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為密宗雙身佛像,跡近穢褻問題。

  此實古今中外久遠存疑,昔日人所諱言,今則因教育之發達,國外性教育之公開,反有欲蓋彌彰之勢。甚至,在國外之流毒,有因此而促進性行為之泛濫不軌者。在國內而言,不知內義之士,往往將清代雍和宮之歡喜佛與《金瓶梅》並列為誨淫之嫌。舊時視此為密教之密者,當亦有避嫌之意。其實此一問題,有三重要義理,卻非一般所知。

  首先以宗教教旨而言,此乃吾佛慈悲,為欲界多欲眾生,謀此一路,正如《法華經》所說“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為教育上不得已的誘導向善的方便,智者一望而知,不足為訓。

  次則,昔日中外文化,無論為宗教的、哲學的、教育的、倫理的,對兩性問題,不是遏阻的不許談論,即是道德的逃避之。然文不勝質,千古人類,未嘗因宗教或教育而稍戢淫慾。甚至,可說是隨時代的演進,愈趨愈烈。在古代而言,不避嫌疑而面對現實,作解鈴系鈴之教育者,唯此藏密和道家南宗而已。綜其教育目的,在以鍥出澳,警告世人縱慾者不過如此,當從速回頭。但世間萬事,利害相乘,順化逆化,都滋流弊,豈止此一事如斯而已。即如今日歐美性教育之公開,亦未敢斷言必然是利多於弊。但兩害相權,隱亦未必如顯耳。

  再其次,雙身形像,實表示人體生命中,本自具有陰陽二氣之功能。凡夫未經嚴格修持,不能自我中和陰陽二氣,放偏逸流蕩而引動淫慾。如能中和自我生命之二氣,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即可超凡入聖。不然即為欲界眾生,具體凡夫,生於淫慾、死於淫慾而已。如能嚴持戒、定、慧而離欲絕愛,方能至於“菩薩內觸妙樂”之境。終而成為無男女相,不向外馳求矣。如《大智度論》卷二十一所謂:“是人淫慾多為增淫慾而得解脫。是人嗔恚多為增嗔恚而得解癰。如難陀、優樓頻騾龍是。如是等種種因緣得解脫。”智者由此觀而精思,不為法縛,不從相求,即可曬然一笑而得除黏解縛。然後方知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謂男女相,即非男女相,方能得少分相應。

  一為今世現實的人類學與神學問題。

  對於密宗畫像,凡具有宗教成分者視之,易啟精神幻觀境界云云。而從學術研究者視之,則認為荒謬絕倫云云。凡此兩種觀念,亦應有一說。

  在前者而言,須當明了密宗佛法之興起,確為後期佛學之傳承。唯其教理,則憑唯識法相之學。用之表法,則取印度固有婆羅門等教遺緒,糅以佛法而升華之。如真知灼見印度流傳至今婆羅門等教神像,則對此已無足異。例彼與此,大致類同。國內國外收藏家,有印度婆羅門等教之單身雙身像者,不乏其人,求證可知,如不明唯識法相之真義,徒事盲目推崇,未免為有識者所譏,應當自省。

  在後者而言,舉凡世界各處之宗教神像,要皆與該教發源地之人位本像相同,始終未離人界而能另圖天界神像者,其理至為有味。甚至,談鬼者亦如是,並無二致。唯密宗之像,取欲界、色界之抽象,雜人性、物性之圖形為主,故視他家皆為不同。是否神之形,確為如此,姑存之他日以待求證。

  總之,佛說心外無法。“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禪門古德有謂:“即心即佛。”又說:“不是心,不是《大日經釋義》曰:“—一歌詠,皆是真言。”且拈此解以為結論,並以應錢浩錢朱靜華夫婦影印是冊時,幾度虔誠懇囑之願,是否有當,皆成話墮。知我罪我,自性體空,還之彌勒一笑可也。

  影印密宗法本前敘

  (一)《密宗六成就法》前敘

  神秘之學

  自古以來,哲學科學尚未昌明之先,凡探尋宇宙人生奧秘之學術,即盡歸於宗教。故古之宗教,皆極盡神秘玄奇。迨世界學術昌明以後,有以智慧窮理探討宇宙人生奧秘之哲學,嗣復有以知識實驗追求奧秘之自然科學,紛紛崛起,於是宗教神秘之藩籬,幾已破碎無餘。時在二千年前,有雖為宗教,而重於實驗心理、物理、生理之真知灼見,無過於佛教之修持證悟,及中國道家修身養性之學術,若融會此二者於一爐,發揚而光大之,其於醫世利物豈有限量裁!

  佛法密宗

  佛之全部教法,其最高成就,以徹見宇宙萬有之全體大用,會於身心性命形而上之第一義諦為其究竟,確乃涵蓋一切,無出其右者。其中教法所傳之即事即理,亦已發揮無遺,盡在於三藏十二部之經論述敘之中,固無所謂另有秘密之存在。有之,即明白指出心性之作用,當下即在目前,親見之,親證之,即可立地成佛,而人不能盡識者,此即公開之秘密是也。蓋其密非在他人不予,只在自己之不悟,誠為極平實而至玄奇者也。等此而下,有以修持證悟之方法,存為枕中之秘,非遇其人而不輕傳者,即為佛法秘密宗之密學。當盛唐之時,一支東傳中國,後又流傳日本,又一支傳入中國邊睡之西藏。前者人稱為東密,後者人呼為藏密。值此二密之門未開,每於宮牆外望,或登堂而未入室者,皆受神秘玄奇之感染,幾乎完全喪失人之智慧能力,一心依賴神秘以為法,此實未得其學術之准平者,亦可哀矣。

  密宗修法

  密宗修持方法,固有其印度淵源所自來,原與中國道家之學術,相互伯仲之間,難分軒輕。自經佛法之融通,術超形而上之,確已合於菩提大道矣。今且去其用神秘以堅定信念之外衣,單言其修持身心之方法,歸納而次序之,大體不外乎,加行、專一、離戲、無修無證之四步。迨達無修無證之域,即佛地現前,所謂前行之步驟,皆視為過渡之梯航,術而糟粕之矣。然未及佛地之間,則非依木而作涉津之渡筏,終恐不易驟至也。且其下手正修之觀點,大體都以先加調伏身體生理之障礙著手。蓋人生數十寒暑,孜孜屹屹,大半為生理需求而忙。且心為形役,為之所以不能清淨圓明者,受身體感受之障礙為尤多。故彼與道家者流,有先以調身為務,良有以也。然身之基本在氣脈,是以調身必先以修氣修脈開始。但此氣非呼吸之凡氣,此脈非血管神經之筋脈。如強作解人,依現代語而明之,則可謂此乃指人身體具靈能所依之路線,唯神經而明者,確能證實此事。若徒借形軀神經而摸索之,此實似是而非,毫釐之差,天地懸隔矣。

  六成就法要

  密宗修法有多門,然此六成就法者,已可概其大要。所謂六種成就者,第一重要,即氣脈成就。此乃調伏身體生理,去障入道之要務也。蓋人身乃秉先天一種業氣力量之所在,幾百煩惱欲望之淵源,病苦生死麇集之窠囊。如不能首先降伏其身,其為心之障礙,確亦無能免此。而修氣修脈之要,大體會於一身中之三脈四輪。三脈謂其左右中之要樞,四輪謂其上下中之部分。此與道家注重任督沖帶脈之基礎,根本似乎大不相同。其實,平面三脈,與前後任督,各有其妙用,而且乃殊途而同歸。苟修持而有成就人,一脈通而百脈通,未有不全能之者。否則,門庭主見占先,各執一端之說,雖有夫子之木鋒,亦難發聾振聵之矣。密宗主五主佛氣,道家則主前任後督中沖左青龍右白虎,其名異而同歸一致之理,何待智者之煩言哉。唯修氣修脈,法有多門,大抵皆易學而難精,托空影響之談,十修則九見小效,殊難一見大成。此蓋智與理之所限,能與習之不精,師傳指示,大而無要之所致,均非其術之咎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