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後荀湛遊學至南皮,謁袁紹,盡言其事。適紹討曹,聞之大喜,遂傳檄四方,中有文辭:“閹曹無德,凶暴放橫,所過無不殘破,前戮徐、泗之地,又使仲尼誅少正卯,天下壯士,寧不懷恨歟?”
《兩晉學案》載:“漢季經黃巾之亂,千里荒殫,人物喪盡,學多不彰。”
【之二十二】
蜀漢伐魏,軍在五丈原,久不得進。諸葛遣使約戰,司馬宣王問丞相起居,而後嘆曰:“食少事煩,安能久乎?”又問軍中士氣,司馬宣王又嘆:“事少食煩,安能久乎?”旬日,諸葛病薨,蜀軍糧斷,乃退。
【之二十三】
國朝既興,有夷人擅蹴鞠名貝利者訪華,至成都,入武侯祠,獨拜恆侯。眾不解,貝利泣曰:“此故長官也,雖遠必拜。”
《三國志張飛傳》載:“益州既平,以飛領巴西太守。”
【之二十四】
晉永寧元年,有氐族李特者,與兄弟李庠、李流作亂於蜀,與益州刺史羅尚戰於廣漢。李特使人大張旗纛,兄弟三人,皆稱“賽諸葛”。晉軍聞之,無不膽寒,自顧相謂曰:“葛公鎮撫蜀中多年,魏吳不敢側覷,一人而已!況今三葛乎?”遂漏夜遁走。
軍入廣漢城,有白首老吏,當街斥特:“諸葛丞相天縱之才,爾有何恃,大言若是?”特停韁,笑答曰:“吾擅弓矢,百步可散馬蹄;大弟庠擅搏撲,可斗健兒五人;二弟流,長於騎,入險峻如履平地。此三者勝諸葛遠矣。”
【之二十五】
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遂與袁紹相拒。時議紹軍勢大,惟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皆不足畏。”
《袁紹傳》云:袁紹在河北,軍中謀主以六子為佳:田豐,巨鹿人也;許攸、逢紀,南陽人也;審配,陰安人也;辛評、郭圖,潁川人也。
《荀彧傳》載:“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
【之二十六】
明永曆年間,閩中有書生擅寫志怪。建陽坊主余象斗愛其才,惟恐稿成不速,乃問:“書約二十萬言,卿每日可完字幾何?”書生對曰:“可比三國時飛將軍夏侯妙才。”象斗大喜,遂不問。月余,索其稿,竟未成。《魏書》載:“淵為將,赴急疾,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之二十七】
初,紹欲伐曹,田豐阻諫,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械繫之。紹軍既有官渡之敗,紹謂逢紀曰:“田別駕前諫止吾,吾慚見之。”紀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言‘袁公若勝,吾姓顛倒寫’。”紹於是有害豐之意。
【之二十八】
有常山趙雲者,性勇烈。先主既有新野之敗,分兵潛行,異道會於江夏,約以飛鴿傳書。軍發數日,先主接雲信曰:“江夏何在?”先主使孫乾標於輿圖,回送雲軍中。越數日,又得信曰:“江夏知矣,臣何在?”先主回書曰:“江夏之西。”又數日,雲信曰:“臣見日自前出,莫非東乎?”先主大慰,俄而鴿又至:“面向既東,背向必北!已催軍疾行,不誤約期。”先主驚,止之不及。
《雲別傳》:“雲既陷亂軍,七進七出,奮烈無加,曹軍皆不敢近。”
【之二十九】
十八年五月丙申,曹公進魏公,受九錫,曰:大輅玄牡、袞冕赤舄、樂則、朱門、納陛、鈇鉞、弓矢、秬鬯,並虎賁之士三百人常侍左右。
虎賁為漢帝所授,操頗有戒懼,恐謀害己身,常吩咐曰:“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虎賁慌取覆蓋。操躍起拔戟斬之,復上床睡;半晌方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虎賁?”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取戟名之“格虎大戟”,以示警懼意。自此無敢近者。
及薨,曹丕造“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置之墓穴,至今尚在。
【之三十】
陳壽撰《三國志》,帝紀、妃傳前後相連。《魏書》次序為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三少帝紀,再接后妃傳;《蜀書》亦然:先有劉二牧傳、先主傳、後主傳,再接二主妃子傳。唯《吳書》次序迥異,先有孫破虜討逆傳、吳主傳、三嗣主傳,中插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再次方為妃嬪傳。其可怪也歟。
【之三十一】
一十八路諸侯討董,會於虎牢關。呂布橫戟陣前,諸將震惶不敢前。唯張飛躍馬搦戰,矛指喝曰:“本著呂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姓家奴也!”呂布巋然不動,劉備上前,喝曰:“本著呂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家姓奴也。”西涼軍俱大疑,以目瞋布,布為之氣奪。董卓遂棄洛陽。
【之三十二】
諸葛亮初治蜀,以漢德地險,命楊儀督工鑿石架空,修造閣道,以通行旅,又倚崖砌石為門,號曰劍閣。適魏延統軍出關,觀此形勝,贊曰:“此隘可為雄壯矣。”左右曰:“此楊長史所築。”魏延又贊:“果然人如關名。”
【之三十三】
關羽鎮荊州,適北上討曹,臨征問馬良吉凶。良擅卜乩,即批曰:“天下三分,各有其一。”羽笑曰:“此吾兄命數,非某也,先生謬矣。”後羽敗亡於臨沮,權葬其軀,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洛,劉備又立衣冠冢於成都。大眾始悟馬良之靈機。
【之三十四】
劉備伐吳,軍有十數萬,皆屯於猇亭。吳主拜陸遜都督,臨發密囑:蜀道艱險,轉運不宜。卿此去可覘其糧糙,便宜擊之。月余,遜有書信致:“彼火燒連營,我軍宜守。”吳主惑,還書曰:“都督謬矣,火燒連營,豈不宜攻乎?”遜書又致:“彼營之中,無不滿屯火燒,接連數十里。糧糙優足,實不能攻。”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涿郡,今涿州也,屬河北。)
【之三十五】
劉備伐吳,軍有十數萬,皆屯於猇亭。陸遜當之。月余,遜有書信致:“彼火燒連營,我軍宜守。”吳主惑,還書曰:“都督謬矣,火燒連營,豈不宜攻乎?”遜書又致:“彼營之中,無不滿屯火燒,接連數十里。糧糙優足,實不能攻。”吳主甚憂,問計於群臣:“孤欲求和,卿等誰可任之?”又環顧諸人臉色,笑曰:“非子瑜不能當此任。”
諸葛瑾,字子瑜。瑾面長似驢,常為孫權所嘲。
【之三十六】
孔明隱於糙廬,先主枉駕顧之。一顧不在,曰云游未歸;二顧不在,曰訪友未回。先主頗悵然,乃留書云:“仆有重耳志,君是介子推。”三顧乃見,相談甚歡。
【之三十七】
曹軍與賊相持數月,糧糙無餘,士卒飢綏。操乃使倉官王垕以小斛散之,軍中多怨。操召垕曰:“借汝頭一用,以安軍心。”王垕淡然對曰:“何日奉還?”操既驚且疑,遂罷此念。
《兩晉學案》載:“漢季經黃巾之亂,千里荒殫,人物喪盡,學多不彰。”
【之二十二】
蜀漢伐魏,軍在五丈原,久不得進。諸葛遣使約戰,司馬宣王問丞相起居,而後嘆曰:“食少事煩,安能久乎?”又問軍中士氣,司馬宣王又嘆:“事少食煩,安能久乎?”旬日,諸葛病薨,蜀軍糧斷,乃退。
【之二十三】
國朝既興,有夷人擅蹴鞠名貝利者訪華,至成都,入武侯祠,獨拜恆侯。眾不解,貝利泣曰:“此故長官也,雖遠必拜。”
《三國志張飛傳》載:“益州既平,以飛領巴西太守。”
【之二十四】
晉永寧元年,有氐族李特者,與兄弟李庠、李流作亂於蜀,與益州刺史羅尚戰於廣漢。李特使人大張旗纛,兄弟三人,皆稱“賽諸葛”。晉軍聞之,無不膽寒,自顧相謂曰:“葛公鎮撫蜀中多年,魏吳不敢側覷,一人而已!況今三葛乎?”遂漏夜遁走。
軍入廣漢城,有白首老吏,當街斥特:“諸葛丞相天縱之才,爾有何恃,大言若是?”特停韁,笑答曰:“吾擅弓矢,百步可散馬蹄;大弟庠擅搏撲,可斗健兒五人;二弟流,長於騎,入險峻如履平地。此三者勝諸葛遠矣。”
【之二十五】
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禽呂布,遂與袁紹相拒。時議紹軍勢大,惟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皆不足畏。”
《袁紹傳》云:袁紹在河北,軍中謀主以六子為佳:田豐,巨鹿人也;許攸、逢紀,南陽人也;審配,陰安人也;辛評、郭圖,潁川人也。
《荀彧傳》載:“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
【之二十六】
明永曆年間,閩中有書生擅寫志怪。建陽坊主余象斗愛其才,惟恐稿成不速,乃問:“書約二十萬言,卿每日可完字幾何?”書生對曰:“可比三國時飛將軍夏侯妙才。”象斗大喜,遂不問。月余,索其稿,竟未成。《魏書》載:“淵為將,赴急疾,故軍中為之語曰:‘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之二十七】
初,紹欲伐曹,田豐阻諫,紹不從。豐懇諫,紹怒甚,械繫之。紹軍既有官渡之敗,紹謂逢紀曰:“田別駕前諫止吾,吾慚見之。”紀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言‘袁公若勝,吾姓顛倒寫’。”紹於是有害豐之意。
【之二十八】
有常山趙雲者,性勇烈。先主既有新野之敗,分兵潛行,異道會於江夏,約以飛鴿傳書。軍發數日,先主接雲信曰:“江夏何在?”先主使孫乾標於輿圖,回送雲軍中。越數日,又得信曰:“江夏知矣,臣何在?”先主回書曰:“江夏之西。”又數日,雲信曰:“臣見日自前出,莫非東乎?”先主大慰,俄而鴿又至:“面向既東,背向必北!已催軍疾行,不誤約期。”先主驚,止之不及。
《雲別傳》:“雲既陷亂軍,七進七出,奮烈無加,曹軍皆不敢近。”
【之二十九】
十八年五月丙申,曹公進魏公,受九錫,曰:大輅玄牡、袞冕赤舄、樂則、朱門、納陛、鈇鉞、弓矢、秬鬯,並虎賁之士三百人常侍左右。
虎賁為漢帝所授,操頗有戒懼,恐謀害己身,常吩咐曰:“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虎賁慌取覆蓋。操躍起拔戟斬之,復上床睡;半晌方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虎賁?”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取戟名之“格虎大戟”,以示警懼意。自此無敢近者。
及薨,曹丕造“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置之墓穴,至今尚在。
【之三十】
陳壽撰《三國志》,帝紀、妃傳前後相連。《魏書》次序為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三少帝紀,再接后妃傳;《蜀書》亦然:先有劉二牧傳、先主傳、後主傳,再接二主妃子傳。唯《吳書》次序迥異,先有孫破虜討逆傳、吳主傳、三嗣主傳,中插劉繇太史慈士燮傳,再次方為妃嬪傳。其可怪也歟。
【之三十一】
一十八路諸侯討董,會於虎牢關。呂布橫戟陣前,諸將震惶不敢前。唯張飛躍馬搦戰,矛指喝曰:“本著呂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姓家奴也!”呂布巋然不動,劉備上前,喝曰:“本著呂氏,又投丁原、董卓,真三家姓奴也。”西涼軍俱大疑,以目瞋布,布為之氣奪。董卓遂棄洛陽。
【之三十二】
諸葛亮初治蜀,以漢德地險,命楊儀督工鑿石架空,修造閣道,以通行旅,又倚崖砌石為門,號曰劍閣。適魏延統軍出關,觀此形勝,贊曰:“此隘可為雄壯矣。”左右曰:“此楊長史所築。”魏延又贊:“果然人如關名。”
【之三十三】
關羽鎮荊州,適北上討曹,臨征問馬良吉凶。良擅卜乩,即批曰:“天下三分,各有其一。”羽笑曰:“此吾兄命數,非某也,先生謬矣。”後羽敗亡於臨沮,權葬其軀,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洛,劉備又立衣冠冢於成都。大眾始悟馬良之靈機。
【之三十四】
劉備伐吳,軍有十數萬,皆屯於猇亭。吳主拜陸遜都督,臨發密囑:蜀道艱險,轉運不宜。卿此去可覘其糧糙,便宜擊之。月余,遜有書信致:“彼火燒連營,我軍宜守。”吳主惑,還書曰:“都督謬矣,火燒連營,豈不宜攻乎?”遜書又致:“彼營之中,無不滿屯火燒,接連數十里。糧糙優足,實不能攻。”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涿郡,今涿州也,屬河北。)
【之三十五】
劉備伐吳,軍有十數萬,皆屯於猇亭。陸遜當之。月余,遜有書信致:“彼火燒連營,我軍宜守。”吳主惑,還書曰:“都督謬矣,火燒連營,豈不宜攻乎?”遜書又致:“彼營之中,無不滿屯火燒,接連數十里。糧糙優足,實不能攻。”吳主甚憂,問計於群臣:“孤欲求和,卿等誰可任之?”又環顧諸人臉色,笑曰:“非子瑜不能當此任。”
諸葛瑾,字子瑜。瑾面長似驢,常為孫權所嘲。
【之三十六】
孔明隱於糙廬,先主枉駕顧之。一顧不在,曰云游未歸;二顧不在,曰訪友未回。先主頗悵然,乃留書云:“仆有重耳志,君是介子推。”三顧乃見,相談甚歡。
【之三十七】
曹軍與賊相持數月,糧糙無餘,士卒飢綏。操乃使倉官王垕以小斛散之,軍中多怨。操召垕曰:“借汝頭一用,以安軍心。”王垕淡然對曰:“何日奉還?”操既驚且疑,遂罷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