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羅懷秋無言以對,過了一會兒試探性地問道:“那沈暢和劉新雲真的都是被冤枉的嗎?”
葉限沉默了一會兒,從床邊站起身,舒展了一下身體,背對著羅懷秋答道:“劉新雲是的。”
“那沈暢呢?”羅懷秋急切地追問道。
葉限又過了一會兒才答道:“沈暢是個能臣。”
“那他貪墨了嗎?那三十萬兩賑災銀被他吞用了嗎?”
葉限嘆了口氣,轉過身,“那三十萬兩賑災銀就算不被沈暢貪墨,也不可能有多少落到災民手裡。”
羅懷秋忽然感到很悲哀,她原本以為在這場與張居廉的爭鬥中葉限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權力。羅懷秋聲音低啞,“難道這樣沈暢就可以被原諒了嗎?漢中幾萬災民就等著這三十萬兩賑災銀換口飯吃!你們只是為了扳倒張居廉就放過這麼一個貪官污吏。沈暢和張居廉有什麼區別!”
葉限看見羅懷秋眼底的失望,他笑了一下,“斯逸,你以為我們和張居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爭鬥是在做什麼?為民除害嗎?”
羅懷秋張口就想說“難道不是嗎”,但看到葉限臉上久違的嘲諷神色,硬生生咽了下去。
葉限蹲下身,看著羅懷秋的眼睛。羅懷秋別過臉不肯看他。葉限伸手搭住羅懷秋的下巴,扳正她的臉,強硬地讓羅懷秋與他對視,“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與地位罷了。”
“沈暢是貪墨了那三十萬兩賑災銀,但是沒有他朝廷就沒有銀子每年給黃河修堤壩。張居廉是專橫跋扈、擾亂朝綱,但是沒有他就沒有隆慶開海、順義稱臣。這些貢獻可比言官口裡的‘忠孝節義’重要多了。”葉限臉色平靜,卻讓羅懷秋看得莫名陌生,“你現在還覺得張居廉和沈暢罪大惡極嗎?”
羅懷秋被葉限捏得下巴發疼,胸口那種心慌的感覺更令她難受。羅懷秋張了張口,“任之,你弄疼我了。”
葉限鬆開手,重新站起身,自顧自說道:“我們都和張居廉沒有區別,論功德造化,甚至還不及他。”
“那為什麼還是要置張居廉於死地?”羅懷秋眼裡忍不住泛起了淚意。
“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葉限微微一笑,“張居廉侵犯的可不僅僅是我或是陳九衡的權勢地位,他侵犯的可是天家的威儀。”
羅懷秋覺得自己其實早該明白的,“是皇上要他死……”羅懷秋只覺得荒唐,這麼多年的明爭暗鬥,這麼多人為此或死或廢,都只是因為朱駿安對張居廉的厭惡。
“那張居廉交出權柄不就行了嗎?他為什麼要這樣拖垮所有人……”羅懷秋知道自己的話太天真,但她還是感到難以接受。
葉限嘆了口氣,看著羅懷秋強忍淚意的臉,坐到床邊將她摟到懷裡,“斯逸,你為什麼要問這些呢?知道了又有什麼意思。”
六月初一,大理寺卿於淳祐上奏隆慶元年遼王撤藩案中多有疑點,要求重審。
六月初八,原遼王妃和遼王世子乞求面聖訴冤。
六月十一,遼王撤藩案助審、原刑部郎中耿謙承認審理中對遼王多有拷打施刑,遼王因不堪折磨供認所有罪行。
六月十三,遼王撤藩案主審之一、原刑部右侍郎洪超進之子替父呈冤,稱洪超進因不肯夥同張居廉捏造遼王謀反罪名而受迫害下獄,最後慘死獄中。
六月十五,錦衣衛於刑部查出少量未被銷毀的遼王案原始卷宗,內容為時任遼王案主審的原刑部右侍郎洪超進調查案件結果,僅提及遼王於母妃居喪期間不曾守制、私占庶民祭田、與方士交往過密等,並無“犯上作亂、圖謀不軌”等十惡之罪。遼王謀反之罪皆為同為主審之一、時任刑部左侍郎的張居廉所強加於上。
六月十六,張居廉之弟、保定知府張居清承認張居廉陷害遼王致使其身死撤藩是為報私仇。
朱駿安知曉後大怒,立即命令錦衣衛緝拿張居廉,責其解釋清楚。
錦衣衛到張居廉家中時卻發現張居廉已吞金自盡。於是朱駿安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官秩、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其家眷流放瓊州。
“少夫人,於三小姐下午要去挑選陪嫁的衣飾,問您可願意同去?”安慶輕聲詢問正在練字的羅懷秋。
羅懷秋寫完“訶”的最後一勾,把湖筆擱到筆山上,輕輕吹乾濕潤的墨跡,淡淡答道:“去吧。”
安慶臉上止不住的有喜色,羅懷秋這些天來一直都懨懨的沒什麼精神,食量小,晚間也睡得不好,整個人清減了許多,難得今天有興致答應出門。
羅懷秋從椅子上站起來,伸了個懶腰。她以前從不覺得抄寫佛經可以讓人得到什麼慰藉,但現在看著那些晦澀玄妙的文字卻令她稍稍感到心安。
羅懷秋想起了矜持優雅的張六小姐,溫和清俊的張十一郎,他們有什麼錯呢?只因為他們是張家的子女。張六那雙可以分出茶花來的巧手,從今往後卻只能與粗活為伍。羅懷秋說不清自己心裡是什麼滋味,同情、愧疚,抑或是兔死狐悲的虛偽。
羅懷秋抬起頭,窗邊耀眼的陽光直直打在她臉上,羅懷秋躲閃不及,只能眯起眼睛。恍惚間她好像看到張十一郎一襲青衫,仍舊笑得眉眼溫和。
葉限沉默了一會兒,從床邊站起身,舒展了一下身體,背對著羅懷秋答道:“劉新雲是的。”
“那沈暢呢?”羅懷秋急切地追問道。
葉限又過了一會兒才答道:“沈暢是個能臣。”
“那他貪墨了嗎?那三十萬兩賑災銀被他吞用了嗎?”
葉限嘆了口氣,轉過身,“那三十萬兩賑災銀就算不被沈暢貪墨,也不可能有多少落到災民手裡。”
羅懷秋忽然感到很悲哀,她原本以為在這場與張居廉的爭鬥中葉限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權力。羅懷秋聲音低啞,“難道這樣沈暢就可以被原諒了嗎?漢中幾萬災民就等著這三十萬兩賑災銀換口飯吃!你們只是為了扳倒張居廉就放過這麼一個貪官污吏。沈暢和張居廉有什麼區別!”
葉限看見羅懷秋眼底的失望,他笑了一下,“斯逸,你以為我們和張居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爭鬥是在做什麼?為民除害嗎?”
羅懷秋張口就想說“難道不是嗎”,但看到葉限臉上久違的嘲諷神色,硬生生咽了下去。
葉限蹲下身,看著羅懷秋的眼睛。羅懷秋別過臉不肯看他。葉限伸手搭住羅懷秋的下巴,扳正她的臉,強硬地讓羅懷秋與他對視,“當然不是,所有人都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與地位罷了。”
“沈暢是貪墨了那三十萬兩賑災銀,但是沒有他朝廷就沒有銀子每年給黃河修堤壩。張居廉是專橫跋扈、擾亂朝綱,但是沒有他就沒有隆慶開海、順義稱臣。這些貢獻可比言官口裡的‘忠孝節義’重要多了。”葉限臉色平靜,卻讓羅懷秋看得莫名陌生,“你現在還覺得張居廉和沈暢罪大惡極嗎?”
羅懷秋被葉限捏得下巴發疼,胸口那種心慌的感覺更令她難受。羅懷秋張了張口,“任之,你弄疼我了。”
葉限鬆開手,重新站起身,自顧自說道:“我們都和張居廉沒有區別,論功德造化,甚至還不及他。”
“那為什麼還是要置張居廉於死地?”羅懷秋眼裡忍不住泛起了淚意。
“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葉限微微一笑,“張居廉侵犯的可不僅僅是我或是陳九衡的權勢地位,他侵犯的可是天家的威儀。”
羅懷秋覺得自己其實早該明白的,“是皇上要他死……”羅懷秋只覺得荒唐,這麼多年的明爭暗鬥,這麼多人為此或死或廢,都只是因為朱駿安對張居廉的厭惡。
“那張居廉交出權柄不就行了嗎?他為什麼要這樣拖垮所有人……”羅懷秋知道自己的話太天真,但她還是感到難以接受。
葉限嘆了口氣,看著羅懷秋強忍淚意的臉,坐到床邊將她摟到懷裡,“斯逸,你為什麼要問這些呢?知道了又有什麼意思。”
六月初一,大理寺卿於淳祐上奏隆慶元年遼王撤藩案中多有疑點,要求重審。
六月初八,原遼王妃和遼王世子乞求面聖訴冤。
六月十一,遼王撤藩案助審、原刑部郎中耿謙承認審理中對遼王多有拷打施刑,遼王因不堪折磨供認所有罪行。
六月十三,遼王撤藩案主審之一、原刑部右侍郎洪超進之子替父呈冤,稱洪超進因不肯夥同張居廉捏造遼王謀反罪名而受迫害下獄,最後慘死獄中。
六月十五,錦衣衛於刑部查出少量未被銷毀的遼王案原始卷宗,內容為時任遼王案主審的原刑部右侍郎洪超進調查案件結果,僅提及遼王於母妃居喪期間不曾守制、私占庶民祭田、與方士交往過密等,並無“犯上作亂、圖謀不軌”等十惡之罪。遼王謀反之罪皆為同為主審之一、時任刑部左侍郎的張居廉所強加於上。
六月十六,張居廉之弟、保定知府張居清承認張居廉陷害遼王致使其身死撤藩是為報私仇。
朱駿安知曉後大怒,立即命令錦衣衛緝拿張居廉,責其解釋清楚。
錦衣衛到張居廉家中時卻發現張居廉已吞金自盡。於是朱駿安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官秩、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其家眷流放瓊州。
“少夫人,於三小姐下午要去挑選陪嫁的衣飾,問您可願意同去?”安慶輕聲詢問正在練字的羅懷秋。
羅懷秋寫完“訶”的最後一勾,把湖筆擱到筆山上,輕輕吹乾濕潤的墨跡,淡淡答道:“去吧。”
安慶臉上止不住的有喜色,羅懷秋這些天來一直都懨懨的沒什麼精神,食量小,晚間也睡得不好,整個人清減了許多,難得今天有興致答應出門。
羅懷秋從椅子上站起來,伸了個懶腰。她以前從不覺得抄寫佛經可以讓人得到什麼慰藉,但現在看著那些晦澀玄妙的文字卻令她稍稍感到心安。
羅懷秋想起了矜持優雅的張六小姐,溫和清俊的張十一郎,他們有什麼錯呢?只因為他們是張家的子女。張六那雙可以分出茶花來的巧手,從今往後卻只能與粗活為伍。羅懷秋說不清自己心裡是什麼滋味,同情、愧疚,抑或是兔死狐悲的虛偽。
羅懷秋抬起頭,窗邊耀眼的陽光直直打在她臉上,羅懷秋躲閃不及,只能眯起眼睛。恍惚間她好像看到張十一郎一襲青衫,仍舊笑得眉眼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