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吧,好吧。”陳珚最是見不得她不高興的,語氣當時就軟了下來,“一直這麼遊說,也不是事兒。我明日便找個由頭,給先生那裡送點東西,再說說當年的約定,她們知道我的意思,自然也就漸漸地消褪了。”

  宋竹卻不這麼認為,她心想:“從先帝到太后,恐怕都知道和你說是沒有用的,只會把矛頭指向我,讓我大度一些,勸你納妃。”

  陳珚見她依然愀然不樂,就笑道,“這還是不足?那我便再幫你想個法子,只是你聽了可不許生氣……”

  於是便放下筷子,說出一番話來,只聽得宋竹目瞪口呆,半天都回不過神。

  作者有話要說:小清新在設想的時候,後半部應該是以兩個人甜蜜的婚後生活為主的,但我沒想到我並不會寫甜蜜的互動,或者說也不是不會寫,就是我還是寫有激烈矛盾 的文更舒服和擅長,寫甜蜜互動的時候我就感覺應該是一筆帶過之類的,這種寫作習慣實在很難扭轉。

  在小清新的前部,宋竹對陳珚的觀 感變化,兩人逐漸互相喜歡的過程是含有很多矛盾的,所以寫得很順,字數也很多,後部大綱里,兩人兩情相悅,我也想不出有什麼感情不好的理由,經過這麼多才 在一起,七哥和宋竹肯定都會很珍惜的,不會鬧矛盾,而外部環境又極為和諧,一點也不險惡……所以造成了前重後輕的結果,這是我寫作上的失誤,寫貴妃的時候 由於矛盾實在太多了,想要寫個簡單的故事,結果這個故事太簡單完全沒矛盾,到後期就很難推進劇情了,因為不出戲。

  我在寫陳珚決定 求婚的時候,就想過要不要把劇情在陳珚和宋竹成親後就結束,但是這樣大綱中很多事件並不完整,所以決定還是盡力寫完,但是又真的寫不出那麼多甜蜜互動來充 塞每個章節,我覺得他倆感情好,大家都知道這不就可以了嗎,說過一次再說,感覺很羅嗦啊……這種規劃和實施的矛盾可能造成了後半部可看性的降低,對大家感 到很抱歉。但我又真的不想為了加矛盾規劃他們感情上的波瀾,我覺得他們還是應該親親愛愛地過一輩子的。

  下次要寫言情,我會讓男女 主的感情線多很多矛盾的……哎|總之,不是不想加更,但實在是寫不出,只能對大家說對不起了,小清新這幾天就會完結,我有準備寫宋苓的故事,如果寫了的 話,會讓七哥和三娘出來插插花的,在別人矛盾激烈的故事裡,他們作為幸福的一對點綴,這還是挺不錯的,哈哈……

  ☆、第116章 和離

  宋竹並沒有猜錯,此時的太后,其實也正因為陳珚納妃的事心煩。

  要說,前朝也不是沒有隻獨娶了皇后一個的事兒,譬如這隋文 帝和獨孤皇后便是相約不二,不過即使如此,文帝也起碼有兩個兒子不是?這還都是養大的,算上沒養大的那肯定不止兩個。陳珚雖說年紀小,但也只有一個京哥, 而且說白了,不論是周太皇還是蕭太后,都是被賢明太子的事給嚇怕了,先帝生前的遺願也是兩宮的願望——天家人丁不旺,還是要多子多孫,才能讓人放心啊。

  皇 後溫良恭讓,容貌、女德都是沒得挑的,現在把後宮事務也打理得井井有條,其實兩宮對她也很是滿意,只是她之前的小產,讓人心裡不能不有所憂慮,對於外戚們 明里暗裡的勸諫,周太皇和蕭太后倒的確都是聽進去了。周太皇還好一些,事不關己不開口,只管著被人孝敬,蕭太后是真的把陳珚當親兒子,雖然先帝去世的時 候,陳珚過繼來還沒多久,根基不穩,她完全可以垂簾聽政,起碼把先帝的喪事主持完了再說,可蕭太后壓根都沒提這一茬,直接就把朝政交到了陳珚手上,這孩子 也沒讓人失望,並沒有一登基就開始大肆分封福王家的人,甚至是給福王上封號。過繼了就是過繼了,安安穩穩,還是給蕭太后當兒子。

  這 麼一來,蕭太后肯定就不希望將來七哥一家也淪落到要過繼的地步了,她知道這過繼人家兒子的滋味,若非這是親妹妹家的孩子,從小在眼前看大的,她倒寧可和先 帝一起去了,也不願受這個苦。雖然明知道七哥不太可能答應選妃,也知道皇后當時根本都沒回答先帝‘多子多孫’的話,但她還是想著,多納妃子,多生幾個,就 當是請人來生——這才是第一要務,等生完了以後,皇后愛怎麼對付就怎麼對付,不給封號都沒什麼問題,甚至於來一招‘狸貓換太子’,她也沒有太多的意見。

  至於陳珚當時對宋家的承諾——那時候他還不是皇帝呢,世易時移,老抱著這事說話那就有點沒勁了。蕭太后甚至都已經忘記了當年還有這麼一出荒唐的事情,反正,現在宋家也不可能上門來為自己的女兒出頭了。

  還是得在皇后身上下功夫,這事要是皇后肯了,皇帝萬萬沒有不肯的道理。要知道,沒有貓兒不愛腥的,若是能關注自己不去偷腥就已經不錯了,腥味送到嘴邊來還能不吃一口,那就不是男人。太后當年和先帝的感情也是極深,可宮裡也不是沒有別的妃嬪,她明白這個道理。

  “…… 到底是連著親。”太后用來勸說皇后的,也不是那些賢良淑德的話語,那些話太泛泛了,再說,皇后是大儒人家的女兒,沒準就端出什麼大道理來,反而把自己堵得 沒話說了。“南黨始終不能放心,總是想著要把王參政給打下去才好,就是為了王參政想著,宮裡也該納些新人,大家都是外戚,南黨也就無話可說了。”

  王 家和宋家之間,也是頗為無奈,本來都又結了一門親事了,還沒成親呢,趕上小皇子夭折,陳珚再度被接近宮中,只好再度退婚。但即使如此,朝中也都是把王家和 宋家當成親戚算了,一直有意無意地把王參政往外戚的路子上編排,太后這說得也不是假話,不少親戚都是這麼勸的——姜相公族裡也不是沒有好的小娘子,嫡支就 罷了,沒有當妃嬪的道理,可偏宗遠支里採選一個,不也挺合適麼?以後南黨也就不能再這麼對付王參政了,要說外戚,大家都是外戚,南黨也沒幹淨到哪去。

  她本以為宋竹會和她犟嘴,沒想到她倒是一臉深思,沒有立刻回絕,蕭太后心中動了幾下——難道她終究是想通了?

  但想到先帝臨終前的事,她又不敢太樂觀,當時都沒答應,怎麼自己這幾句話就給說得動心了。

  “姑姑說得也是道理。”宋竹輕聲細語地說,“況且,宮中也從沒有隻有一個主位的事情,若是不納新,只怕總有些人揪著我的錯,覺得我妒忌,將來壞了名聲,反為不美。”

  蕭太后也有一部分這樣的考慮,聞言連連點頭,“原來你也是看得清楚,那便更好了,這麼說,三娘你是想通了麼?”

  宋竹眉頭一蹙,“可這是大事,我不敢擅自做主,姑姑和七哥商量便是了,問我,我也不能代七哥回話呀……”

  蕭太后原本想的是讓宋竹去和陳珚說,但見宋竹娥眉輕斂,說不出的楚楚輕愁,心裡也是有些軟了:罷了,都是女人家,有些心思自己也能明白。讓她自己去和七哥說,只怕還是過不去這道坎,不過聽這意思,應該是默許了。

  這已經是讓人喜出望外的進展了,蕭太后也不敢拖延太久,打鐵趁熱,第二日就和陳珚說了採選的事,“三娘都吐口答應了,你怎麼想?”

  陳珚也是皺著眉頭,一臉難以決斷的樣子,“娘……這件事我還想先和三娘商量商量。”

  這是還有些不信她的話呢,太后也是無奈,“我還能騙你麼?到底是娶了新婦了……罷了,你要商量,那也隨你。”

  她也就暫時把這件事放下了,想著幾天後再提著問一問,別讓七哥就這麼矇混過去,又和陳珚說了些別的事,這才讓他回去福寧宮歇息。自己心中沉重的心事,也是放下了一多半——有鬆動就好,今年內,應該能把這件事辦下來了。

  可沒想到,第二天一早上,就有人匆匆地跑來壽安宮報信了。

  ……皇后回娘家了。

  蕭太后幾乎以為自己還沒睡醒,在大腿上狠狠地擰了一把,這才確定自己正醒著呢,“回——回娘家?”

  這 在宮裡可是幾十年都沒有的事,入宮的女子哪有那麼容易回去的?除了每年去金明池的那幾次以外,就只有外頭親人進來省親,自己絕沒有出宮一次的道理,這回娘 家省親的話,連報信人都覺得不好出口,可事情的確如此,不說又不行,“娘娘用完早飯就出去了,倒是沒把京哥抱走,還給官家留了書信……”

  她是怎麼出去的?誰給她預備的車馬?誰敢放行?難道身邊就沒人攔著?

  在最初的震驚後,疑問頓時是一個接一個地冒了上來,太后聽人這麼說,連忙追問,“這麼說,官家已經知道此事了?”

  “也已經往前頭去送信了……”那女史囁嚅著說,“這是大事,不敢瞞著。”

  蕭太后對於皇帝的作息習慣是很熟悉的,因為官衙辦事的節奏不會變,皇帝辦事的節奏當然也就不會變。現在皇帝應該在內東門小殿和眾卿家議事——這不是家醜外揚嗎?這還像話?

  她正想怒斥這件事辦得不對,可又隱約覺得是自己想岔了,蕭太后勉力定下心來,把這件事在心裡滾了幾滾,忽然靈光一閃,氣得幾乎嘔血——“這個、這個、這個……這個逆子!”

  是啊,這件事的疑點,實在是太多了,就是女史心裡都犯嘀咕呢,聽了蕭太后的喝聲,也是明白了過來:若不是官家在背後支持,聖人怎麼可能說走就走,有車有馬,還有人給她開門?這件事與其說是聖人的主意,倒不如說是官家的主意……

  #

  且不說宮裡是如何雞飛狗跳,宋竹忽然回家的事,也給宋家人帶來了很大的驚喜——當然,驚嚇的成分還是要更多一些的,雖然也有些久別重逢的歡喜,但入宮做皇后的女兒忽然回來了,總是讓人有些不祥的聯想。

  宋竹也不敢吊著家裡人的胃口,尤其現在祖母也進京了,她更是怕明老安人太過著急,鬧出事來。連忙把陳珚給的尚方寶劍祭出來了。“這都是官家的主意,我也只是奉命行事罷了。爹、娘你們就別擔心了,七哥心裡有數著呢,他也是被說煩了。”

  現在宋竹怎麼說都是皇后了,她自己沒架子,家裡人可不能錯亂了禮數,可饒是如此,小張氏聽了女兒的說法,也還是一陣頭疼,她現在真的開始後悔當年讓女兒接觸陳珚了,“這官家也是太荒唐了——”

  “是這幾個月,外戚勛貴們說採選的事,把妹夫給說煩了吧?”宋苓倒是不大在乎,她也是家裡唯一一個還用親戚的稱謂叫陳珚的人,“如此也好,一了百了,以絕後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