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頁
崔曜接過金牌,將一份感激深藏在心中,他躬身施一禮,「那臣就告辭了。」
「你等一下。」張煥忽然叫住了他,他走到崔曜面前,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眼睛笑得如狐狸一般,「說起來你也是朕的晚輩,你有什麼心愿可以告訴朕,朕可以幫助你,比如你和那個黠戛斯公主之事。」
崔曜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他不知道皇上怎麼會知道這件事,難道是祖父告訴姑姑嗎?想想也只有這個可能,可是父親那邊……
張煥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便微微一笑道:「這其實也是你姑姑地意思,她已經把黠戛斯公主接到她宮裡去了,省得你夾在中間煩惱,朕其實也是性情中人,總希望天下有情人能成為眷屬,房敏固然與你門當戶對,但你們若真地結合,卻又讓彼此一生痛苦,這又何必呢?你祖父若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他也會在九泉下不安,所以朕和你姑姑商量了一下,趁你們尚沒有正式訂婚,朕會親自出面,幫你取消與房家的這門婚事。」
卷一 葛邏祿人南遷引發的危機 第四十九章 扣留葉哈雅
夜幕悄悄籠罩了大明宮,退朝的時間已過去了很久,但就在夜色中,幾輛馬車在侍從的護衛下再次來到了大明宮,隨即一盞盞橘紅色的燈籠出現大明宮內,大唐相國們的身影再一次出現了,裴佑、崔寓、韓滉、楚行水、元載、張破天、楊炎皆依次而來,神色嚴肅,顯然是被臨時召進大明宮,當值士兵默默看著相國們匆匆遠去的身影,許多人都隱隱感到,大唐一定又是發生什麼大事了。
紫宸殿內,七名相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幾天朝中很平靜,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時,崔寓忽然看見在殿角竟坐著自己的族孫,他正在和今天當值的中書舍人韓愈聊天,崔寓不由愣住了,「曜兒,你是幾時回來的,在這裡做什麼?」
崔曜連忙上前給二祖父施禮道:「回稟二祖父,孫兒是今天中午剛到長安,下午陛下召見了我,又命我參加今晚的會議。」
「原來如此,我已明白陛下叫我們來的用意了。」楚行水呵呵地笑了起來,他回頭對幾位相國道:「我聽說大食的宰相已經來我大唐,曜兒又在這裡,不用說,陛下召我們前來一定是為了大食之事。」
眾人皆恍然大悟,楚行水說得有理,這時,殿內傳來了侍衛的高喝聲:「陛下駕到!」
七名相國立刻安靜下來,後面的韓愈和崔曜也站了起來。片刻,張煥快步走進了大殿,他身著一件普通地常服,看得出心情不錯,張煥掃了一眼眾人,點頭笑道:「眾愛卿都到了,倒是朕來晚了。」
「臣等參見陛下!」眾人一齊躬身施禮。
「眾愛卿免禮。」張煥坐了下來。他擺擺手道:「各位愛卿請坐,現在是下朝時間。大家可以隨意一點,不必太拘禮。」
眾人一一坐了自己的位子,韓愈則坐在記錄桌前,展開了素箋,提筆準備記錄,十幾名宦官將燈都點亮了,大殿裡變得燈火通明。儼如白晝。
張煥沉吟一下,緩緩道:「今天把各位召來,是有一件重大的國策要和諸位商量,今天朕收到了大食哈里發的親筆信。」
張煥話音剛落,好幾個人都回頭向崔曜望去,張煥見了,便微微一笑道:「不錯,這封親筆信就是崔曜從萬里之外帶來。是大食文所書,現在先讓崔曜讀給大家聽。」
崔曜立刻站了起來,他從宦官端來的盤中拾起信,便有些緊張地念了起來,「致大唐皇帝陛下,我是阿拔斯帝國第五任哈里發哈倫.拉希德。為建立兩國長期互信互利的平等關係,特致信皇帝陛下……」
崔曜念得很慢,一封兩千字左右的信他念了幾乎一刻鐘,韓愈奮筆疾書,將拉希德地信記錄下來,七名大臣至始至終都在全神貫注地聆聽崔曜的宣讀,沒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玩笑,這將是大唐地重大決策。
崔曜念完後。便默默地退了下去。張煥看了一眼眾人,首先開口道:「這件事朕整整考慮了一個下午。大食君相之間發生了深刻的矛盾,哈里發為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希望能得到我們的協助,作為回報,他承諾大食將放棄對回紇的支持,朕的本意是同意這個方案,但事關重大,朕特地將各位召來再磋商此事,希望各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件事來得實在很倉促,眾人都沒有思想準備,大殿裡一時寂靜無聲,張煥也不催促,他知道大家需要時間考慮。
「陛下,我來先說幾句。」站起來地是兵部尚書元載,他向眾人點了點頭,徐徐說道:「五年前我曾受陛下之託前去處理契丹人問題,將契丹人打散後安置在河北及河東的十五個州內,現在五年過去了,年初我又專程去查看安置的效果,結果實在讓我感到驚訝,才短短五年時間,大多數契丹人和漢人已經融為一體,他們彼此通婚,穿一樣的衣服,說一樣的方言,也一樣的種田納稅,尤其是年輕人,你根本就想不到他們曾經是契丹人,我也問過不少人,他們也並不在意自己是契丹人還是漢人,關鍵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有自己的土地,從這件事我便明白過來,其實反對契丹南遷的人是他們地貴族,一些損失了既得利益之人,真正的貧苦契丹人是不在意當誰的子民,他們生活在我們的文化之中,就會主動去調整去適應我的文化,久而久之,這種文化認同感就將他們熔化了,如果我們反過來,當初若對他們處處遷就,給他們錢米,給他們優待,到頭來會驕縱了他們,反而給他們一種不平等的感覺,稍有不如意就會起義獨立,他們會認為對他們優待是一種歧視,所以陛下用強硬地手段殺掉他們的貴族,強制將他們族人打散分地安置,和漢人平等待遇,雖然開頭他們會有些不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漸漸融入漢文明之中,徹底消滅了契丹人的威脅。」
「你等一下。」張煥忽然叫住了他,他走到崔曜面前,重重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眼睛笑得如狐狸一般,「說起來你也是朕的晚輩,你有什麼心愿可以告訴朕,朕可以幫助你,比如你和那個黠戛斯公主之事。」
崔曜的臉一下子紅了起來,他不知道皇上怎麼會知道這件事,難道是祖父告訴姑姑嗎?想想也只有這個可能,可是父親那邊……
張煥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便微微一笑道:「這其實也是你姑姑地意思,她已經把黠戛斯公主接到她宮裡去了,省得你夾在中間煩惱,朕其實也是性情中人,總希望天下有情人能成為眷屬,房敏固然與你門當戶對,但你們若真地結合,卻又讓彼此一生痛苦,這又何必呢?你祖父若知道會是這個結果,他也會在九泉下不安,所以朕和你姑姑商量了一下,趁你們尚沒有正式訂婚,朕會親自出面,幫你取消與房家的這門婚事。」
卷一 葛邏祿人南遷引發的危機 第四十九章 扣留葉哈雅
夜幕悄悄籠罩了大明宮,退朝的時間已過去了很久,但就在夜色中,幾輛馬車在侍從的護衛下再次來到了大明宮,隨即一盞盞橘紅色的燈籠出現大明宮內,大唐相國們的身影再一次出現了,裴佑、崔寓、韓滉、楚行水、元載、張破天、楊炎皆依次而來,神色嚴肅,顯然是被臨時召進大明宮,當值士兵默默看著相國們匆匆遠去的身影,許多人都隱隱感到,大唐一定又是發生什麼大事了。
紫宸殿內,七名相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誰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幾天朝中很平靜,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時,崔寓忽然看見在殿角竟坐著自己的族孫,他正在和今天當值的中書舍人韓愈聊天,崔寓不由愣住了,「曜兒,你是幾時回來的,在這裡做什麼?」
崔曜連忙上前給二祖父施禮道:「回稟二祖父,孫兒是今天中午剛到長安,下午陛下召見了我,又命我參加今晚的會議。」
「原來如此,我已明白陛下叫我們來的用意了。」楚行水呵呵地笑了起來,他回頭對幾位相國道:「我聽說大食的宰相已經來我大唐,曜兒又在這裡,不用說,陛下召我們前來一定是為了大食之事。」
眾人皆恍然大悟,楚行水說得有理,這時,殿內傳來了侍衛的高喝聲:「陛下駕到!」
七名相國立刻安靜下來,後面的韓愈和崔曜也站了起來。片刻,張煥快步走進了大殿,他身著一件普通地常服,看得出心情不錯,張煥掃了一眼眾人,點頭笑道:「眾愛卿都到了,倒是朕來晚了。」
「臣等參見陛下!」眾人一齊躬身施禮。
「眾愛卿免禮。」張煥坐了下來。他擺擺手道:「各位愛卿請坐,現在是下朝時間。大家可以隨意一點,不必太拘禮。」
眾人一一坐了自己的位子,韓愈則坐在記錄桌前,展開了素箋,提筆準備記錄,十幾名宦官將燈都點亮了,大殿裡變得燈火通明。儼如白晝。
張煥沉吟一下,緩緩道:「今天把各位召來,是有一件重大的國策要和諸位商量,今天朕收到了大食哈里發的親筆信。」
張煥話音剛落,好幾個人都回頭向崔曜望去,張煥見了,便微微一笑道:「不錯,這封親筆信就是崔曜從萬里之外帶來。是大食文所書,現在先讓崔曜讀給大家聽。」
崔曜立刻站了起來,他從宦官端來的盤中拾起信,便有些緊張地念了起來,「致大唐皇帝陛下,我是阿拔斯帝國第五任哈里發哈倫.拉希德。為建立兩國長期互信互利的平等關係,特致信皇帝陛下……」
崔曜念得很慢,一封兩千字左右的信他念了幾乎一刻鐘,韓愈奮筆疾書,將拉希德地信記錄下來,七名大臣至始至終都在全神貫注地聆聽崔曜的宣讀,沒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他們知道,這並不是一個玩笑,這將是大唐地重大決策。
崔曜念完後。便默默地退了下去。張煥看了一眼眾人,首先開口道:「這件事朕整整考慮了一個下午。大食君相之間發生了深刻的矛盾,哈里發為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希望能得到我們的協助,作為回報,他承諾大食將放棄對回紇的支持,朕的本意是同意這個方案,但事關重大,朕特地將各位召來再磋商此事,希望各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
這件事來得實在很倉促,眾人都沒有思想準備,大殿裡一時寂靜無聲,張煥也不催促,他知道大家需要時間考慮。
「陛下,我來先說幾句。」站起來地是兵部尚書元載,他向眾人點了點頭,徐徐說道:「五年前我曾受陛下之託前去處理契丹人問題,將契丹人打散後安置在河北及河東的十五個州內,現在五年過去了,年初我又專程去查看安置的效果,結果實在讓我感到驚訝,才短短五年時間,大多數契丹人和漢人已經融為一體,他們彼此通婚,穿一樣的衣服,說一樣的方言,也一樣的種田納稅,尤其是年輕人,你根本就想不到他們曾經是契丹人,我也問過不少人,他們也並不在意自己是契丹人還是漢人,關鍵是能讓他們吃飽穿暖,有自己的土地,從這件事我便明白過來,其實反對契丹南遷的人是他們地貴族,一些損失了既得利益之人,真正的貧苦契丹人是不在意當誰的子民,他們生活在我們的文化之中,就會主動去調整去適應我的文化,久而久之,這種文化認同感就將他們熔化了,如果我們反過來,當初若對他們處處遷就,給他們錢米,給他們優待,到頭來會驕縱了他們,反而給他們一種不平等的感覺,稍有不如意就會起義獨立,他們會認為對他們優待是一種歧視,所以陛下用強硬地手段殺掉他們的貴族,強制將他們族人打散分地安置,和漢人平等待遇,雖然開頭他們會有些不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漸漸融入漢文明之中,徹底消滅了契丹人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