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薛姨媽看見襲人滿臉淚痕,就有勸解說服了一會兒。襲人本來就老實,不是伶牙利齒的人,薛姨媽說一句,她應一句。最後,她說:“我是做下人的人,姨太太瞧得起我,才和我說這些話,我是從不敢違背太太的。”薛姨媽高興地說:“好一個柔順的孩子!”寶釵又把人生大道理說了一遍,大家心裡都好受了一些。
過了幾天,賈政回了家,大家出來迎接。賈政見賈赦和賈珍已經都回家,互相問候。他回到了房間,和王夫人她們見了面,不免想起寶玉來,大家又都傷心起來。賈政吆喝住大家,說:“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現在我們在外管住家事,你們在內做好幫助,千萬不能像以前那樣散慢了。其他家庭的事情,又有自己處理,也不用去包攬。我們家庭的事情,裡頭全你你管,都要按規矩來辦理。”王夫人又說寶釵懷孕了,將來還要把丫環們都放出去。賈政聽了,點點頭,也沒再說什麼。
第二天,賈政去了皇宮,請教大臣們,說:“我非常感激皇上的恩情,但是因為服孝還沒結束,所以也不知道怎麼感謝。請各位多指教。”大臣們都說替他向皇帝報告。皇上下令要接見賈政。賈政進去謝恩。皇上又問起寶玉的事來。賈政按實情回答了。皇上感到很驚奇,說寶玉的文章清新奇妙,非常特別,他應該有著不尋常的經歷。皇上還說,如果他在還在,就可以做官了;他既不願意做官,就賞他一個“文妙真人”的道號。賈政磕頭謝恩,然後退出來。
賈政回到家裡,賈璉和賈珍接著,賈政傳達了皇上的意思,大家都很高興。賈珍匯報說:“寧國府的房子收拾好了,請示了就搬過去。櫳翠庵圈在院子裡,給四妹妹住著靜養。”賈政沒有說話,過了好半天,他才囑咐大家要報答皇帝的恩情。賈璉也匯報說:“父親和太太都願意把巧姐給周家做媳婦。”賈政昨天晚上也聽說了巧姐的事情,就說:“大老爺和大太太作主就行了。不要說農村不好,只要人家清白,孩子肯念書,能夠上進,這就好。那些當官的難道都是城裡的人嗎?”賈璉馬上說:“是,是。父親有了年紀,再說又得過癆病,需要靜養幾年,所有事情還主要依仗二老爺來處理。”賈政點點頭,感嘆說:“到農村靜養,倒是很符合我的心意。只是我受了皇上這麼大的恩情,還沒有報答,所以不能這樣做啊。”說完,賈政就進去了。賈璉把劉姥姥請來,答應了巧姐的婚事。劉姥姥又去拜見王夫人她們,說了很多祝福的吉祥話。
賈政好像挺喜歡農村生活的,這在過去,是很多讀書人的共同愛好,因為他們有些厭煩官場,再就是他們還比較熟悉農村的生活。過去很多當官的人,他們的父母、老婆都在農村,他們的根也就在農村了。即使現在的城市人,往上數幾代,其實就是農村人,不過他們的根已經不沾一點兒泥土了,他們喜歡的是“農家樂”旅遊,而不是真正的農村生活。
正說著,有個丫環:“花自芳的女人進來請安。”王夫人叫她進來。花自芳的女人進來,匯報說親戚幫著給襲人作媒,說的是城南一家姓蔣的,現在有房子有地,還有店鋪,姑爺年紀略微大了幾歲,沒有去過媳婦,再說人長得也是百里挑一的。王夫人聽了,很願意,就說:“你去答應了吧,過幾天再接你妹妹回去。”王夫人又讓人去打聽了一下,都說很好。王夫人就告訴了寶釵,仍然請薛姨媽細細地告訴了襲人。襲人心裡非常悲傷,但又不敢違抗。她又想起寶玉那年到她家去,回來說的死也不回去的話,心裡就更痛苦了。她想留下來,但是沒有什麼理由,怕人笑話;如果這樣走了,情意上又過不去。薛姨媽和寶釵苦苦地勸說。她想:“我如果死在這裡,倒把太太的好心弄壞了。我該死在家裡才對啊。”
於是,襲人強忍著悲傷向大家告別,和自己的姐妹分手時,傷心得肝腸都要斷了。襲人懷著死的決心坐車回了家,見了哥哥和嫂子,只是哭泣,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花自芳把蔣家的娉禮拿給她看,又指著給她看陪嫁的東西,說這是太太賞給的,那是自家置辦的。這時候,襲人更難開口說別的了。住了兩天,她心想:“哥哥辦事不錯,如果死在哥哥家裡,那不是又害了哥哥嗎。”她左右為難,不知怎麼辦才好。如果在誰家自殺了,官府當然要調查這家人了,別人也會有一些看法,再說這種不正常的死亡,會讓整個住宅變成極不吉祥的“凶宅”的。
很快就到了結婚的日子。襲人委委屈屈地上了轎,準備到了蔣家再想辦法。可是到了以後,她見那蔣家辦事非常認真,全都按著正妻的規矩。一進了門,丫環、老婆子們都稱呼她奶奶。她這時候再自殺,按可就害了人家了,也辜負了一片好意。這天晚上,她本來一直哭著不肯同意的,那個姑爺卻非常柔情蜜意地順從。第二天,打開嫁妝箱子,這位姑爺看到一條猩紅的汗巾,才知道襲人是寶玉的丫環。他原來只知道自己的媳婦是賈母的丫環,沒想到是襲人。這個姑爺是誰呢?就是蔣玉菡。他還一直感念著寶玉對待他的那份舊情,所以反倒覺得很愧疚,又故意把寶玉還給的那條松花綠的汗巾拿出來。襲人看了,才知道這姓蔣的原來就是蔣玉菡,也才相信姻緣前世註定的。他這才把信時說出來,蔣玉菡非常敬佩她,不敢勉強她做什麼,只是更加溫柔體貼了。這下弄得個襲人死也沒辦法死了。真的沒辦法嗎?那倒不一定,應該是不想死吧。過去的人,對節操看得比命還重要啊,一個男人不能投降,一個女人不能改嫁。在古代人看來,“沒辦法”這三個字是不能推託掉自己死的責任的。所以,襲人的名字列在了又一副冊,也就是副冊後的副冊。前人有人寫詩說:
過了幾天,賈政回了家,大家出來迎接。賈政見賈赦和賈珍已經都回家,互相問候。他回到了房間,和王夫人她們見了面,不免想起寶玉來,大家又都傷心起來。賈政吆喝住大家,說:“這是命中注定的事情。現在我們在外管住家事,你們在內做好幫助,千萬不能像以前那樣散慢了。其他家庭的事情,又有自己處理,也不用去包攬。我們家庭的事情,裡頭全你你管,都要按規矩來辦理。”王夫人又說寶釵懷孕了,將來還要把丫環們都放出去。賈政聽了,點點頭,也沒再說什麼。
第二天,賈政去了皇宮,請教大臣們,說:“我非常感激皇上的恩情,但是因為服孝還沒結束,所以也不知道怎麼感謝。請各位多指教。”大臣們都說替他向皇帝報告。皇上下令要接見賈政。賈政進去謝恩。皇上又問起寶玉的事來。賈政按實情回答了。皇上感到很驚奇,說寶玉的文章清新奇妙,非常特別,他應該有著不尋常的經歷。皇上還說,如果他在還在,就可以做官了;他既不願意做官,就賞他一個“文妙真人”的道號。賈政磕頭謝恩,然後退出來。
賈政回到家裡,賈璉和賈珍接著,賈政傳達了皇上的意思,大家都很高興。賈珍匯報說:“寧國府的房子收拾好了,請示了就搬過去。櫳翠庵圈在院子裡,給四妹妹住著靜養。”賈政沒有說話,過了好半天,他才囑咐大家要報答皇帝的恩情。賈璉也匯報說:“父親和太太都願意把巧姐給周家做媳婦。”賈政昨天晚上也聽說了巧姐的事情,就說:“大老爺和大太太作主就行了。不要說農村不好,只要人家清白,孩子肯念書,能夠上進,這就好。那些當官的難道都是城裡的人嗎?”賈璉馬上說:“是,是。父親有了年紀,再說又得過癆病,需要靜養幾年,所有事情還主要依仗二老爺來處理。”賈政點點頭,感嘆說:“到農村靜養,倒是很符合我的心意。只是我受了皇上這麼大的恩情,還沒有報答,所以不能這樣做啊。”說完,賈政就進去了。賈璉把劉姥姥請來,答應了巧姐的婚事。劉姥姥又去拜見王夫人她們,說了很多祝福的吉祥話。
賈政好像挺喜歡農村生活的,這在過去,是很多讀書人的共同愛好,因為他們有些厭煩官場,再就是他們還比較熟悉農村的生活。過去很多當官的人,他們的父母、老婆都在農村,他們的根也就在農村了。即使現在的城市人,往上數幾代,其實就是農村人,不過他們的根已經不沾一點兒泥土了,他們喜歡的是“農家樂”旅遊,而不是真正的農村生活。
正說著,有個丫環:“花自芳的女人進來請安。”王夫人叫她進來。花自芳的女人進來,匯報說親戚幫著給襲人作媒,說的是城南一家姓蔣的,現在有房子有地,還有店鋪,姑爺年紀略微大了幾歲,沒有去過媳婦,再說人長得也是百里挑一的。王夫人聽了,很願意,就說:“你去答應了吧,過幾天再接你妹妹回去。”王夫人又讓人去打聽了一下,都說很好。王夫人就告訴了寶釵,仍然請薛姨媽細細地告訴了襲人。襲人心裡非常悲傷,但又不敢違抗。她又想起寶玉那年到她家去,回來說的死也不回去的話,心裡就更痛苦了。她想留下來,但是沒有什麼理由,怕人笑話;如果這樣走了,情意上又過不去。薛姨媽和寶釵苦苦地勸說。她想:“我如果死在這裡,倒把太太的好心弄壞了。我該死在家裡才對啊。”
於是,襲人強忍著悲傷向大家告別,和自己的姐妹分手時,傷心得肝腸都要斷了。襲人懷著死的決心坐車回了家,見了哥哥和嫂子,只是哭泣,什麼話都說不出來。花自芳把蔣家的娉禮拿給她看,又指著給她看陪嫁的東西,說這是太太賞給的,那是自家置辦的。這時候,襲人更難開口說別的了。住了兩天,她心想:“哥哥辦事不錯,如果死在哥哥家裡,那不是又害了哥哥嗎。”她左右為難,不知怎麼辦才好。如果在誰家自殺了,官府當然要調查這家人了,別人也會有一些看法,再說這種不正常的死亡,會讓整個住宅變成極不吉祥的“凶宅”的。
很快就到了結婚的日子。襲人委委屈屈地上了轎,準備到了蔣家再想辦法。可是到了以後,她見那蔣家辦事非常認真,全都按著正妻的規矩。一進了門,丫環、老婆子們都稱呼她奶奶。她這時候再自殺,按可就害了人家了,也辜負了一片好意。這天晚上,她本來一直哭著不肯同意的,那個姑爺卻非常柔情蜜意地順從。第二天,打開嫁妝箱子,這位姑爺看到一條猩紅的汗巾,才知道襲人是寶玉的丫環。他原來只知道自己的媳婦是賈母的丫環,沒想到是襲人。這個姑爺是誰呢?就是蔣玉菡。他還一直感念著寶玉對待他的那份舊情,所以反倒覺得很愧疚,又故意把寶玉還給的那條松花綠的汗巾拿出來。襲人看了,才知道這姓蔣的原來就是蔣玉菡,也才相信姻緣前世註定的。他這才把信時說出來,蔣玉菡非常敬佩她,不敢勉強她做什麼,只是更加溫柔體貼了。這下弄得個襲人死也沒辦法死了。真的沒辦法嗎?那倒不一定,應該是不想死吧。過去的人,對節操看得比命還重要啊,一個男人不能投降,一個女人不能改嫁。在古代人看來,“沒辦法”這三個字是不能推託掉自己死的責任的。所以,襲人的名字列在了又一副冊,也就是副冊後的副冊。前人有人寫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