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頁
是的,從看到那孩子的第一眼,他倆就已意識到,1990的性情與天賦就像是自己兩人的結合與升華。而且他們隨後了解到,這孩子沒有戶口或護照——夫婦倆相信他就是這場奇遇恩賜的禮物。
但1990還有位在船上做鍋爐工的養父,於是埃里克只好遺憾地把他當做又一位徒弟教導。唯一的好消息,這小傢伙一點兒也不害怕老師怪異的面容——每當那雙充滿靈氣的金棕色眼睛愉悅地向他們看去,總有種把夫婦倆心都融化的魔力。
“你們有孩子嗎?”與埃里克四手聯彈的間隙,他漫不經心地問道。得到否定的回答後卻稍稍沉下臉色,帶點不可思議地低聲叱罵:“這可不行,你們遲早會被關進孤兒院的。”
在之前的日子裡,夫婦倆差不多已經見識過他那位難得識字的鍋爐工養父對他進行了多麼奇怪的教育,此時也並不試圖同他爭辯。蜜蘿甚至輕巧地擠到琴凳上坐下,黑漆漆的眼眸帶了一點點引誘的神情:“是啊,那你能在我們被關進孤兒院之前當我們的孩子嗎?”
“如果孤兒院的人來抓你們,我可以暫時為你們作證,我是你們的孩子。”1990偏著頭想了想,愉快地回答,幾縷金棕色的頭髮從帽子邊緣活潑地探出一點兒茬頭,“他們之前來抓史密斯船長時,我也是那麼說的。”
他說的是夫婦倆上船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兩人後來才知道,那時候是史密斯船長去信陸地上的孤兒院,試圖送走1990,卻又臨時反悔,謊稱那是自己的子侄。這是十分可行的策略,因為與大多數移民不同,生長於船上的1990天然有種海洋般浪漫不羈的性情,不動不開口時甚至顯得高貴優雅,即便穿著鍋爐工的舊衣改制而成的衣服也像是個落難的王子。
1990與生俱來的對於音樂的靈性在埃里克第一次試圖教他些什麼時就已展露無遺;埃里克為此想法子弄到足夠的錢財後仍執著地隨這艘幾千人的船來來回回。但他不再試圖教導1990樂理或者更為具體的技法,而只是拉著蜜蘿一起,用他們在船上所能找到的一切樂器在1990身邊演奏,試圖將更廣袤的音樂藝術灌進1990天才的腦海里——然後縱容地看他令頭等艙的旅客們沉浸在各種不算優雅的曲調中忘乎所以,或者在三等艙盡情地彈些獨特的,絕不符合任何時期作曲規律的奇特曲調。
相比之下,蜜蘿更珍愛這孩子自由不羈的靈魂。她在輪船遭遇暴風雨時帶他悄悄解下固定鋼琴的輪扣,最初是蜜蘿將小男孩緊緊抱在懷裡,待他年長些便是兩人緊緊地擠在琴凳上,隨鋼琴飄移的節奏彈些隨性的曲調。
“真麻煩,沒有你帶領的時候,我總是不小心撞破船上的玻璃或者別的什麼東西。”1990這樣說的時候,差點兒又被史密斯船長罰去艙底鏟煤,以賠償自己任性造成的損失。而蜜蘿揉了揉少年人由金棕色漸漸向淺棕色轉變的頭髮,笑著承諾下個暴雨天再帶他去琴凳上玩耍。
為了保護這珍貴的自在,他們就像艙底所有的工人那樣,幾乎不糾正他對陸地種種奇怪的誤解——但有兩點例外。一點是,“媽媽”不是某匹馬的名字,而另一點是,陸地上沒有吃人的大鯊魚。
“1990!”蜜蘿習慣性用自己認為最浪漫的部分稱呼他時,應聲的人已從不到埃里克腰高的小男孩長成了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人,擁有深棕色的短直發和眼眸——他仍像小時候那樣自由自在地在艙底“嗚嗚”作響的鍋爐和鋼琴旁嬉戲,這相對常人而言略顯跳脫乃至怪誕的作風卻幾乎完全消滅了他幼年時隱隱顯露的貴族氣質。
“我之前彈得還不錯嗎?”1990快活地問,絕口不提那位專程上船與他比試,卻又慘敗而去的爵士樂名人。而蜜蘿理所當然地點頭,並不覺得有任何不對。
“你沒忘記吧——你前天輸給我了,今天就得跟我們去島上玩玩。”她趾高氣昂的模樣絲毫不像是一位年近四十的婦人。事實上,相對新人類漫長的壽命而言,四十歲與二十歲的變化本就與舊人類二十歲到二十四歲相差仿佛。倒是埃里克,今年五十有餘的他鬢角已經隱隱泛起斑白了。
“我沒忘,夫人!”1990臭著臉回答,頓了頓,又心虛地補充了一句,“你向我保證,島上沒有鯊魚。”其實這時候,他那位鍋爐工養父已經去世有幾年了,而1990也早就了解“鯊魚”這物種的真實情況,甚至不是第一次陪蜜蘿夫婦登島遊玩——但這一切並未改善他對陸地,或者說一切望不到盡頭的事物近乎本能的抗拒。
三人跟史密斯船長打過招呼後,在航線附近一座小島上痛痛快快玩到維吉尼亞號返航——包括1990,但他毫不意外地再次拒絕了兩位長輩登上陸地的提議。
再後來就是可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連維吉尼亞號偶爾也會被天上飛機投下的炸/彈波及——就連頭等艙的旅客們漸漸也不再有閒情跳舞了;人人都變得神色驚惶,行跡匆忙——只除了1990。
那孩子始終神態輕鬆,在這個遍地炮火的世界襯托下近乎荒誕。但他的音樂成了船上傷員們撫慰心靈的良藥。埃里克也想同他一起做這事情,但已上了年紀的老人被依舊年輕的妻子強拉著去了瑞典——那是克莉絲汀的故鄉,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參與二戰的國家。
但1990還有位在船上做鍋爐工的養父,於是埃里克只好遺憾地把他當做又一位徒弟教導。唯一的好消息,這小傢伙一點兒也不害怕老師怪異的面容——每當那雙充滿靈氣的金棕色眼睛愉悅地向他們看去,總有種把夫婦倆心都融化的魔力。
“你們有孩子嗎?”與埃里克四手聯彈的間隙,他漫不經心地問道。得到否定的回答後卻稍稍沉下臉色,帶點不可思議地低聲叱罵:“這可不行,你們遲早會被關進孤兒院的。”
在之前的日子裡,夫婦倆差不多已經見識過他那位難得識字的鍋爐工養父對他進行了多麼奇怪的教育,此時也並不試圖同他爭辯。蜜蘿甚至輕巧地擠到琴凳上坐下,黑漆漆的眼眸帶了一點點引誘的神情:“是啊,那你能在我們被關進孤兒院之前當我們的孩子嗎?”
“如果孤兒院的人來抓你們,我可以暫時為你們作證,我是你們的孩子。”1990偏著頭想了想,愉快地回答,幾縷金棕色的頭髮從帽子邊緣活潑地探出一點兒茬頭,“他們之前來抓史密斯船長時,我也是那麼說的。”
他說的是夫婦倆上船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兩人後來才知道,那時候是史密斯船長去信陸地上的孤兒院,試圖送走1990,卻又臨時反悔,謊稱那是自己的子侄。這是十分可行的策略,因為與大多數移民不同,生長於船上的1990天然有種海洋般浪漫不羈的性情,不動不開口時甚至顯得高貴優雅,即便穿著鍋爐工的舊衣改制而成的衣服也像是個落難的王子。
1990與生俱來的對於音樂的靈性在埃里克第一次試圖教他些什麼時就已展露無遺;埃里克為此想法子弄到足夠的錢財後仍執著地隨這艘幾千人的船來來回回。但他不再試圖教導1990樂理或者更為具體的技法,而只是拉著蜜蘿一起,用他們在船上所能找到的一切樂器在1990身邊演奏,試圖將更廣袤的音樂藝術灌進1990天才的腦海里——然後縱容地看他令頭等艙的旅客們沉浸在各種不算優雅的曲調中忘乎所以,或者在三等艙盡情地彈些獨特的,絕不符合任何時期作曲規律的奇特曲調。
相比之下,蜜蘿更珍愛這孩子自由不羈的靈魂。她在輪船遭遇暴風雨時帶他悄悄解下固定鋼琴的輪扣,最初是蜜蘿將小男孩緊緊抱在懷裡,待他年長些便是兩人緊緊地擠在琴凳上,隨鋼琴飄移的節奏彈些隨性的曲調。
“真麻煩,沒有你帶領的時候,我總是不小心撞破船上的玻璃或者別的什麼東西。”1990這樣說的時候,差點兒又被史密斯船長罰去艙底鏟煤,以賠償自己任性造成的損失。而蜜蘿揉了揉少年人由金棕色漸漸向淺棕色轉變的頭髮,笑著承諾下個暴雨天再帶他去琴凳上玩耍。
為了保護這珍貴的自在,他們就像艙底所有的工人那樣,幾乎不糾正他對陸地種種奇怪的誤解——但有兩點例外。一點是,“媽媽”不是某匹馬的名字,而另一點是,陸地上沒有吃人的大鯊魚。
“1990!”蜜蘿習慣性用自己認為最浪漫的部分稱呼他時,應聲的人已從不到埃里克腰高的小男孩長成了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人,擁有深棕色的短直發和眼眸——他仍像小時候那樣自由自在地在艙底“嗚嗚”作響的鍋爐和鋼琴旁嬉戲,這相對常人而言略顯跳脫乃至怪誕的作風卻幾乎完全消滅了他幼年時隱隱顯露的貴族氣質。
“我之前彈得還不錯嗎?”1990快活地問,絕口不提那位專程上船與他比試,卻又慘敗而去的爵士樂名人。而蜜蘿理所當然地點頭,並不覺得有任何不對。
“你沒忘記吧——你前天輸給我了,今天就得跟我們去島上玩玩。”她趾高氣昂的模樣絲毫不像是一位年近四十的婦人。事實上,相對新人類漫長的壽命而言,四十歲與二十歲的變化本就與舊人類二十歲到二十四歲相差仿佛。倒是埃里克,今年五十有餘的他鬢角已經隱隱泛起斑白了。
“我沒忘,夫人!”1990臭著臉回答,頓了頓,又心虛地補充了一句,“你向我保證,島上沒有鯊魚。”其實這時候,他那位鍋爐工養父已經去世有幾年了,而1990也早就了解“鯊魚”這物種的真實情況,甚至不是第一次陪蜜蘿夫婦登島遊玩——但這一切並未改善他對陸地,或者說一切望不到盡頭的事物近乎本能的抗拒。
三人跟史密斯船長打過招呼後,在航線附近一座小島上痛痛快快玩到維吉尼亞號返航——包括1990,但他毫不意外地再次拒絕了兩位長輩登上陸地的提議。
再後來就是可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連維吉尼亞號偶爾也會被天上飛機投下的炸/彈波及——就連頭等艙的旅客們漸漸也不再有閒情跳舞了;人人都變得神色驚惶,行跡匆忙——只除了1990。
那孩子始終神態輕鬆,在這個遍地炮火的世界襯托下近乎荒誕。但他的音樂成了船上傷員們撫慰心靈的良藥。埃里克也想同他一起做這事情,但已上了年紀的老人被依舊年輕的妻子強拉著去了瑞典——那是克莉絲汀的故鄉,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沒參與二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