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她攤開手,頗有底氣地說,“你們還準備了一封信吧?現在不拿出來,難道還要家裡人現寫嗎?”
宋竹尷尬地一笑,一邊從懷裡掏信,一邊略帶討好地說,“就是沒準備,大姐還不是揮毫而就的事?我們寫的文采還未必有您的好呢……”
“這又不是什麼能流芳百世的文書。”話雖如此,可宋苓看了看稿子,還是有些不入眼,她哼了一聲,恨鐵不成鋼地道,“就你和妹夫,那真都夠得上不學無術了……還是我來另寫一封罷了!”
說著,便讓人從宋先生書房裡取來了上表用的黃格紙,文不加點,提起筆來就是一行行工整的館閣體,寫完了給宋竹一看,“這就送過去吧?”
宋竹被那駢四儷六、華美高深的表文給糊弄得,要不是她到底也有底子在,差些都要看不明白,仔仔細細看了兩遍,這才點頭說道,“和大姐比,我們寫的簡直就和蒙童作的一般了。”
宋苓哼了一聲,便向宋先生告狀道,“爹,你瞧三娘,入宮才多久,連學問都拋下了,第一遍竟然還沒看明白似的。”
宋竹忽然回來,全家人都以為是出了大事,自然都聚在了一起,此時知道無事,卻也不忙離去,宋先生原本一直盤坐炕上,沒有說話,此時方才是笑微微地看了女兒一眼,和著一邊小張氏嚴厲的眼神,宋竹看了便是心虛,忙過去笑道,“爹,您別聽大姐亂說……”
又和剛回京不多久的大哥宋桑敘舊,“大哥,這一次回來咱們見面的日子就多了……”
宋桑只是無奈搖頭,“這真是官家的意思?”
宋竹無比堅定地點著頭,“不是官家意思,我也無法出宮呀。”
做臣子的,沒有指責君父的道理,再說這件事宋家也是當事人,更不好多說什麼了。宋桑就是有一肚子的話,在宋苓插科打諢之下也沒法說出口,——用宋苓的話說,“以後三娘更難得回娘家了,如今好容易回來一次,須得珍惜。”
就連明老夫人,嘆了幾口氣,又問了宋竹几句,也只能是說,“罷了,既然都走到這一步,說什麼也沒用……”
一家人索性就不提此事,和和氣氣地坐享天倫之樂,宋苓又是陪爹娘,又是陪兄弟姐妹們,心情也是極為舒暢,屋子裡笑聲連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宋家是過節呢。
而 這時候的紫禁城,氣氛可就不那麼好了,尤其是內東門小殿,幾個宰執大臣都是氣得雙手發抖,沒法多說什麼了。——自己跑出宮去,已經是不守婦道的表現了,這 聖人可實在是太大膽了,一回宋家,便接連送來了兩封表,一封是宋家請罪的,這也罷了,可另一封聖人親自寫的,那也太荒唐了吧。竟然是直接以當年的字據為 證,要和官家和離……
簡直是要學魏王曹操的丁夫人麼——可丁夫人和曹操鬧和離的時候,曹操還只是魏王!就因為皇帝有採選妃嬪的想法,就要和皇帝和離的皇后,應該也是開天闢地以來的頭一個吧……
☆、第117章 牽手
最終遞上來的奏表,是宋大姐所書,這一點也是出乎了陳珚的意料,乘著眾大臣瞠目結舌說不出話的當口,他仔仔細細地將這駢四儷六的表文重看了一邊, 也不由暗中稱賞,心中十分惋惜:可惜了大姐到底是女流之輩,不然這等才華,即使是身為外戚,不便放在官場之中,可邊疆甚至是宮廷內務,其實也都是大有可為 之處的。就光說這個文章,也是做得極好,讓人沒法不擊節稱賞——雖然字字句句都是惶恐請罪,但細讀之下,宋家的表文也是大有文章。
先 是闡述了福王府當年一心求娶,點明宋家無奈應娶,以及兩家人約法三章的往事,等於是和宋竹的表文呼應,把理給占住了,而後再闡述自己教女不嚴,宋竹為人認 死理不知變通的種種罪過,說明宋竹要和離是因為陳珚食言,而不是妒忌。第三,表明如果朝廷認為帝後和離有失體面,宋家也不敢收宋竹這個忤逆的女兒,情願把 她送入宮觀之中修行兩年,等於是為宋竹找好了下台階——兩年以後風頭一過,也可以再出來嘛。
至於第四,那就更狠了,因宋竹舉止無狀,按宋大姐的說法,宋家人如今是陷入了深深的內疚之中,是以只能用宋家其餘人的埋頭苦幹,來彌補宋竹給朝廷造成的惡劣影響,宋家願意退回爵位,從此不再稱為外戚,子孫重回科舉……換句話說,人家還是想要回去做清流的。
這四條里,前兩條等於是在占據大義名分,第四條是在威嚇朝廷大臣,第三條麼,陳珚覺得卻是對自己的警告:這個妻姐,逮著機會就要敲打自己一番,她那第三條的意思分明就是,如果宮裡的態度不能讓她滿意,這假和離,其實也不是不能成真的……
宋 竹能有這樣的姐姐庇護,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即使是被敲打的一方,陳珚也不能不承認這一點,其實他心裡也很是高興——能多一個人來呵護宋竹,他當然只有 高興的份兒。這第三條,他只是稍加揣摩就放到了一邊,倒是第四條反覆看了幾遍,越看越覺得精彩,看了好幾遍,才輕咳一聲,問道,“眾位卿家,此事該如何處 置才好呢?”
以往,內閣大臣哪個不是指手畫腳的,恨不得皇帝什麼事都交給內閣決斷,自己只蓋章批個‘可’就完了,今日這一問,卻是問得眾人都沒了聲音,過了許久,還是王參政小心翼翼地說,“此陛下家事,可自決。”
陳珚玩味地一笑,“不是說天子無家事嗎?”
他 打趣了這麼一聲,仿佛是要給王參政一些難堪,但很快又笑道,“不過,若是依我,我和皇后是相識於微,夫妻素來情深,若非宮中有子嗣之慮,也不會動採選妃嬪 的念頭,真要說的話,深心裡也是不願有別人的。只是如今,若要枝繁葉茂,不能不採選,若要守諾,那又在子嗣上未免有些擔憂,似乎竟是不能兩全。”
王參政這時候不出頭,什麼時候出頭?他道,“陛下今年不過弱冠有餘,殿下更是青春年少,皇長子健壯,子嗣之慮,是否太過綢繆?”
“這話倒也有理——王參政的意思,還是以守諾為先了?”陳珚有意這麼一問。
“人無信不立!”王參政斬釘截鐵地道,“君無諾,政不寧。既然已經立下字據,陛下又焉能毀諾呢?”
“這麼說的確也有道理……”陳珚沉思片刻,又笑道,“若是如此,那自然兩全其美,再好也不過了——眾卿以為如何呢?”
宋 大姐的表文,王參政和陳珚的對話,里里外外假模假式的,把道理都給占全了,南黨諸臣不喜歡宋竹獨寵後宮,可更不喜歡宋學少了這麼個把柄,從此真正一飛沖 天。皇后回宮,初看只是為了納妃之議,可焉知這不是宋家將計就計,想從外戚身份中解脫出來?要知道那表文里可是把什麼都寫得明明白白的,連怎麼廢后的台階 都給找好了,要不是真的想乘勢和離,宋家短時間內能拿出這麼個主意?
有了這麼一層心思,剛才王參政發話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心驚肉跳的,打算隨時出面勸阻官家不要衝動,大談特談一番不可輕易廢后的道理。可王參政反對廢后,官家從善如流的時候,很多人心思又都是活動了起來:黨爭就是這樣,敵人支持的你要反對,敵人反對的你就要支持。
現在官家這麼一問,很多人就想要出來說些宋竹的大逆不道,但話到了嘴邊,看著王參政似笑非笑的,心中倒都是一驚:這可別是欲擒故縱,誘使自己上鉤吧……若是自己這麼一說,王參政再順水推舟一番,只怕這婚還真就和離成了。
“陛下所言甚是!”在一陣難堪的沉默後,首輔於相公果斷地定了調子,“君子一諾千金!”
陳珚便滿意地笑了起來,他雙掌一合,欣然道,“家中齟齬,讓諸公看笑話了。”
眾人自然一片不敢,有些膽大的,還說些自己家裡的事情來證明這不過是夫妻間的常事。陳珚笑眯眯地聽了一會,總結道,“其實皇后回娘家,無非也就是鬧了脾氣,等這慰問的旨意發過去,多數也就消氣了是麼?”
“正是正是。”眾人紛紛點頭如搗蒜。
“好。”陳珚當下就拿過紙筆,龍飛鳳舞地寫了回信,又蓋上章讓人送回宋家。“此事今日便議論到這裡了,還是繼續商議國事吧。”
諸位相公們巴不得這麼一句話,自然也不會有人多問什麼——也不敢,只是一個個都在心中叫苦:這崇政殿裡,說起如此荒唐的話題,甚至和陛下談起了家事,一群人沒勸著陛下一振夫綱,反而是拼命勸和,若是傳出去了,只怕也免不得御史台一番彈劾……
#
宋 竹這一次回家,本也打算多住幾日的,按她所想,這件事還要幾天功夫才能鬧大。可沒想到,她到底還是低估了東京百姓們傳播小道的速度,她是上午回的家,中午 起,宋家附近就有人遠遠地站著開始看熱鬧了,到了下午,數百名百姓趕到附近的巷子口,都是聽說皇后回娘家了,又聽說這一回回娘家是要和皇帝和離的,於是紛 紛趕來看千古第一的熱鬧。
雖然說不至於圍在門口,大多數人看了宋家上下一切如常,也就失望散去,但就這麼一下午,人來了又走,總 量倒是沒少。開封府的衙役來倒是來了,但多半也是聽說了什麼,只是猶猶豫豫地維持著基本的秩序,連宋家的門都不敢靠近,居然是把宋家當成了疫區一般,只敢 遠遠地在巷口附近站崗。
這樣的動靜,這樣的速度,不消一個晚上,開封的附廓縣都能全知道了,宋家人倒是不畏懼陳珚改了主意不來接人——半下午就送來了陳珚的‘糙詔’:胡亂寫成的糙書聖詔。他們是擔心明天起來,只怕宋家僕役都不好出門買菜了,一家人很可能吃不上新鮮菜蔬。
好在宮裡只怕也是收到了消息,到了將晚時分,宮裡的禁衛軍便出來清場了,閒雜人等一律被趕到遠處。宋家門丁這才是鬆了口氣,讓人給裡頭報信。裡頭這才知道沒多久呢,又是收到消息——原來這淨街也不止是淨街,還是皇帝出行的前奏,皇帝陛下人已經到巷口了。
宋家這一驚非同小可,宋先生連忙換了禮服,帶了幾個兒子,大開中門在門口迎接。宋家女眷們也要各自換裝,宋竹卻覺得沒這個必要。“爹爹他們是沒辦法,一定得做給旁人看,娘你們就不必麻煩了,聽我的,就這麼著挺好。”
陳珚疼她已經到了幾乎顛倒黑白的地步,家裡還有誰能駁她的意見呢?反正也來不及,索性就都不管了,一家人還是隨意聊著等,果然過了不久,宋先生就和穿著便裝,面上帶笑的陳珚進了屋子。一進門陳珚還要給明老安人行禮,“婆婆,咱們許久未見了!”
宋竹尷尬地一笑,一邊從懷裡掏信,一邊略帶討好地說,“就是沒準備,大姐還不是揮毫而就的事?我們寫的文采還未必有您的好呢……”
“這又不是什麼能流芳百世的文書。”話雖如此,可宋苓看了看稿子,還是有些不入眼,她哼了一聲,恨鐵不成鋼地道,“就你和妹夫,那真都夠得上不學無術了……還是我來另寫一封罷了!”
說著,便讓人從宋先生書房裡取來了上表用的黃格紙,文不加點,提起筆來就是一行行工整的館閣體,寫完了給宋竹一看,“這就送過去吧?”
宋竹被那駢四儷六、華美高深的表文給糊弄得,要不是她到底也有底子在,差些都要看不明白,仔仔細細看了兩遍,這才點頭說道,“和大姐比,我們寫的簡直就和蒙童作的一般了。”
宋苓哼了一聲,便向宋先生告狀道,“爹,你瞧三娘,入宮才多久,連學問都拋下了,第一遍竟然還沒看明白似的。”
宋竹忽然回來,全家人都以為是出了大事,自然都聚在了一起,此時知道無事,卻也不忙離去,宋先生原本一直盤坐炕上,沒有說話,此時方才是笑微微地看了女兒一眼,和著一邊小張氏嚴厲的眼神,宋竹看了便是心虛,忙過去笑道,“爹,您別聽大姐亂說……”
又和剛回京不多久的大哥宋桑敘舊,“大哥,這一次回來咱們見面的日子就多了……”
宋桑只是無奈搖頭,“這真是官家的意思?”
宋竹無比堅定地點著頭,“不是官家意思,我也無法出宮呀。”
做臣子的,沒有指責君父的道理,再說這件事宋家也是當事人,更不好多說什麼了。宋桑就是有一肚子的話,在宋苓插科打諢之下也沒法說出口,——用宋苓的話說,“以後三娘更難得回娘家了,如今好容易回來一次,須得珍惜。”
就連明老夫人,嘆了幾口氣,又問了宋竹几句,也只能是說,“罷了,既然都走到這一步,說什麼也沒用……”
一家人索性就不提此事,和和氣氣地坐享天倫之樂,宋苓又是陪爹娘,又是陪兄弟姐妹們,心情也是極為舒暢,屋子裡笑聲連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宋家是過節呢。
而 這時候的紫禁城,氣氛可就不那麼好了,尤其是內東門小殿,幾個宰執大臣都是氣得雙手發抖,沒法多說什麼了。——自己跑出宮去,已經是不守婦道的表現了,這 聖人可實在是太大膽了,一回宋家,便接連送來了兩封表,一封是宋家請罪的,這也罷了,可另一封聖人親自寫的,那也太荒唐了吧。竟然是直接以當年的字據為 證,要和官家和離……
簡直是要學魏王曹操的丁夫人麼——可丁夫人和曹操鬧和離的時候,曹操還只是魏王!就因為皇帝有採選妃嬪的想法,就要和皇帝和離的皇后,應該也是開天闢地以來的頭一個吧……
☆、第117章 牽手
最終遞上來的奏表,是宋大姐所書,這一點也是出乎了陳珚的意料,乘著眾大臣瞠目結舌說不出話的當口,他仔仔細細地將這駢四儷六的表文重看了一邊, 也不由暗中稱賞,心中十分惋惜:可惜了大姐到底是女流之輩,不然這等才華,即使是身為外戚,不便放在官場之中,可邊疆甚至是宮廷內務,其實也都是大有可為 之處的。就光說這個文章,也是做得極好,讓人沒法不擊節稱賞——雖然字字句句都是惶恐請罪,但細讀之下,宋家的表文也是大有文章。
先 是闡述了福王府當年一心求娶,點明宋家無奈應娶,以及兩家人約法三章的往事,等於是和宋竹的表文呼應,把理給占住了,而後再闡述自己教女不嚴,宋竹為人認 死理不知變通的種種罪過,說明宋竹要和離是因為陳珚食言,而不是妒忌。第三,表明如果朝廷認為帝後和離有失體面,宋家也不敢收宋竹這個忤逆的女兒,情願把 她送入宮觀之中修行兩年,等於是為宋竹找好了下台階——兩年以後風頭一過,也可以再出來嘛。
至於第四,那就更狠了,因宋竹舉止無狀,按宋大姐的說法,宋家人如今是陷入了深深的內疚之中,是以只能用宋家其餘人的埋頭苦幹,來彌補宋竹給朝廷造成的惡劣影響,宋家願意退回爵位,從此不再稱為外戚,子孫重回科舉……換句話說,人家還是想要回去做清流的。
這四條里,前兩條等於是在占據大義名分,第四條是在威嚇朝廷大臣,第三條麼,陳珚覺得卻是對自己的警告:這個妻姐,逮著機會就要敲打自己一番,她那第三條的意思分明就是,如果宮裡的態度不能讓她滿意,這假和離,其實也不是不能成真的……
宋 竹能有這樣的姐姐庇護,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即使是被敲打的一方,陳珚也不能不承認這一點,其實他心裡也很是高興——能多一個人來呵護宋竹,他當然只有 高興的份兒。這第三條,他只是稍加揣摩就放到了一邊,倒是第四條反覆看了幾遍,越看越覺得精彩,看了好幾遍,才輕咳一聲,問道,“眾位卿家,此事該如何處 置才好呢?”
以往,內閣大臣哪個不是指手畫腳的,恨不得皇帝什麼事都交給內閣決斷,自己只蓋章批個‘可’就完了,今日這一問,卻是問得眾人都沒了聲音,過了許久,還是王參政小心翼翼地說,“此陛下家事,可自決。”
陳珚玩味地一笑,“不是說天子無家事嗎?”
他 打趣了這麼一聲,仿佛是要給王參政一些難堪,但很快又笑道,“不過,若是依我,我和皇后是相識於微,夫妻素來情深,若非宮中有子嗣之慮,也不會動採選妃嬪 的念頭,真要說的話,深心裡也是不願有別人的。只是如今,若要枝繁葉茂,不能不採選,若要守諾,那又在子嗣上未免有些擔憂,似乎竟是不能兩全。”
王參政這時候不出頭,什麼時候出頭?他道,“陛下今年不過弱冠有餘,殿下更是青春年少,皇長子健壯,子嗣之慮,是否太過綢繆?”
“這話倒也有理——王參政的意思,還是以守諾為先了?”陳珚有意這麼一問。
“人無信不立!”王參政斬釘截鐵地道,“君無諾,政不寧。既然已經立下字據,陛下又焉能毀諾呢?”
“這麼說的確也有道理……”陳珚沉思片刻,又笑道,“若是如此,那自然兩全其美,再好也不過了——眾卿以為如何呢?”
宋 大姐的表文,王參政和陳珚的對話,里里外外假模假式的,把道理都給占全了,南黨諸臣不喜歡宋竹獨寵後宮,可更不喜歡宋學少了這麼個把柄,從此真正一飛沖 天。皇后回宮,初看只是為了納妃之議,可焉知這不是宋家將計就計,想從外戚身份中解脫出來?要知道那表文里可是把什麼都寫得明明白白的,連怎麼廢后的台階 都給找好了,要不是真的想乘勢和離,宋家短時間內能拿出這麼個主意?
有了這麼一層心思,剛才王參政發話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心驚肉跳的,打算隨時出面勸阻官家不要衝動,大談特談一番不可輕易廢后的道理。可王參政反對廢后,官家從善如流的時候,很多人心思又都是活動了起來:黨爭就是這樣,敵人支持的你要反對,敵人反對的你就要支持。
現在官家這麼一問,很多人就想要出來說些宋竹的大逆不道,但話到了嘴邊,看著王參政似笑非笑的,心中倒都是一驚:這可別是欲擒故縱,誘使自己上鉤吧……若是自己這麼一說,王參政再順水推舟一番,只怕這婚還真就和離成了。
“陛下所言甚是!”在一陣難堪的沉默後,首輔於相公果斷地定了調子,“君子一諾千金!”
陳珚便滿意地笑了起來,他雙掌一合,欣然道,“家中齟齬,讓諸公看笑話了。”
眾人自然一片不敢,有些膽大的,還說些自己家裡的事情來證明這不過是夫妻間的常事。陳珚笑眯眯地聽了一會,總結道,“其實皇后回娘家,無非也就是鬧了脾氣,等這慰問的旨意發過去,多數也就消氣了是麼?”
“正是正是。”眾人紛紛點頭如搗蒜。
“好。”陳珚當下就拿過紙筆,龍飛鳳舞地寫了回信,又蓋上章讓人送回宋家。“此事今日便議論到這裡了,還是繼續商議國事吧。”
諸位相公們巴不得這麼一句話,自然也不會有人多問什麼——也不敢,只是一個個都在心中叫苦:這崇政殿裡,說起如此荒唐的話題,甚至和陛下談起了家事,一群人沒勸著陛下一振夫綱,反而是拼命勸和,若是傳出去了,只怕也免不得御史台一番彈劾……
#
宋 竹這一次回家,本也打算多住幾日的,按她所想,這件事還要幾天功夫才能鬧大。可沒想到,她到底還是低估了東京百姓們傳播小道的速度,她是上午回的家,中午 起,宋家附近就有人遠遠地站著開始看熱鬧了,到了下午,數百名百姓趕到附近的巷子口,都是聽說皇后回娘家了,又聽說這一回回娘家是要和皇帝和離的,於是紛 紛趕來看千古第一的熱鬧。
雖然說不至於圍在門口,大多數人看了宋家上下一切如常,也就失望散去,但就這麼一下午,人來了又走,總 量倒是沒少。開封府的衙役來倒是來了,但多半也是聽說了什麼,只是猶猶豫豫地維持著基本的秩序,連宋家的門都不敢靠近,居然是把宋家當成了疫區一般,只敢 遠遠地在巷口附近站崗。
這樣的動靜,這樣的速度,不消一個晚上,開封的附廓縣都能全知道了,宋家人倒是不畏懼陳珚改了主意不來接人——半下午就送來了陳珚的‘糙詔’:胡亂寫成的糙書聖詔。他們是擔心明天起來,只怕宋家僕役都不好出門買菜了,一家人很可能吃不上新鮮菜蔬。
好在宮裡只怕也是收到了消息,到了將晚時分,宮裡的禁衛軍便出來清場了,閒雜人等一律被趕到遠處。宋家門丁這才是鬆了口氣,讓人給裡頭報信。裡頭這才知道沒多久呢,又是收到消息——原來這淨街也不止是淨街,還是皇帝出行的前奏,皇帝陛下人已經到巷口了。
宋家這一驚非同小可,宋先生連忙換了禮服,帶了幾個兒子,大開中門在門口迎接。宋家女眷們也要各自換裝,宋竹卻覺得沒這個必要。“爹爹他們是沒辦法,一定得做給旁人看,娘你們就不必麻煩了,聽我的,就這麼著挺好。”
陳珚疼她已經到了幾乎顛倒黑白的地步,家裡還有誰能駁她的意見呢?反正也來不及,索性就都不管了,一家人還是隨意聊著等,果然過了不久,宋先生就和穿著便裝,面上帶笑的陳珚進了屋子。一進門陳珚還要給明老安人行禮,“婆婆,咱們許久未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