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陳悠儘量讓自己的演說顯得很“誠懇”,畢竟,她說的也不完全是假話。命中注定風囂雨嘯的人,如果可以選擇,誰不願安逸度日呢?她曾天真地羨慕過看似灑脫的某位前輩,覺得自己活到那把年紀的時候,能像他一樣也好——但是更有經驗的老人見得多了,幾乎具備了先知先覺的“預言能力”,他告訴陳悠:這種狀態,很危險。然後不過半年……陳悠才明白,那個樣子的人,不是看得開了、想得通了,而是活膩味了。不是倒數章節的小說“劇透”,是人生軌跡防不勝防、難以干涉的必然,一旦陷落,就只剩眼睜睜地無力回天——難道又有神明承諾過一切悲劇只能發生在虛構中、與某人毫無交集的“別人身上”嗎?
勞安迪看似被她成功騙過,不再追問,換上了文藝說辭:“‘第一最好不相見’?”
陳悠笑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你就不一樣啦。狄太不姓狄,她之前也沒嫁過人,怎麼官稱就是‘狄太太’了?”
勞安迪覺得這可能是另一種“代溝”,陳悠不了解往昔文藝圈暱稱也是正常:“她第一部獲得影后桂冠的片子,扮演的角色就是‘狄太太’,大家一直順著叫過來,不改口了嘛。”
陳悠有自己的見解:“是嗎?我倒覺得她是希望被人稱作‘勞安迪的太太’。”
“你這麼古靈精怪——是不是真的?”勞安迪笑了,若有所思,“我一直沒想過這個問題,跟她十幾、二十年朋友了,太熟,總覺得不好意思。”他一直覺得兩人以前在同一個經紀公司還算談得來,後來公司解散之後,她也只是出於信任和習慣,才經常聯繫他。他以為自己對她的喜歡,更多是出於對以往青蔥歲月的感懷與留念。流年逝水,早已成為家人一樣的存在。這樣的一種感情基調,倘若要提純出愛情,倒似唐突膚淺了。冒然、冒失、冒險,他怕打破現有的安穩。他以為自己寧可另去找尋一段並不理想的愛情,來彌補世人所以為的“缺憾”,也不敢輕率地丟掉一位相伴多年的知己——人活到一定階段,就該明白,愛情不是必需品。
“你就算不相信女人的直覺,也該相信我陳悠的讀心術。狄太一定很愛你,才介紹你來周末食堂,給你多一個選擇。她割捨不下你,但她更不想你後悔,哪怕最後,你選的不是她——其實第一次見她,在她面前提起你的時候,我就捕捉到一絲微妙的信息,但沒明白那是什麼。現在回想,感覺就對了。我是你的粉絲,喜歡你,但遠不夠狄太對你的,是‘愛情’。假如我裝作不知道而回應你,簡直就是犯罪。德行有失的事,我做不來,”陳悠話鋒一轉,“可事到如今,不客氣地說一句:您二位真是既渣又坑。下不為例。”她確信,今天的“惡作劇”,僅憑林瀟瀟和李亦然,他們沒這個膽子。
陳悠的指責並不過分。哪怕社會風氣敗壞到“笑貧不笑娼”,可狄太的一番安排,仍有損人名節之嫌。再者說,如果不是陳悠確有倚仗,而勞安迪剛好忌憚,真鬧出什麼既遂、未遂的社會法制新聞,又豈止雙方名譽問題?就算一時僥倖、成人之美,事後那始作俑者又真能善罷甘休?——人到真正失去,才懂錐心刺骨,就會生變——這世上從來沒那麼多聖母。
陳悠瞬間冷下臉來的當面指責,讓勞安迪頓時傻眼,他從沒見過“散發著暗黑氣息”的陳悠,那雙疊著紙飛機的手停了下來,不安地交疊在一起,半天竟找不出合適的措辭:“我……”
樓道里響起嘈雜的腳步聲、人聲。現實的介入,讓陳悠想起,雖然“人心險惡、眾口鑠金”的說法仍未過時,但是勞安迪和狄太,絕非大惡之徒,縱有一念之差,終究不至鑄成大錯。她笑著寬慰自己,同時也說給勞安迪聽:“算了。”
陳悠走到房間門口,從門鏡向外張望。門鏡後面是兩位警察和一位服務生。年長的警官責令服務生:“趕緊拿鑰匙和工具把門打開!這門上怎麼弄的?”
陳悠見狀,回過頭來,小聲對勞安迪說:“救兵來了——我覺得你最好先到洗手間躲一下。”
勞安迪聽了,立即輕手輕腳地閃進洗手間並關上了門。房間門從外面打開,一老一少兩位警官走了進來。走在前面的年長警官掃視了一眼房間,意味深長地嘆了口氣:“陳悠啊,我就知道是你。”
陳悠眼見後面跟著的是陌生面孔,拿捏不準是不是該用官稱:“邢……”警官、隊長、老師?
只叫出個姓氏,對方就不幹了:“叫我什麼呀?欺師滅祖啊?”
陳悠趕忙改口:“師父。”
被稱作“師父”的邢隊長聽她改了口才滿意,得意地向身後的年輕警官介紹:“你師姐。”
年輕警官早就聽師父提起過陳悠,乍見之下覺得新奇:“咦?師姐,你長得好像明星啊,那個叫什麼……來著?”他一時叫不出來名字,只記得剛才還在路上看到過那個明星的代言GG。
陳悠恨得牙根痒痒:“別看臉。”最初感覺新鮮有趣的“撞臉”,變成了現在一提到那個明星她就生氣,直接路轉黑!本來按照堂哥規劃好的路線,她正準備作為“樣貌普通的小透明”去信息安全部門報到,經過幾輪筆試、複試、面試,就等著正式上崗期間,網上突然爆火的一個明星跟她撞了臉,陳悠的上級領導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就急了,勒令廣信部門配合,立即刪除、下架有關視頻,公共宣傳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影視娛樂行業反血腥、反暴力、反封建迷信、反男藝人女性化……結果,最終不僅沒封殺成功,還引發出反彈式的群嘲關注,同時更有多名躺槍男藝人的國內外粉絲數量激增,席捲歐美和東南亞……完美詮釋“出圈”概念。
勞安迪看似被她成功騙過,不再追問,換上了文藝說辭:“‘第一最好不相見’?”
陳悠笑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你就不一樣啦。狄太不姓狄,她之前也沒嫁過人,怎麼官稱就是‘狄太太’了?”
勞安迪覺得這可能是另一種“代溝”,陳悠不了解往昔文藝圈暱稱也是正常:“她第一部獲得影后桂冠的片子,扮演的角色就是‘狄太太’,大家一直順著叫過來,不改口了嘛。”
陳悠有自己的見解:“是嗎?我倒覺得她是希望被人稱作‘勞安迪的太太’。”
“你這麼古靈精怪——是不是真的?”勞安迪笑了,若有所思,“我一直沒想過這個問題,跟她十幾、二十年朋友了,太熟,總覺得不好意思。”他一直覺得兩人以前在同一個經紀公司還算談得來,後來公司解散之後,她也只是出於信任和習慣,才經常聯繫他。他以為自己對她的喜歡,更多是出於對以往青蔥歲月的感懷與留念。流年逝水,早已成為家人一樣的存在。這樣的一種感情基調,倘若要提純出愛情,倒似唐突膚淺了。冒然、冒失、冒險,他怕打破現有的安穩。他以為自己寧可另去找尋一段並不理想的愛情,來彌補世人所以為的“缺憾”,也不敢輕率地丟掉一位相伴多年的知己——人活到一定階段,就該明白,愛情不是必需品。
“你就算不相信女人的直覺,也該相信我陳悠的讀心術。狄太一定很愛你,才介紹你來周末食堂,給你多一個選擇。她割捨不下你,但她更不想你後悔,哪怕最後,你選的不是她——其實第一次見她,在她面前提起你的時候,我就捕捉到一絲微妙的信息,但沒明白那是什麼。現在回想,感覺就對了。我是你的粉絲,喜歡你,但遠不夠狄太對你的,是‘愛情’。假如我裝作不知道而回應你,簡直就是犯罪。德行有失的事,我做不來,”陳悠話鋒一轉,“可事到如今,不客氣地說一句:您二位真是既渣又坑。下不為例。”她確信,今天的“惡作劇”,僅憑林瀟瀟和李亦然,他們沒這個膽子。
陳悠的指責並不過分。哪怕社會風氣敗壞到“笑貧不笑娼”,可狄太的一番安排,仍有損人名節之嫌。再者說,如果不是陳悠確有倚仗,而勞安迪剛好忌憚,真鬧出什麼既遂、未遂的社會法制新聞,又豈止雙方名譽問題?就算一時僥倖、成人之美,事後那始作俑者又真能善罷甘休?——人到真正失去,才懂錐心刺骨,就會生變——這世上從來沒那麼多聖母。
陳悠瞬間冷下臉來的當面指責,讓勞安迪頓時傻眼,他從沒見過“散發著暗黑氣息”的陳悠,那雙疊著紙飛機的手停了下來,不安地交疊在一起,半天竟找不出合適的措辭:“我……”
樓道里響起嘈雜的腳步聲、人聲。現實的介入,讓陳悠想起,雖然“人心險惡、眾口鑠金”的說法仍未過時,但是勞安迪和狄太,絕非大惡之徒,縱有一念之差,終究不至鑄成大錯。她笑著寬慰自己,同時也說給勞安迪聽:“算了。”
陳悠走到房間門口,從門鏡向外張望。門鏡後面是兩位警察和一位服務生。年長的警官責令服務生:“趕緊拿鑰匙和工具把門打開!這門上怎麼弄的?”
陳悠見狀,回過頭來,小聲對勞安迪說:“救兵來了——我覺得你最好先到洗手間躲一下。”
勞安迪聽了,立即輕手輕腳地閃進洗手間並關上了門。房間門從外面打開,一老一少兩位警官走了進來。走在前面的年長警官掃視了一眼房間,意味深長地嘆了口氣:“陳悠啊,我就知道是你。”
陳悠眼見後面跟著的是陌生面孔,拿捏不準是不是該用官稱:“邢……”警官、隊長、老師?
只叫出個姓氏,對方就不幹了:“叫我什麼呀?欺師滅祖啊?”
陳悠趕忙改口:“師父。”
被稱作“師父”的邢隊長聽她改了口才滿意,得意地向身後的年輕警官介紹:“你師姐。”
年輕警官早就聽師父提起過陳悠,乍見之下覺得新奇:“咦?師姐,你長得好像明星啊,那個叫什麼……來著?”他一時叫不出來名字,只記得剛才還在路上看到過那個明星的代言GG。
陳悠恨得牙根痒痒:“別看臉。”最初感覺新鮮有趣的“撞臉”,變成了現在一提到那個明星她就生氣,直接路轉黑!本來按照堂哥規劃好的路線,她正準備作為“樣貌普通的小透明”去信息安全部門報到,經過幾輪筆試、複試、面試,就等著正式上崗期間,網上突然爆火的一個明星跟她撞了臉,陳悠的上級領導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就急了,勒令廣信部門配合,立即刪除、下架有關視頻,公共宣傳部門也多次發文,要求影視娛樂行業反血腥、反暴力、反封建迷信、反男藝人女性化……結果,最終不僅沒封殺成功,還引發出反彈式的群嘲關注,同時更有多名躺槍男藝人的國內外粉絲數量激增,席捲歐美和東南亞……完美詮釋“出圈”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