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換位思考,當你的國家做了絕對的錯事,這種懊惱和憤怒是無可比擬的。日本那麼美,可它卻有那麼不堪入目的瑕疵。如果是我,我無法忍受。

  啊,跑題了,我是說,看了那麼多抗日劇,終於有機會下筆寫一個故事,我確實盡了全力。、

  番外我要寫一寫抗聯。我是遼寧朝陽人,朝陽是個小城,非常小,一天能繞著市區轉好幾圈,李幼斌老師在這裡的清風嶺拍了《中國地》,然而這裡在當年,只用很少很少的兵力就被占下了。

  北票是朝陽的地級市,我的老家在那裡。北票的煤礦當年很豐富,日本人專門建了車站來運煤,鐵路也是他們修的。幾年前老車站才被扒掉,但鐵路還在用,沿路的能家,金鉤等小站還是那些房子,矮小而結實。我的姥姥今年78歲了,日本人來的時候她才7、8歲,我的太姥姥一個人邁著小腳帶著她和我舅爺一起,趁夜色穿過小樹林跑到河套上游去找太姥爺。

  姥姥說,兩方軍隊隔著樹林放槍,子彈颼颼的過,在夜裡是亮的,一截一截的。她不會說,其實就是夜晚的彈道。太姥姥讓他們千萬不要出聲,然而舅爺那時候才三四歲,指著子彈,脆生生的問:

  “娘,你看那是啥?”

  姥姥總是叨咕這件事,她說記得最清楚,當時嚇死了。

  北票有萬人坑,姥姥說,村子在山那頭兒,也沒得著什麼信兒,就被屠盡了。後來下了場大雨,山上衝下來的水是紅的,可臭,上去挖了一下,才知道村子沒了。

  姥姥說,日本人說話聽不懂,他們村長聽得懂,去給人家當漢奸,抓他們的雞給日本人去吃,還讓他們給日本人補鞋。

  剩下的她都記不得了,而太姥姥已經走了。太姥姥一生,據說是縣城裡念過書的,經歷了清朝,裹了小腳,後來民國,東北來了軍閥,混戰,沒消停,又來了日本人,後來解放又是公社和大躍進,她活了八十多歲,我還記得她,會掀開那種大柜子,給我冰糖和棗子吃,我九歲的時候她走了。

  我沒機會問起她波瀾壯闊的一生。

  所以很多故事都是離我們非常近的,近的可怕。

  我看《我的團長我的團》,迷龍唱“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我流淚了。我想我懂迷龍。

  說了很多有的沒的,這就是我寫故人的時候,心中所想的東西。

  但真的,真的謝謝,謝謝你們給我講這個故事的信心,我愛你們,愛所有的太太和小天使。

  最後,我準備好了,來吧,長評們!

  第七十一章 番外.1 半折唱念作餘歡

  鶴瀾以前不叫鶴瀾。

  他家在前清的時候,是有名的商賈世家,也出過些官,後來時局動盪,家道越來越中落,到了鶴瀾祖父這一輩,北平城內待不下去了,便放棄祖宗產業出了北平,到河北一帶做生意,慢慢的竟然又起家了。

  鶴瀾便是在逐漸重新殷實的家境中出生的。祖父經歷了大起大落,看著尚在襁褓,眉眼卻已經顯出俊俏的小孫孫,撫須嘆道:

  “不求這孩子以後有鴻鵠志,問安國道,只求他這輩子都順心快樂。”

  於是鶴瀾就有了名字,沈餘歡。

  願餘生盡歡。

  然而沈餘歡小少爺從小就不是個安分的主兒,沈家發現,讓這小祖宗順心是件勞心勞神的事兒,不是前院上房便是後院打狗,要麼就去找家裡幹活的小丫頭叫好姐姐。

  等這孩子終於長到了七八歲可以送去私塾的年紀,厄運也悄悄的來了。

  鶴瀾已經記不清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他被誰忽然牽起來,忽然坐上了馬車,隨便和誰說了會兒話,他便到了青瓦大院兒,很黑,不像家裡擺滿花盆,裡面很多孩子蹦來蹦去,詭異又有趣,像是灰色牢籠里的猴兒,毛皮上落滿埃燼。

  他在一瞬間感到了一種陌生的恐慌和蕭瑟,然而轉身欲走時,卻被人輕易地從背後抱起來,放在桌子上,像一件商品似的摸這裡,掰那裡,然後,又真的成為了一件商品,帶他來的人拿了錢,走了。

  從此,沈餘歡叫沈闌了。

  一直到十六歲,他都是沈闌。

  那時候他還沒有上台的資格,已經十六歲了,別說算不得角,連臉都沒露過。沈闌對此也不甚在意,就依舊練自己的功,唱自己的曲,記憶里錦衣玉食的日子模糊不清。他不是沒想過逃走,但幾次都失敗了,等年歲長了,關於那個家的記憶就淡了許多。戲園子為了讓他們記戲詞,都會教讀書識字,沈闌本就會一些,漸漸的竟比其他人都懂得多,忠君義氣,夢裡多情,種種都在他心裡。他經常去睿王府旁邊的街口逛,那裡總有些舊書攤子,書便宜,又允許隨便翻看。

  在這個地方,沈闌認識了去買書的教書匠,又過了兩年,沈闌十八歲的時候,教書匠死了,沈闌入了共產黨。

  他有了代號,胡笳。

  北平淪陷的那天,沈闌他們的戲班子想要趁亂逃出北平去,他作為中共特工小組的成員,卻是被分到了留守的命令。兵荒馬亂之中戲班無暇顧及他這麼個小角色,沈闌便看準了時機往城裡溜......

  “那後來呢?”

  風吹過來,鶴瀾驚了下,他低頭看去,幾個兵蛋子坐在他旁邊,白牙在黃昏下明晃晃的。他和他們明亮單純的眼睛對視,他們期待他說出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英雄故事,就像平時傳頌的那些話本般的故事一樣,在敵後的險境中力挽狂瀾,來去如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