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頁
想到這,他立刻提筆在張破天的奏摺上批下了,『相國大才,朕不准退仕』幾個字,他放下筆,隨即吩咐道:「宣崔曜來見朕。」
門外立刻傳來長長的呼喝聲:『陛下有旨,宣崔曜覲見。』
片刻,崔曜匆匆走了進來,向張煥深施一禮,「臣崔曜有辱陛下使命,請陛下責罰。」
張煥忍了一下,卻最終沒有能忍住,他不禁仰天大笑起來,拔汗那早已經歸唐,崔曜卻說有辱使命,實在是讓張煥感到滑稽之極,良久,他才慢慢收住笑容,溫和地對他道:「其實你也沒有失敗,要不是你出使拔汗那,他們的國王也不會在施洋奇襲大食糧庫後揭竿而起,這是你的功勞,朕不會忘記。」
「臣實在有愧。」
「不必慚愧了,你能回來朕也深感欣慰。」張煥擺了擺手笑道:「你姑姑一直惦記著你的安全,不停要朕想辦法救你,說起來應是朕慚愧,朕竟束手無策。」
聽皇上提到姑姑,崔曜的心中泛起了一陣溫馨之情,在他心中,姑姑竟比父親還令他感到親切,他取出拉希德的信,恭敬地遞了上去,「臣這次回來,是受大食哈里發之託,送一封密信給陛下。」
旁邊過來一名侍衛,檢查了一下信,確認無事才轉交給了皇上,張煥接過信,微微地笑了笑,哈里發竟會給他密信,這著實有趣,他拆開信,卻又遞給了崔曜,笑道:「他竟然是用大食文寫信,想必你已精通了此語才對。」
崔曜拍了一下腦門,歉然道:「臣竟忘了此事,讓陛下為難了。」
他接過信大聲朗讀了起來,信中地內容竟讓崔曜也大吃一驚,拉希德希望張煥能將葉哈雅扣留在大唐一年,作為條件,大食將不再支持回紇,如果張煥能答應合作,拉希德願意拋棄碎葉之戰的仇恨,正式與大唐締結和平條約。
崔曜念完了信,房間十分安靜,張煥仍然在沉思之中,作為一國君主的親筆手書,他不懷疑拉希德會言而無信,他是在權衡這其中的利弊。
沉思良久,張煥忽然對崔曜笑道:「你在大食呆了只有半年,竟然學會了他們的語言,而且還能認識文字,確實是不簡單,你能否給朕簡單講一講你在大食的經歷。」
「臣十分樂意。」崔曜便將他被阿古什帶到巴格達後地經歷詳細地述說了一遍,最後笑道:「陛下。臣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忘記告訴學生們我已經走了,讓他們第二天撲一個空。」
張煥聽完,他點了點頭笑道:「想不到大食哈里發竟與朕同歲,朕從碎葉戰役便可看出此人很有氣魄,現在聽了你的述說,此人確實有大國君主的胸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那你再說一說,他與葉哈雅是什麼關係?」
「葉哈雅是拉希德的尚父。他們家族世代掌握大食的權力,現在葉哈雅父子三人幾乎控制了大食地軍政大權。」剛說完,崔曜忽然又想起一事,笑著補充道:「陛下不妨猜一猜,拉希德對我們的哪一段歷史最感興趣。」
「你不是已經說葉哈雅是拉希德地尚父嗎?」張煥淡淡一笑道:「那他自然是對秦王嬴政如何扳倒呂不韋地故事感興趣了。」
「陛下說得一點不錯,臣聽拉希德親口說過,這次葉哈雅來大唐將商談戰俘之事。談得成是他葉哈雅地功勞,談不成則是哈里發碎葉兵敗的過錯,葉哈雅這次回去後,他拉希德在巴格達將無立錐之地。」
「原來是這樣。」張煥背著手慢慢走到窗前,不管大食是拉希德當權還是葉哈雅執政,他都不會認為大食對唐地國策會有所改變,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以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他知道拉希德之所以犧牲回紇。實際上是因為碎葉戰役後,大食也一樣國力衰弱,至少十年之內他們無力再打第二場碎葉戰役,即使恢復國力,他們的真正敵人也是北方地拜占庭,而不應是大唐。在這種情況下,回紇其實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雞肋,所以放棄回紇來換取掌握大食的權力,他拉希德將得到最大的利益。
但回紇對大唐卻不同,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就是漢文明的死敵,不管他們平時對中原怎樣恭順,一但氣候變遷,他們的生存面臨威脅時,揮師南下是必然之事,所以必須要在自己年富力強之時。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至於葉哈雅的死活,那和大唐又有什麼關係?
張煥忽然有些佩服這個拉希德了。他竟然能找到兩國之間地最佳利益平衡點,想到這,張煥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回頭看了看崔曜,有些歉意的笑道:「朕實在想不出還有誰比你更合適做朕的使者,你是否願意為朕再去一趟巴格達,替朕轉告拉希德,朕很想和他見一面,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
崔曜毫不猶豫地躬身答道:「臣願意為陛下效力,萬死不辭。」
張煥呵呵一笑,輕輕擺了擺手,「不要說得這麼可怕,你現在是我大唐最了解大食之人,朕也希望你能承擔起溝通東西方文化的重任。」
「這也是臣地最大心愿。」
「是嗎?」張煥的笑容消失了,他凝視著崔曜肅然道:「如果這需要耗費你一生的時間呢?」
崔曜緩緩搖頭,臉上露出無比堅毅之色,「即使用一生的時間,臣也無怨無悔。」
張煥默默看著他,也被他的堅毅所感動了,他取出一塊金牌遞給崔曜道:「這是朕的金牌,朕還沒有給過任何人,只要持有它,你可以隨意進出大唐邊境,沒有誰敢為難你。」
門外立刻傳來長長的呼喝聲:『陛下有旨,宣崔曜覲見。』
片刻,崔曜匆匆走了進來,向張煥深施一禮,「臣崔曜有辱陛下使命,請陛下責罰。」
張煥忍了一下,卻最終沒有能忍住,他不禁仰天大笑起來,拔汗那早已經歸唐,崔曜卻說有辱使命,實在是讓張煥感到滑稽之極,良久,他才慢慢收住笑容,溫和地對他道:「其實你也沒有失敗,要不是你出使拔汗那,他們的國王也不會在施洋奇襲大食糧庫後揭竿而起,這是你的功勞,朕不會忘記。」
「臣實在有愧。」
「不必慚愧了,你能回來朕也深感欣慰。」張煥擺了擺手笑道:「你姑姑一直惦記著你的安全,不停要朕想辦法救你,說起來應是朕慚愧,朕竟束手無策。」
聽皇上提到姑姑,崔曜的心中泛起了一陣溫馨之情,在他心中,姑姑竟比父親還令他感到親切,他取出拉希德的信,恭敬地遞了上去,「臣這次回來,是受大食哈里發之託,送一封密信給陛下。」
旁邊過來一名侍衛,檢查了一下信,確認無事才轉交給了皇上,張煥接過信,微微地笑了笑,哈里發竟會給他密信,這著實有趣,他拆開信,卻又遞給了崔曜,笑道:「他竟然是用大食文寫信,想必你已精通了此語才對。」
崔曜拍了一下腦門,歉然道:「臣竟忘了此事,讓陛下為難了。」
他接過信大聲朗讀了起來,信中地內容竟讓崔曜也大吃一驚,拉希德希望張煥能將葉哈雅扣留在大唐一年,作為條件,大食將不再支持回紇,如果張煥能答應合作,拉希德願意拋棄碎葉之戰的仇恨,正式與大唐締結和平條約。
崔曜念完了信,房間十分安靜,張煥仍然在沉思之中,作為一國君主的親筆手書,他不懷疑拉希德會言而無信,他是在權衡這其中的利弊。
沉思良久,張煥忽然對崔曜笑道:「你在大食呆了只有半年,竟然學會了他們的語言,而且還能認識文字,確實是不簡單,你能否給朕簡單講一講你在大食的經歷。」
「臣十分樂意。」崔曜便將他被阿古什帶到巴格達後地經歷詳細地述說了一遍,最後笑道:「陛下。臣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忘記告訴學生們我已經走了,讓他們第二天撲一個空。」
張煥聽完,他點了點頭笑道:「想不到大食哈里發竟與朕同歲,朕從碎葉戰役便可看出此人很有氣魄,現在聽了你的述說,此人確實有大國君主的胸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那你再說一說,他與葉哈雅是什麼關係?」
「葉哈雅是拉希德的尚父。他們家族世代掌握大食的權力,現在葉哈雅父子三人幾乎控制了大食地軍政大權。」剛說完,崔曜忽然又想起一事,笑著補充道:「陛下不妨猜一猜,拉希德對我們的哪一段歷史最感興趣。」
「你不是已經說葉哈雅是拉希德地尚父嗎?」張煥淡淡一笑道:「那他自然是對秦王嬴政如何扳倒呂不韋地故事感興趣了。」
「陛下說得一點不錯,臣聽拉希德親口說過,這次葉哈雅來大唐將商談戰俘之事。談得成是他葉哈雅地功勞,談不成則是哈里發碎葉兵敗的過錯,葉哈雅這次回去後,他拉希德在巴格達將無立錐之地。」
「原來是這樣。」張煥背著手慢慢走到窗前,不管大食是拉希德當權還是葉哈雅執政,他都不會認為大食對唐地國策會有所改變,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以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為目標,他知道拉希德之所以犧牲回紇。實際上是因為碎葉戰役後,大食也一樣國力衰弱,至少十年之內他們無力再打第二場碎葉戰役,即使恢復國力,他們的真正敵人也是北方地拜占庭,而不應是大唐。在這種情況下,回紇其實已經成為了他們的雞肋,所以放棄回紇來換取掌握大食的權力,他拉希德將得到最大的利益。
但回紇對大唐卻不同,北方遊牧民族一直就是漢文明的死敵,不管他們平時對中原怎樣恭順,一但氣候變遷,他們的生存面臨威脅時,揮師南下是必然之事,所以必須要在自己年富力強之時。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問題。至於葉哈雅的死活,那和大唐又有什麼關係?
張煥忽然有些佩服這個拉希德了。他竟然能找到兩國之間地最佳利益平衡點,想到這,張煥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回頭看了看崔曜,有些歉意的笑道:「朕實在想不出還有誰比你更合適做朕的使者,你是否願意為朕再去一趟巴格達,替朕轉告拉希德,朕很想和他見一面,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
崔曜毫不猶豫地躬身答道:「臣願意為陛下效力,萬死不辭。」
張煥呵呵一笑,輕輕擺了擺手,「不要說得這麼可怕,你現在是我大唐最了解大食之人,朕也希望你能承擔起溝通東西方文化的重任。」
「這也是臣地最大心愿。」
「是嗎?」張煥的笑容消失了,他凝視著崔曜肅然道:「如果這需要耗費你一生的時間呢?」
崔曜緩緩搖頭,臉上露出無比堅毅之色,「即使用一生的時間,臣也無怨無悔。」
張煥默默看著他,也被他的堅毅所感動了,他取出一塊金牌遞給崔曜道:「這是朕的金牌,朕還沒有給過任何人,只要持有它,你可以隨意進出大唐邊境,沒有誰敢為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