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禮堂是五十年代建造的前蘇聯式房子,林海猜想它和圖書館該是同一個人設計出來的吧。這裡曾經是大學舉辦重大活動的場所,但隨著大學規模的擴大,新的大禮堂和學校劇場相繼落成,這裡就冷清了許多,漸漸被許多人遺忘了。

  此刻周圍一個人都沒有,小禮堂的邊門敞開著,裡面露出來微暗的光線。既然已經遲到了,索性就到裡面去看看吧。林海悄悄走進了邊門,只見小禮堂里空空蕩蕩的,地上還積了很多灰塵。

  他在尋找那幅畫……老天保佑,那幅畫還在,依然掛在牆上。

  這才是林海走進小禮堂的原因,因為這幅畫是他爺爺的作品。

  油畫高高地掛在牆上,足有兩米多寬,一米多高。畫裡是一片金色的麥田,有個中年的農婦坐在田埂上,懷裡抱著個兩三歲的小孩。

  這幅畫的名字叫《母親》。

  林海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曾經被爺爺帶到學校里來,爺爺特意帶他來到小禮堂,讓他看看這幅畫,爺爺還饒有深意地說:“多看看,不要忘了她。”

  大概是爺爺要讓小林海記住死去的媽媽的原因吧。

  爺爺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就是這所大學的美術系老師,他說自己是個不成功的畫家,只能一輩子做個默默無聞的教書匠。爺爺在1955年畫了這幅畫,當時足足花了半年時間,其中有三個月是在農村下放勞動。他顯然是受到了農婦的啟發,才有了這幅名為《母親》的大幅油畫。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當時的校長很喜歡這幅畫,便在小禮堂落成的時候,把這幅畫掛在這裡作為裝飾,這一掛就是漫長的五十年,直到它漸漸地被人遺忘,而當年畫畫的人早已作古了。

  雖然這幅畫充滿了那個時代的意識形態,但畫中金色的麥田還是給人一種視覺的衝擊力,那種濃墨重彩竟有點梵·高的畫風。畫中的女主角樸實而健美,這樣的母親是否象徵了中國農村無窮的生命力?

  每個人都可以對一幅畫做出自己的解讀。

  林海輕輕嘆了一聲,告別了爺爺留下來的畫,離開了寂靜的小禮堂。

  上午的課是溫格老師的,這還是林海第一次在溫格老師的課上遲到。下課後溫格想來問問他,但林海卻躲避地逃開了,因為他心裡全都亂了,不知道再說些什麼好,他特別怕自己會說漏了嘴,把瑪格麗特泄露了出去。

  吃完午飯後,他馬上就回到了寢室里,準備把一些生活用品帶回老屋去。當他把那些東西往自己背包裡面塞時,忽然在包里摸到一個硬硬的東西,原來是一張沒有文字標誌的碟片。

  林海這才想起來,在第一次去西洋美術館的那天晚上,他在圖書館外遇到了一個黑衣男人,結果意外地得到了這張DVD。

  裡面有電影《瑪戈王后》,還有最後那段瑪格麗特的話。

  是的,前幾天林海忽略了這個細節,一直讓這張DVD躺在自己隨身背的包里。這張DVD到底是怎麼回事?那黑衣男子究竟是真的還是幻覺?

  再放一遍看看吧!林海立刻帶著這張神秘DVD到了學生會,這裡有間活動室是可以放碟片的。趁著中午這裡沒有人,他趕緊把DVD放進了機器里。

  電視機屏幕上果然出現了電影《瑪戈王后》的畫面,林海為了抓緊時間,按著遙控器的快進鍵,很快就讓這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放完了。

  當電影《瑪戈王后》片尾的演職員表結束後,DVD已經放到了頭,屏幕上並沒有出現瑪格麗特。

  這是怎麼回事?林海又把片子倒回去放了一段,還是沒有出現瑪格麗特,電影結束片子也就結束了,這張DVD總共就這麼點容量。他又看了片子的花絮部分,還是沒有出現真正的瑪格麗特,只是一張普通的電影碟片而已。

  當初那個在DVD里向他求救的瑪格麗特到哪裡去了?

  林海一下子有些蒙了,到現在耳邊似乎還嗡嗡地響著那句話:“Aidermoi!”

  他低頭攤開了左手掌心,“Aidermoi”依然像個恥辱的傷疤刻在手心裡。

  難道這一切都不存在?

  也許在那天晚上,被他叫出來的值班老師說的是對的,這根本就是他自己的編造,是他腦子裡的妄想?或許,那所謂的黑衣男子根本就不存在,寫在手心裡的那個“Aidermoi”,其實是林海自己用特殊顏料寫上去的。

  至於那張《瑪戈王后》的DVD,為什麼會出現在林海的口袋裡?原因可能也很簡單:那天在回學校的路上,他正好在碟攤上發現了這張片子,於是就買下來放在口袋裡了。

  但瑪格麗特在DVD里的求救又如何解釋呢?

  只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求救”本來就不存在,而是林海自己的幻覺,或者是記憶錯誤;第二種則是瑪格麗特確實求救了,她在密室的鏡子裡發現了林海,然後通過鏡子作為媒介(對林海來說則是油畫),把某種求救的信息輸入到了林海的腦子裡,使他在當天晚上產生了種種錯覺和幻想,從而發現了瑪格麗特傳遞給他的求救信息。

  那為什麼現在又看不到了?

  按照上面的邏輯來解釋,既然瑪格麗特已經逃離油畫了,那碟片最後的求救也就沒有意義了,所以林海也就看不到了。

  林海無法從正常的推理去判斷,但這件事本來就已經脫離了邏輯,無法以正常人的思維來面對。

  已經下午一點多了,很快就會有人來學生會了,林海急忙把DVD從機器里退了出來,悄悄地離開了這裡。

  因為下午是選修課,所以他提前離開學校趕了回去。

  林海沒有食言,在說好的時間裡回到了老屋。瑪格麗特正滿臉焦慮地等著他:“我還以為你不回來了呢。”

  她又換了身白色的衣服,這是昨天在一家街邊小店買的,看起來很是素淨,正好與她的勝雪肌膚、烏木青絲相配,看來無論是十六世紀還是二十一世紀,女人的審美心都是一樣的吧。

  林海感到一陣莫名的疲憊,雖然心裡有很多話,但此刻卻一個字都說不出了,只能乖乖地呆坐下來。

  “上午我在床底下發現了一些東西……”

  瑪格麗特拿起幾本舊書放到桌子上,一層淡淡的灰塵揚了起來。林海這才恢復了精神,只見那幾本舊書都是法文版的,年代似乎已經很久遠了。

  他先翻開其中最厚的一本,沒想到竟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是1930年巴黎Pascal出版社出版的。這是林海第一次看到三十年代的法文版圖書,而且還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更重要的是,在書的內頁里寫著一行中文——

  “林丹青民國二十四年購於Paris”

  這行字像是烙印一樣刻進了林海的眼睛,他一下子就怔住了,嘴裡輕輕吐出了兩個詞:“爺爺!巴黎!”

  他是用中文說的這兩個詞,所以瑪格麗特沒有聽懂,問:“你說什麼?”

  林海緩緩地回過頭來,指著書頁上的那幾個漢字,用法語回答她:“‘林丹青’就是我爺爺的名字,‘民國二十四年’就是1935年,這本書是他在1935年的巴黎買的。”

  “你爺爺去過巴黎?”

  “我也不知道,爺爺過去一直住在這間老屋裡,直到十年前他去世。我記得爺爺活著的時候,從沒說起過自己年輕時候的事,我只知道他是學美術出身的,後來在大學裡當美術老師。”

  他又翻了翻其他幾本舊書,全都是三十年代法國出版的圖書,有司湯達的《紅與黑》、大仲馬的《瑪戈王后》與《蒙梭羅夫人》、莫泊桑的《一生》,此外還有兩本美術方面的書,林海叫不出作者的名字。

  在這些書的內頁里,全都有林丹青的簽名,還有購書的時間和地方。購買時間都在1933年到1936年之間,購書地點基本上是Paris(巴黎),只有《一生》是在Lyon(里昂)買的。

  “這些書都是你爺爺在法國買的?”

  林海只能點點頭說:“沒錯,看來在三十年代,爺爺真的去過法國。”

  四百年前的法國還沒有大仲馬與普魯斯特,所以瑪格麗特從沒聽說過這些作家和作品,她茫然地問:“這些書說的都是什麼?”

  “歷史——愛情——童年——命運——”

  林海的嘴唇嚅動著,說出了幾個重要的法語單詞。

  “好像還有關於畫畫的書吧?”

  “是的,我爺爺年輕時就是學美術的,看來當年他是在法國留學的。”但林海又疑惑地低下了頭,“可這麼重要的事情,爺爺為什麼從來都沒說起過呢?”

  而且,如果爺爺曾經在法國留學過,那他肯定會講一口流利的法語,可是在林海小時候的記憶里,爺爺從沒說過半句洋文,身上也沒有任何法國文化的痕跡,根本就看不出他曾去過國外。至於林海選擇學法語,則絲毫都沒有受到過爺爺的影響,當初他在中學裡選修法語時,爺爺都已去世好幾年了。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時,瑪格麗特也說出了她的疑問:“可我不明白,既然中國這麼好,為什麼還要到法國去學習?”

  林海只能苦笑了一下:“你不知道1574年以後的歷史,雖然我們中國古代很輝煌,但自十九世紀開始,中國就變得非常落後,受到很多國家的欺負,其中也包括你們法國在內。為了改變中國的落後,我們必須要向你們這些先進的國家學習,所以在十九世紀末以後,就有許多中國學生到你們的國家去,直到今天都是這樣。”

  “真難以想像啊,我那個時代的法國是多麼虛弱,國家面臨分裂,人民自相殘殺,而遙遠的東方則充滿了魅力,上帝是多麼寵愛你們中國人。沒想到四百多年以後,世界居然顛倒了過來。”

  “別說這些了,這件事太複雜了。”他把那些書都收拾了起來,放在床邊一個小紙箱裡說,“如果你覺得太無聊,可以拿一本出來看看。”

  “其實,剛才我已經翻過其中一本了。”她忽然低下了頭,咬著嘴唇說,“那本書叫《瑪戈王后》。”

  林海心裡忽然一抖,大仲馬的《瑪戈王后》,主人公不就是歷史上的瑪格麗特嗎?當一個人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經典的歷史小說里,並且成為了小說的主人公,那他(她)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他盯著瑪格麗特的眼睛說:“這本書你看了多少?”

  “看了開頭幾十頁,書里寫的那個人好像就是我吧?還有我的母后、我的哥哥們,還有……”

章節目錄