨大平板車,搖搖擺擺地、吱吱嘎嘎地向前移動。天空中雪片飄飛,正是隆冬季節,墾過的田畦和路邊的旱溝都積滿了未融化的雪,遠方的密林顯出模糊的輪廓。
二十萬唐軍踏著泥濘、冒著細雪,伴著吆喝和詛咒,雜著皮鞭的劈啪聲和車軸的吱嘎向東挺進,聲勢浩大,有如海潮,延綿數十里,不時可以看到官道兩旁躺著奄奄一息的牲口或牲口屍體,還偶爾有一輛輪子朝天的大車。有時一隊騎兵沖入這股人流,於是士兵們就不斷地叫喊、詛咒,馬也立起身子不停地嘶叫。一輛滿載糧草的大車,就會滾下斜坡,車上的人也跟著滾下去。
一隊騎兵簇擁著一名軍官風馳電掣般從隊伍旁飛掠而過,直向中軍馳去,馬蹄飛揚、雪污四濺。兩旁軍士躲避不迭,更多人是破口大罵,雖同是唐軍,但他們右臂沒有扎著藍色絲帶,也就是說,他們是地方上的雜牌軍。
粗野的叫罵聲跟了一路,馬上軍官臉色也愈加陰沉,他雖身著軍服、卻是文官出身,此人是襄州刺史來瑱,原是東宮善贊大夫,天寶十一年投靠了慶王李琮後被升山從荊襄南下,他也響應李隆基的號召募兵二萬餘人,和南陽刺史魯炅、淮西田神功、淮南賀蘭進明一起聯成犄角之狀。
在崔乾佑進攻長安失敗、長安朝局發生巨變後,來瑱心中便忐忑起來,他是慶王的親信,目前對慶王清洗還沒有涉及到地方州縣,但來瑱已經未雨綢繆,當權者是李清,是慶王李琮的頭號死敵,他遲早不會放過自己。
另一方面,朝廷已經傳出消息,平定叛亂後,各路諸侯手中軍隊都必須解散,讓農民歸田、商人歸市。在這一點上來瑱等人的意見出現了分歧,南陽刺史魯炅主張服從朝廷的安排,散兵歸田。但來瑱和田神功卻堅決不肯放棄屬於自己的軍隊,而賀蘭進明卻態度曖昧,一直不肯表態。
接到李清會戰相州的命令,眾人雖不敢抗令,但也不願竭力相助,除了魯炅將手中的一萬多人全部帶來外,其餘幾人皆留了一手。大都只帶部分軍隊趕來助戰,而來瑱便是受眾人所託,來探聽李清的口氣。
在靈寶收了十萬河東軍後,李清在洛陽將他們重新整編。將其中近五萬老弱遣返回鄉。其他全部打散編入安西軍,完成整編後。他隨即又派三萬人進駐河東,連同辛雲原來的兩萬人,一共約五萬軍,以防止安慶緒趁機取河東,李清本人則親率二十萬大軍,向鄭州浩浩蕩蕩開去。
在隊伍的中段,約五千鐵甲騎兵獨立成一個方陣,清一色的阿拉伯馬,黑色的明光鎧、肩背短弓、腰挎橫刀、手執長槊,個個體格彪壯、目光冷肅,這是李清的直屬親衛,所有騎兵皆從二十萬大軍中精心挑選,主要來自安西軍。
李清此時身處隊伍的後端,數十桿大旗在他身後招展,他也是一身黑亮的鐵甲,頭上戴著金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格外耀眼。
這時,他遠遠看見一隊騎兵馳來,在離他千步外停了下來,隨即一名親兵上前稟報:「大將軍,襄州刺史來瑱求見!」
「請他上來敘話!」
李清撥馬出了隊列,片刻,來瑱來到他面前,他跳下馬,向李清深施一禮,腰幾乎要躬到地上「相國大軍前來,來瑱迎接來遲,萬望恕罪!」
李清急忙翻身下馬,托著來瑱的手臂將他扶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來大人鎮守襄州,使安祿山大軍無法南下,有大功於社稷,我已著令吏部、兵部擬出草案,待平亂後將封七個國公,襄州來瑱位列第五,南陽魯炅位居第六,可喜可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