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講到“觸”,一有六入以後,就發生接觸,交感,觸就是交感,互相就受影響。

  “觸緣受”,觸就是發生感覺、感受。你說,我受涼了,給風吹了,就是十一切入的地水火風這個風進來,冷氣進來涼到了。一涼了以后里面發炎了,火起來了;接著流鼻水了,鼻子不通了,水大不流暢了;所以地水火風在裡頭變化,觸受接二連三太多了。

  我們從娘胎生出來到現在,沒有一天是舒服過的,每一秒鐘的觸受都是很痛苦的。但是人們沒有感受到,因為麻木了,習慣了,加上智慧不夠,觀察不清楚。工夫能夠做到離開了觸受,那你就變成虹光之身了,一片光明,空靈,與虛空合一,那也就是空無邊處定了。這不是理論,也不是幻想,是真的工夫。

  這個中間的修持關鍵,就靠你心意識的力量,能夠做到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所以叫你們仔細了解《三十七菩提道品》。打坐不過是練習學定啊!坐中能夠定了,還要在行住坐臥中,隨時都能定,定慧等持。如果連定的根都沒有紮好,五根中的定根都沒有,當然就沒有定力,怎麼不受這股業力的驅使呢?五根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依五根發起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有了慧力,智慧變成力量了,破一切執著掛礙,那才叫做修行。

  觸受是很嚴重的,一切眾生都被觸受騙走了。男女兩個為什麼要做愛啊?是觸受的舒服嘛!可是很短暫的。因為觸而有感受,你們叫享受。你看,性的高潮享受不到一秒鐘就沒有了,這個力量就散了。那個高潮來的時候,是十一切入,都進入,集中了,那個力量一集中,爆炸了,又散了,結果什麼都沒有。可是眾生凡夫呢,愚痴,沒有智慧,給騙住了。所以觸緣受,受是感覺。

  “受緣愛”,愛就是喜歡、貪圖。“愛緣取”,明明抓不住的東西還要拼命抓。所以我說你們拼命抓財富、大權、高位,有什麼用?那都是暫時之所屬,給你用一下,它不是你之所有,都要散去的。

  “取緣有”,抓到手,所謂有,是暫時做到歸你之所有,不是真的屬於你,是騙你的,都會變去消散的。即使一部分你用掉了,好像這部分用掉的真屬於你了,其實也都是欺騙自己,不過是剎那之間的因緣聚會觸受而已。一切都是因緣聚會復消散,根本沒有個“得”,沒有真的擁有過,連你自己的身心都在隨時新陳代謝,都留不住。所謂有所得、擁有過,不過是心理上的想法,騙自己的。既然無所得,當然也無所失,一切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真的看清了這個道理,就不會拼命去抓了,也就可以把一切無保留地貢獻給社會了,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不是有心為善,是自然地如此,當然也要智慧去做,不是亂來的。

  “有緣生,生緣老死”,因為“有”,比如有孕了,就有生,有老死。人生如此,一件事情,一個東西,一切有為法都如此,有生必有毀滅。

  老死了以後呢,靈魂再來,無明緣行……就這麼輪迴。這是大原則,了解了之後,才曉得入胎是怎麼回事,人生是怎麼回事。懂了吧?

  現在準備吃飯。你看我給你們賣了那麼大力氣講,你們跟我很多年,自己不在這裡頭參透,有什麼用啊!這就是話頭!禪堂講參話頭,每一個都是話頭,你去參!

  譬如你打起坐來,有時候痛得受不了,你就要曉得“受即是空”,那個痛再痛你也留不住的,無常的。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從空中來,又回到空中,好像來過,你不要被它騙走了。你們不是會念《心經》嗎?《心經》告訴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接下來你就要曉得,難過的時候,你就念“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嘛!你就不曉得用嗎?思想多了,你就曉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異空,空不異想”。不論出家在家學佛,學些什麼啊!在這裡被自己感受困住了,悶在那裡,那個是受陰嘛,你就被它騙了嘛。有時候,自己還覺得蠻舒服,是受陰配上想陰,還誤以為這個是定呢!去你的!

  第六講

  內容提要:

  人生十二苦

  向不苦努力

  法界在哪裡

  如何成胎

  習氣的轉動

  胎中的成長變化

  胎兒的境界

  自殺的果報

  入胎 住胎 出胎 都不迷

  天人的境界

  風大觀轉化四大

  大家都曉得講小乘,如果要考問你們苦集滅道、十二因緣,一定考不及格的。尤其這些居士們,嘴上講學佛,其實是湊熱鬧好玩;這些在家的學佛打坐,想玩神通玩健康,玩弄自己,玩弄佛法,像做生意一樣,想求一點利益而已,沒有真的學佛。

  佛初次講法,就講苦集滅道四諦。所謂小乘,像是小學開始,大乘是講到大學了。小乘是基本教育,有些人基本教育都沒有學好,就講大乘,講什麼禪宗、密宗、唯識,都在自欺欺人。

  苦集滅道叫四諦法。我也經常問這些出家同學,佛經上說佛三轉四諦法輪,怎麼三轉呢?就是講無明緣行,行緣識……啟示大家,這個世界的生命和物理世界,一切皆苦,沒有真正的快樂。除了剛才徐先生講,靈魂脫出來那一下很舒服,覺得很樂,現在還很留戀。其實,這個世界上一切皆苦,所以有八苦十二苦。

  如果考問這些居士們,八苦背得出來嗎?八苦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很多佛經你看了半天,往往一部經只講一個苦,發揮起來已經很多很多了。八個苦是大原則,歸納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們背了也不體會。實際上與這些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都是連帶的。

  普通講八苦,講深刻的有十二苦,八苦再加上愁、悲、憂、惱四苦,十二個大原則。換一句話說,人生是痛苦地活著。

  你們問我人生問題,我平常告訴你們,人活了一輩子,就是三句話——莫名其妙地生來;無可奈何地活著;不知所以然地死掉。每個人都這樣,自己莫名其妙生來,不知道怎麼生來的,為什麼生來的。活著呢?無可奈何地活著,你們追求這個,追求那個,你們常說的,都為了追求快樂、幸福,可是你們都活得不快樂不幸福。死了不甘願,活著很痛苦,就這麼活著。最後死的時候,不知所以然地走掉了,如此而已。所以佛說一切皆苦。

  佛講苦是什麼意思?一般學者說,佛對社會人生世界的看法是悲觀的,這是講哲學的人的講法。佛只告訴你大家這樣活著苦,他並不是說本來苦;他是有方法的,教我們修持,跳出這個苦,得到極樂,這是佛的目的。他在這裡嘆苦,告訴你世界上皆苦,叫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整個的人類社會,人生畢竟是苦;可是有一個不苦的東西,你去找,這就是佛的目的了。跳出來找到那個沒有痛苦的極樂,所以叫極樂世界。不是只有阿彌陀佛的世界才是極樂世界,凡是徹底離苦得樂的境界,都是極樂世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