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子圭失笑:“娘,您說到哪裡去了,兒子可比不上父親,父親是六元及第的天才,兒子卻連進士都是僥倖考過。”

  李綺羅忍不住翻了一個白眼:“裝,你再裝!”

  回到小青村見了以前的鄉鄰,又是好一陣熱鬧。

  準備家裡人準備祭品的時候,李綺羅想著好些年沒回來了,便拉了子靜和子姝准在去雲陽縣的街上逛一逛。

  子圭知道忙安排了丫鬟和幾個小廝跟著。

  子姝斜他一眼:“有我在,還怕娘出什麼事?”

  子圭討好道:“二姐,你就可憐可憐我吧,帶些人我放心,要是娘真被不知眼的人衝撞了,爹非得扒了我的皮不可。”

  提起秦伀對李綺羅的重視,子姝便住了嘴,乾脆道:“走罷!”

  雲陽縣比以前更加繁華,應該說,在皇上的改革和秦伀的輔佐下,大越各方面都比以前發展的更好。

  李綺羅指給子靜和子姝看,講她和秦伀年輕的時候在雲陽縣的一些事兒。

  行到西街,見著一處賣筆墨書畫的鋪子,掌柜的是一名女子,戴一襲面紗,正在給客人包一副畫。

  她向這名女子看去的時候,這名女子有看向了她。

  那女子一怔,回神後從容的將畫包好遞給客人,收了錢之後看向李綺羅,“綺羅,要進來坐坐嗎?”這女子揭下面紗,赫然就是李月娥。

  李綺羅走進鋪子。

  李月娥沖她笑笑,搬了幾把椅子,又泡了幾杯茶放到她們母女跟前:“粗茶,你們就當解解渴。”她身上那股眼高於頂的驕傲全然不見,現在反倒帶著一些洗盡鉛華的內斂。

  “姐姐。”李綺羅出聲。

  李月娥在她對面坐下:“你還肯叫我一聲姐姐,我很感激。”

  李綺羅嗯一聲,對子靜和子姝道:“她是你們的大姨。”

  子靜和子姝知道有這麼個人,卻從沒見過,聞言依著李綺羅的話叫了聲。

  李月娥艷羨的看著姐妹倆:“長的真好看。”

  李綺羅從去了京城後,就沒再和李家這邊聯繫,幾年前李主簿病逝,李綺羅也只打發管家來奔了喪。

  她看著李月娥,“你....”

  李月娥笑笑,“沒什麼,之前魔怔了許多年,五年前我就和博君和離了,是我主動提的。現在想想,以前還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總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一步步將博君逼 離了我身邊,現在他有了相知相伴的人,我又何苦占著正妻的位置讓他難受。”

  李綺羅聽了不知道該說什麼。

  李月娥繼續道:“這些年年我逼別人,也逼自己,一步步迷失自己,內心從未有過真正的安寧,綺羅,知道嗎,讓我下定決心和離,還是因為你的話。”

  “我的話?”

  李月娥點頭:“你說女子也並不一定要依靠男人,也能竭盡所能靠自己活著。”

  “我雖然這麼說,但現在的環境還是對女子不友好。”所以她雲辭坊才儘可能的僱傭女工。

  李月娥笑道:“但在變好不是嗎,你的雲辭坊,讓許多女人能夠自力更生,至少打開了一扇窗。”

  兩人又說了一會兒話,李綺羅起身告辭,走了一段距離回頭望的時候,一位面容和李月娥有些相似的少年進了鋪子,“娘。”

  李綺羅見李月娥面容比剛剛更溫和,她替首年整了整衣衫,望著他輕聲子在說著什麼。

  “娘,她就是那位大姨啊,看起來還挺面善。”子靜回頭望了望。

  李綺羅嗯一聲:“過得舒心了,自然也就面善了。”

  第187章 番外完 後世

  “本台報導, 由我國歷史上著名刺繡大家,綺羅派創始人, 李綺羅所繡的玉彩衣, 通過我國和列爾國努力交涉,已於近日歸國,目前陳列在國家博物館。據專家考證,玉彩衣出產的時間在1360到1370年間, 是李綺羅於晚年所繡, 也是唯一一件保存完好至今, 李大家親手所繡的繡衣,是我國燦爛刺繡史上無以倫比的瑰寶.....”

  主持人說話的時候, 旁邊已經呈現了玉彩衣的全貌。

  一出來,即便不關注這方面的人, 甫一看到也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氣。

  這.....這是人繡出來的?這得要什麼樣鬼斧神工的手藝才能繡出這樣的衣服?現在對他們說,這是天上的織女用雲彩織出來的,他們反倒會更相信。

  李綺羅,不光刺繡界的人如雷貫耳 ,就連對刺繡不感興趣的人, 也知道她的大名,沒辦法, 歷史書上都寫著呢,還是必考內容。

  午間休息的時候,教室里的電視機恰好播報到這條新聞,有學生便驚叫道:“這開玩笑的吧, 既然是一千三百多年的繡衣,怎麼到了今天還保存的這麼好?”

  “不知道,這也是一個奇蹟啊,要不李大家是刺繡界的一個傳奇呢。至今外國那些人都將繡衣當成華貴的服飾,女士在正式場合穿繡衣被大家普遍接受,據說都是因為那時候大越 的刺繡手藝太高超,衣服太精美 ,外國人爭相追捧的結果。這其中,李綺羅李大家的名字最為大家所熟知,好多手法都是她傳授出來的,據說她親手繡的一件衣服,除了家裡人,就只有當時的皇上皇后,還有特意請求到大越的外國王族能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