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天津衛的混混兒自古就有,官府可都沒把他們管過來,丁大少再有錢也不過是個平頭百姓,他一個二世祖何德何能?有什麼不一樣的本事?丁大少可不這麼想,這個事情說難也難,說簡單也是簡單,反正有的是錢,你不服我不要緊,也不用拐彎抹角,講什麼規矩禮數,我就拿錢砸服了你為止。他讓手下人背上錢袋子,跟著他出去轉悠,專找侯家後、三不管、河北鳥市這些混混兒聚集的去處。見有打架滋事的,他就上前平事。以前也有一路人專幹這個,全是上了歲數的老混混兒,憑這麼多年闖出來的名號,這邊說那邊勸,軟的不行來硬的,靠面子壓事兒。丁大少算哪根兒蔥啊?根本沒人聽他那一套,該打接著打,丁大少也不惱,大把的錢往外一掏,我也不問誰是誰非,只要罷手不打了,這些錢全是你們的。混混兒們也發蒙,這是個什麼路數?從沒見過這麼勸架的,給錢還能不要嗎?架也不打了,接過錢來就走。丁大少卻道一聲且慢,既然拿了錢,誰都不許走,不打了就是給我面子,最好的飯莊子、最大的澡堂子、一等的班子,吃飯洗澡嫖姑娘一條龍,花多少錢都算我的。當混混兒的都是窮人,既沒有手藝又不願意賣力氣,這才扎一膀子花兒開逛當混混兒,其實當上了混混兒也訛不來多少錢,有幾個混出名堂的?大多是不怕死的窮光棍,上二葷鋪來碗雜碎湯就叫過年了。丁大少擺譜請客的這些東西見都沒見過,一個個全傻了眼,白吃白喝白玩,還有錢拿,誰會跟這位爺作對?從此丁大少在天津衛大大小小的鍋伙中標名掛號了,專管混混兒們的閒事,一聽說什麼地方有混混兒打架,他帶錢過去就把事兒平了,揮金似土、仗義疏財,心裡那叫一個得意:“天津衛的混混兒再厲害,也得給我面子,官府管不了的,我全能管!”在天津城中他丁大少絕對稱得上一怪,是怪鳥兒的怪,他出馬沒有平不了的事兒,還真讓人不得不服,也沒別的,就是捨得掏錢,有比他有錢的,可沒他手這麼敞,比他有面子的,又沒他有錢。丁家老爺實在忍不了這個敗家兒子,一狠心給他關了起來,不許再出去扔錢了。
五月二十六這一天,上下兩河的幫會連同六大鍋伙的混混兒,齊聚三岔河口爭勇鬥狠。九河下梢有頭有臉兒的人物全到了,台下還有這麼多看熱鬧的百姓,這樣的場合丁大少豈能不來?缺了他就不叫一台整戲,如果把這場事兒平了,這個臉就露到天上去了!他在家待不住了,他爹又不讓他出去,不得已在房頂開了窟窿,翻後牆出來勸架,好懸沒把腿摔斷了,您說這得有多大癮?勸了這麼多年的架,丁大少也明白了許多門道,不能一上來就勸,那顯不出本事,要是有一方先了,這架也打不起來,沒必要勸,非得等到兩邊鬧得不可收拾,刀槍相向、瞪眼宰人的時候再出來,所以他先在下邊看熱鬧,來了一個“登上高山觀虎鬥,坐在橋頭看水流”,直到雙方人馬亮出傢伙一齊往前沖,眼瞅就是一場惡鬥,丁大少等的就是這個時候,這才高呼一聲,分開人群上了台,抱拳拱手:“列位三老四少,瞧在我的面子上,今天別打了!”
第十章 火燒三岔河口·下
1.
九水歸一顯真形,
河出伏流浪不平;
龍盤虎踞英雄地,
蛇鼠之輩豈能逃。
三岔河口兩路人馬一眾百姓,連同劉橫順這些當差的警察,沒有不認識丁大少的,這可是天津衛的一怪,有錢沒地方花,專門給人平事兒,但是雙方斗出了人命,縱然丁大少有面子,只怕也不好收場。
丁大少不緊不慢邁著方步上了台,抱拳拱手說道:“眾位英雄好漢,五湖四海皆相識也,咱都是在天津衛掙飯吃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魚情念水情,何必如此呢?不就是過個銅船嗎?我也知道,銅船從哪條河上過,哪條河上的哥們兒這一天就吃不上飯,可是說到底天也沒塌,餓一天總比死了強,為這麼點兒事犯不上動刀動槍,各位瞧我了,給我丁大少一個面子,這一天的錢讓我出,該給多少我翻一跟頭,而且往後年年如此,咱不打了成嗎?”
上下兩河幫會的人巴不得如此,鬥來鬥去還不是為了錢?斗銅船鬥了多少年,皇帝老子都管不了的事,丁大少一出場幾句話全解決了,這是多大的本事?看來以後得改規矩了,照舊搭台比斗,誰贏了銅船從誰的河上過,誰掙這份翻跟頭的錢。有錢拿是不錯,面子可也不能丟。下河幫的舵主上前一抱拳:“丁大少,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足慰平生,當真是咱天津衛仗義疏財的豪傑,可我們兩家是死過節兒,不只是為了錢,遠了不說,我們剛剛還填進去一條人命,這個仇不報了?”
上河幫的舵主也說道:“是這麼個理兒,我們也折了一個弟兄,此仇不報,今後如何服眾?”
丁大少哈哈一笑,可了不得,兩條人命啊?這個年頭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大騾子大馬死了還能賣肉,死人值幾個錢?路邊兒的倒臥那麼多,也沒見人往家裡撿,如果按官價出錢賠償,我丁大少可不露臉,就讓雙方找來一架河邊稱貨的大秤,各自把死人放上去稱,稱完死人再稱銀元,人多重錢多重,如此一來上河幫可占了便宜,肉墩子不下幾百斤,這得頂多少銀元?下河幫看得眼熱卻又無奈,誰也沒長個前後眼,早知如此,我們也派個大胖子出來了。丁大少又掏出一塊錢,銀圓分兩面,一面上河幫,一面下河幫,拋上去接在手中,打開看是哪一面,銅船就從誰的河上過,給一份翻跟頭的錢,下一年換另一條河,怎麼樣?兩大幫會的舵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屁也放不出了,說一千道一萬不就是為了錢嗎,錢給夠了還有什麼可說的?當場定了上河幫接銅船,幫會有龍旗,命人在台上打起龍旗,告訴龍船往這邊帶,銅船打這邊走。怎麼打也有講究,河上一切大小船隻,見到這個旗號,收船的收船,上岸的上岸,轉眼之間就把河道讓了出來。
看熱鬧的老百姓也算開眼了,這個主兒是真有錢,兩大幫會在此鬥狠,與他丁大少有何相干?咸吃蘿蔔淡操心,挑了房蓋翻牆出來,拿錢把雙方砸服了,就為了要這個面子?可是也好,一場大禍彌於無形,真要打起來,巡警總局可壓不住,不知道得死傷多少人,又會牽扯多少看熱鬧的無辜百姓?誰能說丁大少這麼做沒積德呢?
丁大少平了兩大河幫斗銅船,心中得意已極,在台上談笑風生、指點江山,跟兩大幫會六大鍋伙的各位當家一通寒暄,那些成了名的大混混兒,行幫各派的舵主,全是一跺腳天津城四個角亂顫的人物,都過來跟他論交情,直如眾星捧月一般。正得意間,忽有手下人跑來通稟:“少爺,大事不好!老爺得知您又跑出來給人平事兒,已經親自來抓您了,還說要打折您的腿,看您以後還怎麼往外跑,瞧這意思可是來真的,您趕緊躲躲吧!”丁大少就怕他爹,這個老爺子拿錢可砸不住,一聽這話大驚失色,也顧不上面子了,蹦下台撒丫子逃了。
台下的老百姓捧腹大笑,河岔子上正亂著呢,不知誰喊了一句:“銅船來了!”眾人齊刷刷望過去,以法鼓會的龍船為首,二十餘艘大銅船一字排開,緩緩駛入了三岔河口。前邊這艘龍船也不小,金頭上雕著一對龍眼,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所謂“金頭”是安裝在船頭上的一塊橫木,乃是斬風避浪的“出頭椽”,上邊的龍眼黑白描繪,中間點著雞冠血,兩眼上方各釘一枚元寶釘,釘子上掛著紅色的布條,俗稱“彩子”。船頭的桅杆三丈開外,上刻“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開路先鋒,三將軍掛角開風”,頂端高挑一面繡金龍旗,當中一條探海金龍,左右繡著兩行小字“龍頭生金角,虎口噴銀牙”,船上旌旗招展、法鼓震天。會首身穿大紅法衣,上繡蟒翻身、龍探爪、海水江崖,頭戴龍王爺的面具,藍臉赤須、額上生角、口出獠牙,頂上無冠、腳下沒鞋,披髮赤足,手中仗劍,掐訣念咒。龍王廟法鼓隊分列左右,擊打法鼓的巨響順三岔河口水面傳出去,仿佛排山倒海,聲浪一波接著一波,聲勢十分驚人。
五月二十六這一天,上下兩河的幫會連同六大鍋伙的混混兒,齊聚三岔河口爭勇鬥狠。九河下梢有頭有臉兒的人物全到了,台下還有這麼多看熱鬧的百姓,這樣的場合丁大少豈能不來?缺了他就不叫一台整戲,如果把這場事兒平了,這個臉就露到天上去了!他在家待不住了,他爹又不讓他出去,不得已在房頂開了窟窿,翻後牆出來勸架,好懸沒把腿摔斷了,您說這得有多大癮?勸了這麼多年的架,丁大少也明白了許多門道,不能一上來就勸,那顯不出本事,要是有一方先了,這架也打不起來,沒必要勸,非得等到兩邊鬧得不可收拾,刀槍相向、瞪眼宰人的時候再出來,所以他先在下邊看熱鬧,來了一個“登上高山觀虎鬥,坐在橋頭看水流”,直到雙方人馬亮出傢伙一齊往前沖,眼瞅就是一場惡鬥,丁大少等的就是這個時候,這才高呼一聲,分開人群上了台,抱拳拱手:“列位三老四少,瞧在我的面子上,今天別打了!”
第十章 火燒三岔河口·下
1.
九水歸一顯真形,
河出伏流浪不平;
龍盤虎踞英雄地,
蛇鼠之輩豈能逃。
三岔河口兩路人馬一眾百姓,連同劉橫順這些當差的警察,沒有不認識丁大少的,這可是天津衛的一怪,有錢沒地方花,專門給人平事兒,但是雙方斗出了人命,縱然丁大少有面子,只怕也不好收場。
丁大少不緊不慢邁著方步上了台,抱拳拱手說道:“眾位英雄好漢,五湖四海皆相識也,咱都是在天津衛掙飯吃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念魚情念水情,何必如此呢?不就是過個銅船嗎?我也知道,銅船從哪條河上過,哪條河上的哥們兒這一天就吃不上飯,可是說到底天也沒塌,餓一天總比死了強,為這麼點兒事犯不上動刀動槍,各位瞧我了,給我丁大少一個面子,這一天的錢讓我出,該給多少我翻一跟頭,而且往後年年如此,咱不打了成嗎?”
上下兩河幫會的人巴不得如此,鬥來鬥去還不是為了錢?斗銅船鬥了多少年,皇帝老子都管不了的事,丁大少一出場幾句話全解決了,這是多大的本事?看來以後得改規矩了,照舊搭台比斗,誰贏了銅船從誰的河上過,誰掙這份翻跟頭的錢。有錢拿是不錯,面子可也不能丟。下河幫的舵主上前一抱拳:“丁大少,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足慰平生,當真是咱天津衛仗義疏財的豪傑,可我們兩家是死過節兒,不只是為了錢,遠了不說,我們剛剛還填進去一條人命,這個仇不報了?”
上河幫的舵主也說道:“是這麼個理兒,我們也折了一個弟兄,此仇不報,今後如何服眾?”
丁大少哈哈一笑,可了不得,兩條人命啊?這個年頭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大騾子大馬死了還能賣肉,死人值幾個錢?路邊兒的倒臥那麼多,也沒見人往家裡撿,如果按官價出錢賠償,我丁大少可不露臉,就讓雙方找來一架河邊稱貨的大秤,各自把死人放上去稱,稱完死人再稱銀元,人多重錢多重,如此一來上河幫可占了便宜,肉墩子不下幾百斤,這得頂多少銀元?下河幫看得眼熱卻又無奈,誰也沒長個前後眼,早知如此,我們也派個大胖子出來了。丁大少又掏出一塊錢,銀圓分兩面,一面上河幫,一面下河幫,拋上去接在手中,打開看是哪一面,銅船就從誰的河上過,給一份翻跟頭的錢,下一年換另一條河,怎麼樣?兩大幫會的舵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屁也放不出了,說一千道一萬不就是為了錢嗎,錢給夠了還有什麼可說的?當場定了上河幫接銅船,幫會有龍旗,命人在台上打起龍旗,告訴龍船往這邊帶,銅船打這邊走。怎麼打也有講究,河上一切大小船隻,見到這個旗號,收船的收船,上岸的上岸,轉眼之間就把河道讓了出來。
看熱鬧的老百姓也算開眼了,這個主兒是真有錢,兩大幫會在此鬥狠,與他丁大少有何相干?咸吃蘿蔔淡操心,挑了房蓋翻牆出來,拿錢把雙方砸服了,就為了要這個面子?可是也好,一場大禍彌於無形,真要打起來,巡警總局可壓不住,不知道得死傷多少人,又會牽扯多少看熱鬧的無辜百姓?誰能說丁大少這麼做沒積德呢?
丁大少平了兩大河幫斗銅船,心中得意已極,在台上談笑風生、指點江山,跟兩大幫會六大鍋伙的各位當家一通寒暄,那些成了名的大混混兒,行幫各派的舵主,全是一跺腳天津城四個角亂顫的人物,都過來跟他論交情,直如眾星捧月一般。正得意間,忽有手下人跑來通稟:“少爺,大事不好!老爺得知您又跑出來給人平事兒,已經親自來抓您了,還說要打折您的腿,看您以後還怎麼往外跑,瞧這意思可是來真的,您趕緊躲躲吧!”丁大少就怕他爹,這個老爺子拿錢可砸不住,一聽這話大驚失色,也顧不上面子了,蹦下台撒丫子逃了。
台下的老百姓捧腹大笑,河岔子上正亂著呢,不知誰喊了一句:“銅船來了!”眾人齊刷刷望過去,以法鼓會的龍船為首,二十餘艘大銅船一字排開,緩緩駛入了三岔河口。前邊這艘龍船也不小,金頭上雕著一對龍眼,目光如炬、炯炯有神,所謂“金頭”是安裝在船頭上的一塊橫木,乃是斬風避浪的“出頭椽”,上邊的龍眼黑白描繪,中間點著雞冠血,兩眼上方各釘一枚元寶釘,釘子上掛著紅色的布條,俗稱“彩子”。船頭的桅杆三丈開外,上刻“大將軍八面威風,二將軍開路先鋒,三將軍掛角開風”,頂端高挑一面繡金龍旗,當中一條探海金龍,左右繡著兩行小字“龍頭生金角,虎口噴銀牙”,船上旌旗招展、法鼓震天。會首身穿大紅法衣,上繡蟒翻身、龍探爪、海水江崖,頭戴龍王爺的面具,藍臉赤須、額上生角、口出獠牙,頂上無冠、腳下沒鞋,披髮赤足,手中仗劍,掐訣念咒。龍王廟法鼓隊分列左右,擊打法鼓的巨響順三岔河口水面傳出去,仿佛排山倒海,聲浪一波接著一波,聲勢十分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