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蔣老太爺這個醫箱跟蔣方回的醫箱幾乎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角上寫的字不同,但因為年深日久,字跡也很模糊了,就像蔣老太爺這個已經逝去的人一樣。
桃華打開醫箱的蓋子看了看。或許是因為那天在宮裡已經哭過一次,又或者蔣老太爺本人對生死看得太過豁達,這會兒真的聽見蔣老太爺的死訊時,她的心裡倒是平靜的,雖然有隱隱的疼痛,卻不會讓人難以忍受:“你說伯祖父是睡過去的?”
于氏的死訊讓她驚訝,然而驚訝之後也就不再關心了。對她而言,于氏就像個陌生人,或者還不如陌生人呢。
“是。”甘糙低頭道,“老太爺昨晚好好的,誰知今天早晨就……”
桃華抹去不知什麼時候滾到臉頰邊的眼淚:“大伯父怎麼說?”就算沈數現在不管事,也知道蔣鈞如今春風得意,偏在這時候要守孝,恐怕他心裡要埋怨蔣老太爺了吧?
說到這個,甘糙也覺得稀奇:“大老爺——傷心異常……”而且好像不僅僅是為了于氏,似乎是真的為了蔣老太爺而傷慟,真是奇怪呢。
“為了伯祖父?”桃華下意識地喃喃了一句。這真是奇怪了,要說蔣鈞是為了近在眼前卻不得不暫時放棄的大好前程悲慟,那好像還正常一點,“備馬車,我要去看看伯祖父。”
傷心異常的不只是蔣鈞,還有宮裡的蔣梅華,只不過她悲慟的主要是自己。
“老爺已經遞了丁憂摺子,大少爺也是……”沉香看著蔣梅華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道,“等老太爺過了七七,全家都打算回南邊去……”
“回南邊去?”蔣梅華簡直如同五雷轟頂。父親兄弟全部丁憂也就罷了,還要回南邊去,那豈不是把她一個人丟在了京城?今年本來應該選秀,因為太后身亡,皇帝將此事取消,但明後年是必定還要選的。就算父親三年後能起復,那時候她已經快二十五了,宮裡又有新人,哪裡還有她爭寵的空間呢?
“全完了,什麼都完了……”蔣梅華喃喃地道,頹然坐倒在椅子裡。玉卉閣本來地方並不很大,但現在卻像是空曠得無法形容,空曠得甚至留不住一絲人氣和活力,就像她的後半生一樣,一潭死水,再也難掀起波瀾……
蔣家的離去,原本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波浪,然而如今的京城裡正是動盪不安的時候,所以這個波浪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迴響,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接連不斷的抄家、審訊和殺頭上了。
頭一個覆滅的當然是於家。不過皇帝仁慈,又是看在已故太后曾撫養過他的情份上,只誅殺了於閣老以及他的親兄弟這一枝,那些不怎麼親近的族人,若是有仗著於家之勢為惡的,自然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若是素來都老老實實過日子的,倒也並不趕盡殺絕,只是一併逐回了于氏原籍,不允許再在京城居留。
謀逆首惡都這麼辦了,下頭的官員差不多也是這等規律:凡當日跟著於閣老踏出禁衛圈子的人,統統照此辦理。因此一時之間京城裡雖然腥風血雨,但也還沒有到人人自危的程度,反倒是許多逃過株連的人都感恩不盡,到處傳頌皇帝仁慈。
同樣說皇帝好話的,自然還有那些沒有跟同於閣老謀逆的官員,於黨倒台,就是給了他們升遷的機會,幾乎每天都有調令下來,雖然只說是暫代某某職銜,但大家都知道,這會兒暫代了,等到於黨風波平息之後,十之八九就會坐實,皇上只不過這會兒忙著給太后辦喪事,暫時顧不上下明旨罷了。
太后的喪事辦得極為盛大,按皇帝的說法,太后仍舊是太后,是先帝的原配,其身後哀榮並不因於閣老謀逆而有所減免,這是保全了先帝的臉面。
然而紅白事裡頭的貓膩是最大的,一樣是表面上十分好看,內里的差距可能有稻糙與錦繡之分。內務府那些人都精明得要死,皇帝一邊給太后辦著喪事,一邊就廢皇后為庶人,又以先帝陵寢封閉多年不宜打擾為由,為太后另選吉地營造陵寢,這裡頭究竟是個什麼意思,誰還看不出來呢?更何況,如今已經有精明的官員上摺子,要求追封皇帝的生母為太后了。
因此,太后這喪事看起來盛大,其實好多東西都是敷衍的。內務府這些善於揣摸上意的傢伙,可是很替皇帝省了一筆銀子——有這錢,花在冊封新皇后的大典上多好看呢。
沒錯,冊立新後的詔書已經下來了,毫無疑問,正是原先的修儀陸盈。
這詔書一下,滿後宮的嬪妃們又要擁向秋涼殿了——不是要打擾新皇后養胎,而是按禮應該先去拜賀的。
“娘娘,今日無論如何也該去秋涼殿了……”鍾秀宮內,流蘇低聲提醒已經梳妝好,卻仍坐在鏡前發呆的袁淑妃。
“哦——”袁淑妃隨口答應了一聲,卻仍坐著不動,神色有些茫然地看著鏡中。她這裡也是一面西洋玻璃鏡子,如今裡頭清清楚楚映出一個中年女子,雖施了脂粉,掩蓋住了眼角的細紋和面色的萎黃,卻掩不住眼睛裡的疲憊無神。
“娘娘——”流蘇小心翼翼地道,“雖說——可娘娘還是淑妃,僅次於皇后……”地位並沒有變化,可娘娘怎麼整個人都好像沒了生氣似的,跟前一陣子與廢后爭鬥時那股子亢奮勁兒完全不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怎麼說娘娘那時也是力敵廢后,算得上與於黨抗爭過,就算不能入主中宮,也不能升位份,至少於昭儀被廢之後,她所生的大公主也應該給娘娘撫養才是,怎麼皇上卻把大公主交給王充容了呢?弄得如今娘娘在宮裡的地位格外尷尬。
然而這種事都是皇帝說了算,流蘇一個小宮人可管不著,只能提醒袁淑妃:“娘娘,還是起駕吧……”立後詔書下來兩天了,合宮大概只有袁淑妃一個人沒去秋涼殿拜賀了。雖說去的嬪妃都被杜內監那個徒弟小路子擋在宮門外,但皇后見不見是一回事,你去不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袁淑妃只覺得半點精神都沒有,明明知道應該去的,可就是不想起身。正坐著發怔,門口忽然傳來小宮人有點驚慌的聲音:“娘娘,娘娘,有人來宣詔了!”
宣詔?流蘇心裡不由得一喜:該不會是給自己主子升位份的詔書吧?立後詔書已經宣過,那倘若宮裡再有位份的變動,淑妃娘娘也該是第一個輪到的。
不過一見來宣詔的內侍面上那肅然冷淡的神氣,流蘇心裡就是一沉——若是升位份的喜事,宣詔內侍也該是喜氣洋洋的才對……
果然,內侍一開口,那話就像冰茬子一樣迎頭砸了下來:“袁氏不敬皇后,怠慢無禮,著降為婕妤,自即日起遷居清蘆館……”
降為婕妤?遷居清蘆館?流蘇完全被砸懵了。從妃降為婕妤,這非犯大錯不可。而清蘆館名字好聽,卻是在皇宮西北角上,離著冷宮不遠,離著皇帝的居處卻遠得不能再遠,若無什麼特殊原因,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了。自己主子這——這是徹底失寵被貶了!
袁淑妃也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麼一紙詔書,整個人跪在地上怔住了:“皇上——”只是拖延了兩天沒有去拜賀而已,畢竟這只是下詔,尚未舉行冊封禮,嚴格說起來陸盈現在還不是皇后呢。更何況是皇帝說讓她安心養胎,叫小路子把眾嬪妃都攔在宮外的呀!
內侍將詔書收好,俯下身來:“皇上讓奴婢問娘娘一句,還記得當年那碗藥嗎?”他不比杜公公或者小路子公公那樣深得皇上寵信,知道很多事情,譬如皇上說的那碗藥,他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這並不妨礙他來傳話。再說了,皇上沒告訴你的事就不要多問,仔細當差就是了。早晚有那麼一天,他也能到皇上身邊當差,也能得到皇上信任,該知道的,自然就知道了。
流蘇眼看著袁淑妃——不,現在應該叫袁婕妤了——像被抽了筋似的倒在地上,不由得嚇呆了:“娘娘——婕妤!”降了位份之後,連娘娘都叫不得了。
“皇上知道,皇上都知道……”如果說之前袁婕妤心裡還有那麼一絲希望的話,那麼現在,什麼都沒有了,皇帝只將她貶斥已經是客氣的,她的命運,其實不會比冷宮裡的趙充儀好多少……
皇后冊封大典於六月末舉行,因那時新皇后的胎已經有四個來月,正是胎象穩固的時候,且天氣又已過盛夏,不再是酷暑難耐。
這日子是皇帝親自從欽天監擇的吉日裡挑的最遠的一個,當然對外說是謀逆之事牽涉甚廣,沒有兩三個月怕是無法處置停當。不過私下裡人人都議論,說皇帝是心疼新皇后呢——若是選個五月里,光是那身兒皇后的行頭,就能把人悶熱得暈過去。
說起來新皇后要算繼室,雖然說皇后的名頭都是一樣的,但畢竟不是原配,典禮的盛大程度也該比著前皇后降一級才是。然而禮部和內務府誰都沒提這事兒,反而以新後育有皇長子為由,把典禮的等級往上提了提——當然,提高的絕對不是程序的繁瑣程度,那個是皇帝親口否決了的,新皇后還有身孕呢,累著了如何是好?
總之冊封大典極為隆重,不但內外命婦皆按品大妝前來拜賀,前朝的官員們也全部著官服來覲見新後,整個皇宮都熱鬧非凡。就連皇家寺廟,也為新後祈福而大辦法事,不但施捨了一萬八千八百個新面饅頭,還以新後的名義辦了一場義診,引得那些窮苦人大讚皇后娘娘仁德。
六月末的天氣,雖然仍舊有些熱,但宮宴擺在御花園裡,前面不遠就是太液池,風吹過來都帶著水氣和荷香,竟也讓人不覺得暑熱了。
桃華挺著個肚子坐在外命婦的第一席上。
放眼望去,不用看前朝,只看後宮這宴席,就已經知道什麼叫物是人非了。內命婦那邊,消失的不只是於皇后,還有曾經跟她別苗頭的袁淑妃與趙充儀,哦對了,還有於昭儀。如今坐在皇后下手的,是已經升為賢妃的前充容王氏,身邊還攬著大公主,正一邊哄著孩子,一邊陪著皇后說笑。從前她不多言多語,這會兒眾人才發現,原來王賢妃居然是個長袖善舞之人,饒是這般奉迎著皇后,還能說得四座生春,誰也不受冷落呢。
而蔣梅華以充媛身份坐在第二位,雖則如今九嬪之位僅她一人,也算得上高位了,可是看那頹喪的精神,還不如下頭坐的蔣寶林氣色好,就知道其位雖高,日子卻過得並不得意。
下頭的小嬪妃們彼此交換著會意的眼神——這也難怪,畢竟是父親兄弟都丁憂了,娘家沒了靠山,就算還想爭什麼,也爭不動了。
桃華打開醫箱的蓋子看了看。或許是因為那天在宮裡已經哭過一次,又或者蔣老太爺本人對生死看得太過豁達,這會兒真的聽見蔣老太爺的死訊時,她的心裡倒是平靜的,雖然有隱隱的疼痛,卻不會讓人難以忍受:“你說伯祖父是睡過去的?”
于氏的死訊讓她驚訝,然而驚訝之後也就不再關心了。對她而言,于氏就像個陌生人,或者還不如陌生人呢。
“是。”甘糙低頭道,“老太爺昨晚好好的,誰知今天早晨就……”
桃華抹去不知什麼時候滾到臉頰邊的眼淚:“大伯父怎麼說?”就算沈數現在不管事,也知道蔣鈞如今春風得意,偏在這時候要守孝,恐怕他心裡要埋怨蔣老太爺了吧?
說到這個,甘糙也覺得稀奇:“大老爺——傷心異常……”而且好像不僅僅是為了于氏,似乎是真的為了蔣老太爺而傷慟,真是奇怪呢。
“為了伯祖父?”桃華下意識地喃喃了一句。這真是奇怪了,要說蔣鈞是為了近在眼前卻不得不暫時放棄的大好前程悲慟,那好像還正常一點,“備馬車,我要去看看伯祖父。”
傷心異常的不只是蔣鈞,還有宮裡的蔣梅華,只不過她悲慟的主要是自己。
“老爺已經遞了丁憂摺子,大少爺也是……”沉香看著蔣梅華的臉色,小心翼翼地道,“等老太爺過了七七,全家都打算回南邊去……”
“回南邊去?”蔣梅華簡直如同五雷轟頂。父親兄弟全部丁憂也就罷了,還要回南邊去,那豈不是把她一個人丟在了京城?今年本來應該選秀,因為太后身亡,皇帝將此事取消,但明後年是必定還要選的。就算父親三年後能起復,那時候她已經快二十五了,宮裡又有新人,哪裡還有她爭寵的空間呢?
“全完了,什麼都完了……”蔣梅華喃喃地道,頹然坐倒在椅子裡。玉卉閣本來地方並不很大,但現在卻像是空曠得無法形容,空曠得甚至留不住一絲人氣和活力,就像她的後半生一樣,一潭死水,再也難掀起波瀾……
蔣家的離去,原本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波浪,然而如今的京城裡正是動盪不安的時候,所以這個波浪竟沒有引起什麼太大的迴響,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接連不斷的抄家、審訊和殺頭上了。
頭一個覆滅的當然是於家。不過皇帝仁慈,又是看在已故太后曾撫養過他的情份上,只誅殺了於閣老以及他的親兄弟這一枝,那些不怎麼親近的族人,若是有仗著於家之勢為惡的,自然是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若是素來都老老實實過日子的,倒也並不趕盡殺絕,只是一併逐回了于氏原籍,不允許再在京城居留。
謀逆首惡都這麼辦了,下頭的官員差不多也是這等規律:凡當日跟著於閣老踏出禁衛圈子的人,統統照此辦理。因此一時之間京城裡雖然腥風血雨,但也還沒有到人人自危的程度,反倒是許多逃過株連的人都感恩不盡,到處傳頌皇帝仁慈。
同樣說皇帝好話的,自然還有那些沒有跟同於閣老謀逆的官員,於黨倒台,就是給了他們升遷的機會,幾乎每天都有調令下來,雖然只說是暫代某某職銜,但大家都知道,這會兒暫代了,等到於黨風波平息之後,十之八九就會坐實,皇上只不過這會兒忙著給太后辦喪事,暫時顧不上下明旨罷了。
太后的喪事辦得極為盛大,按皇帝的說法,太后仍舊是太后,是先帝的原配,其身後哀榮並不因於閣老謀逆而有所減免,這是保全了先帝的臉面。
然而紅白事裡頭的貓膩是最大的,一樣是表面上十分好看,內里的差距可能有稻糙與錦繡之分。內務府那些人都精明得要死,皇帝一邊給太后辦著喪事,一邊就廢皇后為庶人,又以先帝陵寢封閉多年不宜打擾為由,為太后另選吉地營造陵寢,這裡頭究竟是個什麼意思,誰還看不出來呢?更何況,如今已經有精明的官員上摺子,要求追封皇帝的生母為太后了。
因此,太后這喪事看起來盛大,其實好多東西都是敷衍的。內務府這些善於揣摸上意的傢伙,可是很替皇帝省了一筆銀子——有這錢,花在冊封新皇后的大典上多好看呢。
沒錯,冊立新後的詔書已經下來了,毫無疑問,正是原先的修儀陸盈。
這詔書一下,滿後宮的嬪妃們又要擁向秋涼殿了——不是要打擾新皇后養胎,而是按禮應該先去拜賀的。
“娘娘,今日無論如何也該去秋涼殿了……”鍾秀宮內,流蘇低聲提醒已經梳妝好,卻仍坐在鏡前發呆的袁淑妃。
“哦——”袁淑妃隨口答應了一聲,卻仍坐著不動,神色有些茫然地看著鏡中。她這裡也是一面西洋玻璃鏡子,如今裡頭清清楚楚映出一個中年女子,雖施了脂粉,掩蓋住了眼角的細紋和面色的萎黃,卻掩不住眼睛裡的疲憊無神。
“娘娘——”流蘇小心翼翼地道,“雖說——可娘娘還是淑妃,僅次於皇后……”地位並沒有變化,可娘娘怎麼整個人都好像沒了生氣似的,跟前一陣子與廢后爭鬥時那股子亢奮勁兒完全不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怎麼說娘娘那時也是力敵廢后,算得上與於黨抗爭過,就算不能入主中宮,也不能升位份,至少於昭儀被廢之後,她所生的大公主也應該給娘娘撫養才是,怎麼皇上卻把大公主交給王充容了呢?弄得如今娘娘在宮裡的地位格外尷尬。
然而這種事都是皇帝說了算,流蘇一個小宮人可管不著,只能提醒袁淑妃:“娘娘,還是起駕吧……”立後詔書下來兩天了,合宮大概只有袁淑妃一個人沒去秋涼殿拜賀了。雖說去的嬪妃都被杜內監那個徒弟小路子擋在宮門外,但皇后見不見是一回事,你去不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袁淑妃只覺得半點精神都沒有,明明知道應該去的,可就是不想起身。正坐著發怔,門口忽然傳來小宮人有點驚慌的聲音:“娘娘,娘娘,有人來宣詔了!”
宣詔?流蘇心裡不由得一喜:該不會是給自己主子升位份的詔書吧?立後詔書已經宣過,那倘若宮裡再有位份的變動,淑妃娘娘也該是第一個輪到的。
不過一見來宣詔的內侍面上那肅然冷淡的神氣,流蘇心裡就是一沉——若是升位份的喜事,宣詔內侍也該是喜氣洋洋的才對……
果然,內侍一開口,那話就像冰茬子一樣迎頭砸了下來:“袁氏不敬皇后,怠慢無禮,著降為婕妤,自即日起遷居清蘆館……”
降為婕妤?遷居清蘆館?流蘇完全被砸懵了。從妃降為婕妤,這非犯大錯不可。而清蘆館名字好聽,卻是在皇宮西北角上,離著冷宮不遠,離著皇帝的居處卻遠得不能再遠,若無什麼特殊原因,恐怕一輩子都見不到皇帝了。自己主子這——這是徹底失寵被貶了!
袁淑妃也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麼一紙詔書,整個人跪在地上怔住了:“皇上——”只是拖延了兩天沒有去拜賀而已,畢竟這只是下詔,尚未舉行冊封禮,嚴格說起來陸盈現在還不是皇后呢。更何況是皇帝說讓她安心養胎,叫小路子把眾嬪妃都攔在宮外的呀!
內侍將詔書收好,俯下身來:“皇上讓奴婢問娘娘一句,還記得當年那碗藥嗎?”他不比杜公公或者小路子公公那樣深得皇上寵信,知道很多事情,譬如皇上說的那碗藥,他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這並不妨礙他來傳話。再說了,皇上沒告訴你的事就不要多問,仔細當差就是了。早晚有那麼一天,他也能到皇上身邊當差,也能得到皇上信任,該知道的,自然就知道了。
流蘇眼看著袁淑妃——不,現在應該叫袁婕妤了——像被抽了筋似的倒在地上,不由得嚇呆了:“娘娘——婕妤!”降了位份之後,連娘娘都叫不得了。
“皇上知道,皇上都知道……”如果說之前袁婕妤心裡還有那麼一絲希望的話,那麼現在,什麼都沒有了,皇帝只將她貶斥已經是客氣的,她的命運,其實不會比冷宮裡的趙充儀好多少……
皇后冊封大典於六月末舉行,因那時新皇后的胎已經有四個來月,正是胎象穩固的時候,且天氣又已過盛夏,不再是酷暑難耐。
這日子是皇帝親自從欽天監擇的吉日裡挑的最遠的一個,當然對外說是謀逆之事牽涉甚廣,沒有兩三個月怕是無法處置停當。不過私下裡人人都議論,說皇帝是心疼新皇后呢——若是選個五月里,光是那身兒皇后的行頭,就能把人悶熱得暈過去。
說起來新皇后要算繼室,雖然說皇后的名頭都是一樣的,但畢竟不是原配,典禮的盛大程度也該比著前皇后降一級才是。然而禮部和內務府誰都沒提這事兒,反而以新後育有皇長子為由,把典禮的等級往上提了提——當然,提高的絕對不是程序的繁瑣程度,那個是皇帝親口否決了的,新皇后還有身孕呢,累著了如何是好?
總之冊封大典極為隆重,不但內外命婦皆按品大妝前來拜賀,前朝的官員們也全部著官服來覲見新後,整個皇宮都熱鬧非凡。就連皇家寺廟,也為新後祈福而大辦法事,不但施捨了一萬八千八百個新面饅頭,還以新後的名義辦了一場義診,引得那些窮苦人大讚皇后娘娘仁德。
六月末的天氣,雖然仍舊有些熱,但宮宴擺在御花園裡,前面不遠就是太液池,風吹過來都帶著水氣和荷香,竟也讓人不覺得暑熱了。
桃華挺著個肚子坐在外命婦的第一席上。
放眼望去,不用看前朝,只看後宮這宴席,就已經知道什麼叫物是人非了。內命婦那邊,消失的不只是於皇后,還有曾經跟她別苗頭的袁淑妃與趙充儀,哦對了,還有於昭儀。如今坐在皇后下手的,是已經升為賢妃的前充容王氏,身邊還攬著大公主,正一邊哄著孩子,一邊陪著皇后說笑。從前她不多言多語,這會兒眾人才發現,原來王賢妃居然是個長袖善舞之人,饒是這般奉迎著皇后,還能說得四座生春,誰也不受冷落呢。
而蔣梅華以充媛身份坐在第二位,雖則如今九嬪之位僅她一人,也算得上高位了,可是看那頹喪的精神,還不如下頭坐的蔣寶林氣色好,就知道其位雖高,日子卻過得並不得意。
下頭的小嬪妃們彼此交換著會意的眼神——這也難怪,畢竟是父親兄弟都丁憂了,娘家沒了靠山,就算還想爭什麼,也爭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