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陽子居蹴然曰:“敢問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貸萬物而民弗恃。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於無有者也。”

  陽子居就問:治世的明王是怎樣的?老子說“明王治世”,“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貨萬物而民弗恃。”“功蓋天下”,等於周文王周武王,加上姜太公這個老頭子,就使周朝八百年天下太平。“而似不自己”,注意這個“似”字,好象“不自己”,好象自己不占有。妙就妙在這個“似”。這就是老子講的:“故貴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也就是現在民主時期,認為最進步的政治哲學思想,是“為民服務”,這是西方來的觀念。“為民服務”以後,人人也為我服務。所以肯犧牲自己的,天下自然歸心;不肯犧牲自己的,你一個人也活不了。所以人要為大家而生活,你才有生活。“化貸萬物而民弗恃。”“貸”是借貸,是假借字。明王借用道德的感化,仁慈及予萬物,人類社會不覺得心裡害怕,覺得這個領導人,真是為我我們愛我們的。

  “有暮舉名,使物自喜”,他也用不著標榜自己的功德與聲望,天下個個都喜愛他。下面一句最重要,歷代帝王拿來做秘訣的四個字,“立乎不測”,究竟有多高多深多偉大,你想像不到,估計不了,說“立乎不測”之地。所以聖帝明王的心理,你是沒有辦法去猜的,他永遠不讓你猜到,猜到就不對了。要“立乎不測”之地,只有得道的才做得到。“而游於無有者也。”最後游於一個空靈的境界。

  這都是上乘領導術,有好也有壞。不過不是最上乘領導術,最上乘的莊子前面已經講過了。這些治世的明王,以中國歷史來講,用人做代表,從秦始皇開始,到唐宋元明清,都談不上。我們如果拿教育程度來比方,這些明王是現在政治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上古的明王“有虞氏”“太虞氏”,是政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至於秦始皇漢高祖等,是政治研究所開除了的學生。所以老子這裡講的“明王之治”,還只是政治哲學所一年級的學生,就已經這麼高明了。

  《應帝王》掛了四個問題在那裡,莊子沒有給我們串連起來。要注意,其實每一段都是串起來的,我們不要被莊子文章騙過去了。莊子這一篇《應帝王》,等於一篇非常好的密宗,那秘密得很,但他擺在那裡你就不懂。如果你把這幾段連接起來思想,你就大徹大悟了。注意,不是禪宗那個大徹大悟,是這一篇《應帝王》的大徹大悟,也就是入世之道,對歷史、文化、哲學都搞通了。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數矣!吾見怪焉,見濕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見吾杜德機也。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見其杜權矣!”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天壤,名實不入,而機發於踵。是殆見吾善者機也。嘗又與來。”明日,又與之見壺子。出而謂列子曰:“子之先生不齊,吾無得而相焉。試齊,且復相之。”列子入,以告壺子。壺子曰:“吾鄉示之以以太沖莫勝,是殆見吾衡氣機也。鯢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嘗又與來。”

  明日,又與之見壺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壺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報壺子曰:“已滅矣,已失矣,吾弗及已。”壺子曰:“鄉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然後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無與親。雕琢復朴,塊然獨以其形立。紛而封哉,一以是終。無為名屍,無為謀府,無為事任,無為知主。體盡無窮,而游無朕。盡其所受乎天而無見得,亦虛而已!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神巫季咸

  鄭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期以歲月旬日若神。鄭人見之,皆棄而走。

  鄭國有一個最了不起的巫師,名字叫“季咸”。這個巫師太神化了,比什麼教主、法師、活儑、大師等都高明,他能知道人的“死生”、“存亡”、“禍福”、“壽夭”。注意,這是人生需要問的幾個問題,我們人天天擔心的就是這些問題,他能了解幾時你會死,你來生到哪裡去投生?前生什麼變的?生死是一個大問題,他能知道。一個政權有沒有問題,成功或者失敗,一個國家有沒有問題,存亡或者滅亡,他都能預先知道。人會不會出問題闖,買了股票會不會賺錢或者賠本?這個過年利息會不會跌價?哪一樣東西會賺錢?他清清楚楚。他還有一個修養,你能活多久?九十九或一百零一?這幾個都是人知大問題,他統統知道。“期以歲月旬日,若神。”他說你幾時死,就幾時死,斷鑒准準的,你氧氣瓶吊起都沒有用,你打點滴都沒有用,救不了的。因為太高明了,所以鄭國的人,看見他就逃,生怕他說一句壞話,說你要死就嚇死了。

  列子見之而心醉,歸,以告壺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為至矣,則又有至焉者矣。”

  以道家的傳統來講,莊子是列子的徒弟。列子見了這個神巫以後,同吃了迷幻藥一樣,心裡就迷住了。一個人相信另一個人相信到迷了的程度,就像酒喝醉了一樣,叫“心醉”。後來,文學變成了“醉心於某某”,就是迷得糊裡糊塗的。列子回來對老師“壺子”講:老師呀!我開始以為你老人家的道高得不得了,世界上只有你第一,現在我又找到了一個第一,你變成第二了。這個學生很老實,不像有的學生不好意思講:他很直接地講。因為學生直接,老師也很直接:

  壺子曰:“吾與汝既其文,未既其實。而固得道與?眾雌而無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與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嘗試與來,以予示之。”

  壺子說:你原來以為我第一,現在變成第二了,不過老弟呀,我告訴你那個道,“既其文,未既其實,”處表的道傳你一下,真道我還放在口袋裡。我早就曉得你這傢伙靠不住,所以我留了一手。你以為你得道了?你認為我傳你道了嗎?我傳你的道,等於拿一個母雞給你,沒有公雞給你,所以永遠不會生蛋,不會結果,修不成的。壺子說,我之所以不傳你道,你認為學了道“與世亢”,“亢”就是傲慢,一般學道人愛犯這個毛病,我學了道,超越世界了,世界上第一了。佛也好道也好,越學越謙虛越平凡,才可以學。因為你覺得自己有道有法,處處保持一臉道氣,滿嘴道話,所以人家一看你,就知道你是修道的,就把你看出來了。等於我們這裡有些人,一看就是學佛的,一身佛味就來了,很難受。壺子說:你還又找到一個第一的老師,那你把那個第一找來,給我這個第二看一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