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網絡上的寫作,我真有些搞不懂。兒子從讀大學起,在網上憑著文史愛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與天南地北的一群朋友結成了圈子。他們熱火朝天的論壇是什麼呢?日本戰國聯盟!整天研究幕府時代,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那些事情和這群孩子有什麼干係?

  我平時負責省報文藝版面,兒子曾應約為我們寫過《黑客帝國》等電影的影評,水準還行。我希望他再接再厲展示才華,他如聽耳旁風,總是推說太忙。可他大量精力投入日本歷史,怎麼不嫌忙呢?

  如今,從事外企公司營銷的馬伯庸,從事傳媒網絡技術的閻乃川,百忙之中,向世人端上了一份熱乎乎的冷餐——中國近代電報史!奇怪,早已衰冷的電報,日漸消逝的電波,與這兩位年輕人的生活有什麼相干呢?史海浩瀚,從各個角落搜尋資料,該有多難!可他們樂此不疲,狂歡一般地舞動歷史,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在中國近代史上專為電報留下了新鮮的一頁。他們的初衷,本是突出趣味性,講述一些輕鬆的趣話,介紹一段好玩的軼史可是因為書中素材比較翔實,描述相當生動,背景深厚,信息密集,居然透視出了一紙電報背後的中國近代社會政治圖像。毫無學究氣息,不做史官嘴臉,把一段枯燥的、複雜的、技術性、專業性的歷史,寫得如此好看,妙趣盎然,引人入勝,這是當今年輕人筆下的歷史,也會是當今年輕人愛看的歷史。

  我漸漸懂得兒子了。他九歲時,被台灣作家柏楊稱作“小小友”,一起談論柏楊文集。他十二歲時,請作家二月河伯伯開列必讀歷史書目。如今,人生航道彎彎曲曲,激流仍然衝出了一條奔向理想的河床。可見,人的熱愛是任何力量都遏止不了的。相信年輕人吧,後生可敬,後生可畏。如今的千千萬萬年輕人,連人生的第一桶金都還沒有掘到,甚至還正阮囊羞澀,在浮囂沉重的現實生活壓力之下,像紅塵中的蟲蟻一樣奔忙,每天按部就班地打卡,加班,掙薪水,評職稱,供房子,跑關係……

  然而,在辛辛苦苦稻粱謀的同時,不要忘了,他們心中另有一片廣闊天地。沒有功利的企圖,沒有骯髒的目的,完全出於對生命的熱愛,完全出於心靈的渴望,他們燃燒著才華,閃she著光芒,做著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做著對歷史有益的工作。

  儘管他們的聲音還很微弱,但是可想而知,將來的話語世界,必是他們的天下。

  出書了,兒子很快樂。這種快樂,我不曾給予,我無法給予,現在兒子擁有了。人們不知道一個當媽的,內心多麼感激這一切。謝謝出版社!謝謝伯庸!謝謝兒子!

  王鋼

  2009年4月26日

  (全書完)

  【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