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在得知了蕭卜源雲城兵變,黃袍加身之後,青丞就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沒想到蕭卜源會以那樣的形式登上皇位,或許這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當年他的無心之語,現成成了他的催命符。

  他從沒後悔和蕭卜源的認識,儘管他要為此付出生命。當他接受蕭卜源時,或許更早,在他把蕭卜源當做自己的親人,知道他撲朔迷離的身世之後,他就已經做好了和他共進退的準備。可他心中還是卻還是遺憾沒能遵守和蕭卜源的白首之約。

  周得福看著淡然自若的青丞,心中有些可憐,還是個可憐人啊。但凡蕭卜源有一絲的情誼,這個時候羅青丞就不在宮中了。就憑著儷貴妃的關係,在事發之前保羅青丞離開也是可能的。

  不過,那樣承受雷霆之怒的就是儷貴妃和那些世家老臣們了。蕭卜源夠狠,也夠無情。只可憐了羅青丞這麼個痴人。或許是他太像蕭風,或許是自己老了,周德福對著青丞說道:“羅大人,皇上命雜家來送你一程。希望你一路走好!”

  說著讓他的徒弟端上早就準備好的毒酒一杯,周德福看著那杯毒酒,再看看青丞,那意思很明顯,是要他自己動手,還是讓他們代勞。這也算給了青丞一絲臉面。

  青丞沒有說話,拿起了端到他身前的酒杯,看了看眾人,覺得有些好笑,生命的最後時光,竟然是這麼一群不認識的人在身邊。罷了,罷了!這一生本就是上天恩賜的,能有疼愛他的長輩,關心他的父母,代他承歡膝下的弟弟,還有,那個讓他心甘情願的愛人,這一輩子值了!

  他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腦子裡卻是閃過好多片段,有羅老太太給他做吃食哄他的場景,有羅寶根給他帶燒鵝的場景,更多的卻是和蕭卜源在一起的時候,那些一舉一動,那些綿綿情意,在不知不覺中占滿了他的心,其實,他早就淪陷了。

  宮中的秘藥很是見效,沒一會兒,青丞就吐出了一口鮮血,然後沒了氣息。

  周德福上前摸了摸青丞的鼻息,確認了青丞的死亡。

  蕭卜源自從穿了龍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了身邊的暗衛去京城接應青丞,就防著皇帝一怒之下對青丞不利。而且他當日出京的時候,為了防止意外,在青丞身邊留了不少的人。這個時候只能孤注一擲,所以,保護青丞就成了首要。

  可能是知道自己做過了,顧肅和那些蕭家舊部也都在積極的準備配合蕭卜源。儘量的控制著這邊的消息傳到京城。為著保護青丞留些時間。也為著京城那些蕭家的勢力留些準備空間。

  蕭卜源心急如焚,心中難安,只要這個時間差抓的好,救出青丞也是有把握的。他常常的自我安慰,但心中的不安卻與日俱增,特別是這些天,他常常夢到青丞口吐鮮血的畫面,把他嚇醒了幾次。

  儘管,儷貴妃和京城的那些暗線傳來的消息都是說青丞沒事,甚至儷貴妃像他保證一定會保證青丞的安危,可他還是心中難安。他自己培養的勢力還很薄弱,而且按照原先的計劃,起兵之事十年之內才能做到。

  一連串的意外,讓他捨不得放棄這麼好的計劃,為此他的一些勢力就被打亂了,而有些東西也不得不去妥協和爭取。他在青丞身邊,不僅放了蕭家的人,還放了自己的的勢力。

  為的就是防止蕭家的人不盡心盡力,這個時候蕭卜源還沒意識到,蕭家的舊部是多麼的厭惡男男之事,更不用說他們會不會願意為著一個男寵之類的人用自己的身價性命冒險。

  更何況,蕭卜源在雲城大張旗鼓的起兵,皇帝怎麼可能善罷甘休,而和蕭家交好的大臣們這個時候家眷在京城,勢力在暗處。皇帝對他們防備打壓也讓他們焦頭爛額,而要是用羅青丞的死稍稍平息帝王的怒火來換取他們的喘息的時間,他們還是很樂意的。

  沒有人會為了不相干的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而偏偏青丞和蕭卜源的關係是這些老臣們最為忌憚的。為此,他們在儷貴妃的統領下,倒是極力隱瞞了住了蕭卜源,還掉走牽制了蕭卜源的一部分勢力。

  一連幾天,他的勢力傳來的消息讓蕭卜源心中緊張。皇帝已經軟禁了青丞,在宮中誰也見不著青丞。這樣的舉動讓他坐立難安。

  為此,他排除眾議,冒險領兵超到大契的後方,偷襲了大契的糧糙,還屠殺了大契糙原上遇到的部落。手段的狠辣和冷酷,讓隨行的屬下第一次知道,蕭家的人下起狠手來比那最快的儈子手還要狠。

  一時間糙原血流成河,大契單于在雲城圍攻,接到消息後趕緊往回救援。而蕭卜源早就設下埋伏,在路上攔截,斬殺敵首無數,而蕭卜源也成了蕭風之後大契以後十幾年之中最忌憚的人。

  大契被蕭卜源打的沒有了再戰之力,蕭卜源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布置了一部分的兵馬留在原地。大部分跟著他快馬加鞭直奔京城而去,為著就是能早日見著青丞,也早些定下天下。

  蕭家的舊部把蕭卜源的消息瞞了不少日子,可架不住有個儷貴妃在中間另有所圖。所以,皇帝還是比蕭卜源預料要早上一些時間知道了。而營救青丞的勢力卻沒很沒能安排周全,還有儷貴妃從中作梗,暗中施壓。

  等到蕭卜源在途中接到了青丞身亡的消息後,楞了半天,不可置信的問著來人:“這是真的嗎?青丞怎麼可能不在了?”送信的人也暗暗的喊倒霉,他就知道這是個苦差事,派了那麼多人保護的人卻沒保護住,還不知道他們的主子會怎麼懲罰他們呢。

  蕭卜源現在的心思全在青丞的身上,他完全不能接受青丞的離世,怎麼可能?怎麼會?終究是自己害了他,自己害了他啊!蕭卜源慘白著臉,只覺得天昏地暗,渾身沒有一絲力氣的栽了下來。

  蕭卜源的突然昏倒,讓跟著他的隨從驚慌失措,顧肅雖然在雲城做的讓蕭卜源很是討厭,可畢竟跟隨了蕭卜源這麼長時間的老人了。再說,在其他人眼中,蕭卜源能被擁立為帝,顧肅功不可沒。

  要是真的打殺顧肅,在這個關鍵時刻,可是寒了眾人的心。

  他知道了蕭卜源被羅青丞去世的消息打擊的暈了過去,心中莫名的感到了不安。在他心中,蕭卜源是儷貴妃的兒子,儷貴妃那樣的女子再深的感情也能利用,也能漠視。就如蕭卜源的父親,再如莊向儒。

  而這些年中,他發現蕭卜源和他的主子並沒有多少相似的地方,更多的是遺傳了儷貴妃的狠辣和理智。對著羅青丞,他認為他們是沒有未來的,沒有一個帝王是和個男子相守一生的,可他還算知道羅青丞,在感情面前更多像他的主子蕭風,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這樣性子,如何能配個帝王。因此,他認為蕭卜源對著羅青丞有喜歡,有感情,可卻遠遠達不到生死相許的地步。但,看著蕭卜源虛弱的躺在床上,高燒不退,嘴中不斷的喊著羅青丞的名字,他有又一絲不確定了。

  這個時候,皇帝在得知了青丞已經死了讓覺得不解氣,他這些天整日的在朝廷上打壓那些老將們。當然,那些老臣比猴還精,罵起蕭卜源來是頭頭是道,一個個說的蕭卜源是罪大惡極,他們不屑與之為伍。

  還有乖覺的,自動的請戰去剷除逆臣蕭卜源。可皇帝哪還敢讓他們去啊,說白了,現在皇帝是哪個都不信。把京城的防衛死死的握在自己手上,而那些駐地武臣在京的家眷也都被皇帝派重兵把守,名曰保護,實則為質。

  京城之中,風聲鶴唳糙木皆兵,皇帝以天子名義下詔書,集結軍隊,發兵討伐蕭卜源。

  而這個時候,遠在江南的孟世清高舉旗幟公然的支持蕭卜源稱帝。同時鼓動了江南百姓,自動認蕭卜源為主。而跟隨孟家的一些勢力也通通的跟著反了,蕭卜源勢力大增。

  皇帝聽後,不發一言。而是把京城孟家子弟親屬滅了三族。京城的菜市口的血流了三天,皇帝用血腥的手段告訴眾人,背叛他的人,只有用鮮血才能洗盡他們的罪孽。

  第142章 報復

  蕭卜源醒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派人去找青丞的屍體,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不是親眼所見,蕭卜源覺得不會承認青丞已經不在了。只有這樣,他才能繼續下去,否則他不知道自己的日子如何過下去。

  對,還有皇帝,他不會放過。傷害青丞的人,他一定要千萬倍的還回去。蕭卜源很冷靜,非常冷靜,冷靜的讓知道他和青丞事情的顧肅有些害怕。太不正常了,除了加快了對京城的動作,派人轉移了羅家人,顧肅預料蕭卜源震怒甚至發瘋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他迷惑了,這是怎麼了?

  蕭卜源不是傻子,他派了那麼多人在京城,皇帝就是想下手。那些人就是直接搶青丞出來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儷貴妃在皇宮經營多年,要是真有什麼,拖延時間,送出一個人來應該問題不大。

  可蕭卜源這個時候才真的知道,自己天真了。他以為他是蕭家的家主,大家都以他的意志為主。可蕭家不是他一個人的,在儷貴妃和那些老臣眼中,他們想的是蕭家的榮耀,是蕭風的恩情更甚者是自己家族的利益。皇帝明擺著不信任和蕭家有關係的人家,這些人在朝廷上被不動聲色的分化權利,心中怎麼能不急。與其等著皇帝溫水煮青蛙的把家族滅了,不如他們先出手滅了皇帝,換個能給他們好處的上位者。

  除了真正死忠的蕭家舊部,如孟家秦家,還有蕭家出來的侍衛暗衛統領的勢力。後來儷貴妃和蕭家舊部發展的勢力恐怕大部分都抱有私利。蕭家本就底蘊深厚,他舅舅有又那麼多的死忠,選他這個蕭家後人做皇帝最合適不過。

  可笑,他一直以為自己就是老大了,只不過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罷了。要不是他姓蕭,要不是他是儷貴妃的兒子,蕭風的外甥,或許連坐這個領頭羊資格在這群人眼中都是沒的吧?

  呵呵,真是好笑!自己真是可憐可嘆可悲,天真的以為只要是親人,只要和蕭家站在一邊就忠於自己。他用太大的代價才明白這個道理,青丞的這次意外,要是沒有蕭家的勢力在其中推波助瀾,他是一個字也不信的。

  他的好母親,那些在京城信誓旦旦的對著他訴忠心的世家,是不是看準了他是個要藉助他們才能坐了天下。就是害了他的心上人,自己也拿他們沒法子吧。所以,他們敢用青丞換取他們家族的時日,他們敢對自己陽奉陰違。

  江山嗎?真的以為沒有他們自己就無能為力了?真的以為自己只是個任由他們擺布而無動於衷的傀儡嗎。那,他就要做這個世界上權利最大的那個人,每個害了青丞的人都要受罰,他先一個個的來。母親嗎?蕭家嗎?

  蕭卜源笑的很開心,可聽在顧肅耳朵里,卻聽出瘋狂和寒意,讓他從心底的發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