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次發動進攻的過程中,有一件頗有趣味的事情:由於運輸工具的奇缺,阿康諾爾不得不在前哨的機動地區之內,即在格拉齊安尼的鼻子底下,屯積飲水和彈藥,以供2個晝夜的需用。如果在這個時限以內不能成功地結束戰鬥行動,那麼由於飲水的缺乏,就只好實行撤退,同時還要利用輸送補給用品的車輛來運送步兵。我想,任何一個英國指揮官,甚至於除了俄國人以外的歐洲大陸的指揮官,誰也不會象阿康諾爾那樣,竟在如此不利的條件下發動進攻。而且,阿康諾爾還在貝達富姆做了第2次這樣的進攻。阿康諾爾是一個很勇敢的人,善於計算,長於運用間接路線原則,因而也是一個很危險的對手。

  1941年1月,當我軍前進到昔蘭尼加的東部地區以後,我編寫了一份奪占巴爾迪亞和托卜魯克的作戰情況報告。阿康諾爾把他的下一步行動計劃告訴了我。於是,我參加制定了實施迂迴機動的計劃,並且獲得了隨同第7裝甲師對貝達富姆實行迂迴的機會。由於採取了這個機動,我們把班加西以南敵軍殘部的退路給切斷了,使他們不能向的黎波里塔尼亞地區實行撤退。

  毫無疑問,從1940年12月到1941年2月,阿康諾爾的作戰行動,無論從戰略上來說,還是從戰術上來說,正是運用你的間接路線理論的傑出例證。西迪巴臘尼附近的作戰,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爾後一系列的光輝行動,直到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貝達富姆結束戰鬥----這一切都是間接路線取勝的直接證據。請你記住,我的心靈在很早以前即已充滿了你從歷史經驗中所蒸餾出來的精華,而在這個精華裡面又充滿了你自己的軍事哲學。最使人感到驚奇的是,我們所有這些作戰都把你的理論完全現實地表現出來了。阿康諾爾確是第一流的指揮官,嚴格說來,可以算是這次大戰中英軍野戰部隊的唯一領導者,他能夠“在開闊平坦的原野上打死狐狸”。

  1941年年底,我才收到了你再版的權威經典著作《間接路線戰略》,那是你在夏天裡寄贈給我的。在以後的5個月當中,我曾經一讀再讀,進行了反覆的研究。這本書又喚起了我對於戰略原理的再認識。用北非戰役的事實來作為你的理論的印證,結果使它的意義更為明顯了。

  1941年春天,隆美爾粉墨登場,突然出現在北非戰場上。於是,間接路線變成了對付我們的武器。我們這支兵力不大而裝備也差的部隊,倉皇地退向了托卜魯克,算是勉勉強強地避免了覆滅的命運。令人遺憾,就在這個時候,阿康諾爾和我們分開了。當時,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以4個半旅的兵力在托卜魯克以南45公里處進行防禦,以便從隆美爾手中奪回使用間接路線的武器。不過,這麼一點兵力對於組織防禦來說實在是太少了,但這卻是我們在北非所擁有的全部力量。這一個勇敢的行動阻止住了隆美爾的進逼。在整個夏秋兩季,他們都感到了兵力的不足,只能夠一方面在托卜魯克圍攻著我們,一方面在塞盧姆扼守著自己的陣地,阻止我們從陸上去救援托卜魯克。這個堅守托卜魯克的決定,是由於邱吉爾和魏維爾的堅持才作出的。1941年4月10日,我飛往托卜魯克,給莫希德傳達了堅守該城的命令。

  1941年6月,我們向埃及邊境發動了進攻。儘管當時的形勢很適於廣泛採取間接路線的行動,但是我們的行動卻偏偏是正面進攻,結果當然毫無成效。同樣,正是由於這種原因,我們從巴勒斯坦向敘利亞(當時在法國維希政府的控制之下)的進攻,即直接而明顯的進攻,曾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如果不是後來從伊拉克的北部進行了迂迴,打擊了敵人東面側翼這個要害點,幾乎就要失敗。那個迂迴的進攻行動,證明了攻擊敵人後方的正確性。所有這些作戰,又證明了你的理論正確。

  1941年6月,中東地區換了指揮官,奧欽列克由印度調來,奉命改組和整頓這支已經在非洲西沙漠中喪失了元氣的部隊,準備再次向昔蘭巴加地區的軸心國軍發動進攻;從這時起,原來在西沙漠的部隊,就改編成了第8集團軍。托卜魯克仍然被敵軍圍困著,隆美爾正在逐步集中兵力,準備對城防的薄弱地段實行一次決定性的打擊。11月,趕在隆美爾尚未作好攻擊托卜魯克的準備之前,我們先發制人地向他發動了進攻。這次作戰的代號稱為“十字軍”。戰略企圖是非常理智的。它使集團軍司令孔尼漢處在一個有利的戰略形勢下:首先,他擁有一條有利的作戰線,這條線從馬達里拉附近隱藏在沙漠中的補給基地發端,一直伸到北方;其次,他可以從兩個目標中任意選擇一個,或者攻擊圍攻托卜魯克的敵軍後方,或者攻擊其防守邊界的部隊。從另一方面來說,隆美爾的處境卻是非常惡劣,其兵力配置的態勢;對他極為不利:不僅背靠著大海,而且被迫兩面招架,既要圍攻托卜魯克,又要防守哈爾法亞地域的陣地,因而其縱深非常短淺。我們的進軍是從馬達里拉開始的,迫使德國人在一個與其交通線成直角的形勢下對我作戰。儘管形勢對我極為有利,但還是未能把隆美爾的部隊擊毀。這是因為我們的作戰計劃在戰術方面不夠完善。當時設想,要以我們的裝甲部隊把隆美爾的坦克兵力引出來,用戰鬥拖住他們,爾後再去進攻托卜魯克附近的敵軍,或進攻防守邊界地區的敵軍。這個行動雖然能在相當程度上對隆美爾產生戰略突襲作用;可是,他卻仗著自己的技術兵器比較優越,較好地組織了坦克部隊和其他兵種之間的協同動作,從而一開始就使我們在戰術方面遭到了失敗。結果便形成了一場苦戰,直到最後,英軍才算是擊敗了德軍的反擊。總的戰鬥行動,分散成了各個部隊的單獨活動。對於經由比爾哥比和阿德姆(托卜魯克以南)的間接路線行動,李特奇曾經遲遲未予採取,因而使隆美爾獲得了一個機會,僅僅犧牲他部署在埃及邊界和巴爾迪亞的部隊,而把自己的主力有秩序地撤退到了阿蓋拉地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