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靳遠坐在座位上,慢慢地攥緊了手裡的本子。耳邊是那些飽含自豪感的話語,而他低下頭來,只看見本子上短短的幾行字。
“我的阿婆開著一家小麵館,賣牛肉麵和雜醬面。阿婆很愛我,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我。她說我的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將來等我長大了,他們就會來接我去城裡過好日子。”
可是所有人都在講述著自己的父母做著什麼工作,是怎樣的人,只有他,他不認得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模樣,更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靳遠拿起筆,咬著嘴唇把最後那行字全部叉掉,在輪到他上台朗誦時,固執地坐在座位上,一聲不吭,沉默地反抗。
老師有些愕然,卻又猛然想起辦公室里的老師們曾經說起過靳遠家的情況,頓了頓,她揮揮手:“那好,靳遠你就不用上台朗誦了,下一個同學。”
靳遠下意識地抬頭看著老師。那道來不及收回的目光里有某種奇特的情緒,慢慢的,慢慢的,靳遠才明白,原來這就是那些人所謂的可憐。
就是這時候開始,他開始盼著父母能夠回來。阿婆與阿婆的小麵館逐漸失去了從前能給予他的幸福感,變成了他不願啟齒的秘密。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特殊的,更不願意人人提起他的家都是一種同情的語氣。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終於開始期待阿婆口中的那一天,當父母賺了錢,就會回來接他和阿婆去過好日子的那一天。
只可惜成長帶來了更多的心智,那些成熟與懂事卻沒有讓他看到父母回來的那一天,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又意識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的父母也許根本不會回來了,他們自從離開吳鎮的那年起,就和家中斷了聯繫,從此杳無音訊。
他們也許忘記了在這個小鎮上還有一位年邁的母親,也許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天真稚嫩的孩子,又也許是因為命運的叵測而遭遇了什麼隱秘又不為人知的災難,所以不得已才回不來。誰知道呢?
總之,他們是完完全全消失在了靳遠的人生里。
有很長一段時間,靳遠一直覺得自己是一株野糙,也許是被來往的候鳥無心播撒在土壤里,竟也長成了無人問津的生命。
初二那年,他輟學了,起因是他上課的時候看課外書,被英語老師抓了個正著。
他的英語一向不好,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又總是很叛逆,總愛和英語老師對著幹,自然而然的,英語老師也不喜歡他。
那個黃昏,他抬頭看著年輕的女老師,死死地拽著手中的書,不肯鬆開。
老師年輕氣盛,既然說出要沒收他的書這種話,沒達成目的也就擱不下臉面,便與他僵持著。
“你松還是不松?”她緊皺眉頭,神情不善地瞪著靳遠。
靳遠也毫不示弱地盯著她,說:“我不松。”
“你以為你不松我就不能把你怎麼樣了,是吧?”老師的聲音里有一點不耐煩了,但仍然忍著怒氣數落他,“靳遠,你說說你怎麼就這麼不上進呢?別的同學每天都在努力念書,只有你,小小年紀不學好,將來長大了想要幹什麼?你不像別人,有父母,有家底,你也不看看自己家裡是個什麼狀況,有什麼底子供你這麼折騰?你爸媽不要你,阿婆年紀又大了,你將來是不是打算去撿垃圾養你阿婆?”
這樣一席話宛若投向湖中的巨石,在靳遠心裡砸出了水花四濺的效果。
從小到大,他聽過很多人說他的家境,但當著孩子的面,大人們怎麼也會有所顧忌,從來沒有一個人像眼前這個英語老師一樣,這麼赤裸裸地將他的不堪他的匱乏揭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靳遠攥緊了手中的書,面色發白地看著眼前的老師,接著便意識到全班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里有太多太多的情緒,好笑的,同情的,不以為然的,看好戲的……
十四歲的靳遠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言不發。
老師的耐心終於被磨滅,她伸手一把抓住了靳遠手中的書,試圖將它拉扯出來。只可惜靳遠幾乎是下意識地使出了最大力氣,死死攥住手裡的書,不讓人將它奪走。
最終,那本書在一記響亮的破裂聲中化為兩半,一半捏在老師手中,一半留在靳遠手中。
在老師飽含怒氣的斥責聲中,靳遠不顧一切地奪過了她手中的那一半,頭也不回地跑出了教室。
那個黃昏,他和那本殘破不全的書一起在吳鎮遊蕩了很久,最後書的主人決定帶著它逃出從前的生活,踏上另一條不一樣的路。
那條路,和音樂有關。
那本書,是吉他彈唱的入門教程。
從那以後,靳遠就變成了眾人口中的不良少年。他不讀書,不上學,成日抱著吉他和一群和他一樣不三不四的少年在吳鎮晃蕩,白天去餐館或是網吧打工,用微薄的薪水買來他的第一把吉他,第一個調音器,第一串霓虹燈,第一次所謂的演唱會。
他從小到大是最聽阿婆話的,但只有這一件事,無論阿婆怎樣苦口婆心,他都始終不肯回頭。
很久很久以後,他對南橋說起這段時光時,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我無法決定我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里,擁有什麼,缺少什麼,渴望什麼,和縱然渴望也永遠得不到什麼。我這個人生來就一無所有,但至少我還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那就是我的人生,我能夠放棄什麼和追求什麼。”
人這輩子也許會缺乏很多,但夢想是足以填補所有空白的存在。
大概也是因為他的孤注一擲,南橋這個出現在他人生里的第一個真心誠意支持他的人也就顯得尤其的彌足可貴。
他永遠都記得在那個有些燥熱的夏日黃昏里,她站在悶熱cháo濕的小院中,紅著臉沖他笑:“我覺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人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明明全世界都在反對你做一件事時,你義無反顧地背道而馳,可當有人給你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勵話語,你便動容不已。
靳遠抱著吉他,站在十四五歲那個夏天,卻好像看到了遙遠的將來,他站在星光無限的舞台上,陪伴他的是他最愛的阿婆,和這個一直一直說要支持他的女生。
這個女生沉默膽小,卻敢於在他打架時挺身而出,為他留下了額頭那道也許會一輩子褪不去的疤。
這個女生按部就班,卻在全世界都反對他輟學追求音樂夢想的時候微笑著對他說:“我覺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她沒有多麼漂亮的面孔和多麼驚人的才華,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甚至有些怯懦的初中女生,可是當她真誠地望著他時,他竟覺得那雙眼眸里似有星光萬千。
那個星光萬千的舞台,和她星光萬千的眼睛,於是成了他年少時候唯一的信仰。
她愛吃蛋糕,可家庭條件不允許她有那麼多可供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他就把打工賺來的錢留下一部分,每日去學校門口接她放學時為她帶一隻小小的蛋糕。
她不喜歡說髒話的人,他就讓胖子和老方管好自己的嘴,絕對不可以在她面前說半句粗口。
她總有那麼多女孩子擔憂不盡的煩惱,他就耐心當她的垃圾桶,收留她所有的壞情緒,哪怕他笨拙口生,不會安慰人,永遠只能點點頭,給她一個鼓勵的眼神。
她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放在心上。
當她似笑非笑地埋怨他:“我不吃香菜的,吃個牛肉麵而已,你幹嘛給我加這麼多呀?”
他點點頭:“我記住了。”
從今以後,給她帶的所有便當都不再有香菜,哪怕餐廳里的菜里有,他也小心翼翼幫她挑出來。
她因為身體不好,一感冒就很長時間都在咳嗽流鼻涕,他永遠比她更細心,包里常常備著手帕和含片,在她需要的第一時間送到她面前。
靳遠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只有一個阿婆,和幾個狐朋狗友。對他來說,南橋是和這些人不一樣的存在,她和他沒有血緣關係,沒有志趣相投,他們本該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因為一次打架事件闖入彼此生命。她額頭上那道為他留下的疤痕像是一個晦澀的隱喻,昭告著他們從今以後都難以分割的命運。
甚至在阿婆離世的那一刻,也只有南橋能把他從仿佛深淵一般的痛苦中拉回來。那個少女用單薄的身軀支撐著他,在他耳邊一字一句地告訴他:“阿靳,你醒醒,你看著我。阿婆她不會希望你變成這樣,你還有我啊,還有老方和胖子,還有音樂啊。”
他從似乎沒有盡頭的黑暗中抬起頭來,看見了這道唯一的光。
那一天,他寫了一首歌。
像是一場漫無目的的逃亡,
一路狂奔,跌跌撞撞;
從未得知明天是什麼模樣,
不過一隻渺小的飛蛾,
在漫長無盡的黑夜裡追尋一道火光。
只可惜就在他以為他和南橋會永遠這樣彼此陪伴下去的時候,南橋忽然消失在了吳鎮,消失在了他此後三年的人生里。
南橋的父親去世了,她忽然從單親家庭的孩子變成了孤兒,一個和他一樣無父無母的孤兒。
他一邊為她的痛苦而痛苦,一邊卻又萌生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喜悅,好似他和她越來越相似,越來越能夠彼此理解。這樣的話,也能更依賴更依靠彼此吧?
可他做夢也沒想到,南橋竟然就這麼人間蒸發,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吳鎮,離開了他。
他發瘋一樣日日去南橋的家門口敲門,可是回應他的永遠都是一片岑寂。
校門口不再有那個撐傘的少女步伐輕快地走向他。
演唱會不再有那個滿臉笑意的小粉絲在觀眾寥寥無幾的台下朝他揮手、為他鼓掌。
沒有人第一時間聆聽他的新歌了。
南橋走了。
忽然間一切都變了樣。他從那個尚有音樂與她陪伴的世界裡被放逐出境,從今以後生命里只有音樂,不再有她。
後來他終於又找到了她,那個時候她身邊卻已經有了一個易嘉言。
後來他終於被經紀人賞識、發掘,那個時候他卻已經成了孤身一人。
很多很多年以後,當靳遠終於站在星光萬千的舞台之上,看著四周吶喊的人群與耀眼的燈火,才忽然發現其實這萬千星光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璀璨絢爛。
在巨大的聲浪與歡呼聲中,他有些疲憊地閉上了眼,恍惚中看見了十四五歲時的那個夏日。他懷抱吉他站在空氣燥熱難當的校園裡,忐忑不安地抬頭看著眼前的少女,期盼她能給予一句肯定。
而當她終於笑出來,對他說出那句“我覺得很棒,真的很棒”時,每一處燥熱的空氣都仿佛變成了秋日的風,涼慡輕柔,讓心都飄飄蕩蕩起來。
那時候,他還沒有那麼多聽眾,沒有昂貴的吉他,沒有水平精湛的樂隊。
那時候,他甚至一無所有,為了生計不得不在餐廳與網吧奔波,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然而那時候,他也擁有一切——音樂和她,是他擁有以後便可不再奢求的一切。
“我的阿婆開著一家小麵館,賣牛肉麵和雜醬面。阿婆很愛我,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我。她說我的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將來等我長大了,他們就會來接我去城裡過好日子。”
可是所有人都在講述著自己的父母做著什麼工作,是怎樣的人,只有他,他不認得自己的父母,不知道他們長什麼模樣,更不知道他們現在在做什麼。
靳遠拿起筆,咬著嘴唇把最後那行字全部叉掉,在輪到他上台朗誦時,固執地坐在座位上,一聲不吭,沉默地反抗。
老師有些愕然,卻又猛然想起辦公室里的老師們曾經說起過靳遠家的情況,頓了頓,她揮揮手:“那好,靳遠你就不用上台朗誦了,下一個同學。”
靳遠下意識地抬頭看著老師。那道來不及收回的目光里有某種奇特的情緒,慢慢的,慢慢的,靳遠才明白,原來這就是那些人所謂的可憐。
就是這時候開始,他開始盼著父母能夠回來。阿婆與阿婆的小麵館逐漸失去了從前能給予他的幸福感,變成了他不願啟齒的秘密。他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特殊的,更不願意人人提起他的家都是一種同情的語氣。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終於開始期待阿婆口中的那一天,當父母賺了錢,就會回來接他和阿婆去過好日子的那一天。
只可惜成長帶來了更多的心智,那些成熟與懂事卻沒有讓他看到父母回來的那一天,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又意識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的父母也許根本不會回來了,他們自從離開吳鎮的那年起,就和家中斷了聯繫,從此杳無音訊。
他們也許忘記了在這個小鎮上還有一位年邁的母親,也許忘記了自己還有一個天真稚嫩的孩子,又也許是因為命運的叵測而遭遇了什麼隱秘又不為人知的災難,所以不得已才回不來。誰知道呢?
總之,他們是完完全全消失在了靳遠的人生里。
有很長一段時間,靳遠一直覺得自己是一株野糙,也許是被來往的候鳥無心播撒在土壤里,竟也長成了無人問津的生命。
初二那年,他輟學了,起因是他上課的時候看課外書,被英語老師抓了個正著。
他的英語一向不好,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又總是很叛逆,總愛和英語老師對著幹,自然而然的,英語老師也不喜歡他。
那個黃昏,他抬頭看著年輕的女老師,死死地拽著手中的書,不肯鬆開。
老師年輕氣盛,既然說出要沒收他的書這種話,沒達成目的也就擱不下臉面,便與他僵持著。
“你松還是不松?”她緊皺眉頭,神情不善地瞪著靳遠。
靳遠也毫不示弱地盯著她,說:“我不松。”
“你以為你不松我就不能把你怎麼樣了,是吧?”老師的聲音里有一點不耐煩了,但仍然忍著怒氣數落他,“靳遠,你說說你怎麼就這麼不上進呢?別的同學每天都在努力念書,只有你,小小年紀不學好,將來長大了想要幹什麼?你不像別人,有父母,有家底,你也不看看自己家裡是個什麼狀況,有什麼底子供你這麼折騰?你爸媽不要你,阿婆年紀又大了,你將來是不是打算去撿垃圾養你阿婆?”
這樣一席話宛若投向湖中的巨石,在靳遠心裡砸出了水花四濺的效果。
從小到大,他聽過很多人說他的家境,但當著孩子的面,大人們怎麼也會有所顧忌,從來沒有一個人像眼前這個英語老師一樣,這麼赤裸裸地將他的不堪他的匱乏揭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靳遠攥緊了手中的書,面色發白地看著眼前的老師,接著便意識到全班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那些目光里有太多太多的情緒,好笑的,同情的,不以為然的,看好戲的……
十四歲的靳遠呆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言不發。
老師的耐心終於被磨滅,她伸手一把抓住了靳遠手中的書,試圖將它拉扯出來。只可惜靳遠幾乎是下意識地使出了最大力氣,死死攥住手裡的書,不讓人將它奪走。
最終,那本書在一記響亮的破裂聲中化為兩半,一半捏在老師手中,一半留在靳遠手中。
在老師飽含怒氣的斥責聲中,靳遠不顧一切地奪過了她手中的那一半,頭也不回地跑出了教室。
那個黃昏,他和那本殘破不全的書一起在吳鎮遊蕩了很久,最後書的主人決定帶著它逃出從前的生活,踏上另一條不一樣的路。
那條路,和音樂有關。
那本書,是吉他彈唱的入門教程。
從那以後,靳遠就變成了眾人口中的不良少年。他不讀書,不上學,成日抱著吉他和一群和他一樣不三不四的少年在吳鎮晃蕩,白天去餐館或是網吧打工,用微薄的薪水買來他的第一把吉他,第一個調音器,第一串霓虹燈,第一次所謂的演唱會。
他從小到大是最聽阿婆話的,但只有這一件事,無論阿婆怎樣苦口婆心,他都始終不肯回頭。
很久很久以後,他對南橋說起這段時光時,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我無法決定我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里,擁有什麼,缺少什麼,渴望什麼,和縱然渴望也永遠得不到什麼。我這個人生來就一無所有,但至少我還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自己掌控的,那就是我的人生,我能夠放棄什麼和追求什麼。”
人這輩子也許會缺乏很多,但夢想是足以填補所有空白的存在。
大概也是因為他的孤注一擲,南橋這個出現在他人生里的第一個真心誠意支持他的人也就顯得尤其的彌足可貴。
他永遠都記得在那個有些燥熱的夏日黃昏里,她站在悶熱cháo濕的小院中,紅著臉沖他笑:“我覺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人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明明全世界都在反對你做一件事時,你義無反顧地背道而馳,可當有人給你一句微不足道的鼓勵話語,你便動容不已。
靳遠抱著吉他,站在十四五歲那個夏天,卻好像看到了遙遠的將來,他站在星光無限的舞台上,陪伴他的是他最愛的阿婆,和這個一直一直說要支持他的女生。
這個女生沉默膽小,卻敢於在他打架時挺身而出,為他留下了額頭那道也許會一輩子褪不去的疤。
這個女生按部就班,卻在全世界都反對他輟學追求音樂夢想的時候微笑著對他說:“我覺得很棒,真的非常棒。”
她沒有多麼漂亮的面孔和多麼驚人的才華,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甚至有些怯懦的初中女生,可是當她真誠地望著他時,他竟覺得那雙眼眸里似有星光萬千。
那個星光萬千的舞台,和她星光萬千的眼睛,於是成了他年少時候唯一的信仰。
她愛吃蛋糕,可家庭條件不允許她有那麼多可供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他就把打工賺來的錢留下一部分,每日去學校門口接她放學時為她帶一隻小小的蛋糕。
她不喜歡說髒話的人,他就讓胖子和老方管好自己的嘴,絕對不可以在她面前說半句粗口。
她總有那麼多女孩子擔憂不盡的煩惱,他就耐心當她的垃圾桶,收留她所有的壞情緒,哪怕他笨拙口生,不會安慰人,永遠只能點點頭,給她一個鼓勵的眼神。
她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放在心上。
當她似笑非笑地埋怨他:“我不吃香菜的,吃個牛肉麵而已,你幹嘛給我加這麼多呀?”
他點點頭:“我記住了。”
從今以後,給她帶的所有便當都不再有香菜,哪怕餐廳里的菜里有,他也小心翼翼幫她挑出來。
她因為身體不好,一感冒就很長時間都在咳嗽流鼻涕,他永遠比她更細心,包里常常備著手帕和含片,在她需要的第一時間送到她面前。
靳遠沒有父母,沒有兄弟姐妹,只有一個阿婆,和幾個狐朋狗友。對他來說,南橋是和這些人不一樣的存在,她和他沒有血緣關係,沒有志趣相投,他們本該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卻因為一次打架事件闖入彼此生命。她額頭上那道為他留下的疤痕像是一個晦澀的隱喻,昭告著他們從今以後都難以分割的命運。
甚至在阿婆離世的那一刻,也只有南橋能把他從仿佛深淵一般的痛苦中拉回來。那個少女用單薄的身軀支撐著他,在他耳邊一字一句地告訴他:“阿靳,你醒醒,你看著我。阿婆她不會希望你變成這樣,你還有我啊,還有老方和胖子,還有音樂啊。”
他從似乎沒有盡頭的黑暗中抬起頭來,看見了這道唯一的光。
那一天,他寫了一首歌。
像是一場漫無目的的逃亡,
一路狂奔,跌跌撞撞;
從未得知明天是什麼模樣,
不過一隻渺小的飛蛾,
在漫長無盡的黑夜裡追尋一道火光。
只可惜就在他以為他和南橋會永遠這樣彼此陪伴下去的時候,南橋忽然消失在了吳鎮,消失在了他此後三年的人生里。
南橋的父親去世了,她忽然從單親家庭的孩子變成了孤兒,一個和他一樣無父無母的孤兒。
他一邊為她的痛苦而痛苦,一邊卻又萌生了一種不為人知的喜悅,好似他和她越來越相似,越來越能夠彼此理解。這樣的話,也能更依賴更依靠彼此吧?
可他做夢也沒想到,南橋竟然就這麼人間蒸發,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吳鎮,離開了他。
他發瘋一樣日日去南橋的家門口敲門,可是回應他的永遠都是一片岑寂。
校門口不再有那個撐傘的少女步伐輕快地走向他。
演唱會不再有那個滿臉笑意的小粉絲在觀眾寥寥無幾的台下朝他揮手、為他鼓掌。
沒有人第一時間聆聽他的新歌了。
南橋走了。
忽然間一切都變了樣。他從那個尚有音樂與她陪伴的世界裡被放逐出境,從今以後生命里只有音樂,不再有她。
後來他終於又找到了她,那個時候她身邊卻已經有了一個易嘉言。
後來他終於被經紀人賞識、發掘,那個時候他卻已經成了孤身一人。
很多很多年以後,當靳遠終於站在星光萬千的舞台之上,看著四周吶喊的人群與耀眼的燈火,才忽然發現其實這萬千星光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璀璨絢爛。
在巨大的聲浪與歡呼聲中,他有些疲憊地閉上了眼,恍惚中看見了十四五歲時的那個夏日。他懷抱吉他站在空氣燥熱難當的校園裡,忐忑不安地抬頭看著眼前的少女,期盼她能給予一句肯定。
而當她終於笑出來,對他說出那句“我覺得很棒,真的很棒”時,每一處燥熱的空氣都仿佛變成了秋日的風,涼慡輕柔,讓心都飄飄蕩蕩起來。
那時候,他還沒有那麼多聽眾,沒有昂貴的吉他,沒有水平精湛的樂隊。
那時候,他甚至一無所有,為了生計不得不在餐廳與網吧奔波,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然而那時候,他也擁有一切——音樂和她,是他擁有以後便可不再奢求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