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民國十六年十月,浙江省長夏超宣布浙江獨立,實行地方自治,響應國民革命,夏超就任第十八軍軍長,江浙軍人易五色旗為青天白日旗,此舉動搖了孫傳芳全盤軍事計劃,為北伐勝利底定東南。誰料同月22日,軍閥孫傳芳部下宋梅村進入杭州,在郊區一棟英國別墅中逮捕了夏超。當槍決的消息傳來時張起靈正在吳家吃晚飯,他表現的很克制,但吳邪還是在他的眼神里觀察到了難以言喻的深沉悲傷,他在桌下用力握了握軍官的手,然後提議全家人舉杯,一為全家團圓,二為杭州城逃脫劫難,三為先驅者的死難沉痛緬懷。
這場戰役里總要有人流血,有人死去,他們的生命也許短暫,但他們的勇氣與血性使他們永遠青史留名。
杯盞相碰時,吳邪和張起靈深深對視一眼,他們一個是儒商,一個是悍將,但這一瞬間彼此眼中的堅定使他們幾乎懷疑兩人從始至終都站在同一戰線上,從未動搖過。
再料峭的春寒也抑制不了種子的萌發,同樣,再無序的社會也無法阻止她的孩子發展他們的友誼和熱情。1926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隨著兩黨正式結盟,一些期望和企盼開始在這個肅殺的寒秋蠢蠢欲動,被歷史的洪流被拋向頂峰,但很快又跌入谷底。全國四萬萬同胞中一批最優秀最果敢的青年此刻也正用一種昂揚的態度迎接他們的革命,以及那個年代最輝煌也最悲壯的愛情的到來。
杭州吳家的少東家和他偶然結識的軍官見面次數明顯多了,他們常常一起出門,占據無憂茶樓的欄廊看微風吹皺一池秋水。有時他們聊國家命運與個人理想,討論西方思潮,有時說詩詞,歷史和哲學,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並肩沉默著,任初秋的天光無聲無息流過。
吳家五進大宅院,穿過重重廳堂和庭院,繞過爬滿蘅蕪的假山才是正廳。紅木八仙桌,卷著雲頭的方正扶手椅,四周博古架上那些明清的青花早已變賣乾淨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時,兩個年輕人便在桌子下偷偷握著手,面上卻不動聲色,一個溫文,一個淡漠,共同像模像樣的分享一個秘密。
那是隊伍最後一個月在杭州駐紮。
十月底的一個靜謐午後,西湖畔的茶樓中兩個年輕人正坐在欄廊上煮水烹茶,軍官雙手交叉撐著下巴,手套在陽光下白的耀眼。這家茶樓的主人吳邪則一身綢面罩衫,外披狐狸皮子緞襖,身前一張木茶案羅列白瓷茶具和桂花糕,老闆仔細將杯盞一一濯洗。滾水在大銅壺咕咕冒著泡,老闆墊了塊白麻布拎起來,一邊往涼水壺中傾注,一邊將茶的歷史與好處講給對面的人聽。
“茶是祖宗留下的最好的東西,它能解渴,化食,入藥,甚至能做菜,茶性最苦也最清潔。你一定會喜歡上喝茶的,所有不說話的人都愛喝茶,因為茶內斂節制,不像那什麼咖啡,甜的發膩不說,喝了還不舒服。”吳邪掀開壺蓋放了些龍井片子,在等沸水稍涼的空檔說道:“有位趙州禪師能用茶回答一切問題,但他頓悟後就再不開口,無論別人問什麼,他都只說一句‘且吃了趙州茶去’。”
張起靈沒答話,吳邪抬頭掃了一眼軍官胸口的金色流蘇,不好意思的笑笑:“你們在前線打仗,我們在這裡喝茶,倒讓人見笑了。”
吳邪說著拈起一塊桂花糕給張起靈遞過去,軍官要接,吳邪卻一皺眉說你別蘸開手了,接著那軟糯的糕點就遞到軍官嘴邊,體貼的用另一手接著,軍官咬一口那點心的碎屑就細細簌簌的往下掉,老闆拇指上一枚滿綠翡翠扳指沾上一點甜粉,日影斑駁的下午,偷來的一點閒適辰光。
“當年元人因為一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攻陷大宋,後來統治者換了一代又一代,杭州還是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吃的也還是藕粉和桂花糕。”吳邪順手把張起靈咬剩的小半塊糕點塞進嘴裡,拍掉手上的碎渣,說:“王盟的朋友說這些吃不飽的東西是資產階級的臭毛病,要革命。”
軍官搖頭淡淡的說:“無論革命還是戰爭,這些東西是不會變的,中國人不能忘了自己的講究。”
吳邪詫異的望著張起靈,他揣摩著這句話,撲哧一聲笑了,說:“你比三叔像吳家人多了。”
張起靈問什麼意思,吳邪想了想,說:“吳家人很少徹底傾向哪一邊,總是在想,在包容,但不一樣的是我們喜歡置身事外。”
軍官若有所思的轉過臉,露出略微泛青的下巴,吳邪靜靜的看著他,只覺得眼前的景象像一幅畫,無遮無攔的陽光里,軍官疏長的睫羽也沾了一層金,他微一眯眼睛那睫毛便像蜻蜓翅膀一樣輕輕抖著,深邃的黑眸成了琥珀。
風裡浮蕩著微涼的水汽,吳邪深深的吸了一口,這味道總讓他想起些關於茶樓的舊日回憶。他閉上眼睛,耳邊隱約迴蕩綿軟的蘇杭小調,敝舊的時光分作兩邊,中間穿旗袍的姑娘手握紫竹小扇斜坐身子,一開口紅唇間露出一點糯米樣的白牙來。胡琴悠長的響,賣藝的孩子從樓梯上一串筋斗翻下來,茶博士高聲吆喝著小心開水,人群爆出一兩聲喝彩,鼓點響起,兒時的戲又要緩緩開場了。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麼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睡荼糜抓住裙釵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
這場戰役里總要有人流血,有人死去,他們的生命也許短暫,但他們的勇氣與血性使他們永遠青史留名。
杯盞相碰時,吳邪和張起靈深深對視一眼,他們一個是儒商,一個是悍將,但這一瞬間彼此眼中的堅定使他們幾乎懷疑兩人從始至終都站在同一戰線上,從未動搖過。
再料峭的春寒也抑制不了種子的萌發,同樣,再無序的社會也無法阻止她的孩子發展他們的友誼和熱情。1926年是個值得紀念的年份,隨著兩黨正式結盟,一些期望和企盼開始在這個肅殺的寒秋蠢蠢欲動,被歷史的洪流被拋向頂峰,但很快又跌入谷底。全國四萬萬同胞中一批最優秀最果敢的青年此刻也正用一種昂揚的態度迎接他們的革命,以及那個年代最輝煌也最悲壯的愛情的到來。
杭州吳家的少東家和他偶然結識的軍官見面次數明顯多了,他們常常一起出門,占據無憂茶樓的欄廊看微風吹皺一池秋水。有時他們聊國家命運與個人理想,討論西方思潮,有時說詩詞,歷史和哲學,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是並肩沉默著,任初秋的天光無聲無息流過。
吳家五進大宅院,穿過重重廳堂和庭院,繞過爬滿蘅蕪的假山才是正廳。紅木八仙桌,卷著雲頭的方正扶手椅,四周博古架上那些明清的青花早已變賣乾淨了,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時,兩個年輕人便在桌子下偷偷握著手,面上卻不動聲色,一個溫文,一個淡漠,共同像模像樣的分享一個秘密。
那是隊伍最後一個月在杭州駐紮。
十月底的一個靜謐午後,西湖畔的茶樓中兩個年輕人正坐在欄廊上煮水烹茶,軍官雙手交叉撐著下巴,手套在陽光下白的耀眼。這家茶樓的主人吳邪則一身綢面罩衫,外披狐狸皮子緞襖,身前一張木茶案羅列白瓷茶具和桂花糕,老闆仔細將杯盞一一濯洗。滾水在大銅壺咕咕冒著泡,老闆墊了塊白麻布拎起來,一邊往涼水壺中傾注,一邊將茶的歷史與好處講給對面的人聽。
“茶是祖宗留下的最好的東西,它能解渴,化食,入藥,甚至能做菜,茶性最苦也最清潔。你一定會喜歡上喝茶的,所有不說話的人都愛喝茶,因為茶內斂節制,不像那什麼咖啡,甜的發膩不說,喝了還不舒服。”吳邪掀開壺蓋放了些龍井片子,在等沸水稍涼的空檔說道:“有位趙州禪師能用茶回答一切問題,但他頓悟後就再不開口,無論別人問什麼,他都只說一句‘且吃了趙州茶去’。”
張起靈沒答話,吳邪抬頭掃了一眼軍官胸口的金色流蘇,不好意思的笑笑:“你們在前線打仗,我們在這裡喝茶,倒讓人見笑了。”
吳邪說著拈起一塊桂花糕給張起靈遞過去,軍官要接,吳邪卻一皺眉說你別蘸開手了,接著那軟糯的糕點就遞到軍官嘴邊,體貼的用另一手接著,軍官咬一口那點心的碎屑就細細簌簌的往下掉,老闆拇指上一枚滿綠翡翠扳指沾上一點甜粉,日影斑駁的下午,偷來的一點閒適辰光。
“當年元人因為一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攻陷大宋,後來統治者換了一代又一代,杭州還是三秋桂子和十里荷花,吃的也還是藕粉和桂花糕。”吳邪順手把張起靈咬剩的小半塊糕點塞進嘴裡,拍掉手上的碎渣,說:“王盟的朋友說這些吃不飽的東西是資產階級的臭毛病,要革命。”
軍官搖頭淡淡的說:“無論革命還是戰爭,這些東西是不會變的,中國人不能忘了自己的講究。”
吳邪詫異的望著張起靈,他揣摩著這句話,撲哧一聲笑了,說:“你比三叔像吳家人多了。”
張起靈問什麼意思,吳邪想了想,說:“吳家人很少徹底傾向哪一邊,總是在想,在包容,但不一樣的是我們喜歡置身事外。”
軍官若有所思的轉過臉,露出略微泛青的下巴,吳邪靜靜的看著他,只覺得眼前的景象像一幅畫,無遮無攔的陽光里,軍官疏長的睫羽也沾了一層金,他微一眯眼睛那睫毛便像蜻蜓翅膀一樣輕輕抖著,深邃的黑眸成了琥珀。
風裡浮蕩著微涼的水汽,吳邪深深的吸了一口,這味道總讓他想起些關於茶樓的舊日回憶。他閉上眼睛,耳邊隱約迴蕩綿軟的蘇杭小調,敝舊的時光分作兩邊,中間穿旗袍的姑娘手握紫竹小扇斜坐身子,一開口紅唇間露出一點糯米樣的白牙來。胡琴悠長的響,賣藝的孩子從樓梯上一串筋斗翻下來,茶博士高聲吆喝著小心開水,人群爆出一兩聲喝彩,鼓點響起,兒時的戲又要緩緩開場了。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麼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
“睡荼糜抓住裙釵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