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聲音大得,驚了李君城和那小乞丐兩人。李君城縮縮腦袋,一邊道:“姐姐你可別嚇人啊,這位小兄弟只是無辜的。”
軍中有令,不可延誤出征時機。李君城看著時候差不多到了,看了小乞丐一眼,也便趕緊拉著寧珂走了。
那時候她雖少年早慧,卻也不知有些事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任是她飽讀詩書,也無法想到世事無常,八年前的一次相遇,早已註定日後的人生里,與這幾人糾纏不歇。
出征的日子裡,其實是十分無聊的。沉重的軍律壓下來,哪怕她算是主將的親戚,也不得不恪守軍規。
寧珂在軍中時,最恨他人以“寧將軍之女”的頭銜稱呼她。她的父親是當朝一代名將沒有錯,但她卻不想僅僅做個“寧將軍之女”。
她要做寧珂,她要做一個人人提起她的名字,都會又怕又敬的寧珂。
寧珂的脾性本就不算好,加上她的身手不錯,在京中時寧父曾為她聘請不少武師傳授她武學。她根骨極好,學這些也很快,沒過一段時日,京中居然再也尋不到一個可以教導她武藝的武師。
寧父本想著為她聘請宮中侍衛首領,只是寧珂拒絕了。彼時她跪在中堂前,先拜下一個大禮,脆聲道:“女兒不孝,女兒想去從軍。”
當時寧母險些就掀了手上的茶盞,倒是寧父摸著鬍子,目光高深莫測地看著跪著的她,沉聲道:“從軍可不是一件隨口說說的事。珂兒,你可知你這一去,便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女兒明白。”
寧家這一輩,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們都是軍中兒郎,大女兒也早早嫁作人婦,如今留待閨中,尚無建樹的,確是只剩她一人。
這個提議被擱置了幾天,最終寧父首肯,將她託付給了正要帶軍出征的李氏將軍李睿。
“唔,原來你家哥哥們都從軍了啊?”
“你哥哥不也是?還是個五品定遠將軍。”
十四歲的李君城撇撇嘴,道:“就算大哥他是驃騎大將軍,那也是他,又不是我。我最多替他高興高興而已。”
李君城的大哥李君意,和寧珂的大哥是一輩的,往常里他來寧府做客時也常常和她切磋一二,只是礙著規矩多少讓了幾招。
哪怕是讓了幾招,寧珂依舊被壓製得幾乎翻不了身,當下眼睛發亮就要拜師,李君意連忙躲了。寧珂這一拜師,輩分問題就不好說,何況他還在從軍,本就沒有時間教導這個小姑娘。
是以寧珂在李君城口中聽到李君意的名字時,還是很興奮的,那模樣就差直接闖到對方帳子裡再切磋一番了。
李君城看她這幅模樣,也低低笑道:“你看你這幅樣子,哪裡像是個女兒家?以後可怎麼嫁人哦?”
寧珂挑眉,“誰說提槍縱馬保家衛國是男兒才能做的?我偏要讓你們知道,女兒一樣能做!做得還分毫不差!”
很多年之後,她確實做到了。
而明威將軍的背後,到底是有多少艱辛,恐怕也只有寧珂自己才知道了。
她和李君城一樣,成名於當初劍南道的扶州之戰。
扶州之戰中,唐軍堅守扶州長達一月有餘,最終被對方以火焚城,主將被逼下城樓和對方談判。
她當時是跟隨李睿在松州作戰的,聽聞扶州被圍,上命領了一百人,就要前赴扶州救援。當時松州戰局已塵埃初定,李睿就撥給了她這一百人作為先鋒軍,先前往扶州一探虛實。
然而她終究還是遲了,當她終於趕到扶州時,卻得知唐軍與對方談判破裂,李君意兄弟危在旦夕。
當時唐軍留守的將領都在帳中商量如何營救主將,卻沒有人真正下達指令採取行動。
那一瞬間,寧珂忽然就懂得了,李君意兄弟身陷囹圄,未必只是敵方策略高明,更可能有小人作祟。
或許有當年同在扶州作戰的將領還記得,當時帳中諸位將領都在商量如何營救,卻只有那少女揚眉提槍,話語出口有如滄風卷旗,冷笑道:“你們儘管在這裡商討如何放棄你們的主將,如何向聖上上書你們的功勞。如今,你們的主將就在對方營帳中拼死抵抗,而你們在這裡虛與委蛇。可惜,寧珂心氣高傲,不屑與爾等為伍。李將軍兄弟你們不救,我救!”
軍隊需要兵符才可調動,扶州駐軍的兵符本是在主將手裡,主將不在,便是在副將手裡。然而那副將一看便知是不會交出兵符的,寧珂沒有再作思量,冷咤一聲,便上馬,帶著她自己的一百軍士,毅然出城。
她一馬當先的身影單薄,卻一往無前。
當她殺到對方營帳前時,正見著李君城扶著半身鮮血的李君意出來。
李君意與對方主將談判不和,對方主將卻沒想立刻下殺手,而是和李君意打了一個賭——若是他二人能安然無恙回到扶州城中,那今日圍兵,吐蕃自會退兵三里。而若是他們回不到,那今日便以他二人的血祭旗,而後攻城!
寧珂聽李君城這麼一說,當即便大笑了三聲,手中長槍卻毫不留情指向人群中對方主將,冷笑道:“豎子焉可謀之!”
而後她一拍李君城的肩膀,冷聲道:“今日你必須護送你大哥回到扶州城,不論是死是活。你去!我給你斷後!”
“不可!”李君城亦道,“我怎可躲在女子身後!”
寧珂大笑:“你以為這一路真的好走?從這裡到扶州城,不僅是吐蕃軍在瞧著,扶州的唐軍未必就想讓你們活!”
她瞧著李君城驚詫的表情,將他一推:“護好李大哥!可莫要讓我瞧不起你!”
寧珂帶來的一百人中,立刻變換隊形,護住他的後方。李君城牽著踏秋,深深看了寧珂一眼,最終沉聲道:“寧姑娘今日大恩,李某來日必報!”
“好!我記著了!”寧珂的眼被風吹得發紅,瞧著李君城在兵士的護送下漸漸退後去,她的話音越來越冷,“今日扶州之圍,未必是吐蕃大軍占盡上風。先前珂於帳中所言,你們也聽見了,若珂不幸死在這裡,還請能活下來的兄弟幫忙一二,將我的屍體就地焚燒,骨灰送回京中。”
長風獵獵,寧珂沒有再看任何人,只是轉過身背對著一整座城的血與火,用她手中的槍擋下四面八方而來的箭矢。
當日扶州城下的血誓,最終也沒有真正應驗。只是當她千方百計趕回扶州城內時,那位年輕的定遠將軍已經已經停止了呼吸。
寧珂出身將門,對生死之事早已看得通透,但當看到滿身鮮血的李君意躺在榻上,一手殷紅的手指還停留在略顯青澀的少年額上時,她有那麼一瞬間,竟然覺得身體裡頭是深入肺腑的寒。
李君意的死,未必就是吐蕃攻勢太過猛烈。
便是在那一日裡,一顆懷疑的種子便落定在少女心底,此後經年累月,葳蕤生長,最終長成盤根虬結的大樹,不可撼動。
扶州戰後的第三年,十六歲的少女將軍回朝受封軍銜之後,毅然決然隨她曾經的主將一起辭去了軍權,繼而拜入了浩氣盟張桎轅所屬。
軍中有令,不可延誤出征時機。李君城看著時候差不多到了,看了小乞丐一眼,也便趕緊拉著寧珂走了。
那時候她雖少年早慧,卻也不知有些事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任是她飽讀詩書,也無法想到世事無常,八年前的一次相遇,早已註定日後的人生里,與這幾人糾纏不歇。
出征的日子裡,其實是十分無聊的。沉重的軍律壓下來,哪怕她算是主將的親戚,也不得不恪守軍規。
寧珂在軍中時,最恨他人以“寧將軍之女”的頭銜稱呼她。她的父親是當朝一代名將沒有錯,但她卻不想僅僅做個“寧將軍之女”。
她要做寧珂,她要做一個人人提起她的名字,都會又怕又敬的寧珂。
寧珂的脾性本就不算好,加上她的身手不錯,在京中時寧父曾為她聘請不少武師傳授她武學。她根骨極好,學這些也很快,沒過一段時日,京中居然再也尋不到一個可以教導她武藝的武師。
寧父本想著為她聘請宮中侍衛首領,只是寧珂拒絕了。彼時她跪在中堂前,先拜下一個大禮,脆聲道:“女兒不孝,女兒想去從軍。”
當時寧母險些就掀了手上的茶盞,倒是寧父摸著鬍子,目光高深莫測地看著跪著的她,沉聲道:“從軍可不是一件隨口說說的事。珂兒,你可知你這一去,便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
“女兒明白。”
寧家這一輩,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兒子們都是軍中兒郎,大女兒也早早嫁作人婦,如今留待閨中,尚無建樹的,確是只剩她一人。
這個提議被擱置了幾天,最終寧父首肯,將她託付給了正要帶軍出征的李氏將軍李睿。
“唔,原來你家哥哥們都從軍了啊?”
“你哥哥不也是?還是個五品定遠將軍。”
十四歲的李君城撇撇嘴,道:“就算大哥他是驃騎大將軍,那也是他,又不是我。我最多替他高興高興而已。”
李君城的大哥李君意,和寧珂的大哥是一輩的,往常里他來寧府做客時也常常和她切磋一二,只是礙著規矩多少讓了幾招。
哪怕是讓了幾招,寧珂依舊被壓製得幾乎翻不了身,當下眼睛發亮就要拜師,李君意連忙躲了。寧珂這一拜師,輩分問題就不好說,何況他還在從軍,本就沒有時間教導這個小姑娘。
是以寧珂在李君城口中聽到李君意的名字時,還是很興奮的,那模樣就差直接闖到對方帳子裡再切磋一番了。
李君城看她這幅模樣,也低低笑道:“你看你這幅樣子,哪裡像是個女兒家?以後可怎麼嫁人哦?”
寧珂挑眉,“誰說提槍縱馬保家衛國是男兒才能做的?我偏要讓你們知道,女兒一樣能做!做得還分毫不差!”
很多年之後,她確實做到了。
而明威將軍的背後,到底是有多少艱辛,恐怕也只有寧珂自己才知道了。
她和李君城一樣,成名於當初劍南道的扶州之戰。
扶州之戰中,唐軍堅守扶州長達一月有餘,最終被對方以火焚城,主將被逼下城樓和對方談判。
她當時是跟隨李睿在松州作戰的,聽聞扶州被圍,上命領了一百人,就要前赴扶州救援。當時松州戰局已塵埃初定,李睿就撥給了她這一百人作為先鋒軍,先前往扶州一探虛實。
然而她終究還是遲了,當她終於趕到扶州時,卻得知唐軍與對方談判破裂,李君意兄弟危在旦夕。
當時唐軍留守的將領都在帳中商量如何營救主將,卻沒有人真正下達指令採取行動。
那一瞬間,寧珂忽然就懂得了,李君意兄弟身陷囹圄,未必只是敵方策略高明,更可能有小人作祟。
或許有當年同在扶州作戰的將領還記得,當時帳中諸位將領都在商量如何營救,卻只有那少女揚眉提槍,話語出口有如滄風卷旗,冷笑道:“你們儘管在這裡商討如何放棄你們的主將,如何向聖上上書你們的功勞。如今,你們的主將就在對方營帳中拼死抵抗,而你們在這裡虛與委蛇。可惜,寧珂心氣高傲,不屑與爾等為伍。李將軍兄弟你們不救,我救!”
軍隊需要兵符才可調動,扶州駐軍的兵符本是在主將手裡,主將不在,便是在副將手裡。然而那副將一看便知是不會交出兵符的,寧珂沒有再作思量,冷咤一聲,便上馬,帶著她自己的一百軍士,毅然出城。
她一馬當先的身影單薄,卻一往無前。
當她殺到對方營帳前時,正見著李君城扶著半身鮮血的李君意出來。
李君意與對方主將談判不和,對方主將卻沒想立刻下殺手,而是和李君意打了一個賭——若是他二人能安然無恙回到扶州城中,那今日圍兵,吐蕃自會退兵三里。而若是他們回不到,那今日便以他二人的血祭旗,而後攻城!
寧珂聽李君城這麼一說,當即便大笑了三聲,手中長槍卻毫不留情指向人群中對方主將,冷笑道:“豎子焉可謀之!”
而後她一拍李君城的肩膀,冷聲道:“今日你必須護送你大哥回到扶州城,不論是死是活。你去!我給你斷後!”
“不可!”李君城亦道,“我怎可躲在女子身後!”
寧珂大笑:“你以為這一路真的好走?從這裡到扶州城,不僅是吐蕃軍在瞧著,扶州的唐軍未必就想讓你們活!”
她瞧著李君城驚詫的表情,將他一推:“護好李大哥!可莫要讓我瞧不起你!”
寧珂帶來的一百人中,立刻變換隊形,護住他的後方。李君城牽著踏秋,深深看了寧珂一眼,最終沉聲道:“寧姑娘今日大恩,李某來日必報!”
“好!我記著了!”寧珂的眼被風吹得發紅,瞧著李君城在兵士的護送下漸漸退後去,她的話音越來越冷,“今日扶州之圍,未必是吐蕃大軍占盡上風。先前珂於帳中所言,你們也聽見了,若珂不幸死在這裡,還請能活下來的兄弟幫忙一二,將我的屍體就地焚燒,骨灰送回京中。”
長風獵獵,寧珂沒有再看任何人,只是轉過身背對著一整座城的血與火,用她手中的槍擋下四面八方而來的箭矢。
當日扶州城下的血誓,最終也沒有真正應驗。只是當她千方百計趕回扶州城內時,那位年輕的定遠將軍已經已經停止了呼吸。
寧珂出身將門,對生死之事早已看得通透,但當看到滿身鮮血的李君意躺在榻上,一手殷紅的手指還停留在略顯青澀的少年額上時,她有那麼一瞬間,竟然覺得身體裡頭是深入肺腑的寒。
李君意的死,未必就是吐蕃攻勢太過猛烈。
便是在那一日裡,一顆懷疑的種子便落定在少女心底,此後經年累月,葳蕤生長,最終長成盤根虬結的大樹,不可撼動。
扶州戰後的第三年,十六歲的少女將軍回朝受封軍銜之後,毅然決然隨她曾經的主將一起辭去了軍權,繼而拜入了浩氣盟張桎轅所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