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周敏收了信,吩咐擺下了一桌酒筵,張澤濟作陪,替李管家接風洗塵。李管家只是稍用了幾杯酒,便去了客房休息。張澤濟轉回後堂,見周敏怔怔的坐在床沿上發呆。他拿起攤開在桌上的信箋掃了一眼,忍不住皺起了眉頭。
定國公在信中談論並未過多的提及私事,他主要談的是對未來定國府地位的擔憂。他死之後,他的兩個兒子都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頂替他的位置。他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段雲睿身上。如今段雲睿迎娶了公主,中了狀元後被點為翰林承旨,成了皇帝的心腹臣子,將來大有可為。
這一段像是在隱晦的對周敏道歉,當初就是他們為了段雲睿和定國公府的前程運勢,阻攔周敏嫁給段雲睿。
來信的後半段,是定國公對朝政的隱憂。自從周敏離開之後,皇帝又恢復了之前的散漫狀態,對處理政務不再上心,亟待推行的改革也沒了消息。定國公希望她能想個辦法,督促皇帝推行改革,否則長此以往,大華朝的國運難免盛極轉衰。
周敏不知道定國公為何如此看得起她,可惜的是,經歷了這麼多磨難之後,周敏心中的宏圖大志早已丟過了一邊。她如今只想在西湖邊上與張澤濟攜手終老一生。至於覺遠禪師曾預測過的大災難,她也懶得理會了。
即便災難真會降臨,那也是不知多久後的事了,或許她這一輩子都碰不見,何況她並無生子的打算,何必那麼擔憂呢?再說她如今已是一個“死人”了,她要以怎樣的方式去協助趙啟處理朝政?
可在某種程度上,她完全能夠理解趙啟的變懶。
周敏想著這些煩心事,又忍不住長長的嘆息了一聲。張澤濟來到她身邊坐下,摟住她的粉肩安慰道:“別想這些不著邊際的事了。”
周敏靠在他的胸口,輕輕點了點頭。
當日入夜後,周敏吩咐周樂帶上一隊暗衛隨李管家去客棧將那一大批錢財運了回來。李管家向周敏討了一封回書後,一刻不停連夜帶著人往京城趕回去了。
定國公的來信以及他生病的消息打破了周敏內心的安寧。這位德高望重的國公爺往日裡幫了她太多,她只希望他能夠戰勝病魔,再活得久一些。
過了幾天縣令謝存稀果然如約登門來拜訪,周敏裝病帶著黃桃白梨等他可能在頤苑見過的人待在後院裡,以免被他發現。
謝存稀的造訪帶來了一個令周敏意想不到的消息。
“今日縣太爺對我透露了一個十分緊要的消息。”當晚兩人躺上床後,張澤濟摟著周敏說道。“他說明年夏初,皇帝可能會微服私訪江南,到時會在餘杭駐留。”
第210章 國公之死
這一句話在周敏心裡掀起了滔天巨浪。她的第一反應是趙啟或許是衝著她來的?可轉念一想,又覺不太可能,他怎會為了見她,專程跑來江南。可她還是隱約生出了幾分期許。
張澤濟倒沒有特別的感想,他從來不為這樣遠在天邊的事煩惱,更不會因此而吃飛醋。
轉眼間殘冬已盡,大地春回。江南的春天總比別的地方來得更早。迎面拂來的風已不再砭人肌膚,河裡的流水冒出絲絲熱氣。綠意一點一點的蔓延開來,三月過後,已染綠了整個江南。
西湖邊的柳樹抽出了嫩綠的新條,各色鮮花逐次開放,鬧烘烘的綴在枝頭鬥豔,散落在無邊無際不斷望北飄展的綠幕上,漸欲迷人眼。
忙碌的新年過後,周敏終於可以專心為白梨打點嫁妝了,白梨會從周府以富錦侯義女的身份發嫁。到了送別的那一天,白梨紅腫著眼睛上了船。
周敏難掩離別傷感,好在這終歸是一樁喜事。忙擠出笑容,在柔暖的江風中揮著手告別。那一天南風正勁,白梨一身紅妝,衣裙飄飛立在船頭,大船逆水北上,漸漸消失在了天際。
白梨走後的那幾天周敏興致都不太高,張澤濟想方設法要逗她開心。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里,張澤濟終於勸動周敏,坐了馬車往城外的寒山寺附近踏春。
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明麗的艷陽高照,和暖的春風吹得人心神蕩漾。城裡的人紛紛往郊外涌去,想要趁這大好春光,郊遊賞春。
他們在山腳下了馬車,沿著青翠的山路緩緩上行。一路上遊人如織,無論男女,皆身穿新制的鮮艷春裳,從山頂望將下去,就見綠樹掩映的迂迴山道上,遊人如會移動的花朵一般。
周敏忽聽身後幾位盛裝打扮的夫人說縣太爺的夫人今日也在寺廟裡燒香,意欲求子。周敏這才想起寒山寺求子特別靈驗,在餘杭十分有名。
周敏不由得望了身側的張澤濟一眼,說道:“我們還是回去吧,若是撞見了她,倒也麻煩。”
張澤濟忙笑道:“山上這許多人,她未必能見得到我們。你不用擔心。”
周敏本堅持要下山,可張澤濟臉上綻放的笑容比春日裡的陽光更明媚溫暖,讓她不忍拒絕。
寺廟建在山頂,山門卻在山腰。到了山門,一路往上都有隨山勢而建的碧瓦紅牆的廟宇,散布在綠意盎然的樹木當中。空中除去花木清香外,還帶著些香火氣,讓人心神安寧。
周敏和張澤濟擠在人群中往山頂的主廟走去。周敏忍不住想,張澤濟帶她來這裡真的只是為了遊春散心嗎?還是他潛意識裡對孩子的渴望,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作出的決定。
到了山頂之後,他們並不急著進寺燒香。走了這許久的山路,身上都已沁出了一層細汗。他們來到後山的一座亭子裡坐下休息。此間遊人罕至,清幽寧靜。
周敏掏出手帕子替張澤濟擦去額上的汗水,忽然說道:“你是想要兒子呢?還是女兒呢?”
張澤濟呆了呆,繼而緊緊握住她的手,大笑道:“都要,都要!越多越好!最好是兒子像我一樣英武,女兒像你一樣標緻。哈哈!”
周敏看著他喜出望外的模樣,也忍不住笑了。可心裡的陰影卻越來越濃。她一想到要生孩子,就打心底難受,更有一種難以排遣的沉重感。那感覺足以讓人窒息。她想或許自己是過於自私了。
張澤濟雖體諒她,從不勉強她,但他心裡想擁有後代的欲望卻並未因此消失,只不過是他出於對周敏的愛意,將這個欲望暫時的壓制了。或許這個願望會隨著時光慢慢的漲大,早晚有一天會變成他們難以解決的矛盾。
他們在寒山寺並沒有遇見縣太爺的夫人,可周敏下山回家後心情越發沉悶。第二天,他們接到了白梨從京城寄來的信件。
信上說,定國公於三日之前因病與世長辭了。
定國公的死,不僅是定國公府的損失,整個大華朝都沒人能夠填補他死之後在軍事上留下的空白。在大華朝開疆拓土的前二十年裡,定國公作為最大功臣之一,他已等同於那一段榮耀的歷史。
周敏想到定國公死之前寫給她的那一封書信,心裡更覺沉甸甸的。張澤濟見周敏拿著信只顧發呆,臉上神色變幻不定,便把信拿過來看了一眼。一看之下也不由神色凝重起來,他雖很少關注朝政,也知定國公相當於大華朝的定海神針。
定國公在信中談論並未過多的提及私事,他主要談的是對未來定國府地位的擔憂。他死之後,他的兩個兒子都沒有足夠的能力來頂替他的位置。他唯一的希望寄托在段雲睿身上。如今段雲睿迎娶了公主,中了狀元後被點為翰林承旨,成了皇帝的心腹臣子,將來大有可為。
這一段像是在隱晦的對周敏道歉,當初就是他們為了段雲睿和定國公府的前程運勢,阻攔周敏嫁給段雲睿。
來信的後半段,是定國公對朝政的隱憂。自從周敏離開之後,皇帝又恢復了之前的散漫狀態,對處理政務不再上心,亟待推行的改革也沒了消息。定國公希望她能想個辦法,督促皇帝推行改革,否則長此以往,大華朝的國運難免盛極轉衰。
周敏不知道定國公為何如此看得起她,可惜的是,經歷了這麼多磨難之後,周敏心中的宏圖大志早已丟過了一邊。她如今只想在西湖邊上與張澤濟攜手終老一生。至於覺遠禪師曾預測過的大災難,她也懶得理會了。
即便災難真會降臨,那也是不知多久後的事了,或許她這一輩子都碰不見,何況她並無生子的打算,何必那麼擔憂呢?再說她如今已是一個“死人”了,她要以怎樣的方式去協助趙啟處理朝政?
可在某種程度上,她完全能夠理解趙啟的變懶。
周敏想著這些煩心事,又忍不住長長的嘆息了一聲。張澤濟來到她身邊坐下,摟住她的粉肩安慰道:“別想這些不著邊際的事了。”
周敏靠在他的胸口,輕輕點了點頭。
當日入夜後,周敏吩咐周樂帶上一隊暗衛隨李管家去客棧將那一大批錢財運了回來。李管家向周敏討了一封回書後,一刻不停連夜帶著人往京城趕回去了。
定國公的來信以及他生病的消息打破了周敏內心的安寧。這位德高望重的國公爺往日裡幫了她太多,她只希望他能夠戰勝病魔,再活得久一些。
過了幾天縣令謝存稀果然如約登門來拜訪,周敏裝病帶著黃桃白梨等他可能在頤苑見過的人待在後院裡,以免被他發現。
謝存稀的造訪帶來了一個令周敏意想不到的消息。
“今日縣太爺對我透露了一個十分緊要的消息。”當晚兩人躺上床後,張澤濟摟著周敏說道。“他說明年夏初,皇帝可能會微服私訪江南,到時會在餘杭駐留。”
第210章 國公之死
這一句話在周敏心裡掀起了滔天巨浪。她的第一反應是趙啟或許是衝著她來的?可轉念一想,又覺不太可能,他怎會為了見她,專程跑來江南。可她還是隱約生出了幾分期許。
張澤濟倒沒有特別的感想,他從來不為這樣遠在天邊的事煩惱,更不會因此而吃飛醋。
轉眼間殘冬已盡,大地春回。江南的春天總比別的地方來得更早。迎面拂來的風已不再砭人肌膚,河裡的流水冒出絲絲熱氣。綠意一點一點的蔓延開來,三月過後,已染綠了整個江南。
西湖邊的柳樹抽出了嫩綠的新條,各色鮮花逐次開放,鬧烘烘的綴在枝頭鬥豔,散落在無邊無際不斷望北飄展的綠幕上,漸欲迷人眼。
忙碌的新年過後,周敏終於可以專心為白梨打點嫁妝了,白梨會從周府以富錦侯義女的身份發嫁。到了送別的那一天,白梨紅腫著眼睛上了船。
周敏難掩離別傷感,好在這終歸是一樁喜事。忙擠出笑容,在柔暖的江風中揮著手告別。那一天南風正勁,白梨一身紅妝,衣裙飄飛立在船頭,大船逆水北上,漸漸消失在了天際。
白梨走後的那幾天周敏興致都不太高,張澤濟想方設法要逗她開心。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里,張澤濟終於勸動周敏,坐了馬車往城外的寒山寺附近踏春。
正是草長鶯飛的季節,明麗的艷陽高照,和暖的春風吹得人心神蕩漾。城裡的人紛紛往郊外涌去,想要趁這大好春光,郊遊賞春。
他們在山腳下了馬車,沿著青翠的山路緩緩上行。一路上遊人如織,無論男女,皆身穿新制的鮮艷春裳,從山頂望將下去,就見綠樹掩映的迂迴山道上,遊人如會移動的花朵一般。
周敏忽聽身後幾位盛裝打扮的夫人說縣太爺的夫人今日也在寺廟裡燒香,意欲求子。周敏這才想起寒山寺求子特別靈驗,在餘杭十分有名。
周敏不由得望了身側的張澤濟一眼,說道:“我們還是回去吧,若是撞見了她,倒也麻煩。”
張澤濟忙笑道:“山上這許多人,她未必能見得到我們。你不用擔心。”
周敏本堅持要下山,可張澤濟臉上綻放的笑容比春日裡的陽光更明媚溫暖,讓她不忍拒絕。
寺廟建在山頂,山門卻在山腰。到了山門,一路往上都有隨山勢而建的碧瓦紅牆的廟宇,散布在綠意盎然的樹木當中。空中除去花木清香外,還帶著些香火氣,讓人心神安寧。
周敏和張澤濟擠在人群中往山頂的主廟走去。周敏忍不住想,張澤濟帶她來這裡真的只是為了遊春散心嗎?還是他潛意識裡對孩子的渴望,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作出的決定。
到了山頂之後,他們並不急著進寺燒香。走了這許久的山路,身上都已沁出了一層細汗。他們來到後山的一座亭子裡坐下休息。此間遊人罕至,清幽寧靜。
周敏掏出手帕子替張澤濟擦去額上的汗水,忽然說道:“你是想要兒子呢?還是女兒呢?”
張澤濟呆了呆,繼而緊緊握住她的手,大笑道:“都要,都要!越多越好!最好是兒子像我一樣英武,女兒像你一樣標緻。哈哈!”
周敏看著他喜出望外的模樣,也忍不住笑了。可心裡的陰影卻越來越濃。她一想到要生孩子,就打心底難受,更有一種難以排遣的沉重感。那感覺足以讓人窒息。她想或許自己是過於自私了。
張澤濟雖體諒她,從不勉強她,但他心裡想擁有後代的欲望卻並未因此消失,只不過是他出於對周敏的愛意,將這個欲望暫時的壓制了。或許這個願望會隨著時光慢慢的漲大,早晚有一天會變成他們難以解決的矛盾。
他們在寒山寺並沒有遇見縣太爺的夫人,可周敏下山回家後心情越發沉悶。第二天,他們接到了白梨從京城寄來的信件。
信上說,定國公於三日之前因病與世長辭了。
定國公的死,不僅是定國公府的損失,整個大華朝都沒人能夠填補他死之後在軍事上留下的空白。在大華朝開疆拓土的前二十年裡,定國公作為最大功臣之一,他已等同於那一段榮耀的歷史。
周敏想到定國公死之前寫給她的那一封書信,心裡更覺沉甸甸的。張澤濟見周敏拿著信只顧發呆,臉上神色變幻不定,便把信拿過來看了一眼。一看之下也不由神色凝重起來,他雖很少關注朝政,也知定國公相當於大華朝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