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柏冉眯起眼的樣子和狐狸如出一轍,扒住襄城的手,眼角眉梢都帶著得意:「我最乖了。」
親親膩膩的吃了頓飯,柏冉又馬不停蹄的跑走了,不止是清除造反的後續工作,還有自家黨羽內部的事——執金吾大早便親自來稟,昨日那校尉是大理寺卿劉璋之子,劉璋,資深柏黨,自他爹起便跟著姓柏的混,到如今他都六十有餘了,仍跟著柏氏。
這樣的一個人,忠心是有的,但也糊塗,仍是那句話,孩子都教不好,還會做什麼?
柏冉抽空將柏黨眾人叫來開會,開篇便直戳重點:「毋使子孫累家祖賢明!」
這句話太有針對,劉璋聽得老臉通紅,連連請罪:「下官糊塗,犬子不肖。」
柏冉擺了擺手:「這事怕是沒完,你好生準備著。」過不了兩日必有御史彈劾。眾人默,也怪劉璋兒子沒腦子。那是殉國的人,人剛死,屍骨未寒,便有人去搶奪他的家產,欺凌他的家人,在這正商議如何撫恤的時節,沒有御史彈劾就怪了。不止彈劾,還能拉上劉璋本人,運氣好點,證據足點,還能將他從大理寺卿的位置上拉下來,令他回家教孩子,理由都是現成的——「不可使良臣之子無父教」。
絕對的豬隊友!
柏冉沉著臉:「這樣的當口,人人都想再進一步,千萬別大意了。」趙王一死,空出來的好職位不少,誰不想自己的人去頂?
眾人唯唯稱是。
柏冉再訓:「家中兒孫必要教好了,不管男孩女孩,即便不出眾也好生約束,別出來惹事,有本事的更要好好教導,別一時不察耽誤了孩子前程。」那個校尉,他的前程是肯定沒有了。
眾人也深覺這話有理,柏氏世家,族中教導孩子是有一套規矩的,不必害怕,如劉璋等剛顯貴一兩代,許多事都不足,仍在摸索著將家整頓,便更要上心。
訓誡過了,眾人戰戰兢兢的退出去。
柏冉想,這回各州刺史怕是能空出好幾個,要不要讓阿據去頂,再三考慮,還是不要,阿據歷練不夠,現在給他一個刺史,怕是會弄巧成拙。又考慮了一下族中的其他子弟,能升的就升一升,他們各自有父祖看顧,她只需統領大局,不需多細緻,只是要看看哪些位置好的,有個數,說不定會有人走她的門路。
據說柏相心情不好,周身繞著慢慢的黑霧,若沒要緊事,還是避一避吧。相府長史聽從自家君侯的書齋中出來的大人們好心提醒,也頗膽戰心驚,正考慮手上那些事並不多急要不要緩一緩再說,就見君侯笑眯眯地從身前走過,腳步又快又急的朝內院走去。
長史納悶兒,低語道:「這不是挺好?」
身後小廝踮了踮足:「君侯是去見殿下吧?」
長史頓時了悟——難怪!
這一日剛剛教訓了自家黨羽要教好孩子,第二日別人家的孩子出漏子了,還不是一件不小的事——趙王次子在忠僕協助逃匿了。
滿朝都覺晦氣,一個被入了罪被廢為庶人的宗室子能做什麼?誰也不怕他,就是覺得竟被他逃脫了很是晦氣。
朝廷第一時間發了海捕文書,卻還是沒抓回來。一時間上自昭陽宮下至普通黎民都不大高興。
待這事稍稍淡了,陌伯庸緊接著被押解回京,這也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朝廷在藩國丟了人,就算柏冉這樣等著看陌伯庸笑話的都覺得很沒面子,恨不得將這貨塞回他阿娘的肚子裡重新再造方好。陌伯庸最終被判削去官職,永不得錄用。陌毅再是著急不滿也沒用,司馬策不肯饒,他爹犯了事,但介於他早已投靠朝廷,手中又有兵,腰杆直,朝廷還真沒想為一個如今還未顯達的小官去惹了他,而且本就是陌伯庸無禮。
都不是什麼高興的事,直到臨近正旦,州郡官員回京述職,京中一熱鬧,方沖淡了些不快與陰雲。
柏據也會來了,正好趁此便將他與八娘的婚禮辦了,同時也昭告柏謝兩家再一次聯姻。
作者有話要說:就知道有推倒,你們一定會興奮。
好像再一章還寫不完,也許還要兩三章。不是匆匆忙忙的結尾,是真的就是這樣啊。
第78章 七十八
說起來,柏冉與襄城的小日子過得頗為舒心,一個是首相,掌著大權,一個是皇帝唯一的姐姐,最是親近不過,更棒的是首相大人沒有造反的心思,一心一意扶持少帝,司馬倫長大後不感念她這份忠誠都不行。
總之柏冉的日子過得十分安逸,白天上班是辛苦了些,但一想到晚上與休沐能膩在殿下身旁賣萌求愛撫又覺得幹勁十足。
到她們成婚的第五個年頭,就有一件不得不面對的矛盾顯露出來了——她們沒孩子。不管是顧太后還是柏氏族人都很著急。
沒下一代怎麼行?從哪方面看這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柏冉不大在意,湊到她跟前說的人不多,就算有那麼一兩個,她一個眼神殺過去,也都閉嘴了。襄城受的壓力就比較大了,成婚一久,女人間說的話題總少不了丈夫孩子。
連安陽大長公主,私下裡也熱心的給她薦有效的秘藥。襄城哭笑不得,壓力是有的,卻也很淡然,早在決定與阿冉相攜此生之時,她便已接受了不會有下一代的命運,她暗暗思忖,再過兩年,慢慢放出她不能生子的消息,大約就能消停了,有先帝那單薄的子孫福在前面杵著,想必也不會有人懷疑。況且,懷疑什麼呢?能生還不生?沒這樣的。
親親膩膩的吃了頓飯,柏冉又馬不停蹄的跑走了,不止是清除造反的後續工作,還有自家黨羽內部的事——執金吾大早便親自來稟,昨日那校尉是大理寺卿劉璋之子,劉璋,資深柏黨,自他爹起便跟著姓柏的混,到如今他都六十有餘了,仍跟著柏氏。
這樣的一個人,忠心是有的,但也糊塗,仍是那句話,孩子都教不好,還會做什麼?
柏冉抽空將柏黨眾人叫來開會,開篇便直戳重點:「毋使子孫累家祖賢明!」
這句話太有針對,劉璋聽得老臉通紅,連連請罪:「下官糊塗,犬子不肖。」
柏冉擺了擺手:「這事怕是沒完,你好生準備著。」過不了兩日必有御史彈劾。眾人默,也怪劉璋兒子沒腦子。那是殉國的人,人剛死,屍骨未寒,便有人去搶奪他的家產,欺凌他的家人,在這正商議如何撫恤的時節,沒有御史彈劾就怪了。不止彈劾,還能拉上劉璋本人,運氣好點,證據足點,還能將他從大理寺卿的位置上拉下來,令他回家教孩子,理由都是現成的——「不可使良臣之子無父教」。
絕對的豬隊友!
柏冉沉著臉:「這樣的當口,人人都想再進一步,千萬別大意了。」趙王一死,空出來的好職位不少,誰不想自己的人去頂?
眾人唯唯稱是。
柏冉再訓:「家中兒孫必要教好了,不管男孩女孩,即便不出眾也好生約束,別出來惹事,有本事的更要好好教導,別一時不察耽誤了孩子前程。」那個校尉,他的前程是肯定沒有了。
眾人也深覺這話有理,柏氏世家,族中教導孩子是有一套規矩的,不必害怕,如劉璋等剛顯貴一兩代,許多事都不足,仍在摸索著將家整頓,便更要上心。
訓誡過了,眾人戰戰兢兢的退出去。
柏冉想,這回各州刺史怕是能空出好幾個,要不要讓阿據去頂,再三考慮,還是不要,阿據歷練不夠,現在給他一個刺史,怕是會弄巧成拙。又考慮了一下族中的其他子弟,能升的就升一升,他們各自有父祖看顧,她只需統領大局,不需多細緻,只是要看看哪些位置好的,有個數,說不定會有人走她的門路。
據說柏相心情不好,周身繞著慢慢的黑霧,若沒要緊事,還是避一避吧。相府長史聽從自家君侯的書齋中出來的大人們好心提醒,也頗膽戰心驚,正考慮手上那些事並不多急要不要緩一緩再說,就見君侯笑眯眯地從身前走過,腳步又快又急的朝內院走去。
長史納悶兒,低語道:「這不是挺好?」
身後小廝踮了踮足:「君侯是去見殿下吧?」
長史頓時了悟——難怪!
這一日剛剛教訓了自家黨羽要教好孩子,第二日別人家的孩子出漏子了,還不是一件不小的事——趙王次子在忠僕協助逃匿了。
滿朝都覺晦氣,一個被入了罪被廢為庶人的宗室子能做什麼?誰也不怕他,就是覺得竟被他逃脫了很是晦氣。
朝廷第一時間發了海捕文書,卻還是沒抓回來。一時間上自昭陽宮下至普通黎民都不大高興。
待這事稍稍淡了,陌伯庸緊接著被押解回京,這也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朝廷在藩國丟了人,就算柏冉這樣等著看陌伯庸笑話的都覺得很沒面子,恨不得將這貨塞回他阿娘的肚子裡重新再造方好。陌伯庸最終被判削去官職,永不得錄用。陌毅再是著急不滿也沒用,司馬策不肯饒,他爹犯了事,但介於他早已投靠朝廷,手中又有兵,腰杆直,朝廷還真沒想為一個如今還未顯達的小官去惹了他,而且本就是陌伯庸無禮。
都不是什麼高興的事,直到臨近正旦,州郡官員回京述職,京中一熱鬧,方沖淡了些不快與陰雲。
柏據也會來了,正好趁此便將他與八娘的婚禮辦了,同時也昭告柏謝兩家再一次聯姻。
作者有話要說:就知道有推倒,你們一定會興奮。
好像再一章還寫不完,也許還要兩三章。不是匆匆忙忙的結尾,是真的就是這樣啊。
第78章 七十八
說起來,柏冉與襄城的小日子過得頗為舒心,一個是首相,掌著大權,一個是皇帝唯一的姐姐,最是親近不過,更棒的是首相大人沒有造反的心思,一心一意扶持少帝,司馬倫長大後不感念她這份忠誠都不行。
總之柏冉的日子過得十分安逸,白天上班是辛苦了些,但一想到晚上與休沐能膩在殿下身旁賣萌求愛撫又覺得幹勁十足。
到她們成婚的第五個年頭,就有一件不得不面對的矛盾顯露出來了——她們沒孩子。不管是顧太后還是柏氏族人都很著急。
沒下一代怎麼行?從哪方面看這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柏冉不大在意,湊到她跟前說的人不多,就算有那麼一兩個,她一個眼神殺過去,也都閉嘴了。襄城受的壓力就比較大了,成婚一久,女人間說的話題總少不了丈夫孩子。
連安陽大長公主,私下裡也熱心的給她薦有效的秘藥。襄城哭笑不得,壓力是有的,卻也很淡然,早在決定與阿冉相攜此生之時,她便已接受了不會有下一代的命運,她暗暗思忖,再過兩年,慢慢放出她不能生子的消息,大約就能消停了,有先帝那單薄的子孫福在前面杵著,想必也不會有人懷疑。況且,懷疑什麼呢?能生還不生?沒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