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都這個時候了,初壹忍不住多問了一句:“為什麼是我?”
李琰上床來,把初壹摟在懷中:“我以前時候,的確對莊姑娘有過好感,對她欣賞得很,只是……並沒有那種想法。”
初壹把頭靠在他的胸膛:“哪種想法?”
“我對你的那種想法。起初,我以為我只是冷淡,其實不是。有一次,我做那種夢,夢到了你,我就知道,我是想要你的。誰在你身邊的這些日子,雖然沒有動你,心裡要了你百八十回了。”
初壹臉紅著岔開話題:“我有點餓了。”
“我去父皇那邊,說說咱們的事情,叫李升伺候你用點宵夜。”
“好。”初壹留戀地蹭了蹭李琰的胸口,“早去早回。”
= =
皇帝所在的大帳之中燈火通明。
李琰坐在下首,捧著青花蓮盞,語氣平淡:“就是這樣,兒臣想娶林六姑娘為妻。”
皇帝生氣當中帶著幾分匪夷所思:“你是有病嗎?一定要娶犯官的女兒?非要把我氣死才甘心嗎?”
李琰垂眸不語。
皇帝深吸一口氣,語重心長道:“你輕易不求人,也不喜歡跟朕問東要西的,有委屈也喜歡自己憋著。這次卻過來跟朕說你要娶她,朕也知道,你喜歡她,但她畢竟是犯官之女,家裡有沒什麼助力,還是個庶女。依著朕說,這樣的女子是絕不能做正妃的。若是你真的喜歡,朕把她賜給你,入東宮做個良娣可好?”
李琰倒是堅決:“恕兒臣不能從命。”
皇帝拿這倔強的兒子沒辦法,感覺多看一年都會短壽十年:“滾出去,回你那裡好好尋思尋思,想明白了再來回朕。若是你下次過來還是這個態度,就不用再來見朕了。”
出門狩獵原是為了放鬆心情,誰知回宮時候憋了一肚子氣。
皇帝一回宮便跑去皇后那裡求安慰,誰知皇后聽了皇帝說法後,看法同皇帝不大一致。
“我看林家那丫頭不錯,性子文文靜靜的,不吵不鬧,沒想到還能拿住琰兒,我看倒是未嘗不可。”
皇帝從來都跟皇后相敬如賓,誰知聽了這話竟然冷麵拂袖而去。
事情陷入僵局。
近幾日上朝,皇帝見了太子就心煩得很,待要把這兒子打出去,又沒什麼很過硬的理由。
恰逢江南開了恩科,皇帝便叫著太子過去做個巡考,省得日日都要見他。
太子倒是麻利,皇帝那邊下旨不過兩日,便收拾好了行禮匆匆離京。
等到太子離京三日有餘,皇帝才想起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叫人把東宮的管事嬤嬤叫了過來,問道:“太子帶了東宮哪個去的江南?”
那管事嬤嬤神情尷尬:“殿下……殿下沒有帶東宮裡的幾位主子,只是把林六姑娘帶著走了。”
胸口那裡悶痛了一下,皇帝好像突然明白古人所說“氣炸了肺”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他怕是生了個傻子哦!
對於太子這種“不識抬舉”的行為,皇帝當機立斷:“去把趙王給我找來。”
你不聽話,有的是人想聽我的話!
第29章 第 29 章
趙王倒是來得不慢,不過一個時辰功夫,便從宮外趙王府趕到了宣政殿。
皇帝原本看趙王很是不順眼,然自打近來經歷了太子的一些列事件後,對著趙王反而越發順眼起來。
這個兒子千不好萬不好,總有一點是好的——聽話,不難伺候。
兩人秉燭夜談一番,沒過幾日功夫,皇帝便把趙王又扶了起來。
趙王得勢,東宮的日子便不會太好過。整個東宮都有些暮氣沉沉,就連趙王的表妹汪良娣也失了以往時候的活潑樣子。
太子走了,沒有帶走東宮任何一個人,而是帶走了林初壹。莊正清在東宮待得越發沒有了滋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有時作詩,有時作畫,更多的時候是原地發呆。
這日,皇后身邊的齊嬤嬤來訪,莊正清不敢托大,忙打起十二分精神起身相迎。
那嬤嬤看上去大約四十出頭的年紀,生得很是慈眉善目,行事做派頗有章法,想來是皇后娘娘身邊很是得力的人。
那嬤嬤叫小宮女將幾個錦盒擺開在桌上:“這是娘娘叫奴婢拿來給莊姑娘玩的,幾樣內廷司造的小玩意兒,等姑娘家去了,拿來自己賞玩或是賞人都使得。”
聽到“家去”二字,莊正清心裡頭“咯噔——”一下,卻偏偏還只能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對著齊嬤嬤謝道:“皇后娘娘好意,臣女不勝感激。”
齊嬤嬤點頭:“太子而今去了江南,要等恩科結束後才能回京。把姑娘放在東宮,倒是耽擱了姑娘的前程,不如姑娘先家去罷。”
直到送走了齊嬤嬤,莊正清才回過神來。
有時候話不需要說得太清楚,點到即止,大家心裡有數就行。
不管怎麼說,她現在都不是皇后娘娘心中最理想的太子妃選擇了,所以才會先叫她離了這邊。說起來,太子不在,她留在這兒,本就是沒什麼意思的。
東宮就這麼大的地界,太子離開了,大家相安無事,對於八卦消息格外敏感,莊正清要離開的事情很快便傳開了。
李琰上床來,把初壹摟在懷中:“我以前時候,的確對莊姑娘有過好感,對她欣賞得很,只是……並沒有那種想法。”
初壹把頭靠在他的胸膛:“哪種想法?”
“我對你的那種想法。起初,我以為我只是冷淡,其實不是。有一次,我做那種夢,夢到了你,我就知道,我是想要你的。誰在你身邊的這些日子,雖然沒有動你,心裡要了你百八十回了。”
初壹臉紅著岔開話題:“我有點餓了。”
“我去父皇那邊,說說咱們的事情,叫李升伺候你用點宵夜。”
“好。”初壹留戀地蹭了蹭李琰的胸口,“早去早回。”
= =
皇帝所在的大帳之中燈火通明。
李琰坐在下首,捧著青花蓮盞,語氣平淡:“就是這樣,兒臣想娶林六姑娘為妻。”
皇帝生氣當中帶著幾分匪夷所思:“你是有病嗎?一定要娶犯官的女兒?非要把我氣死才甘心嗎?”
李琰垂眸不語。
皇帝深吸一口氣,語重心長道:“你輕易不求人,也不喜歡跟朕問東要西的,有委屈也喜歡自己憋著。這次卻過來跟朕說你要娶她,朕也知道,你喜歡她,但她畢竟是犯官之女,家裡有沒什麼助力,還是個庶女。依著朕說,這樣的女子是絕不能做正妃的。若是你真的喜歡,朕把她賜給你,入東宮做個良娣可好?”
李琰倒是堅決:“恕兒臣不能從命。”
皇帝拿這倔強的兒子沒辦法,感覺多看一年都會短壽十年:“滾出去,回你那裡好好尋思尋思,想明白了再來回朕。若是你下次過來還是這個態度,就不用再來見朕了。”
出門狩獵原是為了放鬆心情,誰知回宮時候憋了一肚子氣。
皇帝一回宮便跑去皇后那裡求安慰,誰知皇后聽了皇帝說法後,看法同皇帝不大一致。
“我看林家那丫頭不錯,性子文文靜靜的,不吵不鬧,沒想到還能拿住琰兒,我看倒是未嘗不可。”
皇帝從來都跟皇后相敬如賓,誰知聽了這話竟然冷麵拂袖而去。
事情陷入僵局。
近幾日上朝,皇帝見了太子就心煩得很,待要把這兒子打出去,又沒什麼很過硬的理由。
恰逢江南開了恩科,皇帝便叫著太子過去做個巡考,省得日日都要見他。
太子倒是麻利,皇帝那邊下旨不過兩日,便收拾好了行禮匆匆離京。
等到太子離京三日有餘,皇帝才想起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叫人把東宮的管事嬤嬤叫了過來,問道:“太子帶了東宮哪個去的江南?”
那管事嬤嬤神情尷尬:“殿下……殿下沒有帶東宮裡的幾位主子,只是把林六姑娘帶著走了。”
胸口那裡悶痛了一下,皇帝好像突然明白古人所說“氣炸了肺”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他怕是生了個傻子哦!
對於太子這種“不識抬舉”的行為,皇帝當機立斷:“去把趙王給我找來。”
你不聽話,有的是人想聽我的話!
第29章 第 29 章
趙王倒是來得不慢,不過一個時辰功夫,便從宮外趙王府趕到了宣政殿。
皇帝原本看趙王很是不順眼,然自打近來經歷了太子的一些列事件後,對著趙王反而越發順眼起來。
這個兒子千不好萬不好,總有一點是好的——聽話,不難伺候。
兩人秉燭夜談一番,沒過幾日功夫,皇帝便把趙王又扶了起來。
趙王得勢,東宮的日子便不會太好過。整個東宮都有些暮氣沉沉,就連趙王的表妹汪良娣也失了以往時候的活潑樣子。
太子走了,沒有帶走東宮任何一個人,而是帶走了林初壹。莊正清在東宮待得越發沒有了滋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有時作詩,有時作畫,更多的時候是原地發呆。
這日,皇后身邊的齊嬤嬤來訪,莊正清不敢托大,忙打起十二分精神起身相迎。
那嬤嬤看上去大約四十出頭的年紀,生得很是慈眉善目,行事做派頗有章法,想來是皇后娘娘身邊很是得力的人。
那嬤嬤叫小宮女將幾個錦盒擺開在桌上:“這是娘娘叫奴婢拿來給莊姑娘玩的,幾樣內廷司造的小玩意兒,等姑娘家去了,拿來自己賞玩或是賞人都使得。”
聽到“家去”二字,莊正清心裡頭“咯噔——”一下,卻偏偏還只能裝作不在意的樣子,對著齊嬤嬤謝道:“皇后娘娘好意,臣女不勝感激。”
齊嬤嬤點頭:“太子而今去了江南,要等恩科結束後才能回京。把姑娘放在東宮,倒是耽擱了姑娘的前程,不如姑娘先家去罷。”
直到送走了齊嬤嬤,莊正清才回過神來。
有時候話不需要說得太清楚,點到即止,大家心裡有數就行。
不管怎麼說,她現在都不是皇后娘娘心中最理想的太子妃選擇了,所以才會先叫她離了這邊。說起來,太子不在,她留在這兒,本就是沒什麼意思的。
東宮就這麼大的地界,太子離開了,大家相安無事,對於八卦消息格外敏感,莊正清要離開的事情很快便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