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有一位朋友精於算命的引用這句話,說孔子主張知識分子必須懂得算命,實際上孔子這句話,並沒有提到算命,孔子的時代,還沒有用八字來算命的事,用八字算命興起在唐代,嚴格說來早一點在南北朝才有,中間加上了印度傳過來的文化,如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的動物生肖,是由印度傳來的,我們原來只有地支,沒有配上這些動物,東漢以後印度傳來了這一套,到唐代才形成算命的學問。而算命之術分許多大派,同樣的八字用這一派方法算很好,用另一派方法算又很壞。在算命者說來,歷史上最好的命是乾隆,他八字內地支涵的四個字是“子、午、卯、酉”,叫作四正的命,乾隆的命好,歷史上的皇帝,沒有比他更舒服的,六十年的太平皇帝,活到八十幾歲,所以自稱十全老人,樣樣好,只有當這種皇帝還蠻舒服,歷史上其他皇帝,沒有一個不憂患的。可是有一個人的八字和乾隆一樣,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而為叫化子。那麼這個命怎麼去算?像這樣的算命例子多得很,算命的人卻說,因為地區不同,乾隆生在北方,那叫化子生在南方。在空間上,同一房間兩張床上出生的,還是有差別,這叫移形換步。變動一步,所看的對象,形態就變了,形態變了,結論就不同。如果要講這一套,那麼一個人連路都不敢走了,這中間就有一個道理,所謂“魔從心造,妖由人興。”

  孔子所講的命,其真正意義,指宇宙的某一法則,人事、物理、歷史的命運,時間空間加起來,形成這一股力量的時候,人對他沒有辦法轉變,這就是命。現在我們稱它為“時代的趨勢”。勢在那裡的時候,像汽車那股動的力量還沒有完,沒辦法停止,歷史時代有他的前因後果,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會形成這樣?所以這個“命”很難講。就現代來說,我們的八字早已算好了,不過不是生辰八字,而是“生於憂患,死於憂患”八個字。中國古代有“天命之謂性”的“命”又是另一種解釋,解釋作宇宙生命之命,如果我們把《論語》中這一句解釋作生命之命,又牽涉到哲學問題了,而命運之命包括了哲學與科學的問題,也是非常難研究的。孔子這裡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不知道時代的趨勢,對於環境沒有了解,不能有前知之明,無法為君子。

  “不知禮,無以立也。”這個禮包括了文化,以前我們再三的解釋過了,不多說了。簡單說,一切禮義,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道理、人生道理要懂得,假使不懂,就無法站立在這人世間,就永遠跟著環境轉,自己沒辦法特立獨行。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照文字解釋,不知道說話,無法作人。人怎會不知言?各個都會說話,這個“言”就代表言語文化,比如古人先賢告訴我們的話,我們不能深切真正了解,就無法作人處世。如《論語》,是孔子的人生經驗,告訴了我們,不懂,就不知怎樣作人做事。

  這一節書到此結束了,就是自“子曰:學而時習之。”開始,全部《論語》二十篇連起來,都是學問。學問不是知識,不是文字,學問是拿人生修養來體驗,隨時隨地來學習,才能達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這樣,才能算是“知言”,才不是白讀了《論語》。我認為《論語》的精神大致是如此。對與不對,我也不知道。我的學識止於如此,如果明天更有深造,那又另作別論了。——一笑——。

  附錄 孔學新語自序

  髫年入學,初課四書;壯歲窮經,終慚三學。雖游心於佛道,探性命之真如;猶輸志於宏儒,樂治平之實際。況干戈擾攘,河山之面目全非;世變頻仍,文教之精神隳裂。默言遁晦,滅跡何難。眾苦煎熬,離群非計。故當夜闌晝午,每與二三子溫故而知新。疑古證今,時感二十篇入奴而出主。講述積久,筆記盈篇。朋輩咐囑災梨,自愧見囿窺管。好在宮牆外望,明堂揖讓兩廡。徑道異行,雲輦留連一乘。六篇先講,相期欲盡全文。半部可安,會意何妨片羽。磚陳玉見,同揚洙泗之傳薪。諷頌雅言,一任尼山之桂杖。是為序。

  時

  歲次壬寅(一九六二年)孔聖誕辰南懷瑾序於台北寓居

  孔學新語發凡

  我們作為現代的一個人,既有很沉痛的悲慘遭遇,也有難逢難遇的幸運;使我們生當歷史文化空前巨變的潮流中。身當其沖的要負起開繼的責任。但是目前所遭遇的種種危難,除了個人身受其苦以外,並不足可怕。眼見我們歷史傳統的文化思想快要滅絕了,那才是值得震驚和悲哀的事!自從“五四運動”的先後時期,先我們一輩而老去了的青年們,為了尋求救國之路,不惜削足適履,大喊其“打倒孔家店”。雖然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有些人到了晚年,轉而講述儒家的思想,重新提倡孔孟之學,用求內心的悔意,可是已形成了的風氣,大有排山倒海之勢,根本已無能為力了!

  其實,孔家店在四十年前的那個時代,是否應該打倒,平心而論,實在很有問題,也不能盡將責任推向那些大打出手的人物。原因是孔家店開得太久了,經過二千多年的陳腐濫敗,許多好東西,都被前古那些店員們弄得霉濫不堪,還要硬說它是好東西,叫大家買來吃,這也是很不合理的事。可是在我們的文化里,原有悠久歷史性的老牌寶號,要把它洗測革新一番,本是應該的事,若隨便把它打倒,那就萬不可以。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有一個簡單的譬喻:我們那個老牌寶號的孔家店,他向來是出售米麥五穀等的糧食店,除非你成了仙佛,否則如果我們不吃五穀米糧,就要沒命了!固然而包牛排也一樣可以吃飽,但是它到底太稀鬆,不能長日充飢,而且我們也買不起,甚至不客氣的說:還吃得不太習慣,常常會患消化不良的毛病。至於說時令不對,新谷已經登場,我們要把本店裡的陳霉濫貨倒掉,添買新米,那是絕對可以的事。

  因些,就可了解孔家店被人打倒是不無原因的:

  第一,所講的義理不對。第二,內容的講法不合科學。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幾千年來,都把它解釋做父母死了,三年以後,還沒有改變了父母的舊道路,這樣才叫做孝子。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男盜女娼,他的子女豈不也要實行其舊業三年嗎?(2)“無友不如己者。”又解釋做交朋友都要交比自己好的,不要交不如自己的人。如果大家都如此,豈不是勢利待人嗎?其實,幾千年來,大家都把這些話解錯了,把孔子冤枉得太苦了!所以我現在就不怕挨罵,替他講個明白,為孔子伸冤。這些毛病出在哪裡呢?古人和今人一樣,都是把《論語》當做一節一節的格言句讀,沒有看出它是實實在在首尾連貫的關係,而且每篇都不可以分割,每節都不可以支解。他們的錯誤,都錯在斷章取義,使整個義理支離破碎了。本來二十篇《論語》,都已經孔門弟子的悉心編排,都是首尾一貫,條理井然,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因此,大家所講的第二個問題,認為沒有體系,不合科學分類的編排,也是很大的誤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