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頁
“小姑娘飯做得真不錯,以後有席面還找你啊!”
“梁娘子滿意就好。”
“滿意滿意。”
不但滿意,還額外加了賞錢。
馮蘊頭回拿到兩錠整整齊齊的十兩銀錠子,興奮得走路都發飄,她回到肖家,趕緊把銀錠交給她師父,總覺得這倆白花花的銀錠子留在她這太晃眼。
“自己收著吧,按慣例,沒出師孝敬師父兩成,出師了逢年過節記得來問候一聲,送點節禮就成。不過……阿蘊不一樣,阿蘊除了是我徒弟,將來還要做我兒媳婦,這孝敬呀就當師父給兒媳婦的甜嘴的。”
馮家這些年,日子倒寬敞了些,不過馮蘊要結婚,嫁妝可能豐厚不了。馮蘊自己要能有點錢傍身,心裡也會更有底,張琴也是顧慮這些,才讓馮蘊把做席面的錢全都自己收下。
除了這桌壽宴,接下來每個月都會有三四場,少的一個月也有兩場,都是十桌以下的席面。要是做好了,一個月四五十兩不成問題,翻過明年去,少說也能有個幾百兩銀子傍身,到時候她備嫁妝也能備出不錯的來。再讓肖翀領她買點衣裳首飾,回頭也能嫁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
馮蘊心裡也清楚,是以更感激她師父,要不是她師父當年把她帶出來,只怕她現在還在山窩裡打滾。長大了就像她的堂姐堂妹一樣,就近嫁了人家,過著家裡家外操持農活家務的日子,然後日子緊緊地養孩子,等孩子大了日子好點,孩子又要建屋娶妻生子,日子又緊緊地,這樣周而復始其實也沒什麼不對,只是……
只是出來了,看過外面的世界,心裡就會有更多的想法和追求。
她想要學更多的菜色,做出美味的食物,讓大家喜歡她的手藝,以及和她的書呆相親相愛一世。嗯,以後還要生幾個像她或者像書呆的孩子,讓他們無憂無慮長大,讀書識字看世界,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內心追求的東西。
#書呆:我明明不呆好吧#
#寫過《慕春令》的孟大大表示:說你呆你就呆,不呆也呆,分明是愛稱,這都不懂,還說不呆呢,分明是個書呆#
3.比如美食
袁蘊和她的書呆結婚後沒兩年,她的書呆就奉命到鹿邑縣蒙學任教長,自此成了一大幫小蘿蔔頭的肖叔叔。她給做過壽宴的孟太太阿梁也正在鹿邑縣,這些年孟家的席面都是袁蘊操持的,孟太太曉得她來鹿邑特地遞帖子登門,邀她到孟家掌廚。
孟太太家這兩年日子越過越寬裕,許的月錢自然比做席面要低一點,但勝在不用奔波,且只需要做主家兩個大人兩個孩子外加兩個奶孩子的奶娘三餐和點心,隔三岔五地做個席面招待親朋,余的僕從自有管灶做飯的。孟太太家的小孟約和她的阿令相差不過幾個月,孟太太道是孩子可以帶過來,沒事時自己帶著,有事時交僕婦和小孟約一起玩耍。袁蘊和肖翀商量過後,決定應下來,肖翀考慮的是有個固定的地兒,比在外奔波好。
肖翀也想過,自己養得活一家大小,袁蘊大可在家想幹什麼幹什麼,不必四處奔波給人操持席面。但袁蘊喜歡整治一桌一桌飯菜,看人吃得歡欣便滿心歡喜,這能讓袁蘊心歡喜的事,肖翀不想攔她。
孟家收養的孩子程並也在縣學讀書,肖翀覺得那孩子教得挺好,身上穿的,平時用的都能看得出來,這家主人心性如何。是個寬厚的人家,又不必操持太大的席面勞神費心,那就很可以。
袁蘊到了孟家,孟太太就把收集來的各地菜譜食單都給了她,孟太太還時常愛找她琢磨各種小點心。孟太太是個活得極精緻的女子,三餐和點心果品只要做得精巧好看,火候刀工味道都過得去,她就不挑。
“倒是我們阿孟有條金舌頭,味道稍差那麼一絲,她都能嘗出來。”袁蘊可喜歡自己這個還不會說話的小擁躉啦,她的阿令不是不愛吃,是沒金舌頭,味道差不多的,阿令都愛。
“就是嘴刁,打小被她爹寵壞,連喝奶都換了好幾個奶娘才找著肯喝的。她呀,奶味兒不對,寧可餓著,把她爹急得快跳河,米湯倒是肯喝,可她還不是什麼樣的米湯都喝。記得年前阿蘊來做席面時熬過一碗給她,那還是她頭回把米湯喝見底呢。”孟太太特地登門相請,也正是因為她的小阿孟喜歡袁蘊的手藝。
都說小孩子不會說,心裡什麼都明白,喝進嘴裡的恐怕就更明白了。
“我可愛極了小阿孟的嘴挑,像阿令給什麼,只要不太離譜都肯吃的,那才沒意思。做為廚子的女兒,怎麼能對吃都沒點要求呢。”袁蘊比較慪的是,她給女兒餵的都是精挑細選,極盡用心烹調的,結果……她吃別人家的看著似乎還更香甜一點。不挑嘴的女兒,怎麼能顯出當媽的本事來!
孟太太卻愛小阿令省心,不管男孩女孩,嘴挑成她閨女那樣,真挺糟心的。她家孟老爺卻道女兒要嬌養,嘴挑點怎麼了,他找得起人伺候這嘴挑的小姑娘:“想來這便是,看人家的孩子怎麼都好,皆因煩的時候看不著,只看著愛人的時候,自家的孩子,卻得什麼時候都看著,扔不開。”
隨著小阿孟一天天長大,嘴越來越挑,就是袁蘊也得精心烹調,時時精進手藝,不然可過不了小阿孟那張挑嘴。不過小阿孟雖挑嘴,吃到合心意的時,總滿懷感激,並用她知道的溢美之辭來回糊人一臉。
小阿孟一天天長大,孟老爺生意越做越大,孟太太的身體卻一天天看著虛弱下來。起初只是小恙,卻不知為何,延請了名醫來,病也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
孟太太走時,小阿孟才八歲,她與孟第爺也不過相伴整十年。孟太太一走,孟老爺像是丟了魂一樣,生意無心打理,小阿孟也有些無心照管。僕婦們心也跟著塌了一樣,家裡家外亂成一團,小阿孟也跟著傷心,好幾次哭得岔氣暈過去。
“媽為什麼要走?”
對著小阿孟哭腫的眼,袁蘊不知道該怎麼答她,倒是她的小阿令摟著小阿孟給哄好了:“你媽太棒,天爺爺喜歡她,就把她叫去天上當神仙啦,你晚上抬頭看天,你最喜歡的那顆星星總照著你的,就是你媽在瞅你呢。”
袁蘊:哎喲我的閨女,這套說辭你哪兒學來的?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我幾時騙過你。”從這話可見,她閨女是真相信這套說辭!
於是,當天晚上,她的小阿令和小阿孟一起相互依偎著看了半晚上星星。第二天小阿孟就再也不難過了,孟老爺也緩慢地從失去孟太太的悲傷中走出來,也不知道是怎麼明白過來的,忽然有一天,孟老爺就不再難過,反而很平靜,仿佛回到了孟太太在世時一樣。
“媽,我想去考女官!”
袁蘊:?
“督察院的女官可威風了,我將來想像她們一樣。”
袁蘊:那天就不該答應讓閨女去看督察院探案,看吧,一下就把閨女的心看野了!
“這得支持,我們阿令這麼有上進心,是好事,爹給你補課。”肖翀一點也沒領會到袁蘊的眼神里飽含的拒絕,他是一門心思“閨女想怎麼樣,我就支持她怎麼樣”的爹。
“梁娘子滿意就好。”
“滿意滿意。”
不但滿意,還額外加了賞錢。
馮蘊頭回拿到兩錠整整齊齊的十兩銀錠子,興奮得走路都發飄,她回到肖家,趕緊把銀錠交給她師父,總覺得這倆白花花的銀錠子留在她這太晃眼。
“自己收著吧,按慣例,沒出師孝敬師父兩成,出師了逢年過節記得來問候一聲,送點節禮就成。不過……阿蘊不一樣,阿蘊除了是我徒弟,將來還要做我兒媳婦,這孝敬呀就當師父給兒媳婦的甜嘴的。”
馮家這些年,日子倒寬敞了些,不過馮蘊要結婚,嫁妝可能豐厚不了。馮蘊自己要能有點錢傍身,心裡也會更有底,張琴也是顧慮這些,才讓馮蘊把做席面的錢全都自己收下。
除了這桌壽宴,接下來每個月都會有三四場,少的一個月也有兩場,都是十桌以下的席面。要是做好了,一個月四五十兩不成問題,翻過明年去,少說也能有個幾百兩銀子傍身,到時候她備嫁妝也能備出不錯的來。再讓肖翀領她買點衣裳首飾,回頭也能嫁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
馮蘊心裡也清楚,是以更感激她師父,要不是她師父當年把她帶出來,只怕她現在還在山窩裡打滾。長大了就像她的堂姐堂妹一樣,就近嫁了人家,過著家裡家外操持農活家務的日子,然後日子緊緊地養孩子,等孩子大了日子好點,孩子又要建屋娶妻生子,日子又緊緊地,這樣周而復始其實也沒什麼不對,只是……
只是出來了,看過外面的世界,心裡就會有更多的想法和追求。
她想要學更多的菜色,做出美味的食物,讓大家喜歡她的手藝,以及和她的書呆相親相愛一世。嗯,以後還要生幾個像她或者像書呆的孩子,讓他們無憂無慮長大,讀書識字看世界,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追求自己內心追求的東西。
#書呆:我明明不呆好吧#
#寫過《慕春令》的孟大大表示:說你呆你就呆,不呆也呆,分明是愛稱,這都不懂,還說不呆呢,分明是個書呆#
3.比如美食
袁蘊和她的書呆結婚後沒兩年,她的書呆就奉命到鹿邑縣蒙學任教長,自此成了一大幫小蘿蔔頭的肖叔叔。她給做過壽宴的孟太太阿梁也正在鹿邑縣,這些年孟家的席面都是袁蘊操持的,孟太太曉得她來鹿邑特地遞帖子登門,邀她到孟家掌廚。
孟太太家這兩年日子越過越寬裕,許的月錢自然比做席面要低一點,但勝在不用奔波,且只需要做主家兩個大人兩個孩子外加兩個奶孩子的奶娘三餐和點心,隔三岔五地做個席面招待親朋,余的僕從自有管灶做飯的。孟太太家的小孟約和她的阿令相差不過幾個月,孟太太道是孩子可以帶過來,沒事時自己帶著,有事時交僕婦和小孟約一起玩耍。袁蘊和肖翀商量過後,決定應下來,肖翀考慮的是有個固定的地兒,比在外奔波好。
肖翀也想過,自己養得活一家大小,袁蘊大可在家想幹什麼幹什麼,不必四處奔波給人操持席面。但袁蘊喜歡整治一桌一桌飯菜,看人吃得歡欣便滿心歡喜,這能讓袁蘊心歡喜的事,肖翀不想攔她。
孟家收養的孩子程並也在縣學讀書,肖翀覺得那孩子教得挺好,身上穿的,平時用的都能看得出來,這家主人心性如何。是個寬厚的人家,又不必操持太大的席面勞神費心,那就很可以。
袁蘊到了孟家,孟太太就把收集來的各地菜譜食單都給了她,孟太太還時常愛找她琢磨各種小點心。孟太太是個活得極精緻的女子,三餐和點心果品只要做得精巧好看,火候刀工味道都過得去,她就不挑。
“倒是我們阿孟有條金舌頭,味道稍差那麼一絲,她都能嘗出來。”袁蘊可喜歡自己這個還不會說話的小擁躉啦,她的阿令不是不愛吃,是沒金舌頭,味道差不多的,阿令都愛。
“就是嘴刁,打小被她爹寵壞,連喝奶都換了好幾個奶娘才找著肯喝的。她呀,奶味兒不對,寧可餓著,把她爹急得快跳河,米湯倒是肯喝,可她還不是什麼樣的米湯都喝。記得年前阿蘊來做席面時熬過一碗給她,那還是她頭回把米湯喝見底呢。”孟太太特地登門相請,也正是因為她的小阿孟喜歡袁蘊的手藝。
都說小孩子不會說,心裡什麼都明白,喝進嘴裡的恐怕就更明白了。
“我可愛極了小阿孟的嘴挑,像阿令給什麼,只要不太離譜都肯吃的,那才沒意思。做為廚子的女兒,怎麼能對吃都沒點要求呢。”袁蘊比較慪的是,她給女兒餵的都是精挑細選,極盡用心烹調的,結果……她吃別人家的看著似乎還更香甜一點。不挑嘴的女兒,怎麼能顯出當媽的本事來!
孟太太卻愛小阿令省心,不管男孩女孩,嘴挑成她閨女那樣,真挺糟心的。她家孟老爺卻道女兒要嬌養,嘴挑點怎麼了,他找得起人伺候這嘴挑的小姑娘:“想來這便是,看人家的孩子怎麼都好,皆因煩的時候看不著,只看著愛人的時候,自家的孩子,卻得什麼時候都看著,扔不開。”
隨著小阿孟一天天長大,嘴越來越挑,就是袁蘊也得精心烹調,時時精進手藝,不然可過不了小阿孟那張挑嘴。不過小阿孟雖挑嘴,吃到合心意的時,總滿懷感激,並用她知道的溢美之辭來回糊人一臉。
小阿孟一天天長大,孟老爺生意越做越大,孟太太的身體卻一天天看著虛弱下來。起初只是小恙,卻不知為何,延請了名醫來,病也不見好,反而越來越嚴重。
孟太太走時,小阿孟才八歲,她與孟第爺也不過相伴整十年。孟太太一走,孟老爺像是丟了魂一樣,生意無心打理,小阿孟也有些無心照管。僕婦們心也跟著塌了一樣,家裡家外亂成一團,小阿孟也跟著傷心,好幾次哭得岔氣暈過去。
“媽為什麼要走?”
對著小阿孟哭腫的眼,袁蘊不知道該怎麼答她,倒是她的小阿令摟著小阿孟給哄好了:“你媽太棒,天爺爺喜歡她,就把她叫去天上當神仙啦,你晚上抬頭看天,你最喜歡的那顆星星總照著你的,就是你媽在瞅你呢。”
袁蘊:哎喲我的閨女,這套說辭你哪兒學來的?
“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我幾時騙過你。”從這話可見,她閨女是真相信這套說辭!
於是,當天晚上,她的小阿令和小阿孟一起相互依偎著看了半晚上星星。第二天小阿孟就再也不難過了,孟老爺也緩慢地從失去孟太太的悲傷中走出來,也不知道是怎麼明白過來的,忽然有一天,孟老爺就不再難過,反而很平靜,仿佛回到了孟太太在世時一樣。
“媽,我想去考女官!”
袁蘊:?
“督察院的女官可威風了,我將來想像她們一樣。”
袁蘊:那天就不該答應讓閨女去看督察院探案,看吧,一下就把閨女的心看野了!
“這得支持,我們阿令這麼有上進心,是好事,爹給你補課。”肖翀一點也沒領會到袁蘊的眼神里飽含的拒絕,他是一門心思“閨女想怎麼樣,我就支持她怎麼樣”的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