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赤焰舊將所代表地是祁王時代的兵制和用將方針,要擱在平時,高階武臣們一定會想方設法阻礙這些人地位的提升,可現在是戰時,狼煙逼近,危在旦夕,只要有人肯到前方血戰,他們當然是大力贊成支持地。
聽到這個提議,蕭景琰沉吟了一下。國家情勢如此,赤焰舊將們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這個他早就想過。可是細細分析下來,也只有聶鋒可以獨當一面,偏偏他的嗓音有問題,指揮起來難免不方便。而其他人細想起來,為大將足矣,但還不太勝任主帥地職責。
想到此處,蕭景琰地目光不由地移向了大廳的東角。那裡樹了一面擋屏,屏上懸掛著一幅詳細地北境地圖,一個修長的身影正站在圖前,負手仰面,凝神細思,看神態仿佛一點兒也沒有被這邊的吵鬧所影響。
“蘇先生,您也來勸勸殿下吧。”沈追覺得近來太子的態度轉變,好象又特別寵愛這位麒麟才子似的,未及多想,已經開口道,“京里沒有主持大局的人,人心會浮動的!”
梅長蘇被他一喊,這才轉過頭來,有些茫然地問道:“沈大人說什麼?”“殿下說他要親征!”
梅長蘇立即一皺眉,抬頭看了蕭景琰一眼,雖未說話,但反對之意甚濃。
蕭景琰知道現在時間確實緊迫,軍事上的事留著殿上這些人也沒什麼好商量的,當下命他們各自去忙手頭的事。等大家都退出之後,他才起身走向梅長蘇,道:“看你的意思,似乎對於將帥的人選,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
“是。”
“別跟我說你要去。就是我去也不會讓你去地。”
“那我們就先說說別的,”梅長蘇也沒強爭,“這場戰事必須動用赤焰舊將。這一點殿下沒有異議吧?不是我自誇,雖然帶的不是熟悉地兵。但赤焰人的聲名擺在哪裡,首先就不需要擔心屬下兵將是否心服地問題。”“這是當然。對赤焰舊將而言,立威這個過程並不難,大家心裡都是敬服的。”蕭景琰贊同道,“再說沉冤方雪就臨危受命。只會令人感佩。若派了其他人去,怕只怕將士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又要賣命為大老爺們掙功勞了……”
“我粗排了一下,東海讓聶鐸去是最合適不過的,你盡可放心;夜秦沒什麼好商量的,暫且不說。北燕拓跋昊率地五萬鐵騎一路狂飆,後備卻有問題,不象是做足了功夫,有多大企圖的樣子,目的很可能只是為了取得勝果之後。跟我們談判,得到金銀財帛,或者要回四十年前割讓給我們的三州之地。拓跋昊是支持他們七皇子的。北燕尚武,他這一戰若能得回失地。七皇子的聲名必然高漲。就算不能,多得些財物也好。他心裡有所欲。卻患所失,根本經不起幾個敗仗,所以對付他,一定要挫其銳氣,等他發現得不償失時,自然會退兵。要論以剛勝剛,以快打快,聶大哥的疾風之名可不是浪得的。雖然他現在說話旁人聽不大懂,不過冬姐已經聽得十分順暢了,他們夫婦同去,再配些好的校尉偏將,拓跋昊絕對討不了好。”
“沒錯,我也是這麼想地,兵分兩路,聶鋒帶七萬人迎擊北燕,大渝那邊就是我……”
“景琰,”梅長蘇按住他的手臂,輕輕搖著頭,“你聽我說,先聽我說說好不好?”
“好,你說吧。”蕭景琰一挑眉,“我看你能說出多大一朵花來。”
“首先,你不能去。這麼大的場戰事,除了前線廝殺以外,後方地補給調度支援更加重要。不是我信不過皇帝陛下,而是根本就不能信他。我敢肯定,你一旦輕出,後果不堪設想,這一點,你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這個我何嘗不知,可是……”
“既然你不能去,那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誰合適去,”梅長蘇快速地截斷了他地話,“站在下階軍官和士兵地立場上來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主帥呢?那一定得是一個真心實意想低御外侮,有聲望,有能力,可以令他們甘願受其驅策地人。除了不能調動的霓凰和西境軍的章大將軍以外,我只想到了一個人。”
“誰?”
“蒙摯。”
蕭景琰眉頭一皺,立時就要反對,被梅長蘇抬起一隻手制止住了,“蒙大哥以前在軍中時,就以作戰勇猛著稱,頗有幾件傳奇軼事,名聲很高,他又是我們大梁的第一高手,在士兵的心中,自然有如天神一般,派他去,場面一定是壓得住的。”
“可是一個人善不善戰,跟適不適合當主帥,這是兩碼事吧?”蕭景琰瞪了他一眼,“你明明知道的,蒙摯確是一員猛將不假,但要擔當主帥之職,他還……”
“我知道,上位者在任命主帥時所要考慮的,當然和士兵們所想的不完全一樣。身為主帥,首要職責是統籌全局,排兵布陣,這些的確不是蒙大哥所長,需要設法彌補……”
他說到這裡,蕭景琰突然明白了過來,“哦,你是不是想跟我說,只要在蒙摯身邊放上一個懂得統籌全局、排兵布陣的人就行了?這個人是不是就是你啊?”
梅長蘇向他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輕聲道:“景琰,你先別急著否決,我也不是憑一時意氣提出這個要求的。想當年的聶真叔叔,不也是不諳武力、身體孱弱嗎?他常年在前線,除了最後誰也沒逃過的那一次,他何曾遇到過危險?這次你讓我去,自然和他一樣,有蒙大哥和衛崢在,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可這次援軍的聲勢,怎麼能和當年赤焰軍比?戰場上的艱難危凶你我都知道。我不是擔心你應付不了戰局,實際上那個是我最不擔心的部分,可是小殊。打仗行軍,那是要體力地!”
“我要是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就不會向你要求出征了。你想想,我明知蒙大哥並非帥才,卻勸你任命他,如果正在交戰的關鍵時刻,我自己突然病個人事不知地。那豈不是害了蒙大哥,更對不起前線的將士和大梁地百姓嗎?”梅長蘇凝視著好友的臉,言辭懇切,“景琰,你相信我,我最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一點不成問題。當前的局勢如此危殆,也由不得我冒險任性啊!”
蕭景琰抿緊了嘴唇,找不出話來反駁他。但心裡終究是懸著地,不肯點頭,索性便板起了臉。不開口。
梅長蘇並沒有進一步勸說,反而慢慢步至窗前。看著庭外有些蕭疏的深秋景致。眉宇之間神情悠遠,仿佛正在回溯時光的逆影。遙想過去的崢嶸與青春。
“北境,是我最熟悉的戰場,大渝,是我最熟悉的對手。”良久後,梅長蘇緩緩回頭,薄薄的笑意中充滿了如霜的傲氣,“也許因為骨子裡還是一個軍人,即使是在這漫漫十三年的雪冤路上,我也隨時關注著大渝軍方地動向,沒有絲毫的放鬆。說句不怕你惱的話,就算是你,也未必比我更有致勝地把握,更遑論他人。擇適者而用,是君主的首責,而你我之間,不過私情而已。景琰,大梁地生死存亡,難道不比我一人安危更加重要?”
梅長蘇剛才並沒有留心聽大殿這邊地爭論,但他說的這最後一句話,卻與蕭景琰試圖說服群臣地那句話一模一樣,令這位背負著江山重責的監國太子不由心頭一緊。
如果面前站著的是林殊,一切自然順理成章,沒有人會想要阻止林殊上戰場的,他是天生的戰神,他是不敗的少年將軍,他是赤焰的傳奇、大梁的驕傲,他是最可信任的朋友,最可依賴的主將……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再堅韌的心志和強悍的頭腦也抵不過病體的消磨,只要一想起他病發暈迷的那一夜,蕭景琰的心便會揪成一團,不管怎麼說,梅長蘇終究不再是林殊了……
“我聽衛崢說,你有一個蒙古大夫吧?”沉思半晌後,蕭景琰想到了一個拒絕的藉口,“我要見見他,如果他說你可以去,我就同意……”
聽到這個要求,梅長蘇的眸中突然快速閃過了一抹複雜的神情,不過瞬間之後就消失了,再仔細看時,表情已被控制得相當完美。
“好吧,我回去跟藺晨說說。”梅長蘇微微欠身,“籌措出征,殿下還有一大堆事要辦,我先告退了。”
蕭景琰被他自若的神態弄得心裡略略發慌,總覺得有些什麼掌控之外的事情在肆無忌憚地蔓延,可細細察時,卻又茫然無痕。
不過這股異樣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前方急報很快又一波接一波地涌了進來,瞬間便占據了他的全部思緒。一系列的兵力調動、人事任免、銀糧籌措、戰略整合,各部大臣們輪番的議稟奏報,忙得這位監國太子幾乎腳不沾地,甚至沒有注意到梅長蘇是什麼時候悄悄退出的。
聽到這個提議,蕭景琰沉吟了一下。國家情勢如此,赤焰舊將們當然不可能置身事外,這個他早就想過。可是細細分析下來,也只有聶鋒可以獨當一面,偏偏他的嗓音有問題,指揮起來難免不方便。而其他人細想起來,為大將足矣,但還不太勝任主帥地職責。
想到此處,蕭景琰地目光不由地移向了大廳的東角。那裡樹了一面擋屏,屏上懸掛著一幅詳細地北境地圖,一個修長的身影正站在圖前,負手仰面,凝神細思,看神態仿佛一點兒也沒有被這邊的吵鬧所影響。
“蘇先生,您也來勸勸殿下吧。”沈追覺得近來太子的態度轉變,好象又特別寵愛這位麒麟才子似的,未及多想,已經開口道,“京里沒有主持大局的人,人心會浮動的!”
梅長蘇被他一喊,這才轉過頭來,有些茫然地問道:“沈大人說什麼?”“殿下說他要親征!”
梅長蘇立即一皺眉,抬頭看了蕭景琰一眼,雖未說話,但反對之意甚濃。
蕭景琰知道現在時間確實緊迫,軍事上的事留著殿上這些人也沒什麼好商量的,當下命他們各自去忙手頭的事。等大家都退出之後,他才起身走向梅長蘇,道:“看你的意思,似乎對於將帥的人選,已經有了大概的想法?”
“是。”
“別跟我說你要去。就是我去也不會讓你去地。”
“那我們就先說說別的,”梅長蘇也沒強爭,“這場戰事必須動用赤焰舊將。這一點殿下沒有異議吧?不是我自誇,雖然帶的不是熟悉地兵。但赤焰人的聲名擺在哪裡,首先就不需要擔心屬下兵將是否心服地問題。”“這是當然。對赤焰舊將而言,立威這個過程並不難,大家心裡都是敬服的。”蕭景琰贊同道,“再說沉冤方雪就臨危受命。只會令人感佩。若派了其他人去,怕只怕將士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又要賣命為大老爺們掙功勞了……”
“我粗排了一下,東海讓聶鐸去是最合適不過的,你盡可放心;夜秦沒什麼好商量的,暫且不說。北燕拓跋昊率地五萬鐵騎一路狂飆,後備卻有問題,不象是做足了功夫,有多大企圖的樣子,目的很可能只是為了取得勝果之後。跟我們談判,得到金銀財帛,或者要回四十年前割讓給我們的三州之地。拓跋昊是支持他們七皇子的。北燕尚武,他這一戰若能得回失地。七皇子的聲名必然高漲。就算不能,多得些財物也好。他心裡有所欲。卻患所失,根本經不起幾個敗仗,所以對付他,一定要挫其銳氣,等他發現得不償失時,自然會退兵。要論以剛勝剛,以快打快,聶大哥的疾風之名可不是浪得的。雖然他現在說話旁人聽不大懂,不過冬姐已經聽得十分順暢了,他們夫婦同去,再配些好的校尉偏將,拓跋昊絕對討不了好。”
“沒錯,我也是這麼想地,兵分兩路,聶鋒帶七萬人迎擊北燕,大渝那邊就是我……”
“景琰,”梅長蘇按住他的手臂,輕輕搖著頭,“你聽我說,先聽我說說好不好?”
“好,你說吧。”蕭景琰一挑眉,“我看你能說出多大一朵花來。”
“首先,你不能去。這麼大的場戰事,除了前線廝殺以外,後方地補給調度支援更加重要。不是我信不過皇帝陛下,而是根本就不能信他。我敢肯定,你一旦輕出,後果不堪設想,這一點,你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這個我何嘗不知,可是……”
“既然你不能去,那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誰合適去,”梅長蘇快速地截斷了他地話,“站在下階軍官和士兵地立場上來看,他們需要什麼樣的主帥呢?那一定得是一個真心實意想低御外侮,有聲望,有能力,可以令他們甘願受其驅策地人。除了不能調動的霓凰和西境軍的章大將軍以外,我只想到了一個人。”
“誰?”
“蒙摯。”
蕭景琰眉頭一皺,立時就要反對,被梅長蘇抬起一隻手制止住了,“蒙大哥以前在軍中時,就以作戰勇猛著稱,頗有幾件傳奇軼事,名聲很高,他又是我們大梁的第一高手,在士兵的心中,自然有如天神一般,派他去,場面一定是壓得住的。”
“可是一個人善不善戰,跟適不適合當主帥,這是兩碼事吧?”蕭景琰瞪了他一眼,“你明明知道的,蒙摯確是一員猛將不假,但要擔當主帥之職,他還……”
“我知道,上位者在任命主帥時所要考慮的,當然和士兵們所想的不完全一樣。身為主帥,首要職責是統籌全局,排兵布陣,這些的確不是蒙大哥所長,需要設法彌補……”
他說到這裡,蕭景琰突然明白了過來,“哦,你是不是想跟我說,只要在蒙摯身邊放上一個懂得統籌全局、排兵布陣的人就行了?這個人是不是就是你啊?”
梅長蘇向他露出一個淡淡的笑容,輕聲道:“景琰,你先別急著否決,我也不是憑一時意氣提出這個要求的。想當年的聶真叔叔,不也是不諳武力、身體孱弱嗎?他常年在前線,除了最後誰也沒逃過的那一次,他何曾遇到過危險?這次你讓我去,自然和他一樣,有蒙大哥和衛崢在,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可這次援軍的聲勢,怎麼能和當年赤焰軍比?戰場上的艱難危凶你我都知道。我不是擔心你應付不了戰局,實際上那個是我最不擔心的部分,可是小殊。打仗行軍,那是要體力地!”
“我要是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就不會向你要求出征了。你想想,我明知蒙大哥並非帥才,卻勸你任命他,如果正在交戰的關鍵時刻,我自己突然病個人事不知地。那豈不是害了蒙大哥,更對不起前線的將士和大梁地百姓嗎?”梅長蘇凝視著好友的臉,言辭懇切,“景琰,你相信我,我最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一點不成問題。當前的局勢如此危殆,也由不得我冒險任性啊!”
蕭景琰抿緊了嘴唇,找不出話來反駁他。但心裡終究是懸著地,不肯點頭,索性便板起了臉。不開口。
梅長蘇並沒有進一步勸說,反而慢慢步至窗前。看著庭外有些蕭疏的深秋景致。眉宇之間神情悠遠,仿佛正在回溯時光的逆影。遙想過去的崢嶸與青春。
“北境,是我最熟悉的戰場,大渝,是我最熟悉的對手。”良久後,梅長蘇緩緩回頭,薄薄的笑意中充滿了如霜的傲氣,“也許因為骨子裡還是一個軍人,即使是在這漫漫十三年的雪冤路上,我也隨時關注著大渝軍方地動向,沒有絲毫的放鬆。說句不怕你惱的話,就算是你,也未必比我更有致勝地把握,更遑論他人。擇適者而用,是君主的首責,而你我之間,不過私情而已。景琰,大梁地生死存亡,難道不比我一人安危更加重要?”
梅長蘇剛才並沒有留心聽大殿這邊地爭論,但他說的這最後一句話,卻與蕭景琰試圖說服群臣地那句話一模一樣,令這位背負著江山重責的監國太子不由心頭一緊。
如果面前站著的是林殊,一切自然順理成章,沒有人會想要阻止林殊上戰場的,他是天生的戰神,他是不敗的少年將軍,他是赤焰的傳奇、大梁的驕傲,他是最可信任的朋友,最可依賴的主將……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再堅韌的心志和強悍的頭腦也抵不過病體的消磨,只要一想起他病發暈迷的那一夜,蕭景琰的心便會揪成一團,不管怎麼說,梅長蘇終究不再是林殊了……
“我聽衛崢說,你有一個蒙古大夫吧?”沉思半晌後,蕭景琰想到了一個拒絕的藉口,“我要見見他,如果他說你可以去,我就同意……”
聽到這個要求,梅長蘇的眸中突然快速閃過了一抹複雜的神情,不過瞬間之後就消失了,再仔細看時,表情已被控制得相當完美。
“好吧,我回去跟藺晨說說。”梅長蘇微微欠身,“籌措出征,殿下還有一大堆事要辦,我先告退了。”
蕭景琰被他自若的神態弄得心裡略略發慌,總覺得有些什麼掌控之外的事情在肆無忌憚地蔓延,可細細察時,卻又茫然無痕。
不過這股異樣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前方急報很快又一波接一波地涌了進來,瞬間便占據了他的全部思緒。一系列的兵力調動、人事任免、銀糧籌措、戰略整合,各部大臣們輪番的議稟奏報,忙得這位監國太子幾乎腳不沾地,甚至沒有注意到梅長蘇是什麼時候悄悄退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