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見在孩子們走近,徒元庭背過身子,擦了擦臉上的淚。
“聽見之前你十六叔和朕在說些什麼了?”徒元徽問康安道。
“回父皇,兒臣聽到了。”康安低頭回道。
“你是太子,說說你的想法。”徒元徽這時的確動搖了。
甚至這一回康安和阿奴落水,徒元徽都讓人暗中查過,就怕徒元升和徒元曄勾搭在了一起背後地里使什麼苦肉計,為的是騙自己信任,然而眾口一詞中,徒元升毫無可疑,因為確實是康安自己要跑去看魚,而在此之前徒元升與徒元庭兩個在魚池邊的石凳上已坐了好久。
“康安,你三皇叔曾經準備幫著你皇祖父殺了朕,並且到如今,朕還認為他城府太深,不知心機何處,你覺得朕能將他留在身邊嗎?”徒元徽把這難題拋給了自己的兒子。
“父皇,兒臣只知道,三皇叔是好人,”康安認真地答道:“他救了兒臣,若是沒有背叛父皇和母后,兒臣就要保護他。”
徒元徽一聽,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這老三,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現在都偏向他去了。
徒元徽心裡頭不高興。
但是他不高興歸不高興,但是也心裡清楚,這些人心裏面最重要的還是他,只不過他現在絕對的皇權,可以要了徒元升的命,他們才難免偏向了些。
“阿奴,你說呢?”
阿奴糾結了,不過他雖然也是被寵著長大,但是他絕對比康安懂事,因為他從小就被教育著要穩重要上進,要好好保護和輔佐他的侄子康安。
“回皇上,臣……臣以為太子說的有理!”
但是又覺得,皇上也有理。
徒元庭在一旁看著反而不說話了,眼睛不斷打量這兩個孩子。
徒元徽對兩人揮揮手。
康安和阿奴只得退下去。
“太子和皇上一樣,性情中人。”徒元庭說道。護著自己人!
徒元徽說道:“以後不能這樣了,說好了只放縱他到十歲,現在怎麼也得學學帝王之道了。”
徒元庭拱了拱手說道:“有皇上教導,太子定然會更加出色。”
徒元徽斜了他一眼,說道:“行了,朕知道了,他不惹事,朕不殺他。”
徒元庭連忙道謝:“謝皇上隆恩!”
只是現下答應了,他很快就鬱悶了。
※※※
兩個月後的一個晌午,徒元徽並沒有按老習慣去御書房,而是一臉不高興地回到鳳儀宮。
馮玉兒給他送了茶過來,徒元徽搖頭說道:“我果然沒有料錯,老三心生歹念,給我的太子灌迷魂湯,如今康安三天兩頭往他府里跑,看來還是我太心慈手軟。”
第124章 0124
馮玉兒挺著已然成形的肚子,笑道:“皇上就愛自尋不痛快,不過是孩子喜歡他三叔,隔個幾天去瞧瞧他,值當你這麼咬牙切齒。”
“誰咬牙切齒……如何娘娘家的太子爺見著我,便是三皇叔長,三皇叔短,還說以後不當太子爺了,就去做個大將軍,這沒見識的,竟連太子爺還是將軍誰大誰小都分不清楚!”
馮玉兒知道徒元徽這是吃起了醋,生覺他和徒元升竟是相生相剋,雖是兄弟,就是百般看不慣,想想也是可笑,便道:“男孩子自小都想當英雄,老三這般的擱在眼前,他能不喜歡嗎?再說了,老三這些日子在府里養病,怕是也急得慌,康安和阿奴他們時不時過去,也正好替他排解寂寞。”
“這人病好了沒?”徒元徽揮揮手道:“若得差不多了,早些趕走了事,元庭都走了好幾個月,若老三不能去西北,還讓他回川南。”
馮玉兒笑說道:“就讓他養著吧,何苦再折騰!”心下卻是直搖頭,她早問過太醫院,說是徒元升不過是在熬日子,他這病並非在西北得出來的,聽說之前在川南就曾受過重傷,只是當日仗著年輕,也沒太在意,身子沒養好又出去打仗,加上平日好個酒,以至於傷了元氣。
“三皇叔,聽說當日太上皇差點廢了我父皇,準備讓您當太子?”康安坐在徒元升的書房裡,隨口問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徒元升停下筆,咳了兩聲後,看看屋裡自己兩個兒子,還有康安以及阿奴,道:“人本來各有各責任,便像皇上無論經過多少坎坷,依舊還是當了皇上一般,任誰都無法改變他的宿命。”
“那爹您的宿命是什麼?”徒元升的小兒子好奇地問。
“爹這一生只想做在衝鋒陷陣、保衛疆土的軍人,”徒元升苦笑了一下,結果呢,或者是生在帝王家的無奈,或便真是宿命的安排,他終究壯志難酬。
送走康安和阿奴,徒元升獨自坐在書房,繼續埋頭書寫。
阿英捧著藥進得屋來,卻並不說話,而是將藥放在徒元升伸手可及之處,然後走到另一頭,把徒元升寫好的紙箋一張張收拾起來。
“三爺什麼時候能寫到陽平關大捷?”阿英笑著問道。
“還早呢,我這一輩子雖不長,不過參加過的大小戰役不下百餘次,”徒元升頗有些得意地道:“全寫出來,想是能著書立說。”
“好啊,我就等著拜讀了。”阿英在一旁磨起墨來。
此時徒元升心情頗好,放下了筆道:“今日我在記錄當年剛到川南,和入侵的南夷作戰之事,那地方瘴氣密布,蛇鼠橫行,我便中招差點死掉,好在命大,後來又得一當地部族長老的幫忙,用火攻之術才滅了來犯之敵,如今想來,還甚是得意。”
阿英不免一愣,想到太醫曾說過,徒元升當年受過重傷,想必就是這一回,不免覺得淒涼,這般勇猛殺敵的男兒,如今是能用筆墨緬懷戰場風光,著實讓人心酸。
有管事這時進來,遞上一封信,道:“三爺,說是十六爺從西北來的信。”
阿英上前接過,眼睛隨意瞟了一下,便呈給了徒元升。
徒元升接過後,對阿英和管事道:“你們都下去吧!”然後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
襄陽樓的一個不顯眼的雅間裡,一位白髮無須的老人正自酌著酒,神態卻有些心不在焉,倒像是在等著什麼人。
門外這時傳來幾聲低語,隨即,有人在門上敲了三下,老人放下酒杯,站起身道:“請進!”
一身青衣的徒元升走了進來,那老人見到他,趕緊上到前來,逕自跪到地上行了大禮,道:“老奴見過三爺。”
徒元升彎腰扶了老人起身,沖他笑了笑,問道:“我已然丟了爵位官職,不必行此大禮,只是,陳公公伺候太上皇,竟是能出入西山行宮了?”
“不瞞三爺,老奴靠著在宮裡當過副總管的薄面,從西山混出來的,”老陳子很是無奈地笑了笑,想他當年在皇宮叱吒風雲,自不會料到今日竟和個過街老鼠一般,要躲躲藏藏地,靠了手上的銀子,才得了來往西山的宮裡人幫忙,混到了外頭。
“陳公公可有何事?”徒元升順著陳公公手勢坐到了桌邊椅上。
“皇上讓老奴給您帶個話,”陳公公努力地背了起來:“太上皇說,他被困西山多年,你們都以為他會就此吞下這口氣,可太上皇卻以為,上皇絕不能被兒子打敗,換句話說,只要他老人家還有一口氣在,便要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徒元升微微笑了笑,覺得弘聖帝果然是老了,或者真在西山被關傻,已然到了如今,還做那復辟的美夢。
“請三爺俯耳過來!”陳公公躬身道。
待陳公公在徒元升耳邊將話說完,徒元升的臉色卻是紋絲未變,只是直直地望著陳公公。
“太上皇真那麼相信,樊老將軍和四弟手下那一點子人馬,便能讓他反敗為勝?”徒元徽忍不住想笑,樊中權,一個早已解甲還鄉的老軍人,年歲比弘聖帝還大,這會子不想著在家中養老,反倒起了什麼復辟的主意,也是……愚蠢得讓人無話可說。四弟……唉,不說了,這看起來到像是找死一樣。
“樊將軍當年可稱虎將,如今依舊老當益壯,並且擁太上皇復位的決心極高,”陳公公頗覺欣慰,總算有一位忠於太上皇的人了,這位樊將軍為了和太上皇搭上線,竟是自剃鬍須扮成太監潛入行宮,在太上皇面前起誓,要帶著自己萬名子弟兵恢復正統天下。
“陳公公今日來尋我,可是太上皇有何吩咐?”徒元升無奈地問道,這人話都說了那麼多,言下之意,徒元升其實早已料到了七八分。
“不用老奴多嘴,三爺自然是心裡明白的。”陳公公笑道。
防人之心不可無,陳公公看得出來,即便樊中權在弘聖帝跟前說得再天花亂墜,指天誓日表白忠心,但是以弘聖帝的性格,不會貿貿然相信,一個從來沒被重視過的外人能幫他復辟,並且不求任何回報。
所謂“復辟”,贏了還好說,輸了便等和謀逆,雖然徒元徽未必有膽量明著殺了弘聖帝,只這後果,不僅關係著弘聖帝能否反敗為勝,也連著千萬條性命。
弘聖帝既想用樊中權,又怕他是拉起虎皮扯大旗,拿自己當幌子,所以考慮再三,覺著得找一個能對樊中權起到制衡的,於是徒元升和徒元曄首當其衝,成為弘聖帝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只是徒元曄被監視得太厲害,難以動作,反倒是徒元升因為沒多長時間,到少有監視的,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三爺稍等。”陳公公笑了笑,走到外頭開門喚人。
“末將樊正山參見三爺!”不一會,一個三十開外的男子走到屋裡向徒元升見禮,徒元升這回篤定了,弘聖帝是想讓他跟著樊中權他們一起干。
剛過來時,徒元升還有一些詫異,陳公公坐的那個雅間外,有不少人在把守,而且看得出來,那些人是行武出身,他覺得未免不可思議,徒元徽竟能容忍西山行宮蓄兵?待到樊中友長子一出現,答案便昭然若揭,原來這些竟是樊家軍。
因為都是軍人,樊正山與徒元升也算打過幾回交道,所以倒無需陳公公費神介紹,隨便寒喧兩句後,楚正山便切入了正題。
“不瞞三爺,家父是個死忠的,自從得知太上皇被逼退位,又幽禁在西山,家父寢食難安,多次對末將說,太上皇英明神武,卻不成想,最後被自個兒子設了陷阱,成了困於籠中之虎,家父說他替太上皇咽不下這一口氣。”樊正山嘆道。
徒元升心中有些不屑,面上卻沒露出來,只道:“樊老將倒是……忠心。”他總覺得,樊中權莫名其妙地來什麼復辟,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就是想要藉機生事,這背後的企圖,著實可疑。
“幾個月前,家父喬裝混入西山行宮求見太上皇,原本就想在皇帝萬壽節當太安宮起事,不過太上皇思慮甚詳,一是覺得時機尚不成熟,二又恰逢三爺回京,少不得他老人家便改了主意,”樊正山撣眼瞧了瞧徒元升,心裡卻在冷哼,弘聖帝倒是只信自個兒子,非要徒元升也軋上一腳,“卻不巧,三爺此後病臥在床,這事便擱置了。”
“聽見之前你十六叔和朕在說些什麼了?”徒元徽問康安道。
“回父皇,兒臣聽到了。”康安低頭回道。
“你是太子,說說你的想法。”徒元徽這時的確動搖了。
甚至這一回康安和阿奴落水,徒元徽都讓人暗中查過,就怕徒元升和徒元曄勾搭在了一起背後地里使什麼苦肉計,為的是騙自己信任,然而眾口一詞中,徒元升毫無可疑,因為確實是康安自己要跑去看魚,而在此之前徒元升與徒元庭兩個在魚池邊的石凳上已坐了好久。
“康安,你三皇叔曾經準備幫著你皇祖父殺了朕,並且到如今,朕還認為他城府太深,不知心機何處,你覺得朕能將他留在身邊嗎?”徒元徽把這難題拋給了自己的兒子。
“父皇,兒臣只知道,三皇叔是好人,”康安認真地答道:“他救了兒臣,若是沒有背叛父皇和母后,兒臣就要保護他。”
徒元徽一聽,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這老三,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幾個,現在都偏向他去了。
徒元徽心裡頭不高興。
但是他不高興歸不高興,但是也心裡清楚,這些人心裏面最重要的還是他,只不過他現在絕對的皇權,可以要了徒元升的命,他們才難免偏向了些。
“阿奴,你說呢?”
阿奴糾結了,不過他雖然也是被寵著長大,但是他絕對比康安懂事,因為他從小就被教育著要穩重要上進,要好好保護和輔佐他的侄子康安。
“回皇上,臣……臣以為太子說的有理!”
但是又覺得,皇上也有理。
徒元庭在一旁看著反而不說話了,眼睛不斷打量這兩個孩子。
徒元徽對兩人揮揮手。
康安和阿奴只得退下去。
“太子和皇上一樣,性情中人。”徒元庭說道。護著自己人!
徒元徽說道:“以後不能這樣了,說好了只放縱他到十歲,現在怎麼也得學學帝王之道了。”
徒元庭拱了拱手說道:“有皇上教導,太子定然會更加出色。”
徒元徽斜了他一眼,說道:“行了,朕知道了,他不惹事,朕不殺他。”
徒元庭連忙道謝:“謝皇上隆恩!”
只是現下答應了,他很快就鬱悶了。
※※※
兩個月後的一個晌午,徒元徽並沒有按老習慣去御書房,而是一臉不高興地回到鳳儀宮。
馮玉兒給他送了茶過來,徒元徽搖頭說道:“我果然沒有料錯,老三心生歹念,給我的太子灌迷魂湯,如今康安三天兩頭往他府里跑,看來還是我太心慈手軟。”
第124章 0124
馮玉兒挺著已然成形的肚子,笑道:“皇上就愛自尋不痛快,不過是孩子喜歡他三叔,隔個幾天去瞧瞧他,值當你這麼咬牙切齒。”
“誰咬牙切齒……如何娘娘家的太子爺見著我,便是三皇叔長,三皇叔短,還說以後不當太子爺了,就去做個大將軍,這沒見識的,竟連太子爺還是將軍誰大誰小都分不清楚!”
馮玉兒知道徒元徽這是吃起了醋,生覺他和徒元升竟是相生相剋,雖是兄弟,就是百般看不慣,想想也是可笑,便道:“男孩子自小都想當英雄,老三這般的擱在眼前,他能不喜歡嗎?再說了,老三這些日子在府里養病,怕是也急得慌,康安和阿奴他們時不時過去,也正好替他排解寂寞。”
“這人病好了沒?”徒元徽揮揮手道:“若得差不多了,早些趕走了事,元庭都走了好幾個月,若老三不能去西北,還讓他回川南。”
馮玉兒笑說道:“就讓他養著吧,何苦再折騰!”心下卻是直搖頭,她早問過太醫院,說是徒元升不過是在熬日子,他這病並非在西北得出來的,聽說之前在川南就曾受過重傷,只是當日仗著年輕,也沒太在意,身子沒養好又出去打仗,加上平日好個酒,以至於傷了元氣。
“三皇叔,聽說當日太上皇差點廢了我父皇,準備讓您當太子?”康安坐在徒元升的書房裡,隨口問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
徒元升停下筆,咳了兩聲後,看看屋裡自己兩個兒子,還有康安以及阿奴,道:“人本來各有各責任,便像皇上無論經過多少坎坷,依舊還是當了皇上一般,任誰都無法改變他的宿命。”
“那爹您的宿命是什麼?”徒元升的小兒子好奇地問。
“爹這一生只想做在衝鋒陷陣、保衛疆土的軍人,”徒元升苦笑了一下,結果呢,或者是生在帝王家的無奈,或便真是宿命的安排,他終究壯志難酬。
送走康安和阿奴,徒元升獨自坐在書房,繼續埋頭書寫。
阿英捧著藥進得屋來,卻並不說話,而是將藥放在徒元升伸手可及之處,然後走到另一頭,把徒元升寫好的紙箋一張張收拾起來。
“三爺什麼時候能寫到陽平關大捷?”阿英笑著問道。
“還早呢,我這一輩子雖不長,不過參加過的大小戰役不下百餘次,”徒元升頗有些得意地道:“全寫出來,想是能著書立說。”
“好啊,我就等著拜讀了。”阿英在一旁磨起墨來。
此時徒元升心情頗好,放下了筆道:“今日我在記錄當年剛到川南,和入侵的南夷作戰之事,那地方瘴氣密布,蛇鼠橫行,我便中招差點死掉,好在命大,後來又得一當地部族長老的幫忙,用火攻之術才滅了來犯之敵,如今想來,還甚是得意。”
阿英不免一愣,想到太醫曾說過,徒元升當年受過重傷,想必就是這一回,不免覺得淒涼,這般勇猛殺敵的男兒,如今是能用筆墨緬懷戰場風光,著實讓人心酸。
有管事這時進來,遞上一封信,道:“三爺,說是十六爺從西北來的信。”
阿英上前接過,眼睛隨意瞟了一下,便呈給了徒元升。
徒元升接過後,對阿英和管事道:“你們都下去吧!”然後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
襄陽樓的一個不顯眼的雅間裡,一位白髮無須的老人正自酌著酒,神態卻有些心不在焉,倒像是在等著什麼人。
門外這時傳來幾聲低語,隨即,有人在門上敲了三下,老人放下酒杯,站起身道:“請進!”
一身青衣的徒元升走了進來,那老人見到他,趕緊上到前來,逕自跪到地上行了大禮,道:“老奴見過三爺。”
徒元升彎腰扶了老人起身,沖他笑了笑,問道:“我已然丟了爵位官職,不必行此大禮,只是,陳公公伺候太上皇,竟是能出入西山行宮了?”
“不瞞三爺,老奴靠著在宮裡當過副總管的薄面,從西山混出來的,”老陳子很是無奈地笑了笑,想他當年在皇宮叱吒風雲,自不會料到今日竟和個過街老鼠一般,要躲躲藏藏地,靠了手上的銀子,才得了來往西山的宮裡人幫忙,混到了外頭。
“陳公公可有何事?”徒元升順著陳公公手勢坐到了桌邊椅上。
“皇上讓老奴給您帶個話,”陳公公努力地背了起來:“太上皇說,他被困西山多年,你們都以為他會就此吞下這口氣,可太上皇卻以為,上皇絕不能被兒子打敗,換句話說,只要他老人家還有一口氣在,便要奪回屬於他的一切。”
徒元升微微笑了笑,覺得弘聖帝果然是老了,或者真在西山被關傻,已然到了如今,還做那復辟的美夢。
“請三爺俯耳過來!”陳公公躬身道。
待陳公公在徒元升耳邊將話說完,徒元升的臉色卻是紋絲未變,只是直直地望著陳公公。
“太上皇真那麼相信,樊老將軍和四弟手下那一點子人馬,便能讓他反敗為勝?”徒元徽忍不住想笑,樊中權,一個早已解甲還鄉的老軍人,年歲比弘聖帝還大,這會子不想著在家中養老,反倒起了什麼復辟的主意,也是……愚蠢得讓人無話可說。四弟……唉,不說了,這看起來到像是找死一樣。
“樊將軍當年可稱虎將,如今依舊老當益壯,並且擁太上皇復位的決心極高,”陳公公頗覺欣慰,總算有一位忠於太上皇的人了,這位樊將軍為了和太上皇搭上線,竟是自剃鬍須扮成太監潛入行宮,在太上皇面前起誓,要帶著自己萬名子弟兵恢復正統天下。
“陳公公今日來尋我,可是太上皇有何吩咐?”徒元升無奈地問道,這人話都說了那麼多,言下之意,徒元升其實早已料到了七八分。
“不用老奴多嘴,三爺自然是心裡明白的。”陳公公笑道。
防人之心不可無,陳公公看得出來,即便樊中權在弘聖帝跟前說得再天花亂墜,指天誓日表白忠心,但是以弘聖帝的性格,不會貿貿然相信,一個從來沒被重視過的外人能幫他復辟,並且不求任何回報。
所謂“復辟”,贏了還好說,輸了便等和謀逆,雖然徒元徽未必有膽量明著殺了弘聖帝,只這後果,不僅關係著弘聖帝能否反敗為勝,也連著千萬條性命。
弘聖帝既想用樊中權,又怕他是拉起虎皮扯大旗,拿自己當幌子,所以考慮再三,覺著得找一個能對樊中權起到制衡的,於是徒元升和徒元曄首當其衝,成為弘聖帝心目中最合適的人選,只是徒元曄被監視得太厲害,難以動作,反倒是徒元升因為沒多長時間,到少有監視的,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三爺稍等。”陳公公笑了笑,走到外頭開門喚人。
“末將樊正山參見三爺!”不一會,一個三十開外的男子走到屋裡向徒元升見禮,徒元升這回篤定了,弘聖帝是想讓他跟著樊中權他們一起干。
剛過來時,徒元升還有一些詫異,陳公公坐的那個雅間外,有不少人在把守,而且看得出來,那些人是行武出身,他覺得未免不可思議,徒元徽竟能容忍西山行宮蓄兵?待到樊中友長子一出現,答案便昭然若揭,原來這些竟是樊家軍。
因為都是軍人,樊正山與徒元升也算打過幾回交道,所以倒無需陳公公費神介紹,隨便寒喧兩句後,楚正山便切入了正題。
“不瞞三爺,家父是個死忠的,自從得知太上皇被逼退位,又幽禁在西山,家父寢食難安,多次對末將說,太上皇英明神武,卻不成想,最後被自個兒子設了陷阱,成了困於籠中之虎,家父說他替太上皇咽不下這一口氣。”樊正山嘆道。
徒元升心中有些不屑,面上卻沒露出來,只道:“樊老將倒是……忠心。”他總覺得,樊中權莫名其妙地來什麼復辟,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就是想要藉機生事,這背後的企圖,著實可疑。
“幾個月前,家父喬裝混入西山行宮求見太上皇,原本就想在皇帝萬壽節當太安宮起事,不過太上皇思慮甚詳,一是覺得時機尚不成熟,二又恰逢三爺回京,少不得他老人家便改了主意,”樊正山撣眼瞧了瞧徒元升,心裡卻在冷哼,弘聖帝倒是只信自個兒子,非要徒元升也軋上一腳,“卻不巧,三爺此後病臥在床,這事便擱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