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對於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陽光就像是看不見的敵人。他覺得皮膚火辣辣地發燙,地面反she的熱氣也折磨著他,令他全身汗流不止。即使高志對自己的體力與耐力很有自信,他的精力還是幾乎被消耗殆盡。他的腦袋發暈,勉強著讓自己保持站姿。
看台上的觀眾也是敵人。那些人大多都是為地主隊南陽高中加油的啦啦隊,肯定想將他這名來自鄉下無名高中棒球隊的當家投手儘早除之而後快。
而高志最大的敵人正站在打擊區。
九局下半,二出局滿壘。球數兩好三壞。
高志投出了決定命運的一球。
“咦?”小木讀到這裡,抬起頭來。“已經投出去了嗎?”
“嗯?什麼意思?”葛原問道。
為了讓小木看看新作品的走向,葛原帶著已經寫了一百張稿紙左右的《曲球》來到金cháo社編輯部。
“這一球是小說最重要的關鍵,對吧?這麼早出現不太好。才寫了一張稿紙而已,你不拖長一點怎麼行呢。”
“你這樣說我也沒辦法啊。”葛原搔搔頭。“我自認這樣寫已經把情節交代得很完整了,就算你要我拖長一點我也沒東西可寫。”
“葛原先生,你這樣是不行的。”小木一臉焦躁的神情。“請你忘記以前的寫作模式或節奏。我不是也說過了嗎?現在的暢銷小說必需加入資訊小說的元素。恕我失禮,但是就我目前看到的部分,我只會覺得你把我的忠告當成是放屁。”
“不,我沒有那個意思。可是你要我在牟田高志投球之前加進什麼樣的資訊?根本沒有適合的特殊資訊能加呀。”
小木聽到他這麼說,便以指尖按壓雙眼眼皮,緩緩搖頭。
“我知道了。這樣吧,我來搜集可用的資訊。葛原先生,請你設法將我找來的東西寫進小說里,在主角投出命運的一球之前,請你至少寫出一百張稿紙。”
“咦?”葛原嚇得向後仰。“把一張變成一百張。”
“你在說什麼啊?請你別因為區區一百張就這樣大驚小怪好嗎?接下來還有兩千九百張呢。”小木以激勵的口吻說道。
隔天小木寄來了一個小包裹,葛原打開一眼,是一疊資料文件。看來似乎是小木囑咐他一定要加進小說的資訊。
葛原一看之下嚇了一大跳,馬上打電話到編輯部。
“喂,再怎麼說這也太過分了。”
“有什麼好過分的?這和其他作家做的事差不多唷,總之就是要以篇幅取勝。”
“是嗎?”
“是的。葛原先生,請相信我去寫吧。請用力寫,拼命寫!”小木的語氣聽起來非常激動,要是他在面前,口水一定會像雨水般飛來。
葛原坐在電腦前面,再度盯著要改寫進小說的資料。他一邊心存疑慮一邊敲打起鍵盤。
《曲球》(改稿後)
甲子園車站位於從大阪的阪神梅田車站搭乘特快電車約十二分鐘的地方。這個車站位在甲子園棒球場附近,距離甲子園球場徒步兩、三分鐘的路程。
所謂的棒球場,誠如其名是打棒球的地方。
棒球是一種源自美國的球類運動,原文是baseball。一八九四年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便開始使用“野球”這個名稱來稱呼它。由投手、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間手、右外野手九人組成一支隊伍。次賽方法是由兩支隊伍輪流攻擊防守以爭取高分,攻擊的一方若能將投手投出的球打擊出去,依序前進一壘、二壘、三壘、最後回到本壘便能得分。兩隊分別輪流攻擊九局,最後累計得分較高的一方獲勝。
這種運動在日本廣受歡迎,母親共有十二支職業棒球隊。各隊擁有自己的主場,而阪神虎這支隊伍的主場即是甲子園球場。
話雖如此,甲子園並不是為了阪神虎而蓋的棒球場。當初興建的目的是為了舉辦朝日新聞社主辦的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這場比賽於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八月舉辦第一屆。雖然舉辦場地陸續移至豐中球場、鳴尾球場,但隨著棒球熱逐漸加溫,比賽需要更大的球場,因而蓋了甲子園球場,原本名做甲子園大運動場,於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完工。而阪神虎的前身大阪棒球俱樂部,俗稱大阪虎,是在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成立。
經過幾次修建工程,目前的甲子園球場總面積為三萬九千六百平方公尺。球場占了四千七百平方公尺,觀眾席是兩萬四千九百平方公尺。全壘打距離在左右外野各為九十六公尺,中外野為一百二十公尺。可容納人數為五萬五千人。觀眾席高十五公尺,內野區設置四十八層台階、三壘內野區為五十八層、外野區是四十九層。
此外,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更增設了夜間照明設備。照明燈六座,內野照明燈高二十五公尺,外野照明燈高三十五公尺。至於每座燈的燈泡數目為一千五百瓦的白熾燈五十二顆、一千瓦的水銀燈四百七十二顆、四百瓦的鹵素燈一百八十顆。這使得投手與捕手之間本壘板那一帶的亮度維持在兩千五百燭光左右,內野兩千兩百燭光、外野一千四百燭光。
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按照當初的計劃,於甲子園完工的同時舉行。此外,大正十三年四月更在每日新聞社的主辦下,於名古屋的八事球場舉行了第一屆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這項比賽後來也改在甲子園舉辦。棒球迷每年都引頸期盼這兩項比賽,卻曾不幸因戰爭而中斷過。然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又分別於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春、夏恢復比賽。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由於學制改革,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分別改名為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與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拔賽。(* 即為俗稱的夏季甲子園與春季甲子園。)
牟田高志位在甲子園的中心點。
這一天,甲子園球場上進行的是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比賽進入第四天的賽程,各都道府縣的代表們連日展開激烈的比賽,共有四十九支代表隊。全日本都道府縣的總數為四十七,東京和北海道各派出兩支隊伍,因此總共為四十九支隊伍。比賽採取淘汰制,先由三十四支隊伍進行第一輪淘汰賽,減少至十七支隊伍。這十七支隊伍加上第一輪淘汰賽時輪空的十五支種子隊,總計三十二支隊伍進行第二輪淘汰賽。這些比賽的組合全由抽籤決定。
比賽第四天還在打第一輪淘汰賽。甲子園上空萬里無雲,天空就像是塗了藍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熱的陽光照she在紅褐色的泥土及綠色的糙地上。順帶一提,甲子園是於昭和三年(一九一四年)才鋪設糙地。
對於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陽光就像是看不見的敵人。
葛原以這種方式持續寫下去,光是說明甲子園和高中棒球就用了將近無張稿紙。但是這還沒完,他仰賴小木找來的資料,描寫站在甲子園的投訴丘上有多麼悶熱、曾經有多少被看好的知名選手輸給了炎熱的天氣。此外,葛原更詳述投手遇上危機時的心理狀態,甚至是如何投出各種球路的技術性知識……
總之,能寫的全都寫進去了。
葛原按照小木的指示,在投手牟田高志投出決定命運的一球之前正好寫了一百張稿紙。
5
“恭喜。你做到了嘛!我算了一下,換算成稿紙是三千零五十三張,順利達成目標了唷。”電話另一端的小木聲音顯得十分雀躍。
葛原將小說《曲球》的原稿分成好幾個數百張稿紙大小的檔案,以電子郵件分次寄給小木,昨天總算寄出最後一份。
三千零五十三張——真是令人窒息的數字。但這的確是他寫的。不過他卻沒有什麼成就感,感覺和以前完成五百張稿紙那種篇幅的小說差不多,倒是身體感到異常地疲憊。
“這樣真的好嗎?”葛原還是感到很不安。
“你在說什麼?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世界最長的棒球推理小說——我打算用這句話當文案,一定會成為話題!”
葛原心想,這倒是,這本書肯定會引起讀者的注意。
“可是啊,最近我們聽到了一件有點令人不舒服的消息。”小木壓低音量說道。
“什麼消息?”
“葛原先生,您知道油壺俊彥先生吧?”
“油壺?噢,知道啊,那個以寫運動推理小說出名的年輕作家吧?”
“是的。聽說他現在也在寫棒球推理小說,差不多快完稿了。”
“是哦。”
葛原對此並不太驚訝。出版界同時出現數本相同題材的書,這是經常發生的事。葛原自己就曾遇過幾次。
“那又怎樣呢?沒什麼關係吧。”
“不,這次情況不太一樣。根據我們打聽到的消息,那部作品的篇幅好像也是三千張稿紙上下,而且對方似乎也打算用‘世界最長的棒球推理小說’這種聳動的文案。”
“喔……”葛原到底還是發出了低吟。“那不太妙吧?”
“是不太妙。搞不好葛原先生與油壺先生的書都會包上寫著‘世界最長的推理小說’的書腰,並列在書店新書區。要是發生那樣的事,會讓讀者覺得困惑、心生混淆感,到底哪本才是真正的世界最長呢?”
“說得也是……,喂,你該不會要我再加寫吧?”
“我原本想那麼做啦,可是目前情況看來無法再花時間加寫了。要是我們一個不留神,對方就會搶先一步出書,那麼一來就算我們的篇幅比較長也失去了強烈的衝擊性。我們只好以目前的稿子出書了。”
葛原知道不用再寫,鬆了一口氣。
“但是……”小木繼續說道。
“有一件事請你務必應允,我打算以換行的方式增加行數。只要增加換行的部分就能多出不少篇幅。”
“嗯,如果只是多換幾行倒是無妨……,你要增加多少?”
“原則上只要碰到句點就換行,逗點視情況考慮。”
小木這句話讓葛原大吃一驚。
“你這麼做會讓每頁下半部變得空空的!”
“沒關係。這樣反而容易閱讀,讀者應該也不會抱怨才是。”
“真的嗎……”葛原拿著話筒陷入沉思。
“可是光是這樣處理我還是不放心。應該說,油壺先生他們也可能這麼做,看來最後就得靠做書的技巧一決勝負了。”
看台上的觀眾也是敵人。那些人大多都是為地主隊南陽高中加油的啦啦隊,肯定想將他這名來自鄉下無名高中棒球隊的當家投手儘早除之而後快。
而高志最大的敵人正站在打擊區。
九局下半,二出局滿壘。球數兩好三壞。
高志投出了決定命運的一球。
“咦?”小木讀到這裡,抬起頭來。“已經投出去了嗎?”
“嗯?什麼意思?”葛原問道。
為了讓小木看看新作品的走向,葛原帶著已經寫了一百張稿紙左右的《曲球》來到金cháo社編輯部。
“這一球是小說最重要的關鍵,對吧?這麼早出現不太好。才寫了一張稿紙而已,你不拖長一點怎麼行呢。”
“你這樣說我也沒辦法啊。”葛原搔搔頭。“我自認這樣寫已經把情節交代得很完整了,就算你要我拖長一點我也沒東西可寫。”
“葛原先生,你這樣是不行的。”小木一臉焦躁的神情。“請你忘記以前的寫作模式或節奏。我不是也說過了嗎?現在的暢銷小說必需加入資訊小說的元素。恕我失禮,但是就我目前看到的部分,我只會覺得你把我的忠告當成是放屁。”
“不,我沒有那個意思。可是你要我在牟田高志投球之前加進什麼樣的資訊?根本沒有適合的特殊資訊能加呀。”
小木聽到他這麼說,便以指尖按壓雙眼眼皮,緩緩搖頭。
“我知道了。這樣吧,我來搜集可用的資訊。葛原先生,請你設法將我找來的東西寫進小說里,在主角投出命運的一球之前,請你至少寫出一百張稿紙。”
“咦?”葛原嚇得向後仰。“把一張變成一百張。”
“你在說什麼啊?請你別因為區區一百張就這樣大驚小怪好嗎?接下來還有兩千九百張呢。”小木以激勵的口吻說道。
隔天小木寄來了一個小包裹,葛原打開一眼,是一疊資料文件。看來似乎是小木囑咐他一定要加進小說的資訊。
葛原一看之下嚇了一大跳,馬上打電話到編輯部。
“喂,再怎麼說這也太過分了。”
“有什麼好過分的?這和其他作家做的事差不多唷,總之就是要以篇幅取勝。”
“是嗎?”
“是的。葛原先生,請相信我去寫吧。請用力寫,拼命寫!”小木的語氣聽起來非常激動,要是他在面前,口水一定會像雨水般飛來。
葛原坐在電腦前面,再度盯著要改寫進小說的資料。他一邊心存疑慮一邊敲打起鍵盤。
《曲球》(改稿後)
甲子園車站位於從大阪的阪神梅田車站搭乘特快電車約十二分鐘的地方。這個車站位在甲子園棒球場附近,距離甲子園球場徒步兩、三分鐘的路程。
所謂的棒球場,誠如其名是打棒球的地方。
棒球是一種源自美國的球類運動,原文是baseball。一八九四年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便開始使用“野球”這個名稱來稱呼它。由投手、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游擊手、左外野手、中間手、右外野手九人組成一支隊伍。次賽方法是由兩支隊伍輪流攻擊防守以爭取高分,攻擊的一方若能將投手投出的球打擊出去,依序前進一壘、二壘、三壘、最後回到本壘便能得分。兩隊分別輪流攻擊九局,最後累計得分較高的一方獲勝。
這種運動在日本廣受歡迎,母親共有十二支職業棒球隊。各隊擁有自己的主場,而阪神虎這支隊伍的主場即是甲子園球場。
話雖如此,甲子園並不是為了阪神虎而蓋的棒球場。當初興建的目的是為了舉辦朝日新聞社主辦的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這場比賽於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八月舉辦第一屆。雖然舉辦場地陸續移至豐中球場、鳴尾球場,但隨著棒球熱逐漸加溫,比賽需要更大的球場,因而蓋了甲子園球場,原本名做甲子園大運動場,於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年)完工。而阪神虎的前身大阪棒球俱樂部,俗稱大阪虎,是在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成立。
經過幾次修建工程,目前的甲子園球場總面積為三萬九千六百平方公尺。球場占了四千七百平方公尺,觀眾席是兩萬四千九百平方公尺。全壘打距離在左右外野各為九十六公尺,中外野為一百二十公尺。可容納人數為五萬五千人。觀眾席高十五公尺,內野區設置四十八層台階、三壘內野區為五十八層、外野區是四十九層。
此外,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更增設了夜間照明設備。照明燈六座,內野照明燈高二十五公尺,外野照明燈高三十五公尺。至於每座燈的燈泡數目為一千五百瓦的白熾燈五十二顆、一千瓦的水銀燈四百七十二顆、四百瓦的鹵素燈一百八十顆。這使得投手與捕手之間本壘板那一帶的亮度維持在兩千五百燭光左右,內野兩千兩百燭光、外野一千四百燭光。
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按照當初的計劃,於甲子園完工的同時舉行。此外,大正十三年四月更在每日新聞社的主辦下,於名古屋的八事球場舉行了第一屆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這項比賽後來也改在甲子園舉辦。棒球迷每年都引頸期盼這兩項比賽,卻曾不幸因戰爭而中斷過。然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又分別於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春、夏恢復比賽。昭和二十三年(一九四八年),由於學制改革,日本全國中學棒球賽和日本全國中學棒球選拔賽分別改名為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與日本全國高中棒球選拔賽。(* 即為俗稱的夏季甲子園與春季甲子園。)
牟田高志位在甲子園的中心點。
這一天,甲子園球場上進行的是全國高中棒球選手權大會。比賽進入第四天的賽程,各都道府縣的代表們連日展開激烈的比賽,共有四十九支代表隊。全日本都道府縣的總數為四十七,東京和北海道各派出兩支隊伍,因此總共為四十九支隊伍。比賽採取淘汰制,先由三十四支隊伍進行第一輪淘汰賽,減少至十七支隊伍。這十七支隊伍加上第一輪淘汰賽時輪空的十五支種子隊,總計三十二支隊伍進行第二輪淘汰賽。這些比賽的組合全由抽籤決定。
比賽第四天還在打第一輪淘汰賽。甲子園上空萬里無雲,天空就像是塗了藍色油漆似的。炎夏灼熱的陽光照she在紅褐色的泥土及綠色的糙地上。順帶一提,甲子園是於昭和三年(一九一四年)才鋪設糙地。
對於站在投手丘上的高志而言,陽光就像是看不見的敵人。
葛原以這種方式持續寫下去,光是說明甲子園和高中棒球就用了將近無張稿紙。但是這還沒完,他仰賴小木找來的資料,描寫站在甲子園的投訴丘上有多麼悶熱、曾經有多少被看好的知名選手輸給了炎熱的天氣。此外,葛原更詳述投手遇上危機時的心理狀態,甚至是如何投出各種球路的技術性知識……
總之,能寫的全都寫進去了。
葛原按照小木的指示,在投手牟田高志投出決定命運的一球之前正好寫了一百張稿紙。
5
“恭喜。你做到了嘛!我算了一下,換算成稿紙是三千零五十三張,順利達成目標了唷。”電話另一端的小木聲音顯得十分雀躍。
葛原將小說《曲球》的原稿分成好幾個數百張稿紙大小的檔案,以電子郵件分次寄給小木,昨天總算寄出最後一份。
三千零五十三張——真是令人窒息的數字。但這的確是他寫的。不過他卻沒有什麼成就感,感覺和以前完成五百張稿紙那種篇幅的小說差不多,倒是身體感到異常地疲憊。
“這樣真的好嗎?”葛原還是感到很不安。
“你在說什麼?這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世界最長的棒球推理小說——我打算用這句話當文案,一定會成為話題!”
葛原心想,這倒是,這本書肯定會引起讀者的注意。
“可是啊,最近我們聽到了一件有點令人不舒服的消息。”小木壓低音量說道。
“什麼消息?”
“葛原先生,您知道油壺俊彥先生吧?”
“油壺?噢,知道啊,那個以寫運動推理小說出名的年輕作家吧?”
“是的。聽說他現在也在寫棒球推理小說,差不多快完稿了。”
“是哦。”
葛原對此並不太驚訝。出版界同時出現數本相同題材的書,這是經常發生的事。葛原自己就曾遇過幾次。
“那又怎樣呢?沒什麼關係吧。”
“不,這次情況不太一樣。根據我們打聽到的消息,那部作品的篇幅好像也是三千張稿紙上下,而且對方似乎也打算用‘世界最長的棒球推理小說’這種聳動的文案。”
“喔……”葛原到底還是發出了低吟。“那不太妙吧?”
“是不太妙。搞不好葛原先生與油壺先生的書都會包上寫著‘世界最長的推理小說’的書腰,並列在書店新書區。要是發生那樣的事,會讓讀者覺得困惑、心生混淆感,到底哪本才是真正的世界最長呢?”
“說得也是……,喂,你該不會要我再加寫吧?”
“我原本想那麼做啦,可是目前情況看來無法再花時間加寫了。要是我們一個不留神,對方就會搶先一步出書,那麼一來就算我們的篇幅比較長也失去了強烈的衝擊性。我們只好以目前的稿子出書了。”
葛原知道不用再寫,鬆了一口氣。
“但是……”小木繼續說道。
“有一件事請你務必應允,我打算以換行的方式增加行數。只要增加換行的部分就能多出不少篇幅。”
“嗯,如果只是多換幾行倒是無妨……,你要增加多少?”
“原則上只要碰到句點就換行,逗點視情況考慮。”
小木這句話讓葛原大吃一驚。
“你這麼做會讓每頁下半部變得空空的!”
“沒關係。這樣反而容易閱讀,讀者應該也不會抱怨才是。”
“真的嗎……”葛原拿著話筒陷入沉思。
“可是光是這樣處理我還是不放心。應該說,油壺先生他們也可能這麼做,看來最後就得靠做書的技巧一決勝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