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雖然不知道在理查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我可以肯定,那個刺激一定不小。”

  說實話,從拉斐爾的個人角度來看,他終於開始有點欣賞理查三世這個大侄子了。對於拉斐爾這個反社會人格來說,如今理查三世這種手起刀落的果斷才是一個國王該有的樣子。

  當然啦,如果理查三世再這樣“進化”下去,拉斐爾就要考慮出手干涉奧古斯特和他的堂兄弟之間的正常交往了。因為無論奧古斯特再怎麼厲害,他的內心始終是個食糙系,他追求的是最大化的讓所有人都能得到最合適的人生結局;而理查三世卻突然變得要開始吃人了。在不確定理查三世的底線之前,拉斐爾並不放心把這麼兩個人放在一起。

  與此同時,理查三世還在加班加點的懟天懟地,趁著他堂兄來之前。小國王有一種預感,等他堂兄到了,他就不可能再這麼肆無忌憚了。

  是的,連理查三世自己都知道他自己現在在做的有多麼偏激。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他心甘情願,做的特別開心。

  由於羅馬教廷內亂,遲遲沒能給出英格蘭一個有關於伊莉莎白小姐和倫敦大火的合理解釋。而鑑於他們很顯然已經無力召集其他天主教國家來給英格蘭好看,理查三世抱著“趁你病,要你命”的精髓,徹底的放飛了自我,開始了對全國境內宗教裁判所的大力……拔除。

  是的,拔除,不是“整頓”或者“徹查”,而是“肅清”、“不留活口”!

  這聽起來比宗教裁判所還要反動。

  可是在大眾群情激憤、腦袋一熱的情況下,還是發生了。但凡是披著宗教裁判所那身黑色袍子的,就誰都沒有好果子吃。

  理查三世利用輿論,徹底把宗教裁判所和教廷剝離了開來,將其稱之為殘暴的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違背了上帝旨意的遺留產物。既然亞歷山大六世的繼任者尤利烏斯二世沒能對這個以排除異己為己任的錯誤機構進行改革、精簡,那麼就由他來帶個頭吧。

  理查三世的恐怖之名由此傳遍了整個歐羅巴大陸。就奧古斯特趕路的這幾天,全英格蘭上下就不知道被燒死了多少人。

  所有參與過燒死“女巫”活動、卻又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對方是女巫的宗教裁判所成員,都享受到了火刑的“考驗”。

  理查三世對此還振振有詞,如果你是清白、虔誠的,沒有藉故冤枉過任何一個好人,那麼上帝一定會降下大雨來拯救你。如果沒有……那就去地獄懺悔吧。

  這個邏輯很沒有道理,對吧?但中世紀的女巫審判時,有不少地方的案例里都充斥著這樣的沒有道理,甚至比之更加的殘酷與毫無邏輯。

  理查三世不過是以暴制暴。

  這樣手段長期去做肯定是不可取的,因為執法人會變成第二個宗教裁判所。但如果只是一段時間內的應急報復,卻會是個不錯的白色恐怖。

  至少在理查三世看來是這樣沒錯。

  最先被國王拿來開刀的,就是那些“放火燒了倫敦,又不肯交出伊莉莎白小姐”的宗教裁判所的核心成員。他們的生命力真的很頑強,在被圍困數日後,雖然餓前胸貼後背,但依舊活了下來,不過,等他們知道他們即將面對什麼的時候,有不少人都後悔擁有這樣的生命力了。

  他們最終還是說出了伊莉莎白小姐的埋骨之地點,可是理查三世卻像是失聰了一樣。堅持稱他們不肯說出真相,實在是罪不可恕。

  核心成員:???

  國王:那就燒死她們吧。

  被冤枉又有口難言的事情不好受,製造了一場場慘案的罪魁禍首,如今都親身嘗試了一遍他們曾經造過的孽。理查三世唯一遺憾的就是不能把這些人多燒死幾遍。

  在燒死這些人的日子裡,本就因為身體出了問題而精神不太對勁的理查三世,變得更加不對勁兒了。但瑪麗和安妮等人並沒有看出來,因為理查三世是個很有理智的瘋子,他不會在他在乎的人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瘋狂,事實上,他只把他的負面情緒全部發泄到了一個人身上。

  這個“幸運”的被國王選中的人自然是莉迪亞。

  莉迪亞雖然懷著孕,卻隨時有流產的風險,每天只能躺在床上靜養,一步也不能下地,健康基本只能靠昂貴的藥物吊著那口氣。

  理查三世很喜歡來看這樣虛弱的莉迪亞。一開始他只是來看自己未出世的孩子的,不管如何,這個孩子都是他能夠他的家人留下的唯一念想了,也是他第一個以及唯一的孩子,對孩子母親有再深的厭惡,都無法打消理查三世對孩子的熱情。畢竟他之前就已經對還這個孩子投入了太多的感情,他是那麼的期待著他or她的出生。

  不管是男是女,理查三世都曾自信的想著,他一定會把這個孩子寵上天,如果是男孩,就把他培養成最偉大的國王,如果是女孩……那就把她培養成最偉大的女王。王室重男輕女的奇怪傳統該在他這一代斷絕了。

  理查三世始終認為,如果不是什麼所謂的女孩不能繼承爵位的法案,英法也不會有那麼長時間的戰爭。

  來的次數多了,理查三世還是不可避免的更加怨恨上了莉迪亞,他最終還是沒能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他真的想不明白,怎麼都想不通,他只是談了一場失敗的初戀,為什麼卻要付出如此慘烈的代價呢?

  死亡對於理查三世這個年紀來說,本應該是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名詞,但如今它卻離他如此之近。

  這是為什麼呢?

  是他作為一個國王不夠努力,還是作為一個信徒不夠虔誠?他只是一次識人不清啊,這不公平。

  理查三世不可能不懼怕死亡,只是他把對死亡的恐懼與憤怒,全部都壓抑到了自己的心裡,強迫自己去接受這個現實。可,壓抑著,壓抑著,他終於認清了現實,他還沒有強大到足以笑對生死,他消化不了這個突兀的現實。

  “為什麼啊,你告訴我?為什麼你要這麼對我啊?!”理查三世看著莉迪亞,突然就爆發了,在寂靜空曠的房間裡,顯得是那麼的猙獰與可怕。

  明明發過誓的,他絕對不要變成他父王那樣的渣男,但這就是不當渣男的回報嗎?和奧古斯特一樣,曾經始終堅信好人會有好報的小國王,第一次不可控制的動搖起了自己的信念。咆哮著咆哮著,就又笑了起來。

  笑聲卻比之前的猙獰更加滲人,莉迪亞已經說不出來一個字,唯有眼睛裡充滿了驚恐的懼意。

  生活就像是那些苦澀的東方藥水,只可能越喝越苦。你以為你最後嘗到了絲絲甜味,其實不過是你的自我安慰。它的本質就是苦到讓你質疑人生而已。

  身處不同地方的堂兄弟,同時有了這樣糟糕的人生感悟。

  奧古斯特已經很接近倫敦的,只不過中途他繞道去了一趟某個偏遠的森林,這是理查三世希望他去做的,因為、因為……

  伊莉莎白就在那裡。

  她被隨隨便便的放在了一個很簡陋、完全不符合她的美學棺材裡,棺材蓋上還被釘入了百十個銀釘,生怕她屍變成為吸血鬼。一個大大的十字架就畫在蓋子的上方,正對伊莉莎白頭的部位。

  “開棺!”奧古斯特咬著牙道。

  “陛下,伊莉莎白小姐已經去世了,我們不如……”說真的,這個時代不少人都挺懼怕邪惡的吸血鬼的,他們總覺得伊莉莎白死前的怨氣那麼大,很可能會發生什麼突變。

  “我說,開棺!”因為直至這一刻,在奧古斯特的內心裡,他其實都是不那麼願意相信他的姐妹已經死了的。

  棺材打開的那一刻,不信也要信了。

  伊莉莎白小姐的遺體已經腐爛,但奧古斯特送給她的、她一直很珍惜的紅色斗篷卻依舊鮮艷,在沒有什麼會比這更有力的證明。

  奧古斯特終於再也支撐不住的跪到在了棺材邊,淚水決堤,臉色蒼白如紙,他搖搖晃晃的仿佛隨時都會暈倒,但直至最後,奧古斯特也保持著清醒。他死死的看著他的妹妹,仿佛想要看出她曾經美麗的樣子。

  初見,她躲在瑪麗夫人的冬裙身後,不勝涼風的嬌羞;

  再遇,她背著弓箭踏馬而來,如荊棘玫瑰;

  別時,她已亭亭玉立,眼睛裡似有千言萬語。

  奧古斯特再一次回想起了夢中伊莉莎白被從馬車裡甩出來的一刻,她仰面躺在糙地和血泊中,拼著最後一口氣,堅持對天空伸出了自己的手。

  那其實根本不是什麼暗示,只是想傳達一個簡單的詢問,接我回家,好嗎。

  現實中,奧古斯特不管不顧的握住了棺材裡伊莉莎白已經被打斷的手,他輕聲說:“利茲,我來接你回家了。”

  第131章

  遲到了43天, 伊莉莎白小姐終於回到了倫敦, 以公主的身份。

  她的堂兄與她同乘,嘉德騎士團守護她的安全,她長大的這座城市裡的每一個人如今都在討論著她,受萬眾矚目。

  她不再是誰的女兒,誰的姐妹, 誰的英主——

  母后曾無數次的質問她, 你為什麼不是個男孩呢?明明在我懷你的時候所有人都說你是個男孩的!

  姐姐曾總用眼神責難她, 好想在說, 你為什麼會是安妮。博林那個女巫的孩子呢?如果沒有你和你母親, 我也不至於淪落今天這個田地!

  母族曾不斷進言,勸她為了家族考慮一下,您為什麼不能繼承這個國家呢?瑪麗暴戾,理查軟弱, 明明只要您努力一下您就會是這個國家最適合的主人!

  ——終於,她只是她自己, 伊莉莎白。

  她可以穿著任何她喜歡的顏色和料子的裙子, 不顧公主身份的提裙跑過任何她想放縱跑過的大街小巷,累了就停下放聲笑笑, 休息夠了就再一次乘風而走。

  那是在最狂野的夢中也不敢想像她真的能夠擁有的生活。

  她終於能大聲的說她喜歡這個,她不喜歡那個,她可以隨意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不用擔心會被人嚴厲警告,不, 小姐,這是不得體的,那是不被允許的。她就坐在她堂兄的身邊,好奇的張望著馬車外面掠過的一幕幕街頭之景。

  火災之後的倫敦如今還在進行一系列的城市規劃,隨處可見的都是負責丈量與清理廢墟的人,因為國王許諾人人都會住上大房子,失去家園的市民們的情緒都十分高漲,自願加入了自己社區的重建工作。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眼睛裡閃著希望的火花,他們是快樂的,因為他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伊莉莎白也很開心,她好像在不斷的對奧古斯特說著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