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頁
這些奏摺永隆帝一封也沒看,全部交給朱閔青,讓他自行處理。
說是鍛鍊兒子的辦事能力,其實就是試探朱閔青的態度。
朱閔青自然明白他此舉用意,仔仔細細看過奏摺,暗笑著來到永隆帝的寢宮。
此時天雖涼,卻也未入冬,然而永隆帝已早早穿上厚實的冬衣,連殿角都擺上了一盆火炭。
門窗緊閉,殿內瀰漫著淡淡的藥味和煙火味,空氣也停止了流動。
朱閔青一進門就覺得沉悶得透不過氣。
永隆帝半靠在大迎枕上,額上束著黃綢帶,臉上浮著一層不正常的潮紅,不時地咳嗽。
他揉著額角,聲氣虛弱,「你打算怎麼辦?」
朱閔青垂手立在塌前,眼中無悲無喜,平靜道:「兒臣聽父皇的。」
永隆帝霍然睜目,一瞬不瞬盯著朱閔青,咬牙道:「殺……殺了!」
朱閔青仍是平靜如斯,卻道:「父皇是為兒臣打算,不管朱緹真正用意是什麼,他總歸當了兒臣十二年的養父,於兒臣有恩,兒臣不好對他下手。他這人手段厲害,難免成為兒臣的掣肘之痛,父皇是提前替兒臣消除隱憂。」
「不要枉費朕的苦心。」永隆帝鬆懈下來,重重咳了兩聲,震得胸口悶痛,隨之頭也更痛了,痛苦地敲了敲額角,吩咐旁邊的宦官,「叫吳太醫。」
那宦官卻是站著沒動,一臉難色吞吞吐吐道:「皇上,吳太醫已被驅逐出太醫院,要不……再請回來?」
永隆帝一愣,這才想起——因吳太醫是朱緹舉薦的,讓他給趕出宮去了。
他揮揮手頹然道:「算了,朕誰也不用!擬旨,著三司共同審理朱緹罪證,內閣監督,一個月內必須結案。」
「父皇,此時不宜動靜過大。」朱閔青的聲音沒有一絲波折起伏,極其冷靜,像是在說一件於己毫不相關的事。
「三司會審,再加上內閣,他們勢必將所有與朱緹有關的人一網打盡,也極有可能趁機把與他們政見不和的人也歸為朱緹同黨!如此一來,朝廷就會變成一言堂,父皇,剛剷除蘇黨沒多久,又要培養出個馮黨麼?」
永隆帝將信將疑看著他,「依你之見如何處置呢?」
朱閔青淡淡笑道:「簡單,讓朱緹告老還鄉即可。他的一切權力都來源於您,如今權勢皆無,不過一個平頭百姓,他的仇家能放過他?根本不用您動手。」
永隆帝拿不定主意,一會兒認為他說得有理,一會兒懷疑他和朱緹聯手誑自己,轉念一想,又擔憂臣工們抱成團,逼自己退位,好給朱懷瑾騰地方!
越琢磨越亂,越深思越覺惶恐,時而警惕時而恍惚,生生出了一頭冷汗,神思不寧,連口涎流出都不曾發覺。
「父皇,您不舒服?叫御醫過來看看罷。」朱閔青用漠然的眼光瞧著他,語氣聽上去卻顯得急切關心。
「可,」永隆帝艱難說道,「絕不能讓他們知道朕身體有恙。」
永隆帝心裡清楚,若是消息泄露,外臣們必會奏請立太子,不管是立朱閔青還是朱懷瑾,他都失去對群臣的掌控力!
一個疾病纏身的老皇帝,一個年富力強的太子爺,想想就知道那些趨炎附勢的臣工們會追捧誰。
「朱緹……就按你說的辦。」永隆帝吐出最後一個字,像是用盡渾身力氣似地往後一仰,大口大口地呼吸,胸口劇烈起伏著,臉卻憋得通紅。
朱閔青忙低頭應是,無人注意到,他的嘴角勾了勾。
那笑,輕蔑,譏誚,還有隱隱的厭惡。
西北風漸起,滿地的枯葉被風卷著在空寂的街道上游來盪去,發出嘩嘩的聲響,京城蕭瑟的冬就要來臨了。
朱緹彈劾案有了結果:欺君罔上,有負聖恩,念其撫育皇子有功,免去死罪,允其告老還鄉。
沒有牽連其他人。
消息一出,不少人揩一把汗,紛紛鬆了口氣。
但同時也有更多人的心提起來,朱緹倒台了,但只倒下他一個人是不夠的,盛御史、崔應節、邱萬春之流竟然毫髮無損,這可太不對勁!
而且,皇上對朱緹的懲罰太輕。
馮次輔準備再來一波攻勢,然而讓朱懷瑾勸住,「皇上現在是一心求穩,不想官場發生大震盪,把他逼得太緊反倒會事倍功半,且等等再說。」
初冬,這日天氣陰沉,寒風微嘯,灰白色的雲一層層疊上來,低低壓在屋頂上,隨風攪動,好像醞釀著一場雪。
秦桑指揮下人將東西收拾好,吃的穿的用的,裝了滿滿兩大車,只帶豆蔻和月桂兩個心腹丫鬟,準備和朱緹一起回真定秦家莊。
無人相送。
也無人過來冷嘲熱諷,挾私報復。
總之,他們就一路安安靜靜地出了南城門。
意外的是朱懷瑾在驛道旁等她。
秦桑沒有下車,挑起車簾一言不發看著他。
朱懷瑾臉上還是慣常溫和的笑容,眼中卻有種淡淡的憂傷。
他說:「我的話仍作數,你可以不信,不可以忘記。」
秦桑放下車簾,隔絕了他的視線。
車輪碾著冷硬的黃土道,發出單調又枯燥的聲響,擾得秦桑一陣心煩。
朱緹笑吟吟道:「為江安郡王煩惱?我看那小子對你也是真心實意,可惜時運不濟。」
「從無父女倆都在內廷的先例,他能力有餘,魄力不足,不會為你我和朝臣們起衝突。」他撫著下巴煞有其事沉思道,「而且你做不了正宮,我也捨不得你受那份罪!」
說是鍛鍊兒子的辦事能力,其實就是試探朱閔青的態度。
朱閔青自然明白他此舉用意,仔仔細細看過奏摺,暗笑著來到永隆帝的寢宮。
此時天雖涼,卻也未入冬,然而永隆帝已早早穿上厚實的冬衣,連殿角都擺上了一盆火炭。
門窗緊閉,殿內瀰漫著淡淡的藥味和煙火味,空氣也停止了流動。
朱閔青一進門就覺得沉悶得透不過氣。
永隆帝半靠在大迎枕上,額上束著黃綢帶,臉上浮著一層不正常的潮紅,不時地咳嗽。
他揉著額角,聲氣虛弱,「你打算怎麼辦?」
朱閔青垂手立在塌前,眼中無悲無喜,平靜道:「兒臣聽父皇的。」
永隆帝霍然睜目,一瞬不瞬盯著朱閔青,咬牙道:「殺……殺了!」
朱閔青仍是平靜如斯,卻道:「父皇是為兒臣打算,不管朱緹真正用意是什麼,他總歸當了兒臣十二年的養父,於兒臣有恩,兒臣不好對他下手。他這人手段厲害,難免成為兒臣的掣肘之痛,父皇是提前替兒臣消除隱憂。」
「不要枉費朕的苦心。」永隆帝鬆懈下來,重重咳了兩聲,震得胸口悶痛,隨之頭也更痛了,痛苦地敲了敲額角,吩咐旁邊的宦官,「叫吳太醫。」
那宦官卻是站著沒動,一臉難色吞吞吐吐道:「皇上,吳太醫已被驅逐出太醫院,要不……再請回來?」
永隆帝一愣,這才想起——因吳太醫是朱緹舉薦的,讓他給趕出宮去了。
他揮揮手頹然道:「算了,朕誰也不用!擬旨,著三司共同審理朱緹罪證,內閣監督,一個月內必須結案。」
「父皇,此時不宜動靜過大。」朱閔青的聲音沒有一絲波折起伏,極其冷靜,像是在說一件於己毫不相關的事。
「三司會審,再加上內閣,他們勢必將所有與朱緹有關的人一網打盡,也極有可能趁機把與他們政見不和的人也歸為朱緹同黨!如此一來,朝廷就會變成一言堂,父皇,剛剷除蘇黨沒多久,又要培養出個馮黨麼?」
永隆帝將信將疑看著他,「依你之見如何處置呢?」
朱閔青淡淡笑道:「簡單,讓朱緹告老還鄉即可。他的一切權力都來源於您,如今權勢皆無,不過一個平頭百姓,他的仇家能放過他?根本不用您動手。」
永隆帝拿不定主意,一會兒認為他說得有理,一會兒懷疑他和朱緹聯手誑自己,轉念一想,又擔憂臣工們抱成團,逼自己退位,好給朱懷瑾騰地方!
越琢磨越亂,越深思越覺惶恐,時而警惕時而恍惚,生生出了一頭冷汗,神思不寧,連口涎流出都不曾發覺。
「父皇,您不舒服?叫御醫過來看看罷。」朱閔青用漠然的眼光瞧著他,語氣聽上去卻顯得急切關心。
「可,」永隆帝艱難說道,「絕不能讓他們知道朕身體有恙。」
永隆帝心裡清楚,若是消息泄露,外臣們必會奏請立太子,不管是立朱閔青還是朱懷瑾,他都失去對群臣的掌控力!
一個疾病纏身的老皇帝,一個年富力強的太子爺,想想就知道那些趨炎附勢的臣工們會追捧誰。
「朱緹……就按你說的辦。」永隆帝吐出最後一個字,像是用盡渾身力氣似地往後一仰,大口大口地呼吸,胸口劇烈起伏著,臉卻憋得通紅。
朱閔青忙低頭應是,無人注意到,他的嘴角勾了勾。
那笑,輕蔑,譏誚,還有隱隱的厭惡。
西北風漸起,滿地的枯葉被風卷著在空寂的街道上游來盪去,發出嘩嘩的聲響,京城蕭瑟的冬就要來臨了。
朱緹彈劾案有了結果:欺君罔上,有負聖恩,念其撫育皇子有功,免去死罪,允其告老還鄉。
沒有牽連其他人。
消息一出,不少人揩一把汗,紛紛鬆了口氣。
但同時也有更多人的心提起來,朱緹倒台了,但只倒下他一個人是不夠的,盛御史、崔應節、邱萬春之流竟然毫髮無損,這可太不對勁!
而且,皇上對朱緹的懲罰太輕。
馮次輔準備再來一波攻勢,然而讓朱懷瑾勸住,「皇上現在是一心求穩,不想官場發生大震盪,把他逼得太緊反倒會事倍功半,且等等再說。」
初冬,這日天氣陰沉,寒風微嘯,灰白色的雲一層層疊上來,低低壓在屋頂上,隨風攪動,好像醞釀著一場雪。
秦桑指揮下人將東西收拾好,吃的穿的用的,裝了滿滿兩大車,只帶豆蔻和月桂兩個心腹丫鬟,準備和朱緹一起回真定秦家莊。
無人相送。
也無人過來冷嘲熱諷,挾私報復。
總之,他們就一路安安靜靜地出了南城門。
意外的是朱懷瑾在驛道旁等她。
秦桑沒有下車,挑起車簾一言不發看著他。
朱懷瑾臉上還是慣常溫和的笑容,眼中卻有種淡淡的憂傷。
他說:「我的話仍作數,你可以不信,不可以忘記。」
秦桑放下車簾,隔絕了他的視線。
車輪碾著冷硬的黃土道,發出單調又枯燥的聲響,擾得秦桑一陣心煩。
朱緹笑吟吟道:「為江安郡王煩惱?我看那小子對你也是真心實意,可惜時運不濟。」
「從無父女倆都在內廷的先例,他能力有餘,魄力不足,不會為你我和朝臣們起衝突。」他撫著下巴煞有其事沉思道,「而且你做不了正宮,我也捨不得你受那份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