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韋太后直接一個白眼兒給她翻了回去,針鋒相對道:“你都不擔心她過了門兒,哀家難為她嗎?”

  元幼祺於是徹底噤了聲。她是真怕母后拿任何與墨池無關的小過失、小錯處將來難為墨池。

  元幼祺不傻,她如今也已經明白了,當初在雲虛觀中母后與墨池的對話之後,母后便讓步了。而那日瓊華宴上墨池的主動求嫁,其實也是與母后商量好的,章國公齊鴻烈與安國公顧書言就是母后搬來護駕的兩位。

  母后能這般,元幼祺已經是感激涕零了。旁的,還敢奢求什麼呢?

  到底,墨池就快要成為她的妻子了。

  元幼祺於是只好將一腔情思化作了不竭的動力,舉頭思墨池,低頭批奏章,這段時日,她處置朝政的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結果,便是不到半月的時間,她整個人瘦了一圈,去壽康宮問安的時候,都是頂著兩隻青眼圈的。

  元幼祺自己不察覺,韋太后見她這副模樣,可要心疼死了,忙命潘福親自去傳了連襄來,就在壽康宮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給皇帝診脈。

  這架勢,久在宮中行走的連襄也緊張起來了。他小心翼翼地給皇帝診了三遍脈,再三確認皇帝的身體無恙,只是有些勞累之後,才敢放心地回稟了韋太后。

  自己養大的孩子什麼樣,韋太后心裡清楚著呢。這才不到半個月,真要是挨足了三個月,這孩子還不得瘦得沒個人形了?

  終究是誰家的孩子誰心疼。韋太后狀若無事地打發元幼祺走,就在元幼祺即將離開的當兒,才裝作忽然想起什麼似的,幽幽道:“吏部認命的名單都下來了,只有你那媳婦兒無職無務,你也放心?”

  元幼祺聞言,果然愣了愣。

  女科早就放過榜了,按照她的旨意,吏部也酌情對各中榜舉子安排了合適的職位。唯獨墨池,她雖然高居狀元,卻是天子待嫁妻,是不可能再得到職位的。

  母后的意思是……

  元幼祺眨眨眼,原本對墨池的相思,霎時間化作了忐忑不安——

  她與墨池雖然早已心意相通、不分彼此,但是還有兩個多月才能見到墨池,她著實有些不放心。就算見不到墨池的人,親耳聽到她的消息也是好的啊!

  元幼祺眨眨眼,嘴裡喏喏地應和著,心裏面已經打算著回去寫上厚厚的一沓相思信,派妥當人送到墨池那裡,還得要回墨池的親筆回書!

  韋太后假作沒發現她腦袋裡的那點兒小算盤,暗自冷哼,心道這點子事也要做娘的提點,將來沒有你娘我給你把著關,你還不得被你媳婦欺負死?

  元幼祺得了這個法子,想念墨池的時候,就化思念為筆墨,一行一行的相思情意流淌於筆端,面對面的時候都不大好意思說得情話,她相思情熾,都忍不住訴諸筆墨,害得墨池每每看她來信的時候都禁不住面紅耳赤。

  幸好,元幼祺很懂得私密和分寸,每次派心腹去遞信之前,都要用火鉛封好了信封。天子密信自然無人敢打開來看,但是那裡面的話,元幼祺也很有自知之明,若不小心地封緊了,她總有種被窺視了的感覺,挺……不好意思的。

  如此,這段時日裡,元幼祺的去信和墨池的回信,加在一起,足足攢了有一箱子,這也成了兩個人共同的甜蜜回憶。

  現在,萬事俱備,元幼祺終於可以親自去迎娶她的皇后了。

  對於她要親自迎娶墨池的事,韋太后竟然未表示反對,這讓元幼祺大覺欣慰,深覺母后越來越體貼了。

  此刻,她騎在馬背上,身上是喜服,前後是儀仗,浩浩蕩蕩地往安國公府去,放眼望去,看到的皆是明黃屏障,連半個觀禮的人影都沒瞧見,也都沒影響她的好心情。

  皇帝親自出行啊,禮部和禁衛都要緊張死了,恨不能讓京中的住戶都暫時都搬出城去,以保證皇帝的絕對安全。

  這些都是小事情,順順噹噹地迎娶阿蘅才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元幼祺對自己說。

  最初,墨池是準備在那所元幼祺為她置購的兩進小院落里待嫁的,可是元幼祺覺得這太過委屈了她,就向顧書言提起。

  顧書言很爽快地答應下來。

  墨池開始是有些猶豫的,但元幼祺說她之前本就在安國公府住過,早就有人認定她與顧府有親舊關係了。顧書言更是竭力邀請墨池。

  墨池最後也只好答應了下來。她明白,元幼祺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份,不令旁人看低了自己去;而顧書言對顧蘅存著些心結,心內里有種想要親自為顧蘅尋一個好著落的情懷在。

  而且,事到如今,顧家與齊家,早就成了世人眼中的“皇后親信”,也沒什麼可避嫌的了。

  元幼祺帶著儀仗,很快便行至了安國公府門外。

  顧書言帶著闔府眾人迎接出來見禮。

  元幼祺也顧不得與他們多敘話,只匆匆打了個照面,免了眾人的禮,便急急地趕奔內宅——

  她太想快些見到她的阿蘅了。

  仍是那間曾經屬於顧蘅的閨房,房前屋後的布置,與十幾年前並無太大的分別。只是,十幾載的光陰逝去,草木已經不是曾經的模樣。

  元幼祺怔立在閨房外,心思恍惚。

  當年,她還是吳王的時候,被先帝算計,作為迎親使,到顧府來迎顧蘅入宮。之後,顧蘅成為了先帝的昭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