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所以這種紙,周敏索性就將之命名為飛虹紙。以四位先生修書之地命名,自然更增風雅。說不定會隨著經典集注和飛虹樓叢書而流傳下去,後世聞名。
將各項工作都梳理了一番之後,周敏就又閒了下來。畢竟現在沒有新的“業務”要去開拓,其他事情自有成例,不需要她多費工夫。過了一個輕鬆悠閒的年之後,周敏不再讓安氏每天帶著七斤了。
隔輩親很容易造成過度溺愛,周敏對此深有體會,上輩子也見過不少孩子跟著爺爺奶奶被寵成小霸王,所以一早就警醒過來。
之前孩子還小,沒開始學東西,讓安氏帶著也無妨,當然最主要的是滿足安氏和兒孫繞膝的心理。但四個月之後,周敏就打算將孩子接手過來,開始早教了。
聽說她現在就要教孩子學東西,安氏嚇了一跳,差點兒就要認為周敏在虐待孩子了。好在很快看到她拿出來的“教材”,居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甚至這段時間她也在饒有興致的做,比如指給孩子看各種家具、顏色什麼的。
雖然她覺得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教,孩子長大些自然就會了。而且四個月也根本不可能學會,但最後還是妥協了。
誰讓周敏才是正牌子的家長呢?
除此之外,周敏還開始逐漸給孩子添加輔食。雖然專家們說什麼的都有,但在是否需要給孩子添加輔食這個問題上,周敏覺得,應該看小孩子有沒有發出“信號”。他會盯著食物看,表示出興趣,想要去嘗試的時候,就表示可以了。
不過那種嚼了直接餵的方式周敏還是有點兒受不了,所以給孩子吃的都是特別製作的。——製作者,新手爸爸石頭。
此外,隨著開春之後天氣回暖,周敏也將帶孩子的地點轉移到了室外,反正自己去哪裡他也就跟著去哪裡。
周敏待在果園的時間要多一些。
因為今年她打算在自家果園裡弄一個育苗的基地,主要是嘗試嫁接這種培育方式。這種技術如今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還不成熟,所以周敏打算自己研究一番,希望能夠早日將水果品種改良得更多種,味道更好。
一邊做事,一邊教導孩子,這種方法最後竟然給周敏帶來了不少驚喜。
有些東西,她覺得自己已經忘記了,絞盡腦汁怎麼都想不起來。但在給七斤講解的時候,有時不自覺的就把一些知識給帶出來了,等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居然還記得。
據說人的回憶是具有連帶性的,想起了一點之後,就會很容易想起來更多。周敏學過的知識固然已經有一部分已經徹底遺忘,但還有些存在於腦海深處,需要特定的方式激發出來。
而想起來之後,周敏可不會任由它們再從自己的腦海中溜走,而是直接掏出小本子將之記錄下來,等之後整理成書,就算忘記了也可以再去翻閱。
所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齊家山所有人都發現,周敏不管到哪裡都帶著一個小本子,而且時不時就翻出來記錄一些東西。
一開始因為不知道她在做什麼,還弄得大家相當緊張,總覺得她是不是在記錄大家的表現,寫小黑帳之類的。以至於那段時間,所有人干起活兒來都更加認真,尤其是在周敏經過的時候。
後來經過阿香闢謠,知道她只是在記錄跟孩子相關的東西,但是大家已經養成了習慣,一時也很難轉變過來。
讓周敏很高興的是,阿香的婚事終於定下來了。
要說阿香在齊家山的地位,那可是相當特殊。這裡男女比例失調,女性的數量本來就比男性少了很多,而在女性之中,還以大媽居多,年輕姑娘沒有幾個,自然更受珍視。
而阿香做的是織娘這種難度很高的靈巧活兒,跟周敏的關係又最好,其他人都是稱呼東家,她卻是從一開始就叫周敏姐姐,沒有改過。如此一來,便也就很容易得到旁人的追捧。
阿香身上本來就有種母親遺傳下來的慡朗利落,在這種環境之中,更培養出了自信,加上這幾年帶著徒弟,也添了幾分穩重與威嚴。她容貌雖然比不上弟弟阿寶,但勉強也能稱得上是女神級別了。明里暗裡喜歡她的人並不少,只是真正敢追求的沒幾個。
最後抱得美人歸的是張叔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同樣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又因為苧麻杆是造紙原料,小張負責這件事,需要經常兩邊往來,一來二去就動了心思,又費了一番功夫,才讓阿香點頭。
因為是周敏懷孕期間的事,所以她並不了解具體情形,但如今郎情妾意已經十分明顯,張叔又過來求她做主,自然也很樂意成就這樣一門婚事。
四月里,齊老三親自替這一對新人主婚,熱鬧的辦了一場婚禮。
周敏的陪送相當驚人,又自己充當了娘家人,好好給阿香撐了一次臉面。
其實之前曾有一位士子對阿香表示過隱晦的好感,雖然他家中貧寒,但畢竟是讀書人,前程遠大,但阿香最後還是拒絕了。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並不想離開再去適應另一種生活。
這件事她沒有瞞著周敏。雖然阿香說是為了自己,但未嘗不是因為知道周敏還需要她。畢竟她若是走了,苧麻園這一攤子事就要重新去找接手的人,影響會很大。
這份情周敏自然一直念著,自然也不會讓阿香受委屈。她還給新婚的小夫妻放了十天的婚假,讓他們可以趁這個機會,回原來住的地方去一趟,走親訪友,祭拜故人。比如阿香的婚事,至少要對地下的父母稟報一聲。
周敏以前經常吐槽,那些結了婚的人總是很熱衷給人牽紅線,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意思。但現在,看著一樁婚事在自己的主持之下成就,而新人幸福美滿,那種成就感也的確是無與倫比的,讓她都有點兒想再促成幾對了。
好在她有理智,明白這個時代不流行這些,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阿香如果不是父母不在了,也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先戀愛再結婚的體驗。
周敏暫時不能改變這種風氣,也不能慫恿別人去冒險。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讓人身敗名裂。
這天周敏帶著七斤去了花園,這會兒那邊的花都開了,小孩子喜歡鮮艷的顏色,這對他認知世界也有幫助,周敏當然不會錯過。
這些花,種的時候周敏本來是打算嘗試做一下花露或者精油一類的東西,結果一直耽擱著,除了觀賞之外居然沒別的用處。這會兒見到百花爭艷,又將她這心思給勾了出來。
蒸餾花露的器材是現成的,如今齊家自己釀酒,自然有整套齊全的酒具。只要將之修改一番,就可以用來蒸花露了。
才這麼想著,石頭就尋來了。周敏正好將自己的打算跟他說了一遍,讓他去打造一套小型的用具。
“的確是個好想法。”石頭聽完之後,點頭道。這是一個文人會擦粉佩香的時代,至於閨閣之中,就更不必提了。這花露如果能做出來,銷量自然不必發愁,說不得還會形成新的風尚。
不過石頭也沒急著去忙,而是打趣周敏,“若說你愛財,但其實所做的這些事,倒也不全然是為了牟利,多數都有別的用處。若說不愛財,怎麼你一個又一個的主意,全都是用來賺錢的?”
將各項工作都梳理了一番之後,周敏就又閒了下來。畢竟現在沒有新的“業務”要去開拓,其他事情自有成例,不需要她多費工夫。過了一個輕鬆悠閒的年之後,周敏不再讓安氏每天帶著七斤了。
隔輩親很容易造成過度溺愛,周敏對此深有體會,上輩子也見過不少孩子跟著爺爺奶奶被寵成小霸王,所以一早就警醒過來。
之前孩子還小,沒開始學東西,讓安氏帶著也無妨,當然最主要的是滿足安氏和兒孫繞膝的心理。但四個月之後,周敏就打算將孩子接手過來,開始早教了。
聽說她現在就要教孩子學東西,安氏嚇了一跳,差點兒就要認為周敏在虐待孩子了。好在很快看到她拿出來的“教材”,居然都是一些很簡單的東西,甚至這段時間她也在饒有興致的做,比如指給孩子看各種家具、顏色什麼的。
雖然她覺得這些東西根本不需要教,孩子長大些自然就會了。而且四個月也根本不可能學會,但最後還是妥協了。
誰讓周敏才是正牌子的家長呢?
除此之外,周敏還開始逐漸給孩子添加輔食。雖然專家們說什麼的都有,但在是否需要給孩子添加輔食這個問題上,周敏覺得,應該看小孩子有沒有發出“信號”。他會盯著食物看,表示出興趣,想要去嘗試的時候,就表示可以了。
不過那種嚼了直接餵的方式周敏還是有點兒受不了,所以給孩子吃的都是特別製作的。——製作者,新手爸爸石頭。
此外,隨著開春之後天氣回暖,周敏也將帶孩子的地點轉移到了室外,反正自己去哪裡他也就跟著去哪裡。
周敏待在果園的時間要多一些。
因為今年她打算在自家果園裡弄一個育苗的基地,主要是嘗試嫁接這種培育方式。這種技術如今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還不成熟,所以周敏打算自己研究一番,希望能夠早日將水果品種改良得更多種,味道更好。
一邊做事,一邊教導孩子,這種方法最後竟然給周敏帶來了不少驚喜。
有些東西,她覺得自己已經忘記了,絞盡腦汁怎麼都想不起來。但在給七斤講解的時候,有時不自覺的就把一些知識給帶出來了,等說完才意識到自己居然還記得。
據說人的回憶是具有連帶性的,想起了一點之後,就會很容易想起來更多。周敏學過的知識固然已經有一部分已經徹底遺忘,但還有些存在於腦海深處,需要特定的方式激發出來。
而想起來之後,周敏可不會任由它們再從自己的腦海中溜走,而是直接掏出小本子將之記錄下來,等之後整理成書,就算忘記了也可以再去翻閱。
所以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齊家山所有人都發現,周敏不管到哪裡都帶著一個小本子,而且時不時就翻出來記錄一些東西。
一開始因為不知道她在做什麼,還弄得大家相當緊張,總覺得她是不是在記錄大家的表現,寫小黑帳之類的。以至於那段時間,所有人干起活兒來都更加認真,尤其是在周敏經過的時候。
後來經過阿香闢謠,知道她只是在記錄跟孩子相關的東西,但是大家已經養成了習慣,一時也很難轉變過來。
讓周敏很高興的是,阿香的婚事終於定下來了。
要說阿香在齊家山的地位,那可是相當特殊。這裡男女比例失調,女性的數量本來就比男性少了很多,而在女性之中,還以大媽居多,年輕姑娘沒有幾個,自然更受珍視。
而阿香做的是織娘這種難度很高的靈巧活兒,跟周敏的關係又最好,其他人都是稱呼東家,她卻是從一開始就叫周敏姐姐,沒有改過。如此一來,便也就很容易得到旁人的追捧。
阿香身上本來就有種母親遺傳下來的慡朗利落,在這種環境之中,更培養出了自信,加上這幾年帶著徒弟,也添了幾分穩重與威嚴。她容貌雖然比不上弟弟阿寶,但勉強也能稱得上是女神級別了。明里暗裡喜歡她的人並不少,只是真正敢追求的沒幾個。
最後抱得美人歸的是張叔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手藝,同樣有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又因為苧麻杆是造紙原料,小張負責這件事,需要經常兩邊往來,一來二去就動了心思,又費了一番功夫,才讓阿香點頭。
因為是周敏懷孕期間的事,所以她並不了解具體情形,但如今郎情妾意已經十分明顯,張叔又過來求她做主,自然也很樂意成就這樣一門婚事。
四月里,齊老三親自替這一對新人主婚,熱鬧的辦了一場婚禮。
周敏的陪送相當驚人,又自己充當了娘家人,好好給阿香撐了一次臉面。
其實之前曾有一位士子對阿香表示過隱晦的好感,雖然他家中貧寒,但畢竟是讀書人,前程遠大,但阿香最後還是拒絕了。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並不想離開再去適應另一種生活。
這件事她沒有瞞著周敏。雖然阿香說是為了自己,但未嘗不是因為知道周敏還需要她。畢竟她若是走了,苧麻園這一攤子事就要重新去找接手的人,影響會很大。
這份情周敏自然一直念著,自然也不會讓阿香受委屈。她還給新婚的小夫妻放了十天的婚假,讓他們可以趁這個機會,回原來住的地方去一趟,走親訪友,祭拜故人。比如阿香的婚事,至少要對地下的父母稟報一聲。
周敏以前經常吐槽,那些結了婚的人總是很熱衷給人牽紅線,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意思。但現在,看著一樁婚事在自己的主持之下成就,而新人幸福美滿,那種成就感也的確是無與倫比的,讓她都有點兒想再促成幾對了。
好在她有理智,明白這個時代不流行這些,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阿香如果不是父母不在了,也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先戀愛再結婚的體驗。
周敏暫時不能改變這種風氣,也不能慫恿別人去冒險。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讓人身敗名裂。
這天周敏帶著七斤去了花園,這會兒那邊的花都開了,小孩子喜歡鮮艷的顏色,這對他認知世界也有幫助,周敏當然不會錯過。
這些花,種的時候周敏本來是打算嘗試做一下花露或者精油一類的東西,結果一直耽擱著,除了觀賞之外居然沒別的用處。這會兒見到百花爭艷,又將她這心思給勾了出來。
蒸餾花露的器材是現成的,如今齊家自己釀酒,自然有整套齊全的酒具。只要將之修改一番,就可以用來蒸花露了。
才這麼想著,石頭就尋來了。周敏正好將自己的打算跟他說了一遍,讓他去打造一套小型的用具。
“的確是個好想法。”石頭聽完之後,點頭道。這是一個文人會擦粉佩香的時代,至於閨閣之中,就更不必提了。這花露如果能做出來,銷量自然不必發愁,說不得還會形成新的風尚。
不過石頭也沒急著去忙,而是打趣周敏,“若說你愛財,但其實所做的這些事,倒也不全然是為了牟利,多數都有別的用處。若說不愛財,怎麼你一個又一個的主意,全都是用來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