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傾公主也不多見元奕,上午一回,下午一回。

  大多都是吃飯的時候去,算是陪元奕用飯吧。

  傷筋動骨一百天,朝傾公主的傷,養了三個月才養好。

  除了她養傷之外,軍中將士們也將傷養的七七八八了。

  三個月時間過去,東延沒能將朝傾公主或者上官昊的人頭送來。

  時間一到,蕭湛就帶兵攻打東延了。

  彼時,東延已經將元奕從皇家玉蝶上除名,元奕不再是東延皇室中人,而是罪民。

  一邊是北烈,一邊是大周,再加上空虛的國庫,四起的民怨。

  東延拼死抵抗了十個月,最後蕭湛帶兵直取京都。

  東延新帝雙手奉上東延玉璽。跪求歸順大周。

  當然了,東延原本的疆土,只有三分之二歸大周,另外三分之一在北烈手裡。

  攻下東延後,蕭湛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瑞親王和靖北侯調來東延皇宮,處理東延政務。

  減免賦稅。安撫民心。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

  原本,東延百姓就對我大周懷著敬畏之心。加上這一系列利國利民之舉,很快俘獲了東延民心,他們誠心歸順大周,以大周百姓自居。

  東延滅亡。北烈還對我大周虎視眈眈。

  但是一場仗打下來,北烈也吃不消。有了息戰求和的念頭。

  尤其是朝中,主和的人越來越多。

  大周士氣正盛,若是再打下去,東延就是前車之鑑啊。

  求和。雖然難聽,可亡國之臣,亡國之君。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啊?

  北烈想求和,大周也同意他們求和。但還是那個條件。

  拿朝傾公主和上官昊的人頭來求和。

  不是一個,而是缺一不可。

  顧清顏從大周逃回北烈,大周並沒有像當初東延搜查安容那般仔細。

  只要她易容,想逮住她,當真不容易,她和安容不同,安容手腕上的玉鐲摘不下來是硬傷。

  再者,蕭湛也沒打算抓到她。

  大周士氣正盛,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候,錯過這樣的機會,將來不一定再有了。

  北烈求和,若是大周答應了,接下來五年,或者是十年都不會再打仗。

  再掀起戰亂,必定意味著北烈休養生息夠了,就算沒有足夠的把握贏了大周,至少也有四五分的勝算。

  朝廷是主戰的,求和的寥寥無幾。

  但百姓希望求和啊,打仗勞民傷財,他們提心弔膽,而且離家的夫君和兒子,已經幾年未見了,他們想一家團圓。

  大周需要一個不得不繼續打仗的理由,來說服大周百姓,不是朝廷戀戰,是北烈求和的誠心不夠。

  朝傾公主迷惑東延皇帝,侵犯我大周,大周要她的命,無話可說。

  上官昊是墨王世子,墨王是北烈主帥,他是少帥,多少人死在他們父子手中,要上官昊的命,也是應該的。

  可墨王就上官昊一個兒子,他能捨得把上官昊交出來平息大周的憤怒,讓自己斷了後?

  這不可能。

  而且,顧清顏已經嫁給了上官昊,此時腹中還懷了身孕,已經三個月了。

  墨王不喜歡顧清顏,他知道她不是真的朝傾公主,比起顧清顏,他更喜歡那個驕縱一些,什麼都不管的真朝傾公主。

  他不喜歡女子干政,更不喜歡女子對怎麼用兵打仗指手畫腳。

  尤其三萬鐵騎,那是他一手培養的,十數年心血,就因為顧清顏一個建議而付諸東流。

  他知道,這不全是顧清顏的錯,畢竟沒有他的首肯,三萬鐵騎誰也吩咐不動,哪怕是他兒子上官昊。

  只是他膝下只有上官昊這麼一個兒子,上官昊非顧清顏不娶,他拗不過他。

  但顧清顏以朝傾公主的身份嫁給上官昊,別說江山為聘了,什麼都沒有,就那麼住進了墨王府。

  朝廷打仗,正是國庫空虛的時候,哪裡有那麼多銀子鋪張浪費?

  再說了,當初她嫁給上官昊時,已經穿上嫁衣,出了皇宮大門了,只是被元奕綁架了而已。

  後來,又和親東延,那場面更是前所未有的隆重。

  難道還要給她準備第三次?

  再說了,北烈皇后心裡也膈應,她哪裡不清楚,顧清顏不是她親生女兒朝傾公主。

  她更知道她真正的女兒從馬背上摔下來,折了胳膊,在病榻上躺了許久許久。

  她明明知道一切,卻不得不裝做不知道。

  在北烈,墨王權勢滔天,有時候說話比皇上還管用。

  要是墨王世子願意娶朝傾,她怎麼會認顧清顏,待她如親生女兒?

  實在是逼不得已,不得不拿她去討墨王世子的歡心。

  墨王覺得沒有大辦的必要,她吃飽了撐著把這事往身上攬,只是話得說漂亮點,不是慢待她。而是國庫實在空虛,怕再出意外,只要墨王世子疼她愛她,其他的都是虛的。

  墨王不願意,皇上皇后不願意,顧清顏還能強求什麼?

  她能說自己沒有十里紅妝就不出嫁嗎?

  只怕上官昊都該惱了她了。

  就這樣,顧清顏住進了墨王府。

  這一切。並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美好。

  她禍害東延。挑起戰亂,慫恿東延太子弒君奪位,還慫恿他綁架大周蕭國公府表少奶奶。

  要不是有她。百姓安居樂業,哪來的戰亂紛爭?

  這些話,她不勝其擾。

  尤其是大周,吞了三分之二的東延。北烈求和,大周提出要她和上官昊的命。

  她慶幸。沒有隻要她的命。

  否則北烈會毫不猶豫的把她交出去。

  在墨王府的日子,她過的很忐忑,墨王不喜歡她,甚至可以說是厭惡她。她幾乎被禁足在墨王府,哪裡都去不得。

  大周給了北烈一個月考慮的時間,是否求和。全看北烈的誠心。

  時間越過去,墨王在北烈積攢的威望就越低。

  那麼多百姓。都捨得讓自己的父親、兄弟、丈夫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換來太平。

  如今只要朝傾公主和上官昊的人頭,就能換回來太平,他為什麼就不願意!

  他墨王的兒子是兒子,他們的兒子就不是了?!

  不僅僅是百姓有怨言,就連軍中將士也頗有微詞。

  墨王壓力不小,可要他狠心,他又做不到。

  猶猶豫豫,遲疑不決,一拖再拖。

  一個月眨眼就過去了。

  大周開戰了。

  這一戰,打的時間不短。

  足足三年。

  安容三年懷了兩胎,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後,又生了一個兒子。

  如今,揚兒都五歲大了。

  這三年,蕭湛在外打仗。

  安容依舊幫著籌備糧糙餉銀。

  除了這事之外,還有一件很重大的事,那就是建造新的皇宮。

  按理,在戰亂期間,國庫正是空虛的時候,不應該這樣浪費人力物力。

  可建造新的皇宮是刻不容緩的事。

  大周皇宮離東延和北烈都很遠。

  現在東延已經歸順大周,成了大周的領土,北烈在不久的將來也是了。

  若是京都依舊的話,未免有頭重腳輕,對東延和北烈的管理有一種鞭長莫及的無力感。

  遲早要修新都城,早修建,早完事。

  安容想的很簡單,把東延皇宮裡那些寶貝賣了換銀子,拿來修建新皇宮。

  羊毛出在羊身上,反正不心疼。

  新皇宮修了整整四年。

  搬進皇宮之日,便是蕭湛登基之時。

  很不巧,那一天,黃道吉日啊。

  安容身為皇后,哪怕身懷六甲,也必須在場。

  一通繁複禮儀下來,累的她胎動,早產了,又生了個兒子……

  舉國同慶。

  唯有蕭湛和安容不開心。

  又是兒子。

  他們兒子不少了,已經有四個了,兒子以後再生也行,現在迫切的想要個女兒。

  錦繡宮。

  皇后的寢宮。

  安容靠在大迎枕上,看著才出生的兒子,眼神很哀怨。

  “晗月生了玥兒,纖柔生了黎兒,就連清和和弋陽都生了女兒,為什麼我就生不了女兒?”安容不服氣。

  她們每回來,都是一手牽著兒子,懷裡抱著女兒。

  獨獨她,屁股後面跟著好幾個,都是兒子。

  蕭湛無話可說,一連生了五個,全是兒子的,當真是不多見。

  可他前世碰到玉鐲時,看到安容生了七個兒子。

  當時肚子裡還揣著一個,是男是女,尚未可知……

  就算那一胎是女兒,也就是說還得再生兩兒子?

  以前打仗,只覺得安容懷著身孕很辛苦。

  一旦不打仗了,他覺得辛苦的是他。

  憋的辛苦。

  外面,蕭揚帶著三個弟弟進來。

  六歲的他,今天剛冊封為太子,一身太子衣裝,分外惹眼。

  可是安容一眼看見的不是他。也不是四歲大的蕭然和蕭逸,更不是兩歲大的蕭瑞,而是海棠懷裡抱著的女兒,靈兒。

  安容懷第二胎的時候,李良不知道動了什麼法子,居然煽動軍中將士,讓他們起鬨。讓蕭湛破例在軍中給他和芍藥辦喜事。

  當時。整個軍營都轟了起來,請蕭湛答應。

  所謂軍心,不可違逆。

  但蕭湛沒有立即答應。只道,“等攻破廉城,喜宴和慶功宴一起辦!”

  當時士氣高漲,恨不得立刻破了廉城。

  趙風那廝。平常不吭聲不吭氣的,居然在一旁加了一句。那把屬下跟海棠的親事一併辦了吧?

  當時,安容都不知道他跟海棠看對眼了。

  海棠自己也不知道,偏蕭湛還當趙風和海棠已經私下定情,就准了。

  左右成一對也是成。兩對也一樣。

  大將軍都答應了,海棠還能不答應?就這樣稀里糊塗的嫁了。

  趙成一聽,兩兄弟都娶媳婦了。他也不能落單了啊,趕緊把自己加上。他要娶紅綢。

  在賀城的衙門,他扶了紅綢一把,就看中了她了。

  就這樣,在軍營里,破天荒第一次辦了喜宴。

  紅綢和芍藥生的都是兒子,海棠生的是女兒。

  丫鬟沒安容這麼能生,生了一胎之後,目前只有紅綢懷了二胎,才四個月大。

  幾個丫鬟雖然嫁了人,之前打仗,都住在軍營里,並沒有分開。

  現在,安容給她們賜了府邸,挨的很近,許她們一個月進宮伺候她半個月。

  海棠伺候安容的時候,會把靈兒帶在身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