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頁
“也是。”蔣錫剛要高興,又發起愁來,“可是桃姐兒……”雖然他已經知道桃華只是假死,但將來萬事平定,桃華畢竟是在宮裡住了好些日子,難免要被人議論的吧?別人議論也就罷了,他就怕女婿也……
蔣老太爺瞥了他一眼:“瞎操心。”以為桃姐兒跟安郡王是普通夫妻不成,為這種事就猜疑起來?
蔣錫撓撓頭,陪笑給蔣老太爺又倒了一杯茶:“伯父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是啊,可以放心了……”蔣老太爺悠悠地說了一句,忽然道,“松哥兒是個厚道孩子,這幾年在書院又開了竅,且還有個好岳父,將來雖不能出將入相,卻也能保一生平安,我不擔心他。楠哥兒跟他爹一樣,將來若有機會捐個官,大約也不會出什麼大岔子。就是榆哥兒那孩子,只有小聰明,看著機靈其實糊塗,跟他那同胞姊妹一個樣兒!將來他若有什麼事,你好歹看在是你侄兒的份上,伸一伸手。還有丹姐兒跟宮裡那兩個,也讓桃姐兒看在姊妹的份上照顧一二。”
蔣錫一怔。蔣老太爺這話說得好似交待後事一般,聽起來怎麼都覺得不對勁:“伯父如何忽然說起這話來了……”
蔣老太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過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罷了。我年紀也大了,朝不保夕,有些話還是先說了的好,不然哪天一蹬腿去了,只怕來不及說。你大哥那個人,精明是有的,只是太熱衷於仕途,有時候難免就沒了人味。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偏偏他娶的又不是什麼賢妻。幸而他膽子還不夠大,倒也惹不出什麼殺身之禍來,省得帶累了兒子和兄弟們。”
這話拿來說自己兒子簡直太尖刻了,蔣錫根本不敢接話,只道:“大哥並不至於的……”
蔣老太爺也不跟他辯駁這個,續道:“你二哥比你大哥強些,強在他娶了個懂事的媳婦,雖則出身商家,面子上卻是從來不錯的,也知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對兒女也疼愛——說起來,這就比你大哥強!”
這話蔣錫不能不承認。別的不說,蔣鈞對幾個女兒,實在是……
“你就不必說了。”蔣老太爺看一眼蔣錫,嘆了口氣,“別人只看見我兩個兒子做官前途無量,卻不知我只恨你不是我兒子。”
蔣錫連忙道:“伯父跟我父親也沒什麼兩樣。”
“終究是有兩樣的。”蔣老太爺嘆了口氣,“有些事兒我從未說過,也不能說,就讓它跟著我入土吧。到了地下,我自去向先祖賠罪……”
蔣錫聽得莫名其妙,又覺得有些不好,正要追問,蔣老太爺已經站起身往外走:“我去跟旭哥兒玩一會兒……”他沒拄手杖,但後背已經微微有些駝了。
“伯父——”蔣錫連忙要去攙他,忽然聽得城門處隱隱傳來聲響,細聽正是銅龍長號那響亮的金鐵之聲,其間還有牛角號更低沉渾厚的聲音,“這是,獻捷的隊伍到了?”
蔣老太爺抬頭看看天色:“快午時了。”
說是城門獻捷,其實應該是去宗廟祭告天地祖先,不過因為北蠻俘虜有數千人,不可能都押進城裡去,所以在城門處展示一下戰果,之後大部分俘虜都會被留在城外,只將那些北蠻貴族押入京城,直達宗廟,以其頭顱為祭。
既然押入京城的戰俘不過十餘人,西北軍押送的人當然進入京城的也就很少了,大約只有一百來人,但個個都是在此役中立下功勞的,人人精神抖擻,盔明甲亮,連身上的戰袍都是新制而成。
定北侯這個統帥未到,沈數就是第一人了,無論從身份上還是戰功上,他都當之無愧。此刻行在隊伍最前方,身穿大紅色郡王常服高踞黑色駿馬之上,腰掛長刀,英武異常,惹得趕來看熱鬧的人群中那些少女們心頭如小鹿亂撞,移不開眼睛。
數千名俘虜被繩子捆成一串串的牽上前來。這一路上,北蠻那些貴族俘虜們還有個囚車坐坐,這些人就只能用雙腳走了。騎慣了馬的人,卻不慣雙腳走路,到了這裡已經個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還死了百來人。從前他們拿著關內百姓的命不當性命,如今輪到自己,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禮部尚書親自出馬,在城門前展開一卷帛書,駢四驪六地念了一大通。將近六十歲的人了,平日說一句話中間都要歇一歇的,謂之養氣,今日居然聲震四野,整篇念下來竟不帶停歇的,真是教熟識他的人驚訝。
為了今日的大禮,禮部單是為擬這些文章就沒日沒夜地討論了半個月之久。在城門處這一篇主要是宣講此次西北大捷,以及今上的文治武功。等到了宗廟那裡,就是要告祭先祖,並歷數本朝各位皇帝政績了,其文章只會比這一篇更加華麗,更加讓人聽不明白。
不過百姓們倒也不在乎能不能聽懂,就算聽不懂,那些渾身骯髒的戰俘都擺在眼前呢,瞧瞧那與關中人不大相似的長相,大家就都懂了。於是上頭禮部尚書在拼了老命地念,下頭百姓們已經議論起來:“瞧這些人髒的……”
“整日跟牛馬在一起,自然髒。”
“一個個凶神惡煞的……”
“殺了咱們好些人呢,可不是凶神!這回定北侯也殺了他們數萬人,殺得好!”
“聽說這下子,他們得有好多年不敢再來進犯了,真是太好了!”
沈數端坐馬背之上,聽著下頭百姓們的議論,只覺得心cháo澎湃。將士戍邊,金戈鐵馬,不就是為了保邊境平安,讓敵人不敢來犯嗎?有今日聽見的這些話,就是對將士們最好的報答了。
禮部尚書念完一卷文,只覺得氣都快要不夠使的了,喘了兩口才又高聲道:“開城門!迎獻捷!”
城門其實一早就開了,這會兒為了行禮又虛掩上,聽見發令,便有早就準備好的城門軍飛跑過來,用力將那巨大沉重的城門推開。銅龍長號再度鳴響,沈數一提馬韁,黑馬仰頭打個響鼻,高抬前蹄,第一個踏進了城門。
城門之內,乃是前來迎接的文武百官,個個身著朝服,按品級而立。於閣老站在第一個,身著深紫官服,頭戴七梁冠,腰圍青玉帶,一抬頭,便與沈數對上了目光。兩人一上一下,對視片刻,彼此微微點了點頭。
趙尚書站得離於閣老不遠,自沈數進城門他就目不轉睛地盯著,此刻沈數頷首的動作雖細微難察,卻仍是被他觀察到了,頓時只覺得心裡一涼——安郡王這是什麼意思?
“百官迎——”禮部尚書又大聲喊道,自己首先躬下身去,於是一干官員也像被風吹倒的麥子一樣彎下身去,讓獻捷的將士和後頭的囚車從他們中間穿過,直行向宗廟方向而去……
☆、第259章 宮變
一場獻捷轟動京城,即使後宮嬪妃們並不能前去觀看,也都情不自禁地關注此事。
“這會兒放心了吧?”陸盈聽了外頭傳回來的消息,一顆心也算是放下了,笑吟吟地問桃華,“王爺一點事都沒有呢。”人人都看見了沈數英姿煥發的模樣,顯然是做不得假的。
桃華想的是另外一件事,然而看著陸盈的笑臉,心裡也輕鬆了許多,笑著也點了點頭。
“那早些歇著吧。”陸盈這一天也覺得疲勞,不停地叫人去打聽外頭的消息,這獻捷大禮從午時一直搞到此刻天都黑了,前朝皇帝和官員們固然累得不輕,後宮的嬪妃們因為利益相關,也一樣要跟著操心。
“王爺和諸位官員已經出宮了嗎?”桃華追問了一句。
櫻桃連忙回答:“聽說祭禮已經結束,應該是要出宮了。”宗廟畢竟與後宮不在一處,打探消息也不是那麼方便的。
“娘娘,趙充儀來了。”外頭宮人匆匆進來報信,聽得陸盈一怔:“這般晚了,她怎麼來了?”
“恐怕是來找我的。”桃華立刻起身,“我避一避。”
這會兒前頭已經傳來了喧譁之聲,桃華避到後殿,陸盈便迎了出去,只見趙充儀帶來的宮人正在前殿跟秋涼殿的宮人纏成一團,竟是要直接闖進來的意思了。
“充儀姐姐這是做什麼?”陸盈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可是嫌我出迎晚了?暉哥兒今日睡得早,我這才晚了一步,姐姐見諒。”
往常只要抬出暉哥兒來,趙充儀早就不說什麼了,今日卻仿佛沒聽見似的,徑直衝著陸盈就過來了:“陸修儀,安郡王妃可是在你這裡?”
“姐姐說什麼胡話!”陸盈一驚,立刻沉下了臉。雖說秋涼殿如今能進內殿伺候的宮人也都是忠心的,可此事又豈是能當著宮人們的面說的?
櫻桃連忙使了眼色,秋涼殿的宮人們一擁而上,把趙充儀帶來的幾個宮人拉了出去。趙充儀倒也並未反對,眼看著殿內只剩下了她和陸盈,還有櫻桃三人,便道:“陸修儀,我想見見安郡王妃,我知道她在你這裡!”
“我看姐姐是糊塗了。”當初皇帝把桃華送過來的時候就已經交待過陸盈,陸盈又怎會在趙充儀面前承認,“安郡王妃的事,難道姐姐是不知道的?”桃華還活著,她也說不出“安郡王妃已經死了”的話,只好含糊過去了。
趙充儀有些消瘦的臉上,一雙眼睛卻亮得嚇人,仿佛火堆將要熄滅時那最後爆出的幾點火苗,總是格外明亮些,但卻註定短命:“我沒糊塗!陸修儀,你讓我見見她,我一定得見她!”
自從西北大勝,趙尚書從宮外把消息送進來,趙充儀也同樣陷入了恐慌之中——若是於家再度得勢,她在後宮哪還有活路?
趙家跟安郡王聯手,是因為看見皇帝也想聯手安郡王扳倒於家,但現在皇帝奪了安郡王妃,還怎麼聯手?若是如此,安郡王府完蛋了不要緊,趙家可怎麼辦?
其實如果真的見到安郡王妃,又能說些什麼?或者說,又能改變什麼事實,趙充儀也不知道。這些日子她一直在旁敲側擊地打聽,可陸盈每次都搪塞了過去。今日宗廟大祭,去打聽消息回來的內侍告訴她,趙尚書的臉色十分不好,她便突然按捺不住了。
獻捷是文治武功的大事,如果讓於黨因此一舉立功,那情形恐怕就要翻轉。趙充儀在這一股衝動的支配之下,帶著幾個心腹宮人,就直衝到秋涼殿來了。
“趙充儀!”雖然品級相同,但論起封號來,如今陸盈還在趙充儀之前呢,板起臉來的時候也有幾分威嚴,“安郡王妃之事,宗人府已發下訃文,連喪事都備好了,只等安郡王回來發辦。你這會兒胡言亂語,闖到我的秋涼殿來大鬧,究竟是何用意?你說安郡王妃在我宮中,又是何意?莫非,安郡王妃之事竟是我假傳出去的消息不成?”
蔣老太爺瞥了他一眼:“瞎操心。”以為桃姐兒跟安郡王是普通夫妻不成,為這種事就猜疑起來?
蔣錫撓撓頭,陪笑給蔣老太爺又倒了一杯茶:“伯父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是啊,可以放心了……”蔣老太爺悠悠地說了一句,忽然道,“松哥兒是個厚道孩子,這幾年在書院又開了竅,且還有個好岳父,將來雖不能出將入相,卻也能保一生平安,我不擔心他。楠哥兒跟他爹一樣,將來若有機會捐個官,大約也不會出什麼大岔子。就是榆哥兒那孩子,只有小聰明,看著機靈其實糊塗,跟他那同胞姊妹一個樣兒!將來他若有什麼事,你好歹看在是你侄兒的份上,伸一伸手。還有丹姐兒跟宮裡那兩個,也讓桃姐兒看在姊妹的份上照顧一二。”
蔣錫一怔。蔣老太爺這話說得好似交待後事一般,聽起來怎麼都覺得不對勁:“伯父如何忽然說起這話來了……”
蔣老太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過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罷了。我年紀也大了,朝不保夕,有些話還是先說了的好,不然哪天一蹬腿去了,只怕來不及說。你大哥那個人,精明是有的,只是太熱衷於仕途,有時候難免就沒了人味。俗話說妻賢夫禍少,偏偏他娶的又不是什麼賢妻。幸而他膽子還不夠大,倒也惹不出什麼殺身之禍來,省得帶累了兒子和兄弟們。”
這話拿來說自己兒子簡直太尖刻了,蔣錫根本不敢接話,只道:“大哥並不至於的……”
蔣老太爺也不跟他辯駁這個,續道:“你二哥比你大哥強些,強在他娶了個懂事的媳婦,雖則出身商家,面子上卻是從來不錯的,也知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對兒女也疼愛——說起來,這就比你大哥強!”
這話蔣錫不能不承認。別的不說,蔣鈞對幾個女兒,實在是……
“你就不必說了。”蔣老太爺看一眼蔣錫,嘆了口氣,“別人只看見我兩個兒子做官前途無量,卻不知我只恨你不是我兒子。”
蔣錫連忙道:“伯父跟我父親也沒什麼兩樣。”
“終究是有兩樣的。”蔣老太爺嘆了口氣,“有些事兒我從未說過,也不能說,就讓它跟著我入土吧。到了地下,我自去向先祖賠罪……”
蔣錫聽得莫名其妙,又覺得有些不好,正要追問,蔣老太爺已經站起身往外走:“我去跟旭哥兒玩一會兒……”他沒拄手杖,但後背已經微微有些駝了。
“伯父——”蔣錫連忙要去攙他,忽然聽得城門處隱隱傳來聲響,細聽正是銅龍長號那響亮的金鐵之聲,其間還有牛角號更低沉渾厚的聲音,“這是,獻捷的隊伍到了?”
蔣老太爺抬頭看看天色:“快午時了。”
說是城門獻捷,其實應該是去宗廟祭告天地祖先,不過因為北蠻俘虜有數千人,不可能都押進城裡去,所以在城門處展示一下戰果,之後大部分俘虜都會被留在城外,只將那些北蠻貴族押入京城,直達宗廟,以其頭顱為祭。
既然押入京城的戰俘不過十餘人,西北軍押送的人當然進入京城的也就很少了,大約只有一百來人,但個個都是在此役中立下功勞的,人人精神抖擻,盔明甲亮,連身上的戰袍都是新制而成。
定北侯這個統帥未到,沈數就是第一人了,無論從身份上還是戰功上,他都當之無愧。此刻行在隊伍最前方,身穿大紅色郡王常服高踞黑色駿馬之上,腰掛長刀,英武異常,惹得趕來看熱鬧的人群中那些少女們心頭如小鹿亂撞,移不開眼睛。
數千名俘虜被繩子捆成一串串的牽上前來。這一路上,北蠻那些貴族俘虜們還有個囚車坐坐,這些人就只能用雙腳走了。騎慣了馬的人,卻不慣雙腳走路,到了這裡已經個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還死了百來人。從前他們拿著關內百姓的命不當性命,如今輪到自己,才知道是個什麼滋味。
禮部尚書親自出馬,在城門前展開一卷帛書,駢四驪六地念了一大通。將近六十歲的人了,平日說一句話中間都要歇一歇的,謂之養氣,今日居然聲震四野,整篇念下來竟不帶停歇的,真是教熟識他的人驚訝。
為了今日的大禮,禮部單是為擬這些文章就沒日沒夜地討論了半個月之久。在城門處這一篇主要是宣講此次西北大捷,以及今上的文治武功。等到了宗廟那裡,就是要告祭先祖,並歷數本朝各位皇帝政績了,其文章只會比這一篇更加華麗,更加讓人聽不明白。
不過百姓們倒也不在乎能不能聽懂,就算聽不懂,那些渾身骯髒的戰俘都擺在眼前呢,瞧瞧那與關中人不大相似的長相,大家就都懂了。於是上頭禮部尚書在拼了老命地念,下頭百姓們已經議論起來:“瞧這些人髒的……”
“整日跟牛馬在一起,自然髒。”
“一個個凶神惡煞的……”
“殺了咱們好些人呢,可不是凶神!這回定北侯也殺了他們數萬人,殺得好!”
“聽說這下子,他們得有好多年不敢再來進犯了,真是太好了!”
沈數端坐馬背之上,聽著下頭百姓們的議論,只覺得心cháo澎湃。將士戍邊,金戈鐵馬,不就是為了保邊境平安,讓敵人不敢來犯嗎?有今日聽見的這些話,就是對將士們最好的報答了。
禮部尚書念完一卷文,只覺得氣都快要不夠使的了,喘了兩口才又高聲道:“開城門!迎獻捷!”
城門其實一早就開了,這會兒為了行禮又虛掩上,聽見發令,便有早就準備好的城門軍飛跑過來,用力將那巨大沉重的城門推開。銅龍長號再度鳴響,沈數一提馬韁,黑馬仰頭打個響鼻,高抬前蹄,第一個踏進了城門。
城門之內,乃是前來迎接的文武百官,個個身著朝服,按品級而立。於閣老站在第一個,身著深紫官服,頭戴七梁冠,腰圍青玉帶,一抬頭,便與沈數對上了目光。兩人一上一下,對視片刻,彼此微微點了點頭。
趙尚書站得離於閣老不遠,自沈數進城門他就目不轉睛地盯著,此刻沈數頷首的動作雖細微難察,卻仍是被他觀察到了,頓時只覺得心裡一涼——安郡王這是什麼意思?
“百官迎——”禮部尚書又大聲喊道,自己首先躬下身去,於是一干官員也像被風吹倒的麥子一樣彎下身去,讓獻捷的將士和後頭的囚車從他們中間穿過,直行向宗廟方向而去……
☆、第259章 宮變
一場獻捷轟動京城,即使後宮嬪妃們並不能前去觀看,也都情不自禁地關注此事。
“這會兒放心了吧?”陸盈聽了外頭傳回來的消息,一顆心也算是放下了,笑吟吟地問桃華,“王爺一點事都沒有呢。”人人都看見了沈數英姿煥發的模樣,顯然是做不得假的。
桃華想的是另外一件事,然而看著陸盈的笑臉,心裡也輕鬆了許多,笑著也點了點頭。
“那早些歇著吧。”陸盈這一天也覺得疲勞,不停地叫人去打聽外頭的消息,這獻捷大禮從午時一直搞到此刻天都黑了,前朝皇帝和官員們固然累得不輕,後宮的嬪妃們因為利益相關,也一樣要跟著操心。
“王爺和諸位官員已經出宮了嗎?”桃華追問了一句。
櫻桃連忙回答:“聽說祭禮已經結束,應該是要出宮了。”宗廟畢竟與後宮不在一處,打探消息也不是那麼方便的。
“娘娘,趙充儀來了。”外頭宮人匆匆進來報信,聽得陸盈一怔:“這般晚了,她怎麼來了?”
“恐怕是來找我的。”桃華立刻起身,“我避一避。”
這會兒前頭已經傳來了喧譁之聲,桃華避到後殿,陸盈便迎了出去,只見趙充儀帶來的宮人正在前殿跟秋涼殿的宮人纏成一團,竟是要直接闖進來的意思了。
“充儀姐姐這是做什麼?”陸盈眉頭不禁皺了起來,“可是嫌我出迎晚了?暉哥兒今日睡得早,我這才晚了一步,姐姐見諒。”
往常只要抬出暉哥兒來,趙充儀早就不說什麼了,今日卻仿佛沒聽見似的,徑直衝著陸盈就過來了:“陸修儀,安郡王妃可是在你這裡?”
“姐姐說什麼胡話!”陸盈一驚,立刻沉下了臉。雖說秋涼殿如今能進內殿伺候的宮人也都是忠心的,可此事又豈是能當著宮人們的面說的?
櫻桃連忙使了眼色,秋涼殿的宮人們一擁而上,把趙充儀帶來的幾個宮人拉了出去。趙充儀倒也並未反對,眼看著殿內只剩下了她和陸盈,還有櫻桃三人,便道:“陸修儀,我想見見安郡王妃,我知道她在你這裡!”
“我看姐姐是糊塗了。”當初皇帝把桃華送過來的時候就已經交待過陸盈,陸盈又怎會在趙充儀面前承認,“安郡王妃的事,難道姐姐是不知道的?”桃華還活著,她也說不出“安郡王妃已經死了”的話,只好含糊過去了。
趙充儀有些消瘦的臉上,一雙眼睛卻亮得嚇人,仿佛火堆將要熄滅時那最後爆出的幾點火苗,總是格外明亮些,但卻註定短命:“我沒糊塗!陸修儀,你讓我見見她,我一定得見她!”
自從西北大勝,趙尚書從宮外把消息送進來,趙充儀也同樣陷入了恐慌之中——若是於家再度得勢,她在後宮哪還有活路?
趙家跟安郡王聯手,是因為看見皇帝也想聯手安郡王扳倒於家,但現在皇帝奪了安郡王妃,還怎麼聯手?若是如此,安郡王府完蛋了不要緊,趙家可怎麼辦?
其實如果真的見到安郡王妃,又能說些什麼?或者說,又能改變什麼事實,趙充儀也不知道。這些日子她一直在旁敲側擊地打聽,可陸盈每次都搪塞了過去。今日宗廟大祭,去打聽消息回來的內侍告訴她,趙尚書的臉色十分不好,她便突然按捺不住了。
獻捷是文治武功的大事,如果讓於黨因此一舉立功,那情形恐怕就要翻轉。趙充儀在這一股衝動的支配之下,帶著幾個心腹宮人,就直衝到秋涼殿來了。
“趙充儀!”雖然品級相同,但論起封號來,如今陸盈還在趙充儀之前呢,板起臉來的時候也有幾分威嚴,“安郡王妃之事,宗人府已發下訃文,連喪事都備好了,只等安郡王回來發辦。你這會兒胡言亂語,闖到我的秋涼殿來大鬧,究竟是何用意?你說安郡王妃在我宮中,又是何意?莫非,安郡王妃之事竟是我假傳出去的消息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