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可如今他已成氣侯,只能求,不能逼。謝景修如果袖手旁觀,譽王一脈固然兵力不強,但因為永榮帝縱容李氏為禍那十幾年,早已失了大半民心,竟讓譽王占了大義,王朝軍隊也同樣積弱已久。
兩軍相抗,必然兩敗俱傷。
到時候誰能得到這天下,還未可知。
方相始終懷疑,謝景修既然兵強馬壯,富可敵國,有錢又有人,卻一直按兵不動,只是經營了一個好名聲,只怕他是想坐收漁利。謝景修的威脅,比那不成器的譽王一脈更甚。
他心中焦急,謝景修卻只是態度曖昧不明。方相無奈,只能暫時放棄。他現在能仗的不過是昔日兩府的一點私交情分,如果能見到元老王爺,他所圖之事應該會更容易。可惜他送上的拜貼並未能得到元老王爺隻言片語的回應。
方相不敢逼迫太甚,只能暫且作罷,正要客氣送客之時,一道溫柔女聲突然從門外傳來。
“睿王殿下且慢,能否容小女子多言幾句?”
屋中眾人向外看去,卻見是一身樸素的簡六小姐正邁步跨進門檻。
她停在門邊,向謝景修福了一福,抬頭大方地直視著他。
“睿王殿下,別來無恙。”
謝景修微微昂首,不動聲色,方相忙道:“老夫本為聖上求才而來,聽聞簡六小姐也在海境城行醫,素有賢名。簡六小姐高義,自願回京為聖上效力,甚至要將簡家祖傳醫書奉上御前,供所有大夫修習參詳,實是造福天下百姓之善舉。”
謝景修只是微微點頭,沒說什麼。
簡柔輕聲道:“殿下當日因擅闖皇宮之罪,不得已才退離京城。但皇上深明大義,深知殿下是被李氏jian妃所陷害,並非有意渺視天家,因此從未想要降罪於殿下。如今天下有難,小女子尚且不忍擁才自專,殿下既有救世之能,難道真的安於偏居一隅,卻眼睜睜看著天下黎民百姓陷入戰亂麼?”
她聲音不大,卻字字鏗鏘,一反往日帷帽遮面避不見人的閨閣作風,如今素麵朝天,一身樸素,身姿挺直,一雙清亮的眼睛也一眨不眨地直視著謝景修。
謝景修看了方相一眼,微微挑唇,沒有理會簡柔的質問,只是向著方相略一拱手:“告辭,老大人止步。”
方相原本就要送客,見簡柔也未能讓謝景修多說一句話,只得按下心中失望,仍舊將人送到門外。
簡柔看著擦身而過目不斜視的謝景修,微微抿緊薄唇,垂下眼睫。
方相見狀安慰道:“睿王殿下本就是心思深沉冷漠之人,簡六小姐不必掛懷。”
簡柔微微點頭,柔聲告辭退下。
兩名幕僚上前道:“相爺,現在怎麼辦?我看這謝景修根本是油鹽不浸。想要用他去打逆賊,只怕還得另想他法。”
第202章 所謂計謀
方相回房與幕僚商議,最終討論出來的結果也只有一個,謝景修擺明了是想看著皇室和譽王逆賊彼此消耗,不管最後是誰贏了,面對謝景修的強橫實力,都根本沒有一戰之力,到時候他便可以輕而易舉地謀奪天下。
這樣明顯的形勢,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出來,也知道怎麼做是最有利的,更別說是向來深沉精明的謝景修。
“無論是誰站在他的位置上,該如何做才是最有利的,都是顯而易見。”方相最終也只能無奈地嘆息,“他只要按兵不動就可以奪取宋氏江山,又何必出兵助戰,多此一舉呢?”
幾個幕僚面面相覷。讓他們自己站在謝景修的立場上,他們也只會束手旁觀,絕不會出手相助任何一方。
謝景修如今根本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他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又拿什麼去說服謝景修出戰,代朝廷討伐逆賊?
方相等人為著想要招安謝景修的勢力苦惱不已,謝景修卻已經悠哉回了無名島。
蕭御到碼頭迎他,兩人坐到馬車裡,蕭御便迫不急待地問道:“可是你說的東風到了?”
謝景修家大業大手握重兵,有意逐鹿天下,卻遲遲沒有行動,蕭御不免替他著急。
謝景修卻只是微抬著下巴望著窗外,淡淡一笑:“非也。”
蕭御伸手擺正他的臉,沒好氣地道:“你夠了,裝什麼高深,看著我說話,把話說明白。你到底是怎麼想的?你要是想等譽王和皇帝打個結果出來你再動手,可就晚了。”
“鈺兒有何高見?”謝景修挑了挑眉頭。
蕭御認真道:“戰爭最是勞民傷財,那兩個人看起來又是半斤對八兩,旗鼓相當,還不知道會拉鋸到什麼時候。快的幾年,慢的也許會綿延十幾年幾十年,百姓哪堪他們如此搓磨到時候這個國家也被他們禍害得不成樣子。即便你能輕易坐收漁利,奪了這天下,坐擁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又有什麼意思?況且現在天災連年,我懷疑是大氣侯有變,只怕這天災短時間內不會過去的。如果國家陷入戰亂,又哪有餘力對抗天災。到時候一邊是天災一邊是人禍,百姓就真的沒有活路了。”
謝景修仔細地打量著他,半晌不語。
蕭御有些不自在地動了動,看著他道:“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之見。我是個大夫,不是謀士,眼界有限。你若已有主張,倒不用全聽我的。”
謝景修突然輕笑幾聲,微微一嘆,抬手將蕭御攬在懷裡。
“鈺兒眼中看到的是天下百姓,黎民蒼生。這還叫眼界有限,天下就沒有眼界開闊之人了。”
蕭御聽得心臟直跳,竟覺得謝景修這幾句誇獎比他那些肉麻直白的情話還要動聽。
謝景修繼續嘆道:“可笑那方相爺,一生效忠皇室,空有忠貞正直之名,想要請我出兵,竟然只會以利誘之。在他的眼中,只有宋氏皇室是要誓死追隨的主公,又何曾看到過百姓的苦難。”
“那殿下的意思是?”蕭御問道。
謝景修反手輕撫他的面頰,微微一笑:“十日之後,鈺兒自然可以看到本王的東風。”
海境城府衙內,方相收到京城來信,憂心更甚。
譽王從西北起兵,一路直逼京城。反軍途經數座城池,竟然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阻擋。
並非是譽王勢大,數年天災之下,幾處遭災嚴重的區域幾乎十室九空,連人都沒有了,又談何抵抗?!
如今到了北淮府的淮遷城,才被當地官兵阻攔在城牆之外,朝廷得以暫緩之機。
諷刺的是,在淮遷組織抗敵的竟然還是李家的旁支子弟,早些年被派到淮遷任知府的李方明。
淮遷先受流民之禍,李方明原本任滿,正要調任京城,最終卻只是將家眷送回京城,自己卻留在當地,帶領官兵解決流民的危機。
李方明還有一個得力助手,方相也並不陌生,是早年被貶斥的周氏嫡支子弟,周昭。
二人不知使了何種計策,不但化解了流民暴亂的禍事,甚至將流民之中的青壯補充進官兵之中。如今對抗譽王逆軍的正是這樣一支成分複雜的隊伍。
譽王有著正統的皇室血脈,此時的聲勢甚至在永榮帝之上。他十分懂得蠱惑人心的歪門邪道,對於永榮帝這十幾年來被李氏jian妃蒙蔽,放任jian臣殘害忠良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譽王一路打來,不斷向民眾鼓吹自己的正統身份,反指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永榮帝才是反天道而行的逆賊。
百姓輕易便相信了譽王的說法,譽王的軍隊已經有了正義之師的名號,許多小城幾乎是開門揖請,毫無抵抗便臣服了。
這是永榮帝昏庸了十幾年的代價,他早已盡失民心。
淮遷城破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方相知道他若再想不出法子勸服謝景修為朝廷出力,就必須早日回京,助天子對抗逆賊。
方相連日憂心難解,幾次給謝景修去信,卻毫無回音。
正在此時,簡六小姐命侍女手捧錦盒,再次拜訪。
“睿王殿下是我的表哥,我與他一起長大,朝夕相對十幾年,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簡柔道,“他從不無的放矢,沒有利益的事,他從來不做。老大人大可不必再勸,他不會改變心意的。”
方相也已經死心了,不打算再在海境城耽擱下去。
“老夫已經盡力了,既然無法成事,也只能暫且回京。京師附近還有小林將軍帶領四十萬大軍守衛京畿,即便沒有睿王殿下相助,譽王逆賊也不可能成事,不過是時間的早晚罷了。但是京城現在不安全,簡六小姐纖弱女子,很不必親身涉足險境。不如暫且仍在海境城等侯,若你信得過老夫,可將簡家醫書與藥方交於老夫,老夫定然代小姐呈上御前。聖上英明,絕不負簡家除逆之功。”
一本醫書自然無法討伐逆賊,但是卻能夠挽回更多士兵的性命。這對於戰爭的意義同樣非同一般,誰也不敢小看一個醫術高明的軍醫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
簡柔笑了笑道:“方老大人的高風亮節,小女子豈有不信之理。只是在睿王這邊,老大人實不必這樣早便灰心喪氣。”
方相雙目一亮:“簡六小姐可有妙計勸服睿王?”
簡柔示意侍女上前,微微垂下眼睫,道:“古語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小女子的辦法,稱不上光明正大,但事急從權,如今逆賊張狂,聖上日夜憂心不止。謝氏一族也是深負聖恩的世家大族,如今不思回報皇恩,為國效力,反而坐壁上觀,並非忠正之人所為。所以小女子的辦法,也稱不上是忠正的辦法,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
方相接過錦盒,目光驚疑不定,看向簡柔。
“小姐的意思,到底想要如何?”
簡柔目光平靜,看向方相。
“謝景修有錢有兵,卻偏安一隅,不理會國家危難,不願為皇室效力,卻只將親近之人一一帶離京城,妥善安頓。他的眼中就只看得到自身小利,只看重與他交好之人。既如此,老大人何不對症下藥?只要拿住謝景修的七寸,掌握在聖上手中,何愁他不拼盡全力,為聖上效命?”
方相皺眉,連連搖頭:“不,不可,這非君子所為,況且,惹怒睿王也實非明智之舉。”譽王不過是利用蠱惑人心的手段聚集了一些散兵游勇,連錢糧都是忽悠著妄圖從龍之功的商人地主損贈所得,以皇室積貧積弱的現狀,才勉強與之抗衡。
要是惹惱了謝景修——方相雖然不知道謝景修到底有多少兵力,戰力如何,單看他把握了歷豐港的手段,也能猜出他一二分實力。那絕對不是朝廷能夠輕易抵擋的。
簡柔笑了笑道:“老大人想左了,小女子的意思是,朝廷只需要一個能夠拿捏住謝景修的人質,便可輕易驅使他為朝廷賣力。但這人質絕對不能受到傷害,不但不能讓他受傷,朝廷還要以禮相待,如此便不會逼得謝景修狗急跳牆。只要先解決了外患,對於謝景修的招安之事,仍可徐徐圖之。小女子所獻之藥,乃是簡家祖傳秘方所配,是一種慢性毒藥。只要給人服下,每十日必須從小女子手裡得到一顆解藥,方能緩解毒性,否則必將身受其苦,痛苦不堪。一次毒發並不會傷及性命,三五次之後,才會使中毒之人漸漸衰弱,正是拿捏人質的最合適的手段。”
兩軍相抗,必然兩敗俱傷。
到時候誰能得到這天下,還未可知。
方相始終懷疑,謝景修既然兵強馬壯,富可敵國,有錢又有人,卻一直按兵不動,只是經營了一個好名聲,只怕他是想坐收漁利。謝景修的威脅,比那不成器的譽王一脈更甚。
他心中焦急,謝景修卻只是態度曖昧不明。方相無奈,只能暫時放棄。他現在能仗的不過是昔日兩府的一點私交情分,如果能見到元老王爺,他所圖之事應該會更容易。可惜他送上的拜貼並未能得到元老王爺隻言片語的回應。
方相不敢逼迫太甚,只能暫且作罷,正要客氣送客之時,一道溫柔女聲突然從門外傳來。
“睿王殿下且慢,能否容小女子多言幾句?”
屋中眾人向外看去,卻見是一身樸素的簡六小姐正邁步跨進門檻。
她停在門邊,向謝景修福了一福,抬頭大方地直視著他。
“睿王殿下,別來無恙。”
謝景修微微昂首,不動聲色,方相忙道:“老夫本為聖上求才而來,聽聞簡六小姐也在海境城行醫,素有賢名。簡六小姐高義,自願回京為聖上效力,甚至要將簡家祖傳醫書奉上御前,供所有大夫修習參詳,實是造福天下百姓之善舉。”
謝景修只是微微點頭,沒說什麼。
簡柔輕聲道:“殿下當日因擅闖皇宮之罪,不得已才退離京城。但皇上深明大義,深知殿下是被李氏jian妃所陷害,並非有意渺視天家,因此從未想要降罪於殿下。如今天下有難,小女子尚且不忍擁才自專,殿下既有救世之能,難道真的安於偏居一隅,卻眼睜睜看著天下黎民百姓陷入戰亂麼?”
她聲音不大,卻字字鏗鏘,一反往日帷帽遮面避不見人的閨閣作風,如今素麵朝天,一身樸素,身姿挺直,一雙清亮的眼睛也一眨不眨地直視著謝景修。
謝景修看了方相一眼,微微挑唇,沒有理會簡柔的質問,只是向著方相略一拱手:“告辭,老大人止步。”
方相原本就要送客,見簡柔也未能讓謝景修多說一句話,只得按下心中失望,仍舊將人送到門外。
簡柔看著擦身而過目不斜視的謝景修,微微抿緊薄唇,垂下眼睫。
方相見狀安慰道:“睿王殿下本就是心思深沉冷漠之人,簡六小姐不必掛懷。”
簡柔微微點頭,柔聲告辭退下。
兩名幕僚上前道:“相爺,現在怎麼辦?我看這謝景修根本是油鹽不浸。想要用他去打逆賊,只怕還得另想他法。”
第202章 所謂計謀
方相回房與幕僚商議,最終討論出來的結果也只有一個,謝景修擺明了是想看著皇室和譽王逆賊彼此消耗,不管最後是誰贏了,面對謝景修的強橫實力,都根本沒有一戰之力,到時候他便可以輕而易舉地謀奪天下。
這樣明顯的形勢,稍有頭腦的人都能看出來,也知道怎麼做是最有利的,更別說是向來深沉精明的謝景修。
“無論是誰站在他的位置上,該如何做才是最有利的,都是顯而易見。”方相最終也只能無奈地嘆息,“他只要按兵不動就可以奪取宋氏江山,又何必出兵助戰,多此一舉呢?”
幾個幕僚面面相覷。讓他們自己站在謝景修的立場上,他們也只會束手旁觀,絕不會出手相助任何一方。
謝景修如今根本就是立於不敗之地。
他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又拿什麼去說服謝景修出戰,代朝廷討伐逆賊?
方相等人為著想要招安謝景修的勢力苦惱不已,謝景修卻已經悠哉回了無名島。
蕭御到碼頭迎他,兩人坐到馬車裡,蕭御便迫不急待地問道:“可是你說的東風到了?”
謝景修家大業大手握重兵,有意逐鹿天下,卻遲遲沒有行動,蕭御不免替他著急。
謝景修卻只是微抬著下巴望著窗外,淡淡一笑:“非也。”
蕭御伸手擺正他的臉,沒好氣地道:“你夠了,裝什麼高深,看著我說話,把話說明白。你到底是怎麼想的?你要是想等譽王和皇帝打個結果出來你再動手,可就晚了。”
“鈺兒有何高見?”謝景修挑了挑眉頭。
蕭御認真道:“戰爭最是勞民傷財,那兩個人看起來又是半斤對八兩,旗鼓相當,還不知道會拉鋸到什麼時候。快的幾年,慢的也許會綿延十幾年幾十年,百姓哪堪他們如此搓磨到時候這個國家也被他們禍害得不成樣子。即便你能輕易坐收漁利,奪了這天下,坐擁一個千瘡百孔的江山又有什麼意思?況且現在天災連年,我懷疑是大氣侯有變,只怕這天災短時間內不會過去的。如果國家陷入戰亂,又哪有餘力對抗天災。到時候一邊是天災一邊是人禍,百姓就真的沒有活路了。”
謝景修仔細地打量著他,半晌不語。
蕭御有些不自在地動了動,看著他道:“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之見。我是個大夫,不是謀士,眼界有限。你若已有主張,倒不用全聽我的。”
謝景修突然輕笑幾聲,微微一嘆,抬手將蕭御攬在懷裡。
“鈺兒眼中看到的是天下百姓,黎民蒼生。這還叫眼界有限,天下就沒有眼界開闊之人了。”
蕭御聽得心臟直跳,竟覺得謝景修這幾句誇獎比他那些肉麻直白的情話還要動聽。
謝景修繼續嘆道:“可笑那方相爺,一生效忠皇室,空有忠貞正直之名,想要請我出兵,竟然只會以利誘之。在他的眼中,只有宋氏皇室是要誓死追隨的主公,又何曾看到過百姓的苦難。”
“那殿下的意思是?”蕭御問道。
謝景修反手輕撫他的面頰,微微一笑:“十日之後,鈺兒自然可以看到本王的東風。”
海境城府衙內,方相收到京城來信,憂心更甚。
譽王從西北起兵,一路直逼京城。反軍途經數座城池,竟然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阻擋。
並非是譽王勢大,數年天災之下,幾處遭災嚴重的區域幾乎十室九空,連人都沒有了,又談何抵抗?!
如今到了北淮府的淮遷城,才被當地官兵阻攔在城牆之外,朝廷得以暫緩之機。
諷刺的是,在淮遷組織抗敵的竟然還是李家的旁支子弟,早些年被派到淮遷任知府的李方明。
淮遷先受流民之禍,李方明原本任滿,正要調任京城,最終卻只是將家眷送回京城,自己卻留在當地,帶領官兵解決流民的危機。
李方明還有一個得力助手,方相也並不陌生,是早年被貶斥的周氏嫡支子弟,周昭。
二人不知使了何種計策,不但化解了流民暴亂的禍事,甚至將流民之中的青壯補充進官兵之中。如今對抗譽王逆軍的正是這樣一支成分複雜的隊伍。
譽王有著正統的皇室血脈,此時的聲勢甚至在永榮帝之上。他十分懂得蠱惑人心的歪門邪道,對於永榮帝這十幾年來被李氏jian妃蒙蔽,放任jian臣殘害忠良的事情也了如指掌。譽王一路打來,不斷向民眾鼓吹自己的正統身份,反指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永榮帝才是反天道而行的逆賊。
百姓輕易便相信了譽王的說法,譽王的軍隊已經有了正義之師的名號,許多小城幾乎是開門揖請,毫無抵抗便臣服了。
這是永榮帝昏庸了十幾年的代價,他早已盡失民心。
淮遷城破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方相知道他若再想不出法子勸服謝景修為朝廷出力,就必須早日回京,助天子對抗逆賊。
方相連日憂心難解,幾次給謝景修去信,卻毫無回音。
正在此時,簡六小姐命侍女手捧錦盒,再次拜訪。
“睿王殿下是我的表哥,我與他一起長大,朝夕相對十幾年,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簡柔道,“他從不無的放矢,沒有利益的事,他從來不做。老大人大可不必再勸,他不會改變心意的。”
方相也已經死心了,不打算再在海境城耽擱下去。
“老夫已經盡力了,既然無法成事,也只能暫且回京。京師附近還有小林將軍帶領四十萬大軍守衛京畿,即便沒有睿王殿下相助,譽王逆賊也不可能成事,不過是時間的早晚罷了。但是京城現在不安全,簡六小姐纖弱女子,很不必親身涉足險境。不如暫且仍在海境城等侯,若你信得過老夫,可將簡家醫書與藥方交於老夫,老夫定然代小姐呈上御前。聖上英明,絕不負簡家除逆之功。”
一本醫書自然無法討伐逆賊,但是卻能夠挽回更多士兵的性命。這對於戰爭的意義同樣非同一般,誰也不敢小看一個醫術高明的軍醫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
簡柔笑了笑道:“方老大人的高風亮節,小女子豈有不信之理。只是在睿王這邊,老大人實不必這樣早便灰心喪氣。”
方相雙目一亮:“簡六小姐可有妙計勸服睿王?”
簡柔示意侍女上前,微微垂下眼睫,道:“古語有云,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小女子的辦法,稱不上光明正大,但事急從權,如今逆賊張狂,聖上日夜憂心不止。謝氏一族也是深負聖恩的世家大族,如今不思回報皇恩,為國效力,反而坐壁上觀,並非忠正之人所為。所以小女子的辦法,也稱不上是忠正的辦法,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
方相接過錦盒,目光驚疑不定,看向簡柔。
“小姐的意思,到底想要如何?”
簡柔目光平靜,看向方相。
“謝景修有錢有兵,卻偏安一隅,不理會國家危難,不願為皇室效力,卻只將親近之人一一帶離京城,妥善安頓。他的眼中就只看得到自身小利,只看重與他交好之人。既如此,老大人何不對症下藥?只要拿住謝景修的七寸,掌握在聖上手中,何愁他不拼盡全力,為聖上效命?”
方相皺眉,連連搖頭:“不,不可,這非君子所為,況且,惹怒睿王也實非明智之舉。”譽王不過是利用蠱惑人心的手段聚集了一些散兵游勇,連錢糧都是忽悠著妄圖從龍之功的商人地主損贈所得,以皇室積貧積弱的現狀,才勉強與之抗衡。
要是惹惱了謝景修——方相雖然不知道謝景修到底有多少兵力,戰力如何,單看他把握了歷豐港的手段,也能猜出他一二分實力。那絕對不是朝廷能夠輕易抵擋的。
簡柔笑了笑道:“老大人想左了,小女子的意思是,朝廷只需要一個能夠拿捏住謝景修的人質,便可輕易驅使他為朝廷賣力。但這人質絕對不能受到傷害,不但不能讓他受傷,朝廷還要以禮相待,如此便不會逼得謝景修狗急跳牆。只要先解決了外患,對於謝景修的招安之事,仍可徐徐圖之。小女子所獻之藥,乃是簡家祖傳秘方所配,是一種慢性毒藥。只要給人服下,每十日必須從小女子手裡得到一顆解藥,方能緩解毒性,否則必將身受其苦,痛苦不堪。一次毒發並不會傷及性命,三五次之後,才會使中毒之人漸漸衰弱,正是拿捏人質的最合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