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使者驚而未發,迴轉江東,具告孫權:“關將軍辱之太甚,傲之太甚,竟言虎女焉能嫁犬子。”孫權怒,遂北降曹魏,合兵襲荊。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人也。時燕趙之地,與江南方言鉅異。北滯於沉濁,南失在浮淺,互不能通,多有聽謬而錯悖者。
【之六】
曹操多疑,恐死後墓陵為人所掘,頒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不置陵寢,以百馬踏平,上植青稗。至次年,無人知吾所棲也。”丕泣拜:“兒敢不從父命也。”遂從操令,不加磚石,不圍墓穴,唯立石駝兩對、石人一雙於上,四時享祭。
【之七】
備住荊州數年,一日席間在劉表之側,忽慨然流涕。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表宴然自若,解曰:“玄德毋憂,汝撫之者,是吾髀也。”
【之八】
操與紹相拒於官渡。紹謀士許攸投曹,夜入營帳,問彼糧谷。操偽曰:“計一年之度。”攸曰:“明公欺我。”操又曰:“半歲尚濟。”攸不言,袖手冷笑。操離席長謝:“止月余矣。然先生何以知之?”攸徐曰:“仆本不知,然觀明公左右,便知糧蹙之狀矣。”
《三國志·許褚傳》曰:“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余,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從曹公討袁紹於官渡,常侍左右。”
【之九】
二十四年,關羽率眾攻曹仁於樊。于禁、龐德等救,皆沒。曹公遣徐晃往救仁,又遣將軍徐商、呂建詣晃。兩軍會於四冢。羽軍勢大,晃與之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徐商、呂建軍至,晃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之十】
袁紹本妾生,常自介懷。適馬超造紹,紹與之語:“恨不得嫡出,為公路諸小所嘲。孟起亦是庶出,必知吾心。”超從容對曰:“仆不為嫡出,不勝慶幸。”
《白虎通義·姓名》曰:“嫡長為伯,庶長為孟。”
【之十一】
魏延在蜀中,每隨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而亮為萬全策,不許。延志不得伸,心積憤懣。而又與楊儀交惡,深怨葛氏偏袒太甚。凡數年,腹部輒絞痛,發時汗如雨下,鞍馬不扶。醫者斷曰:“將軍情志所傷,憂思惱怒,而致橫犯胃腑。此吞酸之症也。”延請其方,醫者曰:“名姓或有礙。”
《魏延別傳》云:“魏延,字饋陽,義陽人也。少時慷慨,於鄉里樂善好施,多行義舉,曾放言曰:‘但有寸金,必饋吾鄉。’”故表字“饋陽”。後,人謂不祥,遂改之。
【之十二】
孟德刺董不成,為陳宮所獲。宮感其志,親釋之,隨其行。中道宿呂伯奢之邸。陳宮早寐,獨在一屋。而操與伯奢聯床抵足,共論夜話。伯奢曰:“竊聞黃土以其仁厚,能負載萬物。是故軒轅主后土之養氣,而庇佑下人。卿欲效軒轅而甘負天下之興亡乎?”操慨然對曰:“操自當砥礪心志,荷負天下重責。寧使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適宮起夜,只聞操對句後半,心不自安,遂棄操而去。
【之十三】
曹操大宴於許都,天子在席。宴酣之時,操持酒樽趣帝前,醉聲曰:“陛下可知,設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天子亦大醉,對曰:“袁本初、孫仲謀、劉玄德,與朕而將四矣!”二人大笑,暢飲竟夜。次日醒覺,皆醺醺然,盡忘前事。左右無敢告之者,君臣親善如初。
【之十四】
咸豐間,川中有說書者名房正,尤擅說三分,書場因得名“三國糙堂”。一日正自書場返家,驚覺其妻與鄰人私通,遂縛至衙門。妻辯抗曰:“吾夫名房正,鄰家名方政,名同音類。實是妾耳聽差,乃被乘事,不是媾和。”
時人聞之,做聯一副張於書場左右,聯曰:
〖何分文長雲長,皆為護蜀將
無論孟德玄德,都是偷漢賊〗
【之十五】
吳主嫁妹於劉豫州,又多贈美人玩好,金玉錦綺,極聲色犬馬之能事,意以軟困挫其志也。劉豫州留吳中凡三月,無不愜意。一日出遊,適見江邊青石一塊,遂祝曰:“倘使吾能離脫東吳,勾返荊州,當一劍裂石。”言訖手起劍落,火光迸濺,青石兩斷,眾皆稱奇。豫州觀之再三,乃曰:“或誤中,何妨再試之。”
《古今名物通考·石篇》載:金陵有十字紋“恨石”,其上劍痕兩條,傳為三國時蜀先主所斷。
【之十六】
芒碭山中產異蛇,尖頭扁腹,通體鱗青,土人皆呼之為陳思王。世有未解,有熟知風土者曰:“此蛇毒甚,每噬人,七步即斃,倒伏成屍,是以子建名之。”
【之十七】
建安中,西域有力士,黑面虬髯,勇戾敢斗,三十六國無能敵之者。遂隨賈人入中國,遍訪猛士。時人皆稱蜀中有張飛者,有萬夫不當之勇,冠傑中原。力士輾轉至成都,先主使車騎將軍迎之,不敵。先主驚曰:“不意此胡兒,竟賽吾弟!”
力士驕甚,返西域,每自誇矜曰:“以中土人物之盛,猶未吾匹也。當銘記之,以勵子孫。”即更名“賽翼德”。後子孫繁衍,遂化大食俗名。
【之十八】
馬超降劉備,舊非故人,而奉職甚尊。諸葛亮恐備舊部有不平之議,乃修書解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書既畢,令書佐抄錄數份,分致關羽、張飛、黃忠處。
【之十九】
涼州多駿足,皆麒驥之屬。中平三年,董卓得涼種一匹,喜其雄駿,乃豢於營中,號曰赤菟。永漢元年,董卓進京,贈赤菟於呂布,使殺丁原。布得之甚喜,馳城飛塹,每隨驅乘。至建安三年,曹操誅布於徐,遂饋赤菟,以邀關羽,羽欣然納之,不離左右。建安二十四年,呂蒙襲荊,羽敗走麥城,行不及半日,為追兵所戮。赤菟數日不食糙料而死,世以“忠義”譽之。
《伯樂相馬經》云:“馬種如人,貴齔貴韶。壽逾三十、齒白者,縱麒驥驊騮,亦歸羸駑,殆不堪用。”
【之二十】
明人《玉堂漫筆》載:正德朝有學子,儀姿雄正,貌頗堂皇,儼然文曲之相。及鄉試,主考望之甚奇,遽取其卷讀之,笑而批曰:“真河北名將也。”生不明其意,有同窗以詩解曰:“可憐白馬死,難免延津亡,河北真名將,到此夢黃粱。”
【之二十一】
荀湛問學於許,曹公設席宴之,矜誇曰:“孤雖戎不解鞍,亦重經學,麾下武人,無不精熟典籍。”荀湛試問曰:“仲尼誅少正卯事,眾卿其意為何?”曹洪驚曰:“許下盜匪,非某所轄,請咨夏侯將軍。”又問元讓,夏侯惇獨目圓瞪,拔刀喝叱:“仲尼何人,竟擅行戕殺!宜速付有司名正典刑。”荀湛略疑,又轉問許褚,許褚少贛,默然許久,方答:“不知,或是董卓遺黨。”荀湛語於曹公,曹公怒,曰:“此必青州兵所為,彼黃巾舊部,軍紀甚憊。”急召于禁責罵。于禁惶然不敢言,口稱萬死。
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人也。時燕趙之地,與江南方言鉅異。北滯於沉濁,南失在浮淺,互不能通,多有聽謬而錯悖者。
【之六】
曹操多疑,恐死後墓陵為人所掘,頒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不置陵寢,以百馬踏平,上植青稗。至次年,無人知吾所棲也。”丕泣拜:“兒敢不從父命也。”遂從操令,不加磚石,不圍墓穴,唯立石駝兩對、石人一雙於上,四時享祭。
【之七】
備住荊州數年,一日席間在劉表之側,忽慨然流涕。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表宴然自若,解曰:“玄德毋憂,汝撫之者,是吾髀也。”
【之八】
操與紹相拒於官渡。紹謀士許攸投曹,夜入營帳,問彼糧谷。操偽曰:“計一年之度。”攸曰:“明公欺我。”操又曰:“半歲尚濟。”攸不言,袖手冷笑。操離席長謝:“止月余矣。然先生何以知之?”攸徐曰:“仆本不知,然觀明公左右,便知糧蹙之狀矣。”
《三國志·許褚傳》曰:“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余,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從曹公討袁紹於官渡,常侍左右。”
【之九】
二十四年,關羽率眾攻曹仁於樊。于禁、龐德等救,皆沒。曹公遣徐晃往救仁,又遣將軍徐商、呂建詣晃。兩軍會於四冢。羽軍勢大,晃與之遙共語,但說平生,不及軍事。須臾,徐商、呂建軍至,晃乃下馬宣令:“得關雲長頭,賞金千斤。”羽驚怖,謂晃曰:“大兄,是何言邪!”晃曰:“此國之事耳。”
【之十】
袁紹本妾生,常自介懷。適馬超造紹,紹與之語:“恨不得嫡出,為公路諸小所嘲。孟起亦是庶出,必知吾心。”超從容對曰:“仆不為嫡出,不勝慶幸。”
《白虎通義·姓名》曰:“嫡長為伯,庶長為孟。”
【之十一】
魏延在蜀中,每隨亮出,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而亮為萬全策,不許。延志不得伸,心積憤懣。而又與楊儀交惡,深怨葛氏偏袒太甚。凡數年,腹部輒絞痛,發時汗如雨下,鞍馬不扶。醫者斷曰:“將軍情志所傷,憂思惱怒,而致橫犯胃腑。此吞酸之症也。”延請其方,醫者曰:“名姓或有礙。”
《魏延別傳》云:“魏延,字饋陽,義陽人也。少時慷慨,於鄉里樂善好施,多行義舉,曾放言曰:‘但有寸金,必饋吾鄉。’”故表字“饋陽”。後,人謂不祥,遂改之。
【之十二】
孟德刺董不成,為陳宮所獲。宮感其志,親釋之,隨其行。中道宿呂伯奢之邸。陳宮早寐,獨在一屋。而操與伯奢聯床抵足,共論夜話。伯奢曰:“竊聞黃土以其仁厚,能負載萬物。是故軒轅主后土之養氣,而庇佑下人。卿欲效軒轅而甘負天下之興亡乎?”操慨然對曰:“操自當砥礪心志,荷負天下重責。寧使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適宮起夜,只聞操對句後半,心不自安,遂棄操而去。
【之十三】
曹操大宴於許都,天子在席。宴酣之時,操持酒樽趣帝前,醉聲曰:“陛下可知,設若無孤,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天子亦大醉,對曰:“袁本初、孫仲謀、劉玄德,與朕而將四矣!”二人大笑,暢飲竟夜。次日醒覺,皆醺醺然,盡忘前事。左右無敢告之者,君臣親善如初。
【之十四】
咸豐間,川中有說書者名房正,尤擅說三分,書場因得名“三國糙堂”。一日正自書場返家,驚覺其妻與鄰人私通,遂縛至衙門。妻辯抗曰:“吾夫名房正,鄰家名方政,名同音類。實是妾耳聽差,乃被乘事,不是媾和。”
時人聞之,做聯一副張於書場左右,聯曰:
〖何分文長雲長,皆為護蜀將
無論孟德玄德,都是偷漢賊〗
【之十五】
吳主嫁妹於劉豫州,又多贈美人玩好,金玉錦綺,極聲色犬馬之能事,意以軟困挫其志也。劉豫州留吳中凡三月,無不愜意。一日出遊,適見江邊青石一塊,遂祝曰:“倘使吾能離脫東吳,勾返荊州,當一劍裂石。”言訖手起劍落,火光迸濺,青石兩斷,眾皆稱奇。豫州觀之再三,乃曰:“或誤中,何妨再試之。”
《古今名物通考·石篇》載:金陵有十字紋“恨石”,其上劍痕兩條,傳為三國時蜀先主所斷。
【之十六】
芒碭山中產異蛇,尖頭扁腹,通體鱗青,土人皆呼之為陳思王。世有未解,有熟知風土者曰:“此蛇毒甚,每噬人,七步即斃,倒伏成屍,是以子建名之。”
【之十七】
建安中,西域有力士,黑面虬髯,勇戾敢斗,三十六國無能敵之者。遂隨賈人入中國,遍訪猛士。時人皆稱蜀中有張飛者,有萬夫不當之勇,冠傑中原。力士輾轉至成都,先主使車騎將軍迎之,不敵。先主驚曰:“不意此胡兒,竟賽吾弟!”
力士驕甚,返西域,每自誇矜曰:“以中土人物之盛,猶未吾匹也。當銘記之,以勵子孫。”即更名“賽翼德”。後子孫繁衍,遂化大食俗名。
【之十八】
馬超降劉備,舊非故人,而奉職甚尊。諸葛亮恐備舊部有不平之議,乃修書解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書既畢,令書佐抄錄數份,分致關羽、張飛、黃忠處。
【之十九】
涼州多駿足,皆麒驥之屬。中平三年,董卓得涼種一匹,喜其雄駿,乃豢於營中,號曰赤菟。永漢元年,董卓進京,贈赤菟於呂布,使殺丁原。布得之甚喜,馳城飛塹,每隨驅乘。至建安三年,曹操誅布於徐,遂饋赤菟,以邀關羽,羽欣然納之,不離左右。建安二十四年,呂蒙襲荊,羽敗走麥城,行不及半日,為追兵所戮。赤菟數日不食糙料而死,世以“忠義”譽之。
《伯樂相馬經》云:“馬種如人,貴齔貴韶。壽逾三十、齒白者,縱麒驥驊騮,亦歸羸駑,殆不堪用。”
【之二十】
明人《玉堂漫筆》載:正德朝有學子,儀姿雄正,貌頗堂皇,儼然文曲之相。及鄉試,主考望之甚奇,遽取其卷讀之,笑而批曰:“真河北名將也。”生不明其意,有同窗以詩解曰:“可憐白馬死,難免延津亡,河北真名將,到此夢黃粱。”
【之二十一】
荀湛問學於許,曹公設席宴之,矜誇曰:“孤雖戎不解鞍,亦重經學,麾下武人,無不精熟典籍。”荀湛試問曰:“仲尼誅少正卯事,眾卿其意為何?”曹洪驚曰:“許下盜匪,非某所轄,請咨夏侯將軍。”又問元讓,夏侯惇獨目圓瞪,拔刀喝叱:“仲尼何人,竟擅行戕殺!宜速付有司名正典刑。”荀湛略疑,又轉問許褚,許褚少贛,默然許久,方答:“不知,或是董卓遺黨。”荀湛語於曹公,曹公怒,曰:“此必青州兵所為,彼黃巾舊部,軍紀甚憊。”急召于禁責罵。于禁惶然不敢言,口稱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