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重要的,如果不退休,始終捏著權利,追究有一天會和趙桓衝突的。因為他是明君。

  如果真的和趙桓衝突了,就等於顛覆了高方平的一生,當年高方平的崛起,高方平的集權,依託的是皇權和忠君報國。所謂不忘初心,一以貫之,高方平不當然不會現在來否定自己的一生。

  於是高方平並沒有對大宋失望,現在的國家很健康,只是高方平在身體上真的累了。

  太后娘她不承認兒子趙桓是高方平想像中的那個人,娘麼,她有這個想法不奇怪,天下的娘,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趙桓她娘當然也不例外。

  對此高方平也不想多說,不想讓一向護高家的太后娘為難,遞交了辭呈後,小高愣是不見他們娘兩了。

  趙金奴是個有良心的姑娘,但她的政治理解力又不夠全面。

  時已是個絕世美人的她最了解兄長了,當她發現趙桓「變了」的時候,便急急忙忙來找高方平報信:讓高方平想辦法和皇帝哥哥談談,儘量不要彼此間發生誤會。

  趙金奴的美樣很可愛。其實她想多了,高方平和趙桓師徒之間並沒有誤會。他是明君,他正當年,他要上進,所以必須需要權利的。如果高方平不放手權利,終究會和趙桓衝突。此點必然會發生,不存在什麼誤會。

  「亂講。小官家他好好的,做的面面俱到,哪有問題。你想多了。」

  當時高方平這麼呵斥趙金奴,且以太師身份罰她去杭州找趙佶盡孝道,以避開京師這個泥潭。否則呢,這個丫頭她聰明,但是理科黨麼,指望她有很多政治思維是不可能的。有良心的人最是衝動,她長成了卻年輕衝動,高方平不想她稀里糊塗的闖禍,她真算是高方平一手帶大的人。

  趙金奴屬於想多了的那種,她說的「趙桓變了」此點,高方平比她早三年就知道了。大魔王教出來的弟子,當然是魔王。

  趙桓不是壞人,這個時候他想作為,他想有存在感,想有權力。這不算錯,大魔王當年既然對他傾囊相授了,現在當然會把權利還給他的。

  這就是高方平辭職那麼堅決的緣故。

  當時趙桓是真心多次挽留。說是「沒相公在,朕這心裡總是不踏實」。

  高方平覺得他在說真心話,但現在他還年輕,有點義氣。將來有一天,隨著他對權利慾望增加,他娘又不在了,僅僅是趙金奴的親情,是絕壓不住他的。過渡到那個時候的話,除非高方平永遠不交權利,否則越拖後遺症就越大。

  並沒有證據表明趙桓將來會做傻事,但是大魔王素來是被迫害妄想者,要做到安全第一。另外呢,高方平信任自己的徒弟才是將來建立超過李世民霸業的人,李綱會輔佐他的,我大魔王累了。

  當年被蟲子咬怕了,於是不想領軍,媽的後來才發現,天天在中書計算錢糧,督查吏治,看天下所有的壞消息,關注調兵遣將的每個環節,關注每個主政官員的思想問題,將軍的路線問題,這些才累,比戰場領軍更累,導致三十歲就有了白髮。

  於是高方平遠赴杭州前,寫信給趙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人做一代事。臣高方平這半生做的不完美,但是及格了。我對大宋的服役已經完成,小官家,你不要在要求我。」

  「相公欲往何處,會留京嗎?」趙桓當時很難過的語氣寫信。

  「不會留京,和老官家一起習慣了,沒他在還真不習慣,臣要去杭州和他搓麻將鬥蟋蟀。」高方平如此回復後,自此舉家離京,去杭州趙佶處蹭吃蹭喝……

  那些年,趙佶變為了個大滑稽、老頑童。

  高俅老了,不陪趙佶了。於是高方平和趙佶鬥蟋蟀玩樂,自是不在話下。

  後來李清照也移居杭州,作為紅顏知己她從不要求,卻喜歡默默的跟著高方平走。

  什麼叫大宋最強紈絝呢?

  在杭州時期高方平性情大變,那才叫紈絝,比當初的花花太歲還蛋疼。整天帶著富安這個忠心耿耿的老流氓,到處招搖過市,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神經兮兮的。

  趙明誠那群文青黨和高方平群毆過幾次了。被打的滿頭大包。寫文章也罵不過高方平。高方平說了,小趙他文筆不行,見識有限。看似辭藻華麗,實際不接地氣,有個卵用。

  當年的花花太歲是高俅撐腰,杭州那些年,則是太上皇撐腰。

  杭州知州幾次來客氣的說:「老相爺您悠著些啊,別閃了您的腰,也別讓小的們難做,現在的天下,是會追責的。」

  然而每次遇到這事,老頑童趙佶便跳出來說:「你不想混了啊,小高是朕的人,一生都是。來啊,給朕把知州亂棍打出去。」

  那些年,杭州知州最是難做。就因為遇到高方平這個老紈絝,以及趙佶這個老頑童,誰都沒辦法。

  最後趙桓看不下去了,親自來杭州,以關心的名譽,實則是暗示「你們兩個老大爺,別在讓朝廷難做了」。

  趙佶罵他:「小傻子,你小子一輩子都是個傻子。」

  把趙大傻氣的臉紅一陣白一陣。

  大器晚成的趙桓,這個時期的行事作風,讓高方平看到了李世民的痕跡。

  媽的既然是李世民,小官家他如何能容忍大紈絝和老頑童禍害吏治。然後此番連趙佶也哭瞎。

  此後,趙佶和高方平一起被捉去京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