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姜文煥聞言震驚道:“竟是伯邑考?!”
東伯侯道:“西岐恐怕到現在還不知伯邑考已遇害,可憐西伯侯被陛下猜忌而囚困於姜里,長子受旨入朝亦死於非命。想當初姜環受jian人挑撥行刺陛下而反栽贓與皇后,若非陛下英明,我姜桓楚恐怕早就被冠以謀反之罪落得斬首下場了,與西伯侯相比何其幸哉!”
姜文煥道:“父親忠心耿耿,皇后膝下尚有太子,謀反之罪乃無稽之談,陛下明辨是非,是為天下之善也。”
東伯侯嘆道:“西伯侯若不愚鈍,應當感激陛下不殺之恩,若因伯邑考之事遷怒,恐心生歹念,且說那西岐二百鎮諸侯亦不是吃素的,若從中挑撥一二,保西伯侯不會反朝歌。”
姜文煥心裡一驚,揮退左右,低聲問道:“父親認為伯邑考被殺與陛下有關?”
東伯侯猛地敲了敲姜文煥的腦袋,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你這榆木腦袋,我什麼時候說過與陛下有關了?”
姜文煥癟了癟嘴,委屈道:“父親剛才不是還說‘若因伯邑考之事遷怒’,言下之意不就是說陛下那啥了伯邑考嗎?”
東伯侯冷哼一聲,訓斥道:“說你有勇無謀你還真是有勇無謀,陛下若要殺伯邑考,直接找個理由在朝歌就把他殺了,哪需多此一舉?且伯邑考進朝眾人皆知,陛下就算真要殺他也不可能在半路動手。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陛下光明磊落,豈會做那等小人之事?”
姜文煥虛心好求道:“那父親認為是誰殺了伯邑考?”
東伯侯瞪眼,沒好氣道:“我又不是神人,怎麼知道誰殺了伯邑考,□□不離十是那些想挑事之人,意欲將伯邑考之事嫁禍到陛下頭上,屆時西岐百姓震怒,反叛之事豈不順理成章?”
姜文煥道:“萬一是陛下故意設此局逼迫西伯侯反商,以坐實西伯侯逆反之心,從而名正言順地除掉他呢?”
東伯侯半晌無語,喃喃道:“言之有理……”
究竟是不是陛下殺了伯邑考,東伯侯最後也沒個定論,又不想捲入這趟渾水,遂命人將伯邑考屍體送往西岐,解釋清楚前因後果並明確表態不想摻進這趟渾水後迅速撤離。
世子去往朝歌,回來的竟然是屍體,其母太姬哭得暈厥過去,姬發與其餘兄弟俱悲痛不已,大將軍南宮适性格直,憤怒地謾罵天子不仁,其餘將士紛紛附和,想起主公還被困於姜里不知何時能歸,皆上諫姬發不如坐實逆反之心起兵反商。
姬發連忙喝止,上大夫散宜生亦上前安撫眾將士情緒,並道:“諸位暫且冷靜,聽在下一言。”
散宜生被西伯侯託付與外事,說話還是很有話語權的,話音一落眾將士都安靜下來看著他。
散宜生道:“世子遇害一事尚有疑點,不可輕斷是陛下所為,如今世子屍身面目全非,難以辨其死因,亦不可妄下定論。主公遠在姜里,麻煩不得,聞主公母太姜亦會占卜之術,或可讓其一試,算出殺害世子的兇手。”
眾將士覺得言之有理,便讓姬發去請太姜,太姜無不同意,命侍兒焚香,取金錢演先天之數,而後得出伯邑考之死乃妖魅所為。
然而山林妖魅眾多,哪只才是兇手?
兇手為妖魅,連為其報仇的機會都沒有,眾人默言,只嘆伯邑考命薄福淺。伯邑考之死就此作罷。
且說姬昌居於姜里,平素教化大行,閒來無事把伏羲八卦。這日推演伏羲八卦,忽然心頭不安,眉眼跳動,於是反覆推算,得出長子伯邑考死於非命頓時大痛,哀呼道:“我再三叮囑邑考不得進朝,偏不聽,如今釀成大禍,豈是自找?罷,天命如此,是禍躲不過啊!”
朝歌皇宮裡,專門暗中監視姬昌的人來報,紂王聽言唇角微勾,輕聲笑道:“那姬昌倒是明事理之人,相比之下,西岐那邊就有些不夠看了。”
鴻鈞把玩著紂王的指骨,調侃道:“西岐沒把此事鬧大,似乎讓陛下失望了?”
紂王嘖了一聲,道:“西伯侯沒逆反之心,不代表西岐將士沒有逆反之心,只是孤未曾料到西伯侯的母親亦會占卜之術,不然定會將伯邑考之死怪罪於孤頭上,然後來朝歌鬧事一場。”
鴻鈞挑眉道:“事情鬧大恐怕有損陛下威名。”
紂王斜眼睥睨,哼笑一聲,神情高傲道:“若區區小事便能損孤之名譽,孤做君王豈不是很失敗?”
鴻鈞傾過身,溫柔寵溺地親吻紂王自信的眉眼,低笑道:“越來越喜歡陛下了,怎麼辦?”
紂王冷哼道:“准你占孤便宜。”
不出片刻,寢宮裡傳來讓人臉紅心跳的低婉□□與斷斷續續的喘息聲……
姜子牙站在黃河渭水交界,望著湍急的河流,掐指一算,而後低聲道:“申公豹。”
且說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想起朝歌有一結義仁兄宋異人,便去投奔對方,數年未見,兩人相見亦歡。宋異人得知姜子牙下山是為入俗,更是欣喜,把酒言歡後,異人慾給姜子牙介紹一門親事。姜子牙本無此意,卻被異人說的動心,恰巧馬員外馬洪有一六十八歲黃花女兒,才貌雙全,與姜子牙頗為般配,異人上門議親,馬洪答應,遂擇良辰吉日以成婚。宋異人排設酒宴,邀莊前、莊後鄰舍,四門親友,慶賀迎親。其日馬氏過門,洞房花燭,與姜子牙成就夫妻。
話說姜子牙成親後,終日思慕崑崙,只慮大道不成,心中不悅,哪有心情與馬氏暮樂朝歡,馬氏不知其心事,只說姜子牙是無用之物,夫妻二人時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姜子牙不甚煩擾,乾脆往城裡擺攤為人卜卦算命做起老本行,只是尚無名氣,來往百姓只當是神棍,一天下來賺不了幾個子,若非馬氏娘家救濟,恐怕早就去喝西北風了。
姜子牙為生活所累,雖有心成就一番大事業,奈何西伯侯姜里羈困,七載未滿,紂王亦非暴君,成湯氣數未盡……總之時機不成熟,姜子牙心中苦悶不堪。
適時申公豹得知姜子牙來到朝歌,還娶了妻,並勞苦於生活,心中大快,並暗諷他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又言天子德政愛民,比之那西伯侯強上不少,言語間頗得意忘形。姜子牙心中鬱結,又無從辯駁,回頭與馬氏吵得更凶。
這日,姜子牙還沒起床就被馬氏數落,心情煩悶,連早飯也不吃氣沖沖地摔門而去,馬氏拿起菜刀在後面追,鬧得整條街都知道。宋異人在街頭攔住姜子牙,詢問其原因,姜子牙搖頭苦笑道:“那馬氏就是只母老虎,老朽得罪不起,不就只有躲嗎?”
為姜子牙做媒的宋異人事先哪知馬氏真實性情,事後知道姜子牙過得不好,心裡愧疚萬分,便時常接濟姜子牙一家,姜子牙也不推脫,如此這般才好受些。
宋異人見姜子牙衣衫不整,腳上穿著一破拖鞋,不禁道:“子牙兄應該還沒吃早飯吧,不如先到我府上填飽肚子,那馬氏還是要寫面子,不會追過來的。”
姜子牙此時飢腸轆轆,便同意了,待填飽肚子就準備慢悠悠地去城裡擺攤了。宋異人拉著他道:“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何不向陛下自薦,以子牙兄的本事定能謀得一官半職。”
姜子牙搖頭嘆道:“一山不容二虎,朝歌終究不是老朽落腳之地啊。”
宋異人不明所以,亦不再強迫他,兩人就此告別。
卜卦算命的道具還在家裡,姜子牙一想到回去又會被馬氏罵,只覺頭疼不已,正在家門附近踟躕,忽然看到馬氏把他的東西全部扔出門外,嘴裡還喋喋罵不休。姜子牙一陣心疼,等馬氏進去後才忙不失地把寶貝撿起來,正欲收起金錢,卻見金錢亂而有序,不由得掐指一算,隨即算出伯邑考有難,心裡有了主意。
然而姜子牙終是遲了一步,伯邑考被妖魅所惑死於非命,而幕後主使卻是申公豹,且按下不題。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乃元始天尊座下弟子,這日太乙真人閒坐洞中,只聽崑崙山玉虛宮白鶴童子持玉札到山,太乙真人接玉札,望玉虛宮拜罷。
白鶴童子道:“姜子牙已下山,請師叔將靈珠子送下山去。”
太乙真人得命,遂前往陳塘關。
陳塘關有一總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侖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遁術。因仙道難成,故遣下山輔佐紂王,官居總兵,享受人間之富貴。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長曰金吒,次曰木吒。殷夫人後又懷孕在身,已及三年零六個月,尚不生產。
李靖指著殷氏之腹,道:“孕懷三載有餘,尚不降生,非妖即怪。”
殷氏亦憂心忡忡,煩惱道:“此孕定非吉兆,教我日夜憂心。”
當晚夜至三更,殷氏睡得正濃,夢見一道人,頭挽雙髻,身著道服,將一物往自己懷中一送,而後猛然驚醒,駭出一身冷汗,忽覺腹中疼痛,擾醒李靖。李靖急忙起身至前廳候等,思緒尚未定,只見兩個侍兒慌忙前來,稱夫人生了個妖精。李靖急忙來至香房,手執寶劍,見房裡一團紅氣,滿屋異香,有一肉球漂浮在空中轉得溜圓。李靖大驚,連忙抽出寶劍往肉球上砍去,肉球從中劈成兩半,驚心甫定,卻見跳出一個小孩兒,滿地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著一個金鐲子,肚皮上圍著一條紅綾,金光四溢。李靖心中駭然驚異,上前將其抱起,只覺小孩甚是可愛,不忍把他當做妖怪處死,與殷氏商議後決定留其性命。
次日,許多屬官來賀喜,李靖一一款待,忽聽中軍官來稟報,有一道人求見。李靖原是道門,怎敢忘本,連忙請入府。此道人正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言明此子與他有緣,欲收為徒弟,李靖連忙應之。太乙真人又問李靖子嗣情況,李靖將長子金吒、此子木吒一一道出,太乙真人便給第三子取名為哪吒,後辭別而去。
此經七年,天現災象,風雲涌動,天下再起波瀾。
第125章
紂王十六年,夏七月,陳塘關李靖三子哪吒因玩性大攪得東海龍王水晶宮晃蕩不已,敖光發怒,其三太子敖丙自請上岸捉拿搗亂者,因不敵哪吒反被打死,並抽掉了龍筋。龍王大怒,恨不能即與其子報仇,隨化一秀士,逕往陳塘關去。
敖光找到李靖要個說法,李靖在後院找到哪吒,哪吒不知禍事將近,還將龍筋拿出來炫耀,只把李靖嚇得夠嗆,連忙帶哪吒去向敖光賠罪。哪吒人小不理事,只以為把龍筋交還給敖光賠個不是即可,卻不曾敖光見物傷情,欲上奏玉帝,李靖聽言大驚,怒罵哪吒是個闖禍精,殷氏亦淚如雨下。
哪吒見父母哭泣,坐立不安,雙膝跪下,道:“爹爹,母親,孩兒今日說了罷。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我如今往乾元山上。問我師尊,必有主意。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豈敢連累父母?”哪吒說罷就出了府門,徑直往乾元山而去,向太乙真人道明來意,太乙真人教他一法,哪吒隨即前往天宮大門,看到敖光正於宮外侯旨,就著“隱身符”的便利擒住敖光一通威脅。
東伯侯道:“西岐恐怕到現在還不知伯邑考已遇害,可憐西伯侯被陛下猜忌而囚困於姜里,長子受旨入朝亦死於非命。想當初姜環受jian人挑撥行刺陛下而反栽贓與皇后,若非陛下英明,我姜桓楚恐怕早就被冠以謀反之罪落得斬首下場了,與西伯侯相比何其幸哉!”
姜文煥道:“父親忠心耿耿,皇后膝下尚有太子,謀反之罪乃無稽之談,陛下明辨是非,是為天下之善也。”
東伯侯嘆道:“西伯侯若不愚鈍,應當感激陛下不殺之恩,若因伯邑考之事遷怒,恐心生歹念,且說那西岐二百鎮諸侯亦不是吃素的,若從中挑撥一二,保西伯侯不會反朝歌。”
姜文煥心裡一驚,揮退左右,低聲問道:“父親認為伯邑考被殺與陛下有關?”
東伯侯猛地敲了敲姜文煥的腦袋,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你這榆木腦袋,我什麼時候說過與陛下有關了?”
姜文煥癟了癟嘴,委屈道:“父親剛才不是還說‘若因伯邑考之事遷怒’,言下之意不就是說陛下那啥了伯邑考嗎?”
東伯侯冷哼一聲,訓斥道:“說你有勇無謀你還真是有勇無謀,陛下若要殺伯邑考,直接找個理由在朝歌就把他殺了,哪需多此一舉?且伯邑考進朝眾人皆知,陛下就算真要殺他也不可能在半路動手。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陛下光明磊落,豈會做那等小人之事?”
姜文煥虛心好求道:“那父親認為是誰殺了伯邑考?”
東伯侯瞪眼,沒好氣道:“我又不是神人,怎麼知道誰殺了伯邑考,□□不離十是那些想挑事之人,意欲將伯邑考之事嫁禍到陛下頭上,屆時西岐百姓震怒,反叛之事豈不順理成章?”
姜文煥道:“萬一是陛下故意設此局逼迫西伯侯反商,以坐實西伯侯逆反之心,從而名正言順地除掉他呢?”
東伯侯半晌無語,喃喃道:“言之有理……”
究竟是不是陛下殺了伯邑考,東伯侯最後也沒個定論,又不想捲入這趟渾水,遂命人將伯邑考屍體送往西岐,解釋清楚前因後果並明確表態不想摻進這趟渾水後迅速撤離。
世子去往朝歌,回來的竟然是屍體,其母太姬哭得暈厥過去,姬發與其餘兄弟俱悲痛不已,大將軍南宮适性格直,憤怒地謾罵天子不仁,其餘將士紛紛附和,想起主公還被困於姜里不知何時能歸,皆上諫姬發不如坐實逆反之心起兵反商。
姬發連忙喝止,上大夫散宜生亦上前安撫眾將士情緒,並道:“諸位暫且冷靜,聽在下一言。”
散宜生被西伯侯託付與外事,說話還是很有話語權的,話音一落眾將士都安靜下來看著他。
散宜生道:“世子遇害一事尚有疑點,不可輕斷是陛下所為,如今世子屍身面目全非,難以辨其死因,亦不可妄下定論。主公遠在姜里,麻煩不得,聞主公母太姜亦會占卜之術,或可讓其一試,算出殺害世子的兇手。”
眾將士覺得言之有理,便讓姬發去請太姜,太姜無不同意,命侍兒焚香,取金錢演先天之數,而後得出伯邑考之死乃妖魅所為。
然而山林妖魅眾多,哪只才是兇手?
兇手為妖魅,連為其報仇的機會都沒有,眾人默言,只嘆伯邑考命薄福淺。伯邑考之死就此作罷。
且說姬昌居於姜里,平素教化大行,閒來無事把伏羲八卦。這日推演伏羲八卦,忽然心頭不安,眉眼跳動,於是反覆推算,得出長子伯邑考死於非命頓時大痛,哀呼道:“我再三叮囑邑考不得進朝,偏不聽,如今釀成大禍,豈是自找?罷,天命如此,是禍躲不過啊!”
朝歌皇宮裡,專門暗中監視姬昌的人來報,紂王聽言唇角微勾,輕聲笑道:“那姬昌倒是明事理之人,相比之下,西岐那邊就有些不夠看了。”
鴻鈞把玩著紂王的指骨,調侃道:“西岐沒把此事鬧大,似乎讓陛下失望了?”
紂王嘖了一聲,道:“西伯侯沒逆反之心,不代表西岐將士沒有逆反之心,只是孤未曾料到西伯侯的母親亦會占卜之術,不然定會將伯邑考之死怪罪於孤頭上,然後來朝歌鬧事一場。”
鴻鈞挑眉道:“事情鬧大恐怕有損陛下威名。”
紂王斜眼睥睨,哼笑一聲,神情高傲道:“若區區小事便能損孤之名譽,孤做君王豈不是很失敗?”
鴻鈞傾過身,溫柔寵溺地親吻紂王自信的眉眼,低笑道:“越來越喜歡陛下了,怎麼辦?”
紂王冷哼道:“准你占孤便宜。”
不出片刻,寢宮裡傳來讓人臉紅心跳的低婉□□與斷斷續續的喘息聲……
姜子牙站在黃河渭水交界,望著湍急的河流,掐指一算,而後低聲道:“申公豹。”
且說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想起朝歌有一結義仁兄宋異人,便去投奔對方,數年未見,兩人相見亦歡。宋異人得知姜子牙下山是為入俗,更是欣喜,把酒言歡後,異人慾給姜子牙介紹一門親事。姜子牙本無此意,卻被異人說的動心,恰巧馬員外馬洪有一六十八歲黃花女兒,才貌雙全,與姜子牙頗為般配,異人上門議親,馬洪答應,遂擇良辰吉日以成婚。宋異人排設酒宴,邀莊前、莊後鄰舍,四門親友,慶賀迎親。其日馬氏過門,洞房花燭,與姜子牙成就夫妻。
話說姜子牙成親後,終日思慕崑崙,只慮大道不成,心中不悅,哪有心情與馬氏暮樂朝歡,馬氏不知其心事,只說姜子牙是無用之物,夫妻二人時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姜子牙不甚煩擾,乾脆往城裡擺攤為人卜卦算命做起老本行,只是尚無名氣,來往百姓只當是神棍,一天下來賺不了幾個子,若非馬氏娘家救濟,恐怕早就去喝西北風了。
姜子牙為生活所累,雖有心成就一番大事業,奈何西伯侯姜里羈困,七載未滿,紂王亦非暴君,成湯氣數未盡……總之時機不成熟,姜子牙心中苦悶不堪。
適時申公豹得知姜子牙來到朝歌,還娶了妻,並勞苦於生活,心中大快,並暗諷他一身本事無用武之地,又言天子德政愛民,比之那西伯侯強上不少,言語間頗得意忘形。姜子牙心中鬱結,又無從辯駁,回頭與馬氏吵得更凶。
這日,姜子牙還沒起床就被馬氏數落,心情煩悶,連早飯也不吃氣沖沖地摔門而去,馬氏拿起菜刀在後面追,鬧得整條街都知道。宋異人在街頭攔住姜子牙,詢問其原因,姜子牙搖頭苦笑道:“那馬氏就是只母老虎,老朽得罪不起,不就只有躲嗎?”
為姜子牙做媒的宋異人事先哪知馬氏真實性情,事後知道姜子牙過得不好,心裡愧疚萬分,便時常接濟姜子牙一家,姜子牙也不推脫,如此這般才好受些。
宋異人見姜子牙衣衫不整,腳上穿著一破拖鞋,不禁道:“子牙兄應該還沒吃早飯吧,不如先到我府上填飽肚子,那馬氏還是要寫面子,不會追過來的。”
姜子牙此時飢腸轆轆,便同意了,待填飽肚子就準備慢悠悠地去城裡擺攤了。宋異人拉著他道:“如此下去也不是辦法,何不向陛下自薦,以子牙兄的本事定能謀得一官半職。”
姜子牙搖頭嘆道:“一山不容二虎,朝歌終究不是老朽落腳之地啊。”
宋異人不明所以,亦不再強迫他,兩人就此告別。
卜卦算命的道具還在家裡,姜子牙一想到回去又會被馬氏罵,只覺頭疼不已,正在家門附近踟躕,忽然看到馬氏把他的東西全部扔出門外,嘴裡還喋喋罵不休。姜子牙一陣心疼,等馬氏進去後才忙不失地把寶貝撿起來,正欲收起金錢,卻見金錢亂而有序,不由得掐指一算,隨即算出伯邑考有難,心裡有了主意。
然而姜子牙終是遲了一步,伯邑考被妖魅所惑死於非命,而幕後主使卻是申公豹,且按下不題。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乃元始天尊座下弟子,這日太乙真人閒坐洞中,只聽崑崙山玉虛宮白鶴童子持玉札到山,太乙真人接玉札,望玉虛宮拜罷。
白鶴童子道:“姜子牙已下山,請師叔將靈珠子送下山去。”
太乙真人得命,遂前往陳塘關。
陳塘關有一總兵官,姓李,名靖,自幼訪道修真,拜西崑侖度厄真人為師,學成五行遁術。因仙道難成,故遣下山輔佐紂王,官居總兵,享受人間之富貴。元配殷氏,生有二子:長曰金吒,次曰木吒。殷夫人後又懷孕在身,已及三年零六個月,尚不生產。
李靖指著殷氏之腹,道:“孕懷三載有餘,尚不降生,非妖即怪。”
殷氏亦憂心忡忡,煩惱道:“此孕定非吉兆,教我日夜憂心。”
當晚夜至三更,殷氏睡得正濃,夢見一道人,頭挽雙髻,身著道服,將一物往自己懷中一送,而後猛然驚醒,駭出一身冷汗,忽覺腹中疼痛,擾醒李靖。李靖急忙起身至前廳候等,思緒尚未定,只見兩個侍兒慌忙前來,稱夫人生了個妖精。李靖急忙來至香房,手執寶劍,見房裡一團紅氣,滿屋異香,有一肉球漂浮在空中轉得溜圓。李靖大驚,連忙抽出寶劍往肉球上砍去,肉球從中劈成兩半,驚心甫定,卻見跳出一個小孩兒,滿地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著一個金鐲子,肚皮上圍著一條紅綾,金光四溢。李靖心中駭然驚異,上前將其抱起,只覺小孩甚是可愛,不忍把他當做妖怪處死,與殷氏商議後決定留其性命。
次日,許多屬官來賀喜,李靖一一款待,忽聽中軍官來稟報,有一道人求見。李靖原是道門,怎敢忘本,連忙請入府。此道人正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言明此子與他有緣,欲收為徒弟,李靖連忙應之。太乙真人又問李靖子嗣情況,李靖將長子金吒、此子木吒一一道出,太乙真人便給第三子取名為哪吒,後辭別而去。
此經七年,天現災象,風雲涌動,天下再起波瀾。
第125章
紂王十六年,夏七月,陳塘關李靖三子哪吒因玩性大攪得東海龍王水晶宮晃蕩不已,敖光發怒,其三太子敖丙自請上岸捉拿搗亂者,因不敵哪吒反被打死,並抽掉了龍筋。龍王大怒,恨不能即與其子報仇,隨化一秀士,逕往陳塘關去。
敖光找到李靖要個說法,李靖在後院找到哪吒,哪吒不知禍事將近,還將龍筋拿出來炫耀,只把李靖嚇得夠嗆,連忙帶哪吒去向敖光賠罪。哪吒人小不理事,只以為把龍筋交還給敖光賠個不是即可,卻不曾敖光見物傷情,欲上奏玉帝,李靖聽言大驚,怒罵哪吒是個闖禍精,殷氏亦淚如雨下。
哪吒見父母哭泣,坐立不安,雙膝跪下,道:“爹爹,母親,孩兒今日說了罷。我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弟子,我如今往乾元山上。問我師尊,必有主意。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當。’豈敢連累父母?”哪吒說罷就出了府門,徑直往乾元山而去,向太乙真人道明來意,太乙真人教他一法,哪吒隨即前往天宮大門,看到敖光正於宮外侯旨,就著“隱身符”的便利擒住敖光一通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