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宣王忿然作色不說(通悅)。有間。
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謂土地人民之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
宣王說,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夫扌雲(同隕)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王不好士。”
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無騏囗(馬錄)耳(良馬之名),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盧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
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盡轂(音斛,縐紗曰毅,紡絲而織之。)也。”
王曰:“何謂也?”
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便,順其所好。辟,避其所惡。)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日,不如愛尺毅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
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王斗這番說詞,等於當面諷刺他的缺點,但齊宣王仍有雅量接受,不像秦漢以後的帝王,動不動便加以“處士橫議”,或“大不敬”的殺頭罪名。
讚美詞與利害關係
至於說到宣王不肯聽信臣下的勸諫,在用人上。信任不專,或學非所用,用非所長的事,大概不會錯的。例如他前任相國鄒忌的一番婉轉譬喻,便是針對他這毛病而說。
鄒忌俯八尺有餘,身體(日失)(日側有光艷也)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明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答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通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通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舉)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去聲)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與敵國戰勝於朝廷之內也,即政治作戰勝利之意)。
貧賤驕人
雖然宣王有用人不專的毛病,卻能面對顏(斤蜀)的頂撞,公然改變盛怒之威,願執弟子之禮。最後,顏(斤蜀)不受封而辭去,他又好像只能禮賢而不能真下士。
齊宣王見顏(斤蜀),曰:“(斤蜀)前。”(斤蜀)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斤蜀),人臣也。王日‘(斤蜀)前’,(斤蜀)亦日‘王前’,可乎?”
(斤蜀)對曰:“夫(斤蜀)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斤蜀)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
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家也)五十步而椎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宣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錳。’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左右皆曰:“(斤蜀)來,(斤蜀)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鐘,萬石囗(音巨。天上神獸,鹿頭龍身。懸鐘之木刻飾象之,因名曰囗。每十六鍾共一囗。),天下之士,皆為役處;辯知(智)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堅門間裡,士之賤也,亦甚矣。”
(斤蜀)對曰:“不然,(斤蜀)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也哉。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慢驕奢,則凶必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故日‘矜功不立,虛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差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楊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故日‘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毅,是其賤之本與。’
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日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守,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斤蜀)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專道也。然而形神不全。(斤蜀)願得歸,晚食以當向,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責,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命令)者王也,盡忠真言者(斤蜀)也,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斤蜀)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也。”
滑稽大師——淳于髡
另有淳于髡,完全不同於顏(斤蜀)的作風,他運用滑稽的高調,對了齊宣王爽朗的胃口。
他身為齊之贅婿,長不滿六尺,而滑稽多辯,早為齊威王時代的左右寵臣。到了宣王時代,也同樣受到重用。他是個有心人,也見過孟子。與孟子的對話,下文再談。
有一次,在一天之內,他同時又推薦七個人,請齊宣王錄用。宣王雖然覺得淳于髡太過份了,但辯論一番之後,還是照樣任用不誤。
淳于髡一日而見七士於宣王。
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謂土地人民之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
宣王說,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夫扌雲(同隕)之,焉能有四焉。”
王斗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王不好士。”
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無騏囗(馬錄)耳(良馬之名),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盧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
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
王斗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盡轂(音斛,縐紗曰毅,紡絲而織之。)也。”
王曰:“何謂也?”
王斗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便,順其所好。辟,避其所惡。)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日,不如愛尺毅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
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王斗這番說詞,等於當面諷刺他的缺點,但齊宣王仍有雅量接受,不像秦漢以後的帝王,動不動便加以“處士橫議”,或“大不敬”的殺頭罪名。
讚美詞與利害關係
至於說到宣王不肯聽信臣下的勸諫,在用人上。信任不專,或學非所用,用非所長的事,大概不會錯的。例如他前任相國鄒忌的一番婉轉譬喻,便是針對他這毛病而說。
鄒忌俯八尺有餘,身體(日失)(日側有光艷也)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明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答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通熟)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通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舉)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去聲)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與敵國戰勝於朝廷之內也,即政治作戰勝利之意)。
貧賤驕人
雖然宣王有用人不專的毛病,卻能面對顏(斤蜀)的頂撞,公然改變盛怒之威,願執弟子之禮。最後,顏(斤蜀)不受封而辭去,他又好像只能禮賢而不能真下士。
齊宣王見顏(斤蜀),曰:“(斤蜀)前。”(斤蜀)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斤蜀),人臣也。王日‘(斤蜀)前’,(斤蜀)亦日‘王前’,可乎?”
(斤蜀)對曰:“夫(斤蜀)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斤蜀)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
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家也)五十步而椎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宣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錳。’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左右皆曰:“(斤蜀)來,(斤蜀)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鐘,萬石囗(音巨。天上神獸,鹿頭龍身。懸鐘之木刻飾象之,因名曰囗。每十六鍾共一囗。),天下之士,皆為役處;辯知(智)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萬物無不備具,而百姓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堅門間裡,士之賤也,亦甚矣。”
(斤蜀)對曰:“不然,(斤蜀)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也哉。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慢驕奢,則凶必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故日‘矜功不立,虛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而無其實德者也。
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差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楊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故日‘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
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毅,是其賤之本與。’
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日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守,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斤蜀)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專道也。然而形神不全。(斤蜀)願得歸,晚食以當向,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責,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命令)者王也,盡忠真言者(斤蜀)也,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斤蜀)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也。”
滑稽大師——淳于髡
另有淳于髡,完全不同於顏(斤蜀)的作風,他運用滑稽的高調,對了齊宣王爽朗的胃口。
他身為齊之贅婿,長不滿六尺,而滑稽多辯,早為齊威王時代的左右寵臣。到了宣王時代,也同樣受到重用。他是個有心人,也見過孟子。與孟子的對話,下文再談。
有一次,在一天之內,他同時又推薦七個人,請齊宣王錄用。宣王雖然覺得淳于髡太過份了,但辯論一番之後,還是照樣任用不誤。
淳于髡一日而見七士於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