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頁
趙太后人老了,心腸也軟。若是退回幾十年前,遇上這種刀劍無眼的場面她唯一要做的就是明哲保身;可那日看見李灃跪在眼前,思來想去還是答應了李灃。
李灃笑中帶淚地對她磕了三個頭,道:“孫兒走到今天這一步,自知無力回天,倒也不是求皇祖母幫著孫兒爭輝皇位的。”他不是不想,是明白趙太后沒這個能耐!
趙太后奇道:“你既知道無法奪回皇位,卻又有什麼打算呢?”
李灃就道:“孫兒想要復仇。那皇位孫兒坐不穩,徐策也別想得到!孫兒要請皇祖母幫忙演一齣好戲,給天下萬民瞧著,讓徐策對唾手可得的皇位求而不得,就算得到了也會很快失去!”
趙太后被他眼睛裡的陰狠嚇了一跳,再要追問,李灃卻閉口不談了。最後時間不早,李灃悄聲退下,臨走時告訴她:“五日之後是除夕,怕是孫兒的死期也是那日了。兒臣一死,徐策必定會請您至重華宮主持大局,到時候,您只需要幫孫兒一丁點的小忙……”
李灃要說的話說完了,便退下了。再一次聽到李灃的消息時,是五日之後,聖上駕崩的雲板傳來。
趙太后沒有辜負李灃的請求,她按著李灃所說,在被帶到重華宮之後對宮女們吩咐道:“天氣太冷,將這床上的幔子都放下來,我要歇一會兒。”那些被傅錦儀分派過來專程服侍她的宮人們倒不起疑,照做之後,各自圍攏在床帳兩側。他們以為,只要他們守在這兒,趙太后就不會出任何岔子;只是等再次掀開床幔時,他們看到的只有一位老嫗冰冷的屍身。
好在,真正的趙太后還活著。
趙太后是在前往重華宮的小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她想起來,傅錦儀在多次拜見她、請求她站出來當眾支持徐策時,曾對她說過一句話。
傅錦儀說,我會動用最能耐的暗衛保護您,但您也一定要小心,或許會有不少的人想要在這個時候謀害您。
趙太后本是個極聰慧明白的人,只可惜那時候她的內心充斥著躁動,難以平靜下來去思考。她好歹是李氏皇族的媳婦,如今卻要做背叛婆家的事情,本就讓人心裡難受。可若是不做,非但她會死,她的娘家也要一塊兒陪葬。
在這種艱難的掙扎中,她沒有時間細想傅錦儀的話。
然而那一天,她突然想到了。
她想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似乎被她忽略了。
於是,她藉口更衣,和自己安排的那個長相九分相似的心腹替換了身份,並按照傅錦儀先前和她的約定,將頭上紫金冠上的東珠一一作了手腳。隨後,她在李灃駕崩的混亂中一路逃到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拼盡力氣地躲藏起來。
是心中最後一層理智,拉回了她的思緒。她最終發現,自己不應該相信李灃。
李灃的為人她是清楚的。比起徐策膽大包天、篡位奪權,李灃殘殺無辜、六親不認的狠毒才更讓她害怕。
所以她逃了。她也沒真的想逃,宮牆深深,她難不成還能逃出宮?她只是想著等一切塵埃落定,等重華宮被證明是安全的,她才會出現。
然而世事難料,她坐在破敗的神龕里閉目養神時,聽到了前朝雜亂的嘶喊和刀劍相擊的碰撞聲。她知道,又出事了。
能出什麼事呢?很快她知道了,原來“自己”被刺殺了。
趙太后無奈苦笑。
原來,李灃輕描淡寫說出的“請幫一點兒小忙”,要的是她的性命啊。
比起外人的刀劍,血脈至親的背叛更讓人難以接受。趙太后很是惆悵地想著:徐策一個犯上作亂的賊子還好吃好喝地供養著自己,讓自己能一直清閒地活下去;倒是親孫兒要害了自己的命。
不過,這也沒什麼值得悲傷的。趙太后是在宮裡住了一輩子的老人,不是新進宮的單純的姑娘。宮裡頭沒有姐妹,沒有母子,更沒有父子。親孫又如何呢?怕是還真不如一個外人。
趙太后一貫想得開,這會兒自然也知道該怎樣做。誰做這個江山的主人都與她無關,她只想做一個不起眼的背景和襯托,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所以她到這兒來了。她走上高台,微笑看著傅錦儀,頒下了對方等候了多時的懿旨。
“前頭徐太后頒旨傳位,你們是知道的罷?”趙太后也沒有傳筆墨,只散漫地輕聲道:“哀家年歲大了,也不出這個風頭了。徐太后懿旨上如何寫,爾等照辦就是!”
趙太后這話雖謙遜,卻擲地有聲,無論哪一派的黨羽此時都知道——這趙太后竟是真支持了徐策的!
卻還有人不死心,出聲問道:“敢問太皇太后,是依著先前太后娘娘懿旨,傳位……承乾帝在宮外的血脈,當今安王徐策麼?”
傅錦儀扭頭去看那問話的人,卻是笑了——竟不是林小將軍,是一個生面孔呢。
想來這樣的人,才是李灃真正的死士。林小將軍和林家全族,雖為李灃做事,卻終究是尋常臣子。到了生死關頭,還不知道要如何呢!
上頭趙太后輕鬆笑道:“正是。”
那問話的人先是臉上一白,隨即搖搖墜墜地倒下去,不省人事。
傅錦儀並未理會,第三次朝趙太后跪下去,稟報導:“太皇太后寬宏大量,既認了徐策的血統,臣妾是徐策正室,如今便斗膽,稱呼您皇祖母。皇祖母在上,受孫媳婦大禮。”
李灃笑中帶淚地對她磕了三個頭,道:“孫兒走到今天這一步,自知無力回天,倒也不是求皇祖母幫著孫兒爭輝皇位的。”他不是不想,是明白趙太后沒這個能耐!
趙太后奇道:“你既知道無法奪回皇位,卻又有什麼打算呢?”
李灃就道:“孫兒想要復仇。那皇位孫兒坐不穩,徐策也別想得到!孫兒要請皇祖母幫忙演一齣好戲,給天下萬民瞧著,讓徐策對唾手可得的皇位求而不得,就算得到了也會很快失去!”
趙太后被他眼睛裡的陰狠嚇了一跳,再要追問,李灃卻閉口不談了。最後時間不早,李灃悄聲退下,臨走時告訴她:“五日之後是除夕,怕是孫兒的死期也是那日了。兒臣一死,徐策必定會請您至重華宮主持大局,到時候,您只需要幫孫兒一丁點的小忙……”
李灃要說的話說完了,便退下了。再一次聽到李灃的消息時,是五日之後,聖上駕崩的雲板傳來。
趙太后沒有辜負李灃的請求,她按著李灃所說,在被帶到重華宮之後對宮女們吩咐道:“天氣太冷,將這床上的幔子都放下來,我要歇一會兒。”那些被傅錦儀分派過來專程服侍她的宮人們倒不起疑,照做之後,各自圍攏在床帳兩側。他們以為,只要他們守在這兒,趙太后就不會出任何岔子;只是等再次掀開床幔時,他們看到的只有一位老嫗冰冷的屍身。
好在,真正的趙太后還活著。
趙太后是在前往重華宮的小路上,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她想起來,傅錦儀在多次拜見她、請求她站出來當眾支持徐策時,曾對她說過一句話。
傅錦儀說,我會動用最能耐的暗衛保護您,但您也一定要小心,或許會有不少的人想要在這個時候謀害您。
趙太后本是個極聰慧明白的人,只可惜那時候她的內心充斥著躁動,難以平靜下來去思考。她好歹是李氏皇族的媳婦,如今卻要做背叛婆家的事情,本就讓人心裡難受。可若是不做,非但她會死,她的娘家也要一塊兒陪葬。
在這種艱難的掙扎中,她沒有時間細想傅錦儀的話。
然而那一天,她突然想到了。
她想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人,似乎被她忽略了。
於是,她藉口更衣,和自己安排的那個長相九分相似的心腹替換了身份,並按照傅錦儀先前和她的約定,將頭上紫金冠上的東珠一一作了手腳。隨後,她在李灃駕崩的混亂中一路逃到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拼盡力氣地躲藏起來。
是心中最後一層理智,拉回了她的思緒。她最終發現,自己不應該相信李灃。
李灃的為人她是清楚的。比起徐策膽大包天、篡位奪權,李灃殘殺無辜、六親不認的狠毒才更讓她害怕。
所以她逃了。她也沒真的想逃,宮牆深深,她難不成還能逃出宮?她只是想著等一切塵埃落定,等重華宮被證明是安全的,她才會出現。
然而世事難料,她坐在破敗的神龕里閉目養神時,聽到了前朝雜亂的嘶喊和刀劍相擊的碰撞聲。她知道,又出事了。
能出什麼事呢?很快她知道了,原來“自己”被刺殺了。
趙太后無奈苦笑。
原來,李灃輕描淡寫說出的“請幫一點兒小忙”,要的是她的性命啊。
比起外人的刀劍,血脈至親的背叛更讓人難以接受。趙太后很是惆悵地想著:徐策一個犯上作亂的賊子還好吃好喝地供養著自己,讓自己能一直清閒地活下去;倒是親孫兒要害了自己的命。
不過,這也沒什麼值得悲傷的。趙太后是在宮裡住了一輩子的老人,不是新進宮的單純的姑娘。宮裡頭沒有姐妹,沒有母子,更沒有父子。親孫又如何呢?怕是還真不如一個外人。
趙太后一貫想得開,這會兒自然也知道該怎樣做。誰做這個江山的主人都與她無關,她只想做一個不起眼的背景和襯托,平平安安地活下去。
所以她到這兒來了。她走上高台,微笑看著傅錦儀,頒下了對方等候了多時的懿旨。
“前頭徐太后頒旨傳位,你們是知道的罷?”趙太后也沒有傳筆墨,只散漫地輕聲道:“哀家年歲大了,也不出這個風頭了。徐太后懿旨上如何寫,爾等照辦就是!”
趙太后這話雖謙遜,卻擲地有聲,無論哪一派的黨羽此時都知道——這趙太后竟是真支持了徐策的!
卻還有人不死心,出聲問道:“敢問太皇太后,是依著先前太后娘娘懿旨,傳位……承乾帝在宮外的血脈,當今安王徐策麼?”
傅錦儀扭頭去看那問話的人,卻是笑了——竟不是林小將軍,是一個生面孔呢。
想來這樣的人,才是李灃真正的死士。林小將軍和林家全族,雖為李灃做事,卻終究是尋常臣子。到了生死關頭,還不知道要如何呢!
上頭趙太后輕鬆笑道:“正是。”
那問話的人先是臉上一白,隨即搖搖墜墜地倒下去,不省人事。
傅錦儀並未理會,第三次朝趙太后跪下去,稟報導:“太皇太后寬宏大量,既認了徐策的血統,臣妾是徐策正室,如今便斗膽,稱呼您皇祖母。皇祖母在上,受孫媳婦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