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頁
果然只聽十三阿哥繼續輕聲道:“若有來生,希望能是在那裡,與大家重聚……”
接著他的聲音再度微弱下去,石詠則伏在榻前,早已泣不成聲。
也不曉得過了多久,石詠聽見十三阿哥在自己耳邊開口:“茂行,去請皇上進來吧!我有話想要對皇上說。”
石詠趕緊拭了淚,應了一聲,趕緊起身出去,推開房門,正見到雍正一張臭臉在屋外。
雍正見到石詠出來,滿臉是淚,原本以為十三阿哥有什麼不好,嚇了一大跳,可是待聽見石詠請他進去,雍正一顆心才稍稍放了放,隨即狠狠瞪了一眼石詠,心想總算你這小子也還有點兒良心,隨即一轉身,立即進屋去了。
石詠呆呆地立在屋外,不知心裡在想什麼,只覺得他生平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激盪與強烈的情感。他自忖能夠平靜地接受眼前的現實,可偏生那淚水沿著面頰止不住地往下流淌,根本無法控制。
按說石詠是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在這個時空裡面對旁人多多少少會有些不認同,然而與十三阿哥相交這十幾年,十三阿哥卻以他的高尚、堅定、友愛與寬容深深折服了石詠,讓他無法不從心底生出尊重。
更有甚者,石詠在這個時空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父親”,在與十三阿哥相識的這麼長時間裡,他可能不自覺地將對方代入了“父親”這個角色,不斷去學習十三阿哥為人處世的法子,並每每在關鍵時候,對十三阿哥生出依賴。
早先聽說十三阿哥垂危,石詠內心便生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如今他更加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這位父兄一般的人物就要離他而去了,此後再也無法相見。當初八阿哥在九阿哥靈前哭成狗,而石詠這會兒也已經完全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稍不留神就會哭得連狗都不如……
這一次雍正皇帝進入十三阿哥的臥室,大約待了有大半個時辰。屋外的人都聽見雍正與十三阿哥對答,十三阿哥氣弱,外頭人都聽不見他說什麼,但是雍正屢次勸阻,“不要再說了”“你身子要緊,等你好了再說”。但大約都沒有攔住十三阿哥,這一對君臣始終在臥室內對話,直到後來,雍正的語聲轉悲,而十三阿哥的聲音便再也聽不見了。
夜已深沉。
雍正皇帝從十三阿哥的臥室出來,面色沉重,臉上似有淚痕。
一起候在院子裡的人大多明白了,一起跪下去,人人強抑著不敢號哭。但是這許多人聚攏在一起,依舊是哭聲四起。二門那裡,雲板被敲了四下。怡親王的喪信立即被送了出去。
雍正立在門前,沉默了良久,深吸一口氣,舉頭望著夜空,片刻後才道:“怡親王是朕之手足,朝之良臣。早先阿其那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勢招權,實賴怡親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剛方之氣,才沒有讓奸黨得逞。”
雍正說到此處,兀自無法消解對八阿哥的怒氣。若是當初八阿哥沒有與隆科多奪權亂政,也不會讓十三阿哥勞心勞形,讓他的病情在短時間內急速加重。
“怡親王過世,朕痛失手足,而朝中痛失賢臣良將。朕胸中哀慟之情,無法以言語表達。”
“今賜怡親王允祥,改名‘胤祥’,與朕之名諱重一字,無須相避,其爵位世襲罔替,子孫繼承,無須降等。胤祥以和碩親王規制治喪,並配饗太廟。諡號為……‘賢’!”
怡親王府中的人全部伏下行禮,謝主隆恩:這是本朝前所未有的哀榮,諡為“賢”,配饗太廟,這些都罷了,關鍵是雍正皇帝竟令十三阿哥無需避諱,將名字改回來,改用那個和他一樣的“胤”字——以示他們到死都是兄弟。
然而石詠對此一無所見一無所知,巨大的悲傷蒙蔽了他的眼他的耳。自此開始,他始終沉浸在這悲痛之中,遲遲沒有辦法掙脫。旁人痛哭流涕如喪考妣的時候,石詠卻自此收了淚,他已經痛到哭不出來。
——十三阿哥的音容笑貌,都已成絕響,他以後再也見不到這個人了。
在往後怡親王府上治喪的將近兩個月中,石詠一直渾渾噩噩的。表面上似乎看不出什麼,親近的人卻都明白他傷痛太甚,以至魂不守舍。十六阿哥與十七阿哥聯袂過來寬慰他,十三福晉特為去尋了如英說話,要如英幫著排解石詠。
除此之外,石詠的痛苦,也都教雍正看在眼裡,這位對石詠原本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這次難得再沒多說什麼。
怡親王府治喪的這段時間裡,還發生了很多事。
例如賈雨村在石詠“悍然”將他扔到永定門外之後,更加詳細地“編纂”了幾件石詠與“阿其那”勾結的證據,往上級那裡一送。官員們不敢怠慢,層層又遞到了雍正皇帝手中。
雍正其實早已在十三阿哥手中看過石詠的那些“拼音信”,並不認為石詠與允禩有什麼勾結。另外,賈雨村奉上的“證據”明擺著就是為了一己之私,告密揭發石詠,正應了石詠當日在十三阿哥病榻前之言,雍正初時還將信將疑,眼下卻被賈雨村這等行徑狠狠地打了臉。
於是雍正狠狠發作了賈雨村,將他貶去江寧,做了個城門衛,所用的藉口乃是賈雨村在怡親王喪儀上表現得“不夠哀慟”,這一點也正是從賈雨村的同僚那裡收到的線報。
接著他的聲音再度微弱下去,石詠則伏在榻前,早已泣不成聲。
也不曉得過了多久,石詠聽見十三阿哥在自己耳邊開口:“茂行,去請皇上進來吧!我有話想要對皇上說。”
石詠趕緊拭了淚,應了一聲,趕緊起身出去,推開房門,正見到雍正一張臭臉在屋外。
雍正見到石詠出來,滿臉是淚,原本以為十三阿哥有什麼不好,嚇了一大跳,可是待聽見石詠請他進去,雍正一顆心才稍稍放了放,隨即狠狠瞪了一眼石詠,心想總算你這小子也還有點兒良心,隨即一轉身,立即進屋去了。
石詠呆呆地立在屋外,不知心裡在想什麼,只覺得他生平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激盪與強烈的情感。他自忖能夠平靜地接受眼前的現實,可偏生那淚水沿著面頰止不住地往下流淌,根本無法控制。
按說石詠是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在這個時空裡面對旁人多多少少會有些不認同,然而與十三阿哥相交這十幾年,十三阿哥卻以他的高尚、堅定、友愛與寬容深深折服了石詠,讓他無法不從心底生出尊重。
更有甚者,石詠在這個時空里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父親”,在與十三阿哥相識的這麼長時間裡,他可能不自覺地將對方代入了“父親”這個角色,不斷去學習十三阿哥為人處世的法子,並每每在關鍵時候,對十三阿哥生出依賴。
早先聽說十三阿哥垂危,石詠內心便生出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如今他更加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這位父兄一般的人物就要離他而去了,此後再也無法相見。當初八阿哥在九阿哥靈前哭成狗,而石詠這會兒也已經完全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稍不留神就會哭得連狗都不如……
這一次雍正皇帝進入十三阿哥的臥室,大約待了有大半個時辰。屋外的人都聽見雍正與十三阿哥對答,十三阿哥氣弱,外頭人都聽不見他說什麼,但是雍正屢次勸阻,“不要再說了”“你身子要緊,等你好了再說”。但大約都沒有攔住十三阿哥,這一對君臣始終在臥室內對話,直到後來,雍正的語聲轉悲,而十三阿哥的聲音便再也聽不見了。
夜已深沉。
雍正皇帝從十三阿哥的臥室出來,面色沉重,臉上似有淚痕。
一起候在院子裡的人大多明白了,一起跪下去,人人強抑著不敢號哭。但是這許多人聚攏在一起,依舊是哭聲四起。二門那裡,雲板被敲了四下。怡親王的喪信立即被送了出去。
雍正立在門前,沉默了良久,深吸一口氣,舉頭望著夜空,片刻後才道:“怡親王是朕之手足,朝之良臣。早先阿其那包藏禍心,擾亂國是,隆科多作威作福,攬勢招權,實賴怡親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剛方之氣,才沒有讓奸黨得逞。”
雍正說到此處,兀自無法消解對八阿哥的怒氣。若是當初八阿哥沒有與隆科多奪權亂政,也不會讓十三阿哥勞心勞形,讓他的病情在短時間內急速加重。
“怡親王過世,朕痛失手足,而朝中痛失賢臣良將。朕胸中哀慟之情,無法以言語表達。”
“今賜怡親王允祥,改名‘胤祥’,與朕之名諱重一字,無須相避,其爵位世襲罔替,子孫繼承,無須降等。胤祥以和碩親王規制治喪,並配饗太廟。諡號為……‘賢’!”
怡親王府中的人全部伏下行禮,謝主隆恩:這是本朝前所未有的哀榮,諡為“賢”,配饗太廟,這些都罷了,關鍵是雍正皇帝竟令十三阿哥無需避諱,將名字改回來,改用那個和他一樣的“胤”字——以示他們到死都是兄弟。
然而石詠對此一無所見一無所知,巨大的悲傷蒙蔽了他的眼他的耳。自此開始,他始終沉浸在這悲痛之中,遲遲沒有辦法掙脫。旁人痛哭流涕如喪考妣的時候,石詠卻自此收了淚,他已經痛到哭不出來。
——十三阿哥的音容笑貌,都已成絕響,他以後再也見不到這個人了。
在往後怡親王府上治喪的將近兩個月中,石詠一直渾渾噩噩的。表面上似乎看不出什麼,親近的人卻都明白他傷痛太甚,以至魂不守舍。十六阿哥與十七阿哥聯袂過來寬慰他,十三福晉特為去尋了如英說話,要如英幫著排解石詠。
除此之外,石詠的痛苦,也都教雍正看在眼裡,這位對石詠原本總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的,這次難得再沒多說什麼。
怡親王府治喪的這段時間裡,還發生了很多事。
例如賈雨村在石詠“悍然”將他扔到永定門外之後,更加詳細地“編纂”了幾件石詠與“阿其那”勾結的證據,往上級那裡一送。官員們不敢怠慢,層層又遞到了雍正皇帝手中。
雍正其實早已在十三阿哥手中看過石詠的那些“拼音信”,並不認為石詠與允禩有什麼勾結。另外,賈雨村奉上的“證據”明擺著就是為了一己之私,告密揭發石詠,正應了石詠當日在十三阿哥病榻前之言,雍正初時還將信將疑,眼下卻被賈雨村這等行徑狠狠地打了臉。
於是雍正狠狠發作了賈雨村,將他貶去江寧,做了個城門衛,所用的藉口乃是賈雨村在怡親王喪儀上表現得“不夠哀慟”,這一點也正是從賈雨村的同僚那裡收到的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