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財政擔負,直累民福,外債侵逼,尤傷國權,議案成立,特事嚴謹,眾院贊可,憲尤著明;袁乃私立外約,斷送鹽稅,換借外貲二千五百萬鎊,厲民害國,不經眾院,曖昧揮霍,不事報聞,蔑視通憲,為逆已甚,其罪六也。國有元首,政俗式憑,行系國華,止為民范;袁乃知除異己,不自愛重,陰遣死士,狙殺國黨領袖宋教仁,以元首資格,為謀殺兇犯,既辱國體,又詒外譏,國家威嚴,因以掃地,其罪七也。共和之國,建礎為公,民意所在,亦曰神聖,百爾職司,義宜退聽,國會初立,人民望治;袁恐政制嚴明,不獲罔逞,乃私撥國帑,肥養爪牙,收買議員,籠絡政客,用以陷辱國會,迷奪眾情,使議政要區,化為搗亂之場,法案遷延,借作獨裁之柄,其罪八也。元首登選,國有常經,揖讓謳歌,盛德固爾,抑共和定疑,國憲崇廢,悉於是覘,世法懍懍,斯為第一;袁於臨時任滿正式更選之際,鄙夫患失,至兵圍國會,囚逼議員,使強選總統,以就己名,致元首尊官,成於劫奪,共和大憲,根本動搖,國是益以危疑,後進難乎為繼,其罪九也。國民代表,職司立法,非還訴民意,毋得斷閼;袁於總統既獲,復慮旁掣,辜恩反噬,遽為梟獍,乃假託危詞,羅織黨獄,濫用行政權,私削議員資格,用以鴆殺國會,併吞立法部,使建國約法,由是推翻,元首生身,等於孽子,其罪十也。國家組織,法系嚴明,苟非選民,焉能造法?袁於戕殺國會之後,妄以私意召集官僚,開政治會議,約法會議,冒稱民意,更改約法,摹擬君主,獨攬大權,使民國政制,蕩然無存,澔澔新邦,懸為虛器,其罪十一也。民國肇造,本以圖存,時風所遷,民強則興,發揮群能,騰達眾志,公私權利,宜獲敬尊;袁乃倒行逆施,黜民崇吏,既吞立法,復盡滅各級地方議會,密布游探,誣扳黨獄,良士俊民,任意捕殺,人民權利,全失保障,致群生股慄,海內寒心,毒吏得以橫行,民業日以凋敝,民力壯盛,有如捕風,國勢頹隤,益以卑下,其罪十二也。

  國局始奠,海內虛耗,財用竭蹶,義宜根本整理;袁乃專事虛緣,日以借債政策,利誘他邦為私托外援之計,斷送利權,絕不顧惜,逐鹿爭臭,坌集廟朝,遂妄以北中二部,橫斷鐵道,分許外人,惹起國交之猜疑,增益宗邦之危難,其罪十三也。歐陸戰爭,義以嚴守中立,及時奮進;袁乃內驕外諛,折衝無狀,既反覆狼狽,貽羞東魯,復徘徊雌伏,巽立要盟,失滿、蒙礦權,至於九處,承他邦意旨,發布誓言,辱國辱民,傾海不滌,其罪十四也。民族虎爭,領土強食,外債毒國,既若飲鴆,竭澤厲民,何異自殺?袁於歐戰既發,外貲猝斷,乃專事掊克,內為惡稅,房畝煙賭,一再搜括,復先後發行內國公債,額逾萬萬,按省配攤,指額求盈,小吏承旨,比戶勒索,等於罰鍰,致富戶驚逃,閭里嗟怨,國民信愛,斲傷無餘,神州陸沈,殷憂可畏,其罪十五也。生利致用,民貴有恆,縱博浪遊,諡曰敗子,盜賊充斥,此為厲階,修政明刑,首宜致謹;袁乃縱容粵吏,復弛賭禁,使南疆富庶之區,負群盜如毛之痛,苛政猛虎,同惡相濟,清鄉剿殺,無時或已,政以福民,今為陷阱,其罪十六也。煙害流離,久痼華族,張皇人道,僅獲禁約,奮厲閼絕,猶懼不亟;袁乃餂其厚獲,倚以箕斂,寵登劣吏,設局專賣,重播官煙,飛揚yín毒,失信害民,辱國貽譏,其罪十七也。民權政治,積流成海,國家公有,炳若日星,世室舊家,且凜茲盛誼,汲汲改進,華族後起,方發皇古訓,追蹤世法,斷脰流血,久而後得,大義既伸,迕則不忠,喬木既登,返則不智;袁乃身為豪奴,叛國稱帝,監謗飾非,炰烋求是,狐假虎威,因以反噬,使凶德播流,戾氣橫溢,妖孽喪邦,甘為禍首,其罪十八也。易象系天,筮曰無妄,聖學傳經,誼唯存誠,故忠信篤敬,保為民彝,衍為世德;袁乃機械變詐,崇事怪詭,貌為恭謹,潛藏禍謀,秘電飛詞,轉興眾口,塗芻引鹿,指稱民意,欺世盜名,載鬼盈車,背食誓言,日月舛仵,使道德信義,全為廢詞,民質國華,儘量消失,其罪十九也。維我當世耆德,糙野名賢,或手握兵符,風雲在抱;或權領方牧,虎步龍驤;或道系鄉閭,鶴鳴鳳翽,細矚理倫,橫流若此,起矚國家,悲憫何如?凡屬衣冠之倫,幸及斯文未喪,等是邦家之主,胡堪義憤填膺。譙彼昏逆,洵堪發指,修我矛戟,盍賦同仇?書到都府,勛耆便合聚眾興師,都邑子弟,各整戎馬,選爾車徒,同我六師,隨集義麾,共扶社稷。崑崙山上,誰非黃帝子孫?涿鹿中原,合洗蚩尤兵甲。軍府則總攝機宜,折衝內外,張皇國是,為茲要約。曰:凡屬中華民國之國民,其恪遵成憲,翊衛共和,誓除國賊,義一;改造中央政府,由軍府召集正式國會,更選元首以代表中華民國,義二;罷除一切陰謀政治所發生,不經國會違反民意之法律,與國人更始,義三;發揮民權政治之精神,實行代議制度,尊重各級地方議會之權能,期策進民力,求上下一心全力外應之效,義四;採用聯邦制度,省長民選,組織活潑有為之地方政府,以觀摩新治,維護國基,義五。建此五義,奉以綱維,普天率土,罔或貳心。軍府又為軍中之約曰:凡茲官吏,粵若軍民,受事公朝,皆為同德。義師所指,戮在一人,元惡既除,勿有所問。其有黨惡朋jian,甘為逆羽,殺無赦!為間諜,殺無赦!抗義行,殺無赦!故違軍法,殺無赦!如律令。布告天下,迄於滿、蒙、回、藏、青海、伊犁之域。〗

  母親的話

  兒子五歲即讀長篇歷史小說,大學想攻文史,結果卻讀了通信工程專業,又到大河網從事技術工作。知子莫如母,我欣賞他的文學靈性,明白他的理想守望,卻沒有竭力促成他的文學夢想,原因在另一篇文中談過:“怕是我的文學生涯勾惹了他,怕他早早學了文人的做派而又練不就文人的能耐,怕他濫用了文人的感情而又長不硬文人的風骨,怕他貪圖文人的風流而又經不起文人的艱辛。”如今新書付梓,兒子一償夙願,我密雲不雨的心頭終於下了第一場雨。

  兒子結識馬伯庸,是拜上天所賜。網際網路讓這一代年輕人早早插上了翅膀,兒子雖居中原鄭州,卻與千里之外的一群朋友結為知己。遠在北京的馬伯庸,兩次來鄭州相聚,我們夫婦參加年輕人的歡談,總被青春的智慧久久滋潤。

  起初聽說兒子參與寫書,我並不清楚其中內容,只是關心他的寫作狀態。我以一名作家的親身體驗,為他提心弔膽,惴惴不安。人們常說“賣文如賣血”,寫作是一件嘔心瀝血的辛苦事,正式寫書不比網上論壇,而且首次合作寫書,需要兩地頻頻溝通磨合。為了按期向出版社交稿,兒子一連個把月,白天上班加班,晚上熬夜寫書,我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

  我已習慣了記者趕稿的節奏,年輕時伏案奮戰,一個饅頭一個蘋果,一口氣下筆洋洋數千言。可我發現兒子寫書的進度相當緩慢,又不敢多問。後來看到成稿,方才明白,兩位作者不是在抒情,不是在編故事,他們是在修史,是在做學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