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被阻隔在西疆,他們收不到任何消息,朝廷也不知西疆存亡。
於是次年,一支從沙州出發的隊伍,取道鄰國,繞一大圈,只為回到關中將西疆地圖、戶籍傳達給朝廷。
這段路,走了整整一年半。
而這一年半,沙州、瓜州的局勢也逐漸變得明朗。
他們有了抵抗西戎入侵的軍民力量,不至於輕易陷落;物資也漸漸富足起來,府庫甚至都有了結餘。
又到一年秋收時,這一日天氣很好,許稷理完帳正要抬頭活動一下脖子,瞿以寧興沖沖地沖了進來:「看,這是最新的地圖!」
許稷看了一眼,其中肅州已劃回來將近一半。
「你不高興嗎?」瞿以寧問她,「地圖重新繪好,大將也回來了。」
「回來了嗎?」
瞿以寧點點頭,他還沒來得及說別的事,王夫南就大步走了進來。瞿以寧一看夫妻相見,立刻扭頭溜出了門。
王夫南走進來就同許稷道:「帶你去個地方。」
下午的陽光好得很,兩人縱馬飛奔,掠過村莊,掠過秋日裡的草地,掠過一望無垠的大漠,暢快得心都要飛出胸膛。
至傍晚時分,才終於放緩腳步。王夫南回頭看一眼許稷,她卻左顧右看。
老實說,雖然在此已生活了這麼久,但因為瑣務繁忙,她幾乎沒有空暇出門感受過西疆的曠達與廣袤。
此時泉池綠地就在眼前,周圍是茫茫大漠,抬起頭,是滿天繁星。
夜色靜美,兩人在泉邊坐下,許稷裹了毯子飲酒取暖,但發現無甚建樹,就又伸出手去貼著王夫南取暖。
如此安靜相處的時刻,兩人心中有無數慨然。
將來的路還很長,但這溫暖能夠傳遞,就沒什麼好懼怕。
許稷先開了口:「不知他們是否抵達了關中,倘若順利,再折回來又要等很久,不知那時又會是怎樣的局勢。」
她可以等,可是她當真十分想念阿樨,想念長安親友。
「我——」
「我知道,我也想得發狂。」
星光慷慨鋪灑,西疆夜風裡蘊滿了思念。
☆、第110章 【一一零】大結局
揚州春日快走到尾聲,炎夏將近,王攸寧從書齋出來,管事小跑過來道:「郎君,車馬都已備好,可以走了。」
王攸寧抬頭看一眼天,這時節日光還不算太熾烈,藍得無邊無際,是適合出行的日子。他應了一聲,走去內室知會妻子。
妻子早將行李收拾妥當,此時支頤挨在窗邊閉目小憩,陽光落在她臉上,一片溫柔。
「該走啦。」王攸寧提起行李,輕聲知會。
妻子慢悠悠地跟出去,上了馬車,挨著對方繼續方才未做完的夢。王攸寧悄悄將帘子放下,車子便緩緩行出了長巷。
百廢待興的揚州城已經恢復了往日生機,閶門外的七里港舟行人往,仍易天下之貨,市人間珍奇。
這條取代了揚州內官河的新河道,如今已流淌了幾十年,迎接了無數商客貨船,也向關中源源不斷輸送養料與血液。
王攸寧對這條河道再熟悉不過,他在這裡出生,也在這裡長大,學的是江淮官話,也會講流利的吳儂軟語。少年時期,舅舅便常帶他到這裡來,一待就是很久。
舅舅一身白袍子坐在七里港邊上,托腮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和永不寂寞的水流,在夕陽中嘀嘀咕咕:「阿樨啊,這條河還是你阿娘主持的工事呢,看它多熱鬧。」
他當時並不太明白,問舅舅:「那麼阿娘現在到哪裡去了呢?」
「很遠的地方。」舅舅這樣回他,然後起身,去放一盞河燈。
但那河燈總是放出去沒多久就沉進水裡,好像根本沒人願意接受那河燈,全被河神給吞掉了。舅舅放了好幾次皆是如此,於是每次都是以忿忿跺腳收尾,氣得甩手說再也不放河燈了。
後來長大一些,他了解到許多事,卻也是平靜地接受,平靜地繼續生活。早年間的戰亂如今他記得不太清了,總感覺是很久遠的事,舅舅平日裡也不會隨便提,反倒是後來從妻子口中了解到一些昔日揚州城外的交鋒與慘烈,都是政權更迭不可避免的血腥之路。
那混戰令他失去了父母,直到西疆通往關內的路再次暢通,他才知道他們仍然活著,而這時,已過了二十七年。
朝廷當時自顧不暇,連關中都保不住,又如何分得出精力顧及遙遠西疆。他們遣派信使回朝,卻遭遇意外未能返回;後來許多年,他們又遣信使歸朝,然那時大周——卻已然覆滅。
他們所得的唯一消息,不過是「大周已經沒了,而朝廷也在好幾年前,就徹底放棄了西疆」。
往東的路漫長曲折,祁連山下馬蹄錚錚,二十七年,包括甘州、肅州、涼州、河隴在內的十二州全部收復,西戎終於讓出隴右,而大散關也終於對他們打開。
阻斷了二十七年的西行路,終於恢復通達。
從揚州到劍南,再往北行到隴右,繼續向西北走,就是西疆大州。不論是風景、作物還是氣候,都是與江南不同的景象,有人講西戎話,有人說官話,口音也十分有趣。
抵達治所沙州這一日,已是初秋時節,沿途瓜果已快要下市,葡萄卻飽滿甘甜,王攸寧看著妻子吃完葡萄,遞去手帕:「到館舍了,住一晚再繼續往前行吧。」
於是次年,一支從沙州出發的隊伍,取道鄰國,繞一大圈,只為回到關中將西疆地圖、戶籍傳達給朝廷。
這段路,走了整整一年半。
而這一年半,沙州、瓜州的局勢也逐漸變得明朗。
他們有了抵抗西戎入侵的軍民力量,不至於輕易陷落;物資也漸漸富足起來,府庫甚至都有了結餘。
又到一年秋收時,這一日天氣很好,許稷理完帳正要抬頭活動一下脖子,瞿以寧興沖沖地沖了進來:「看,這是最新的地圖!」
許稷看了一眼,其中肅州已劃回來將近一半。
「你不高興嗎?」瞿以寧問她,「地圖重新繪好,大將也回來了。」
「回來了嗎?」
瞿以寧點點頭,他還沒來得及說別的事,王夫南就大步走了進來。瞿以寧一看夫妻相見,立刻扭頭溜出了門。
王夫南走進來就同許稷道:「帶你去個地方。」
下午的陽光好得很,兩人縱馬飛奔,掠過村莊,掠過秋日裡的草地,掠過一望無垠的大漠,暢快得心都要飛出胸膛。
至傍晚時分,才終於放緩腳步。王夫南回頭看一眼許稷,她卻左顧右看。
老實說,雖然在此已生活了這麼久,但因為瑣務繁忙,她幾乎沒有空暇出門感受過西疆的曠達與廣袤。
此時泉池綠地就在眼前,周圍是茫茫大漠,抬起頭,是滿天繁星。
夜色靜美,兩人在泉邊坐下,許稷裹了毯子飲酒取暖,但發現無甚建樹,就又伸出手去貼著王夫南取暖。
如此安靜相處的時刻,兩人心中有無數慨然。
將來的路還很長,但這溫暖能夠傳遞,就沒什麼好懼怕。
許稷先開了口:「不知他們是否抵達了關中,倘若順利,再折回來又要等很久,不知那時又會是怎樣的局勢。」
她可以等,可是她當真十分想念阿樨,想念長安親友。
「我——」
「我知道,我也想得發狂。」
星光慷慨鋪灑,西疆夜風裡蘊滿了思念。
☆、第110章 【一一零】大結局
揚州春日快走到尾聲,炎夏將近,王攸寧從書齋出來,管事小跑過來道:「郎君,車馬都已備好,可以走了。」
王攸寧抬頭看一眼天,這時節日光還不算太熾烈,藍得無邊無際,是適合出行的日子。他應了一聲,走去內室知會妻子。
妻子早將行李收拾妥當,此時支頤挨在窗邊閉目小憩,陽光落在她臉上,一片溫柔。
「該走啦。」王攸寧提起行李,輕聲知會。
妻子慢悠悠地跟出去,上了馬車,挨著對方繼續方才未做完的夢。王攸寧悄悄將帘子放下,車子便緩緩行出了長巷。
百廢待興的揚州城已經恢復了往日生機,閶門外的七里港舟行人往,仍易天下之貨,市人間珍奇。
這條取代了揚州內官河的新河道,如今已流淌了幾十年,迎接了無數商客貨船,也向關中源源不斷輸送養料與血液。
王攸寧對這條河道再熟悉不過,他在這裡出生,也在這裡長大,學的是江淮官話,也會講流利的吳儂軟語。少年時期,舅舅便常帶他到這裡來,一待就是很久。
舅舅一身白袍子坐在七里港邊上,托腮看著來來往往的人,和永不寂寞的水流,在夕陽中嘀嘀咕咕:「阿樨啊,這條河還是你阿娘主持的工事呢,看它多熱鬧。」
他當時並不太明白,問舅舅:「那麼阿娘現在到哪裡去了呢?」
「很遠的地方。」舅舅這樣回他,然後起身,去放一盞河燈。
但那河燈總是放出去沒多久就沉進水裡,好像根本沒人願意接受那河燈,全被河神給吞掉了。舅舅放了好幾次皆是如此,於是每次都是以忿忿跺腳收尾,氣得甩手說再也不放河燈了。
後來長大一些,他了解到許多事,卻也是平靜地接受,平靜地繼續生活。早年間的戰亂如今他記得不太清了,總感覺是很久遠的事,舅舅平日裡也不會隨便提,反倒是後來從妻子口中了解到一些昔日揚州城外的交鋒與慘烈,都是政權更迭不可避免的血腥之路。
那混戰令他失去了父母,直到西疆通往關內的路再次暢通,他才知道他們仍然活著,而這時,已過了二十七年。
朝廷當時自顧不暇,連關中都保不住,又如何分得出精力顧及遙遠西疆。他們遣派信使回朝,卻遭遇意外未能返回;後來許多年,他們又遣信使歸朝,然那時大周——卻已然覆滅。
他們所得的唯一消息,不過是「大周已經沒了,而朝廷也在好幾年前,就徹底放棄了西疆」。
往東的路漫長曲折,祁連山下馬蹄錚錚,二十七年,包括甘州、肅州、涼州、河隴在內的十二州全部收復,西戎終於讓出隴右,而大散關也終於對他們打開。
阻斷了二十七年的西行路,終於恢復通達。
從揚州到劍南,再往北行到隴右,繼續向西北走,就是西疆大州。不論是風景、作物還是氣候,都是與江南不同的景象,有人講西戎話,有人說官話,口音也十分有趣。
抵達治所沙州這一日,已是初秋時節,沿途瓜果已快要下市,葡萄卻飽滿甘甜,王攸寧看著妻子吃完葡萄,遞去手帕:「到館舍了,住一晚再繼續往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