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爺確實早有防備,當時回天津陪著楊九待產時,陛下態度不明,言辭之中已有暗示,只是當時局勢未定,雲府郭家還有楊九與孩子都是他的責任,他的羈絆,所以他不能退也不能讓。

  如今大局已定,陛下自然就把心思放在他身上了;太師一事是陛下心病,何嘗不是權傾朝野令人難以放心。

  南境軍的副帥來時暗示的話就夠明顯了,為了造成淏城軍懶散的假象,二爺下令“三不”,南境軍拿下守衛權之後陛下就能放心,生死局開。

  副帥留在天津就是為了偷取王印製造假書信,造成雲磊收買南境軍,意圖謀逆的假象。南境大軍遲遲不到也是為了日後的“平叛”,更多原因還是為了掩蓋真相,不讓人懷疑一開始陛下的意圖,反正不進城最後還能圍攻造假,何樂而不為。

  盛京流言四起,張鶴倫的密信也送來了,郭府一門已被圍封,德雲書院開壇設教的事盡數被停。一眾學子聯名上書請求陛下徹查,學士儒生跪於宮門兩日兩夜不曾離去,如今雲府謀逆一事已如烈火烹油,沸鼎之極,正是時候。

  五日之後就是春祭,陛下會前往祭台祭天,屆時百官陪同,百姓隨行。

  天時地利人和。

  堂主領兵從西北回京時請辭,功臣論功行賞時把原本交給堂主的巡防營五千精兵交給了劉筱亭。

  巡防營護衛盛京,等同於把百姓安危握在了手裡。屆時裡應外合,孫九芳出城接二爺前往祭台,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九饢和母親都送出城了,私養的府兵也都派去了蘇州;師父名揚天下,陛下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

  父親堅持留在盛京與雲氏一族共進退,父子協力又有兄弟齊心,二爺端酒相敬謝這一生赤子不悔。

  “此後無論結果,願諸君,前程似錦!”

  生死由己。

  啪!

  疆場廝殺都不曾落淚的爺們,一飲而盡,摔碗為敬。

  ——————————————

  我生死無憾,不愧於天,但我的兄弟至親,必要前程似錦,長命富貴。

  第一百九十六章 兼得

  劉筱亭安排好城中駐軍,孫九芳領人出城接應二爺,護送他去祭台。

  話說簡單。

  陛下疑心早起,巡防營里另外兩名副將都是他的人,劉筱亭的日子並不輕鬆。這一回可算是費了大心才把兩名副將給調了出去,不讓他們有可乘之機。

  孫九芳一人出城也使不得,情勢所迫旁人避之唯恐不及。但真用別的人又唯恐泄露消息,必定得是自己人;最後定下主意隨他一起出城的是德雲一堂學子。

  欒師哥的徒弟,高筱貝。

  一個生得劍眉星目,清瘦高挑的少年,看一眼就想起書里寫的: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按著道理他和劉筱亭是一個輩分的,一個是欒師哥徒弟一個是岳師哥徒弟,所以甭管年紀差幾歲都得管孫九芳叫師叔。

  他們那一批孫子,誒,不是,那一批孩子的徒弟拜師進來的時候正是年少,教習先生也都是同一個自然就玩到了一塊兒。劉筱亭那個不守信的混蛋,說好一起長大,長到一半不長了!眼瞧著他越躥越高,這個頭在書院裡除了師爺謝金能比得過,別得真找不出比咱這貝爺高的了;非要找出兩個個頭差不多的,就數咱們二爺和楠爺了。

  對了,從前秦小爺也是修長挺拔的身形,就是比他們幾個清瘦不少。

  可惜了…

  若他還在,今年兄弟幾人還能一塊兒去郭家給師父磕頭拜年,元宵節還能一塊乘遊船,花神節還能在三慶酒樓喝兩杯,中秋節還能一塊兒賞月,重陽節還能一起去梅嶺…

  可惜了,他不在了。

  正因為不在了,所以那些瑣碎卻美好的事再也做不到了。人只要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

  所以,高筱貝攔住了孫九芳正要往外趕的步子,衣袖料子皺成了一團。

  因是祭典前一日,兵部尚書董大人的閨女,董屺被綁。

  消息今兒才傳到孫九芳的耳朵里,祭天大典已經行了大半。

  按照計劃劉筱亭留守城中控住城中守衛,張鶴倫禁軍負責祭台沿途的護衛,孫九芳要出城接二爺,裡應外合送他去祭台。

  祭天結束時,文武百官盛京百姓都在場,一個萬眾矚目,騎虎難下的局面。

  這是雲磊洗清嫌疑最好的時機,朝臣百姓在前,雲府一門洗清嫌疑,當著這也多人的面兒,陛下在真相面前也絕對沒有反駁的餘地。日後郭家與雲府的安危榮辱都在百姓的眼皮子底下,皇室一舉一動都被看在眼裡,起碼往後幾十年不會再起波瀾。

  董屺在這個節骨眼上被綁了。

  “鬆開。”

  孫九芳不是一個嚴肅的人,平日裡師兄弟幾個說起話來都是親和的;除了他被逼得不行了,還努力用師父教的涵養來克制。

  “你不能去!”高筱貝並不了解他,只是同門師兄弟,幾個少年都是一起長大的,不說交心知己難得竹馬情義。

  他不能讓他去,不能看著他去送死。

  “巡防營已經撥出一隊精英了,他們會把人平安帶回來。”高筱貝說著,每張口一字這心裡的底氣就少一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