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頁
沈嶠不願意給人這樣的印象。
可情勢卻由不得沈嶠猶豫不決遲遲不定。
就在林澗帶兵將要到富州的當口,原本還算穩定的嶺南後院起火,苗人夷人諸多部族聯絡在一起起兵,將沈嶠留下的副將所帶領的一萬精兵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回苗人夷人的聯合起兵能夠這般順利隱秘的進行,全是得益於林鴻和喬氏的暗中安排。
他們夫婦兩個在沈嶠離開嶺南的這段時日裡,瞞著沈嶠的人在私下串聯,將那些不滿沈嶠如此折騰胡鬧的部族聯合在一起,夥同官衙中那些同樣不屈從於沈嶠的官員一同在嶺南點了把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火很快燒遍了嶺南,沈嶠已不能再猶疑不決了,否則嶺南顛覆翻盤脫離他的掌控,他便真的成了孤軍深入,再無迴旋之地了。
沈嶠留下數千軍士阻擊朝廷駐軍和林澗的增援,而後帶著剩下的一萬多將士火速回了嶺南救急。
可這火都燒起來了,又哪有那麼容易就撲滅呢?
沈嶠雖是嶺南將軍,可這嶺南政務皆由林涼這個嶺南知府處置,林涼這個嶺南知府也不是擺在那裡好看的。
沈嶠匆忙回來得知這些事情都是林鴻在背後搞鬼,他一面讓人帶人去鎮壓這些部族的起兵,一面想起林沅和林沅都在他的手裡,便立時將人提了出來,要在林鴻跟前做個籌碼,用這兩個人的性命脅迫林鴻停手。
沈嶠是將消息放出去了,但他也沒有坐等林鴻上門。
林鴻在嶺南點的這把火越燒越大,沈嶠現在是焦頭爛額,有許多的事情都需要他親自去處置。
可是這會兒,嶺南已經在漸漸脫離沈嶠的掌控了。就在沈嶠以為,外頭是四面楚歌但是他的身邊不會出問題的時候,他手下的兩個副將和謀士還是接受了朝廷的招撫背叛了他。
當林沅和林涼帶著人衝進他的營帳中來抓捕他時,沈嶠還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當沈嶠看見林沅和林涼身後站著的是他身邊的副將和謀士時,沈嶠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
“是你們背叛了本將軍?”
那副將和謀士都沒吭聲。
林涼看著被人五花大綁的沈嶠,淡淡道:“他們不是背叛你。他們是棄暗投明。”
沈嶠以為是他的副將和謀士將林涼和林沅放出來的。其實事實倒並不是這樣的。林涼做了幾年嶺南知府,手底下也是有著心腹之人的,這些人散在各處,沈嶠匆忙之間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周密,這才讓林涼和林沅鑽了空子,於是就從沈嶠的掌控中得以出來,從而拿到了主動權。
沈嶠匆匆孤軍起兵,落敗是遲早的事情。
朝廷重兵彈壓,對於沈嶠的人便已經是極大的心理壓力了,再加上被困在富州寸步不得前進,沈嶠的人早就軍心渙散了,之後有了林鴻在嶺南放的一把火,再有林澗領兵增援,那些本就起了異心的人,又怎麼可能跟著沈嶠一條道走到黑呢?
哪怕是不能回頭,他們也不願意再把自己的性命前程栓在沈嶠身上了。
沈嶠一被抓,消息立刻就傳開了,正所謂樹倒猢猻散,他手底下的人也都不顧自己手上的差事了,全都四散奔逃。
林鴻和喬氏帶著人連同那些苗人夷人的部族清理那些渾水摸魚的人,而林涼和林沅則分頭去穩定府衙和軍中的局勢。
沈嶠這邊雖然局勢已定,只剩下一些四散奔逃的叛軍需要抓捕,但在富州,卻還是有一場硬仗要打的。
這壓力過大,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沈嶠雖然被抓/住了,可是沈家人這數年來還是在嶺南花了大心思的,沈嶠身邊有起了異心的人,也有對沈家忠心耿耿的人。
沈嶠留在富州阻擊朝廷駐軍和林澗增援的幾千軍士便是對沈家忠心耿耿的人,又有在林鴻及林涼聯合追擊下逃出來的兩三千人,這些人無處可去,又絕不願意投降,他們一咬牙一橫心,乾脆誓要與朝廷拼個魚死網破你死我活。
這些人又破除萬難趕回富州,與那幾千人匯合,如此一來,卻又有了將近一萬的叛軍。
朝廷駐軍先前與沈嶠叛軍交手時,也是有了不少的損傷,因為人數相當還進入了膠著狀態,難分輸贏。
沈家是累世功勳,沈戍武藝平平,沈嶠卻比他爹要厲害得多。沈嶠本人不但身手了得,要林涼和林沅兩個合力才能將他拿下,他訓出來的兵丁也比朝廷的駐軍要厲害些。
所以人數上不占優勢,便很難攻破叛軍的防線。
林澗率軍前來,便打破了這種僵局。
將近一萬的叛軍,在林澗主攻朝廷駐軍輔助的情形下,三五日後,便被一舉擊潰,約有數千叛軍被繳械,另有數千人投降。
林澗來時,蕭煜早有訓示,不願嶺南因此事生靈塗炭死傷太多。
這一地兵亂,最終受傷的都是黎民百姓,苦的也是黎民百姓。
蕭煜不願趕盡殺絕,只要真心歸順,便不會將人屠殺殆盡。但是對於叛軍的處置,也絕不會輕縱。待得審理清楚後,都要押往邊關之地苦寒之地流放,做苦役贖罪。
蕭煜的聖旨訓示,眾人都恪盡職守盡力遵從,可是這一場叛亂前後持續將近月余,最後官府統計出來,包括中原人苗人夷人在內,仍舊有數百人在這次叛亂中喪生。
可情勢卻由不得沈嶠猶豫不決遲遲不定。
就在林澗帶兵將要到富州的當口,原本還算穩定的嶺南後院起火,苗人夷人諸多部族聯絡在一起起兵,將沈嶠留下的副將所帶領的一萬精兵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回苗人夷人的聯合起兵能夠這般順利隱秘的進行,全是得益於林鴻和喬氏的暗中安排。
他們夫婦兩個在沈嶠離開嶺南的這段時日裡,瞞著沈嶠的人在私下串聯,將那些不滿沈嶠如此折騰胡鬧的部族聯合在一起,夥同官衙中那些同樣不屈從於沈嶠的官員一同在嶺南點了把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這火很快燒遍了嶺南,沈嶠已不能再猶疑不決了,否則嶺南顛覆翻盤脫離他的掌控,他便真的成了孤軍深入,再無迴旋之地了。
沈嶠留下數千軍士阻擊朝廷駐軍和林澗的增援,而後帶著剩下的一萬多將士火速回了嶺南救急。
可這火都燒起來了,又哪有那麼容易就撲滅呢?
沈嶠雖是嶺南將軍,可這嶺南政務皆由林涼這個嶺南知府處置,林涼這個嶺南知府也不是擺在那裡好看的。
沈嶠匆忙回來得知這些事情都是林鴻在背後搞鬼,他一面讓人帶人去鎮壓這些部族的起兵,一面想起林沅和林沅都在他的手裡,便立時將人提了出來,要在林鴻跟前做個籌碼,用這兩個人的性命脅迫林鴻停手。
沈嶠是將消息放出去了,但他也沒有坐等林鴻上門。
林鴻在嶺南點的這把火越燒越大,沈嶠現在是焦頭爛額,有許多的事情都需要他親自去處置。
可是這會兒,嶺南已經在漸漸脫離沈嶠的掌控了。就在沈嶠以為,外頭是四面楚歌但是他的身邊不會出問題的時候,他手下的兩個副將和謀士還是接受了朝廷的招撫背叛了他。
當林沅和林涼帶著人衝進他的營帳中來抓捕他時,沈嶠還有些沒有反應過來。
當沈嶠看見林沅和林涼身後站著的是他身邊的副將和謀士時,沈嶠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
“是你們背叛了本將軍?”
那副將和謀士都沒吭聲。
林涼看著被人五花大綁的沈嶠,淡淡道:“他們不是背叛你。他們是棄暗投明。”
沈嶠以為是他的副將和謀士將林涼和林沅放出來的。其實事實倒並不是這樣的。林涼做了幾年嶺南知府,手底下也是有著心腹之人的,這些人散在各處,沈嶠匆忙之間也不可能將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周密,這才讓林涼和林沅鑽了空子,於是就從沈嶠的掌控中得以出來,從而拿到了主動權。
沈嶠匆匆孤軍起兵,落敗是遲早的事情。
朝廷重兵彈壓,對於沈嶠的人便已經是極大的心理壓力了,再加上被困在富州寸步不得前進,沈嶠的人早就軍心渙散了,之後有了林鴻在嶺南放的一把火,再有林澗領兵增援,那些本就起了異心的人,又怎麼可能跟著沈嶠一條道走到黑呢?
哪怕是不能回頭,他們也不願意再把自己的性命前程栓在沈嶠身上了。
沈嶠一被抓,消息立刻就傳開了,正所謂樹倒猢猻散,他手底下的人也都不顧自己手上的差事了,全都四散奔逃。
林鴻和喬氏帶著人連同那些苗人夷人的部族清理那些渾水摸魚的人,而林涼和林沅則分頭去穩定府衙和軍中的局勢。
沈嶠這邊雖然局勢已定,只剩下一些四散奔逃的叛軍需要抓捕,但在富州,卻還是有一場硬仗要打的。
這壓力過大,有時候也會適得其反。沈嶠雖然被抓/住了,可是沈家人這數年來還是在嶺南花了大心思的,沈嶠身邊有起了異心的人,也有對沈家忠心耿耿的人。
沈嶠留在富州阻擊朝廷駐軍和林澗增援的幾千軍士便是對沈家忠心耿耿的人,又有在林鴻及林涼聯合追擊下逃出來的兩三千人,這些人無處可去,又絕不願意投降,他們一咬牙一橫心,乾脆誓要與朝廷拼個魚死網破你死我活。
這些人又破除萬難趕回富州,與那幾千人匯合,如此一來,卻又有了將近一萬的叛軍。
朝廷駐軍先前與沈嶠叛軍交手時,也是有了不少的損傷,因為人數相當還進入了膠著狀態,難分輸贏。
沈家是累世功勳,沈戍武藝平平,沈嶠卻比他爹要厲害得多。沈嶠本人不但身手了得,要林涼和林沅兩個合力才能將他拿下,他訓出來的兵丁也比朝廷的駐軍要厲害些。
所以人數上不占優勢,便很難攻破叛軍的防線。
林澗率軍前來,便打破了這種僵局。
將近一萬的叛軍,在林澗主攻朝廷駐軍輔助的情形下,三五日後,便被一舉擊潰,約有數千叛軍被繳械,另有數千人投降。
林澗來時,蕭煜早有訓示,不願嶺南因此事生靈塗炭死傷太多。
這一地兵亂,最終受傷的都是黎民百姓,苦的也是黎民百姓。
蕭煜不願趕盡殺絕,只要真心歸順,便不會將人屠殺殆盡。但是對於叛軍的處置,也絕不會輕縱。待得審理清楚後,都要押往邊關之地苦寒之地流放,做苦役贖罪。
蕭煜的聖旨訓示,眾人都恪盡職守盡力遵從,可是這一場叛亂前後持續將近月余,最後官府統計出來,包括中原人苗人夷人在內,仍舊有數百人在這次叛亂中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