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嗯,走吧!”喬榛吐了口中嫩竹葉,他之前還想多拉攏幾個人一起去投奔明主,可那那些人奴顏婢膝的模樣,肯定也是擔不起事情的。

  “喬老大,咱們往去投奔誰?瞿將軍走的時候,丟了一個香囊在我懷裡,你瞧,有兩個大元寶呢。出手這麼大方,咱們去投靠朝廷吧。和戲文里一樣,也算招安了。”一人拿出懷中荷包,道:“瞿將軍丟的時候背著人,保證沒人知道。白蓮娘娘慈悲,允咱們帶走自己的東西,可錢多不壓身,總要為日後考慮啊!”

  喬榛接過元寶看了一眼,又反手投給他,輕聲道:“去投燕王!”喬榛雖然形同反叛,但這是建立在絕對相信柳娘實力的基礎上。雖然不被柳娘所容,但喬榛依然相信柳娘的判斷。柳娘曾說燕王會勝,喬榛深深記得這句話,沒有什麼比從龍之功更重要了。

  “哎哎,可這金元寶……”

  “拿著就是,有人給咱們送錢,還嫌多不成!”喬榛貓著腰跑出竹林,拿著打包好的行禮,帶著自願追隨的三人,一路往北而去。在走之前,還在大門口磕了三個響頭,算是謝過這一路來,唐先生的收留、教導之恩。

  即便被逐出門牆,他身上也帶著白蓮教的痕跡,喬榛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準備去燕王哪裡碰一碰運氣。

  等柳娘從據點轉移之後,燕王通過安插在朝廷軍中的眼線也得到消息,重重派人趕來,撲了個空,在半路上遇到等候多時的喬榛等人,也算有交差的了。

  瞿能快馬加鞭趕回軍營之後,再也無暇他顧,朝廷和逆王正式展開對決。朝廷大軍數倍於逆王,逆王處境艱難,甚至要親身下場指揮作戰,親冒箭矢,身先士卒。

  把逆王逼到了這個地步,朝廷大軍都以為勝券在握,剿滅只是叛亂部隊只是時間問題。

  柳娘率領信眾跟在大軍之後打掃戰場。朝廷號稱百萬大軍,其實不過十多萬,這十多萬人,排開陣勢,也需要開闊的空間。柳娘跟在大軍之後,掩埋戰死之人。挖大坑填埋,在坑邊樹石碑,超度亡魂,也是減少疫病的方法之一。

  處理戰敗者屍首,是勝利者的權利。可朝廷和燕王激戰正酣,誰也沒有這個功夫,連築京觀這等威懾敵軍的好辦法都無人採用。柳娘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火燒屍體,只在戰勝者掠奪走大部分可用兵器、鎧甲之後,讓士兵入土為安。

  大戰中,誰也沒有多餘的心思管柳娘的閒事,柳娘順利安葬戰死士兵,在民間贏得巨大聲望。

  柳娘一路往北,在太行山脈中小五台山落腳,並派人向燕王討要此山地契。這裡已經被燕王實際控制,柳娘派人去的時候,順帶帶著他們在戰場上收攏修整好的兵器、大宗藥材和柳娘的親筆信。

  這是投誠,也是資助,柳娘在信中再次解釋了當年道衍之死,又帶了兵器和大量傷藥給燕王。即便燕王深深憤懣道衍蒙難,也不得不親筆書寫了允諾函和地契,送到柳娘手中。

  “師父,你不是說燕王有人主之像嗎?這樣要挾他,萬一他日後翻臉怎麼辦?”田採薇心有餘悸的問道。

  “難道我日日恭順,他就會放過我不成。至於日後,就看你們的了。”至少在柳娘活著的時候,燕王不會出爾反爾。

  “是,弟子必定勤加練習,必不負師父所託。”田採薇頓時覺得肩上擔子沉重,抱拳應下。

  “嗯,多教導你師弟師妹們,負起大師姐的責任來。”柳娘笑道。她在路上也收了幾個資質不多的孩子,只是暫時未收入門牆,有了喬榛的先例,柳娘對人品更看中了。

  柳娘看著小五台山的清幽景色,她終究還是過上了開宗立派的生活。不是柳娘不想過瀟灑自如的獨行俠日子,可她既然做了這“白蓮菩薩”,就不願白蓮教曇花一現,因她而盛,由她而衰。自古以來,宗教對都在與政治尋求平衡。柳娘一個人太容易受人尊崇仰慕,可她要建立的是即便她去了,也能運行不衰的制度。

  柳娘望著小五台山上初生的太陽壯志滿懷,若能有少林武當之盛況,就不枉她為之奮鬥了。

  第241章 番外

  柳娘未曾改變歷史, 靖難之役終究還是燕王贏了, 在金陵住了近二十年之後, 皇帝遷都到北平。北平一躍成為政治經濟中心, 周邊地價都貴了幾番。柳娘站在小五台山上, 望著北平城的方向, 在這崇山峻岭之中,根本看不到那座興建近二十年的赫赫皇城。勝利者似乎有資格對歷史裝扮修飾,而人們對帝王將相總是過於寬容。二十年過去, 人們仿佛都已經忘了如今的陛下是打著靖難的名頭, 謀逆登上皇位的。

  一位梳著總角的女童恭敬端著一個托盤走到柳娘身邊, 托盤上是幾個細小竹筒, 這是綁在信鴿腿上的傳來的消息。

  柳娘展開一看, 皇帝召集天下有名術士, 破解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遭雷擊對皇權的威脅。剛剛般到新皇宮,老天爺就這樣不給面子,即便是一生鐵血的皇帝也禁不住沉思,難道天命果真不在北平。不過這位一向是逆天而行的人, 當年謀逆都做得, 更何況一個虛無縹緲的天譴。

  童子退下後不久,柳娘的小徒兒蒹葭快步上前,拱手道:“師父, 陛下的使者已經到了,請師父出山做法,鎮壓氣數。同時邀請的還有武當、少林的能人。”

  柳娘搖頭, 道:“就說我出去雲遊了。”柳娘從懷中取出一個荷包扔給她,道:“若是使臣執意逼問,就把這個給他。”

  蒹葭躬身應下,她是柳娘最看重的徒弟,準備把白蓮教教給她來打理。若是有如柳娘一樣,以功德錘鍊自身的人,幾乎要被蒹葭身上的紅光閃瞎眼。不過一個聘婷少女,身上的功德之力就讓人咋舌。所有蒹葭才能躲過了戰亂、水災,一路遇難成祥,遇上柳娘,得她賜名。

  “師父,徒兒不明白,你不是說不可閉門造車嗎?據徒兒所知,武當山、少林寺都有道長高僧進京,我白蓮教身為信徒最廣的,怎能示弱。當今陛下可不是仁和之主,就算不出力,去長長見識也不錯啊。”蒹葭不解問道。柳娘鼓勵她隨時發問,她終究是要接掌白蓮教,她是將白蓮教從一時之教變成為永世之教的人。

  “大約是不甘吧,史書不僅僅是帝王將相的家譜。”柳娘站在山腰平台上,望著深不見底的山谷說了一句這樣莫名其妙的話。

  柳娘奉行從普通百姓中得到信仰願力,常年賑濟百姓,可以說有時候朝廷的反應速度,還不如白蓮教。一旦遇到天災人禍,百姓必定頂禮膜拜白蓮娘娘。為白蓮教長盛不衰,柳娘刻意與朝堂拉開關係,是給自己留的餘地,也是知曉皇帝一直沒忘當年道衍之死。柳娘也沒忘記以殺止殺,弘揚功德,能為禍一方的,肯定有背景,大多數是官員。監察官員是都察院和錦衣衛的職責,白蓮教走江湖野路子,不免撈過界,並不為官員所喜。皇帝也怕這樣細緻入微的侵入,瞧不上官員信奉白蓮教,若是查清楚了,定會貶謫。

  可柳娘去武當少林走一圈,才發現帝王將星、才子俊傑的宣傳和看中是多麼重要,能在這兩處做主持、掌教之人,身上願力也十分驚人。好似平凡的山川河流,得了帝王將相青眼,就能自豪的宣稱“某某曾一日游”,用以吸引普通人,以他人贈與的榮光而自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